学术投稿

脑出血合并低血压21例临床分析

赵秀改;李建生

关键词:脑出血, 降低血压, 临床医生, 患者, 急性脑血管病, 病死率, 后并发症, 治疗, 升高, 临床资料, 控制血压, 继续出血, 急危重症, 非外伤性, 再出血, 原发性, 脑实质, 内出血, 颅内压, 颅压
摘要: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1],是病死率极高的急危重症之一.大多数脑出血患者死于脑出血后的各种并发症,所以,脑出血后并发症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多数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由于颅内压的增高,血压也持续升高,临床多重视降低血压或者尽量控制血压,避免颅压进一步升高导致继续出血和再出血.而脑出血后合并低血压的患者,临床并不多见,未能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往往容易忽视.脑出血后一旦合并低血压,治疗将更为复杂,病死率明显增加.现分析2006年-2010年收治的21例脑出血合并低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如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电动牵引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失眠

    目的 观察电动牵引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颈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动牵引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电动牵引),治疗两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后6个月随访采用睡眠效率值(睡眠率)疗效.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个月随访远期睡眠率,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电动牵引结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失眠是一种内治与外治法相结合的方法明显优于单用电动牵引.

    作者:陈伟;王井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比索洛尔控制糖尿病并发心房纤颤患者心室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在控制糖尿病并发心房纤颤患者心室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临床糖尿病并发心房纤颤患者,且心室率为(90~120)/min,心功能为Ⅰ级~Ⅲ级的患者75例,随机分成两组.比索洛尔组(38例)口服比索洛尔.地高辛组(37例)口服地高辛,控制心房纤颤的心室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静息时心室率、24 h平均心室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等指标.结果 比索洛尔组患者心房纤颤心室率控制的情况明显好于地高辛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74% vs 86.4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HbA1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比索洛尔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并发心房纤颤患者的心室率,同时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

    作者:王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4月的住院患者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52岁~86岁,平均68岁.初发劳力性心绞痛32例,自发性心绞痛16例,变异性心绞痛6例,恶化劳力性心绞痛6例.

    作者:王正忠;顾遵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2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心功能符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Ⅲ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40%,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口服美托洛尔、苯那普利;试验组口服稳心颗粒,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大耐受剂量.治疗随访8周,观察用药前后心率、心律及心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38例患者心功能有效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平均提高10%、心率下降(10~20)/min.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贾艳彩;王宇光;薛玉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动脉优势型眩晕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对伴有椎动脉一侧优势的中枢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伴有椎动脉一侧优势的眩晕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给予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并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对照组44例,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10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进行评分,检测经颅多普勒(TCD)基底动脉血流异常率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8.7%,高于对照组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可用于治疗伴有椎动脉一侧优势的眩晕患者.

    作者:葛中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府逐瘀汤联合丹参粉针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20例报道

    目的 用血府逐瘀汤结合丹参粉针的方法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方法 对入选的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病人采用血府逐瘀汤加丹参粉针结合西医的方法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抗凝结合中医药治疗如丹参粉针静脉滴注、血府逐瘀汤加减.结果 治愈14例,复查x线胸片或CT显示肺栓塞病灶完全或大部分吸收,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栓塞基本再通;好转6例,复查胸片或CT显示肺栓塞病灶有所吸收,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栓塞部分再通.所有病人症状明显好转,胸痛减轻,呼吸困难消失,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病人,下肢静脉血流恢复通畅,而且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血府逐瘀汤结合丹参粉针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有效.

    作者:李君玲;张秋梅;蔡立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高血压患者并发微量蛋白尿60例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高血压患者并发微量蛋白尿的作用.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坚持适度运动,低盐低脂饮食,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合理使用阿司匹林、他汀类治疗;试验组30例,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的水平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尿微量蛋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高血压患者并发微量蛋白尿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志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冠心病临床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 使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采集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分析中药、中成药、西药及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64 039篇,丹参、黄芪、人参、葛根等依次为治疗冠心病的高频中药;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复方丹参片、麝香保心丸等依次为治疗冠心病的高频中成药;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辛伐他汀、氯吡格雷等依次为治疗冠心病的高频西药;丹参注射液和硝酸甘油分别是中西药联用时常用的中成药和西药.结论 使用文本挖掘方法能够找到治疗冠心病高频使用的中药、中成药及西药,以及联用的中成药与西药,并为分析中成药和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使用规律提供文献学依据.

    作者:杨静;谭勇;郭洪涛;蔡峰;郑光;姜淼;吕爱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疏血通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临床上对2型糖尿病患者常规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高凝、高黏、高聚状态,其中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较常见.纤维蛋白原升高为形成血栓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1,2].我院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其对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并与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比较.

    作者:侯俊秀;郝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尿微量白蛋白(MAU)含量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 118例T2DM患者据MAU分为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50例)和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68例).另选同期健康人群70名为正常对照组.行静脉血APN水平、MAU等临床指标的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APN、MAU水平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血清APN水平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MAU、餐后2h血糖(2 hPBG)呈负相关(P<0.05).MAU水平与血清APN呈负相关(P<0.05),与BMI、SBP、FBG、TC、TG、HbA1c、2 h PBG呈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APN与MAU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李艳娇;李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住院期间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洋地黄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223例CHF患者,将其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HF)、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三类,并对三类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以接受利尿剂治疗居多,静脉制剂以呋塞米及托拉塞米为主,约占70%,螺内酯为主要的口服制剂.SHF、DHF 及混合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药物使用情况分别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占70.6%、71.0%、71.2%;β受体阻滞剂占56.3%、58.1%、49.3%;洋地黄占68.9%、19.4%、61.6%;β受体阻滞剂以美托洛尔为主,占74%,平均剂量平片(10.9±5.4)mg,缓释片(18.1±6.8)mg.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四类药物使用广泛,总有效率达92.4%,需进一步加强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的应用,有助于改善预后.

    作者:尹慧娟;黄淑田;张丽娜;贾美轩;金露萍;王瑞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1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疗程为2周.结果 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2%,对照组为70.0% (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0.0%(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发作.

    作者:焦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加味酸枣仁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及抑郁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加味酸枣仁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7例,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7分为伴有抑郁状态,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9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4周.记录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总负荷及抑郁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后心肌缺血总负荷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AMD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酸枣仁汤可降低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改善抑郁状态.

    作者:王俅俅;张晓鹰;徐京育;吴玉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贞芪活血汤治疗冠心病血脂代谢异常阴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贞芪活血汤治疗冠心病血脂代谢异常之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冠心病血脂代谢异常之肝肾阴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饮食调节十运动锻炼及戒烟等生活方式改变)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贞芪活血汤,每日1剂.观察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及治疗后180 d的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电图及舌脉象的变化,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入院后第1天,血脂、心电图ST -T段、中医症状疗效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80 d各指标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贞芪活血汤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代谢,从而改善心肌缺血.贞芪活血汤可改善阴虚血瘀证,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气血通畅之效.

    作者:朱巧;马俊;王振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脑梗死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30例甲亢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甲状腺功能(FT3、FT4、超敏促甲状腺素),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水平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甲亢脑卒中组甲状腺激素( FT3、FT4)、凝血指标(PAgT、FG、ETL)、入院时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促甲状腺素及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以心律失常及ST -T段改变为主.结论 甲亢脑卒中患者与上述原因关系密切,其独立或多种危险因素的作用,可能是促使或导致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原因.

    作者:谌剑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西医结合三级康复疗效比较

    脑血管病是常见病之一,在病后存活患者中,约有70%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40%是重度残疾[1].本研究对脑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一级康复(早期)、二级康复(早、中期)、三级康复(早、中、晚期)三种治疗方案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玉华;陈家冠;余滢;吴齐伟;邓程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丹龙醒脑方对老年肾虚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受体mRNA的影响与雌激素的比较

    目的 观察丹龙醒脑方对老年肾虚血管性痴呆(VD)大鼠模型海马受体(ER) mRNA的影响.方法 用D-半乳糖注射和甲状腺片混悬液灌胃建立老年肾虚大鼠模型,随后行双侧颈总动脉间歇结扎加剪尾放血建立老年肾虚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用电泳法检测各组ERmRNA表达.结果 丹龙醒脑方组和雌激素组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海马ER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丹龙醒脑方主要通过上调老年肾虚VD大鼠海马ERmRNA表达,实现其生物学效应,发挥改善痴呆症状的作用,其效应与雌激素效应相似.

    作者:危玲;周小青;何军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

    目的 研究和探讨治疗剂量下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抗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月入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与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病人72例,记录基本情况,并随机分成奥美拉唑与氯吡格雷联合组(治疗组)与单用氯吡格雷组(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服药前和服药后第7天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间治疗前比较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治疗后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82).结论 治疗剂量奥美拉唑短期内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无明显影响.

    作者:任鸿坤;任志亮;刘娟;张国珍;王玲;高迎春;贺文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脉血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脉血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病人300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以1∶1∶1比例随机分为针药组(100例)、针刺组(100例)、西药组(100例).针刺组采用“利脑调神”法则进行选穴针刺;针药组予针刺同时口服脉血康胶囊;西药组口服西比灵.3组均连续观察2周,评定各组临床疗效及多普勒检查椎-基底动脉血流等.结果 针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2.00%、38.00%和17.00%,有效率分别为91.00%、85.00%和75.00%.针药组总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血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效果显著.

    作者:杨白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速效心痛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应用速效心痛滴丸治疗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绞痛患者,探讨其对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方法予以速效心痛滴丸口服,每次10粒,每日服用3次,疗程为4周.结果 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等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心电图ST-T缺血改变治疗前后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速效心痛滴丸治疗冠心病ACS患者PCI后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严毓勤;吴士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