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龙醒脑方对老年肾虚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受体mRNA的影响与雌激素的比较

危玲;周小青;何军锋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丹龙醒脑方, 雌激素
摘要:目的 观察丹龙醒脑方对老年肾虚血管性痴呆(VD)大鼠模型海马受体(ER) mRNA的影响.方法 用D-半乳糖注射和甲状腺片混悬液灌胃建立老年肾虚大鼠模型,随后行双侧颈总动脉间歇结扎加剪尾放血建立老年肾虚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用电泳法检测各组ERmRNA表达.结果 丹龙醒脑方组和雌激素组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海马ER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丹龙醒脑方主要通过上调老年肾虚VD大鼠海马ERmRNA表达,实现其生物学效应,发挥改善痴呆症状的作用,其效应与雌激素效应相似.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金纳多治疗脑梗死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金纳多(Ginkgo)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1978年-2011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Academic Journal,CAJ,1979年-2011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年-2011年)、万方数据库(1978年-2011年)等,手工检索中华神经科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中国临床神经科学等相关杂志,收集国内关于金纳多治疗脑梗死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0篇已发表文献,包括4 662例脑梗死患者.Meta分析结果:金纳多组病情恶化率低于对照组[相对危险度( relative risk,RR) =0.39,95% CI(0.23,0.67),P<0.001];金纳多组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2,95%CI(0.23,1.18),P=0.12];金纳多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15,95%CI(1.12,1.17),P<0.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金纳多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WMD) =5.07,95%CI(4.19,5.94),P<0.001];金纳多不良反应少,程度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 金纳多可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恶化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金纳多对患者死亡率的影响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其不良反应发生极少,使用安全.

    作者:侯敬天;谢丽华;侯玉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频率应答式双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1资料1.1选择对象 选取2007年-2008年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患者,根据起搏器模式分为(VVI/VVIR)组和(DDD/DDDR)组;同时将双腔起搏器分为DDD和DDDR组.

    作者:孙乐瑾;李学文;吕吉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与对照组(61例).对照组予依达拉奉0.03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输注,2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予尤瑞克林0.15PNA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输注,1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4d.所有病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4.87分±4.06分,明显高于治疗组4.13分±2.98分(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 (P<0.05).结论 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依达拉奉单独使用,且安全性佳.

    作者:蔡同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应用螺旋电极固定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比较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VA)对心功能的影响,评估螺旋电极进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技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有永久起搏器(桓)入适应证的患者21例,分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组(试验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对照组),以超声心动图(UCG)和心电图评价两组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和QRS波宽度差异.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RVOT起搏血流动力学优于RVA起搏(P<0.05),RVOT起搏QRS波宽度较RVA组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利用螺旋电极进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基本可行且较为安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优于右室心尖部.

    作者:陈洪;杨洪;曹碧珍;艾伟民;袁逸群;袁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同时进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含量的测定,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TAT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4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每日静脉输注1次,连用14 d,其他常规治疗同对照组.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行头颅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行TAT含量的测定;神经功能改变采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24 h两组血肿体积均无明显改变,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7天、第14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肿体积缩小(P<0.05).治疗后24 h两组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均增大,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7天、第14天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肿周围低密度区范围减小(P<0.05),治疗第7天、第14天治疗组较对照组SSS评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第14天两组TAT含量均减低,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急性脑出血时的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改善神经功能,并可以有效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作者:李丹;李泽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针药结合对冬季气温突变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研究针药结合对冬季气温突变诱发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采用冠心病模型,放置于人工模拟的气温悬殊环境中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检测气温骤升前后家兔血液流变学中相关指数.结果 前低温条件下,当气温骤升时,所有家兔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血小板聚集率均升高,模型组变化幅度大.升温结束后,生理组和针药结合组全血黏度下降,而模型组仍呈上升趋势(P<0.05),而且模型组升温后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和电泳指数均明显高于生理组和针药结合组(P<0.05).结论 气温突变导致的机体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自我恢复能力下降,是气温突变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重要机制.针药结合对气温突变导致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有较强的预防改善和回复作用.

    作者:焦孟;刘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柴胡解郁化痰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柴胡解郁化痰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柴胡解郁化痰汤,对照组服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结果 抑郁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7%,对照组为75.6%;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2%,对照组为51.2%.治疗组抑郁症状疗效、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胡解郁化痰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安全有效.

    作者:赵军;张晋;韩春敏;霍阿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XFZY)和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E1(PGE1)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方法 选择ASO患者166例,随机分为西医对照组84例,XFZY组82例.对照组给予PGE1注射液10 μg静脉滴注,1次/日,21 d为1个疗程.XFZY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口服和PGE1注射液10 μg静脉滴注,1次/日,21 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凝血功能、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及踝/肱指数(ankle - brachial index,ABI).结果 XFZY组显效率为82.9%,对照组为54.8%(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动脉狭窄程度等指标均有改善,XFZY组较治疗前可明显提高ABI(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和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注射液合用能显著改善ASO患者肢体缺血症状,增加组织灌流量.

    作者:马鲁波;于春利;张童;杨淼;石波;庄百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浆BNP水平在慢性心衰的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测定心衰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探讨血浆BNP水平在慢性心衰的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住院美国NYHA分级心功能Ⅱ级~Ⅳ级慢性心衰患者96例,均行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肾功能、血脂检查.比较不同BNP水平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结果 血浆BNP水平与美国NYHA心功能不全的分级密切相关(P<0.01),且随着血浆BNP的增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扩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尿素氮、肌酐增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心梗及死亡患者比例增加(P<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能较好的反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其对慢性心衰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测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邱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高血压患者并发微量蛋白尿60例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高血压患者并发微量蛋白尿的作用.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坚持适度运动,低盐低脂饮食,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合理使用阿司匹林、他汀类治疗;试验组30例,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的水平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尿微量蛋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高血压患者并发微量蛋白尿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志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速效心痛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应用速效心痛滴丸治疗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绞痛患者,探讨其对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方法予以速效心痛滴丸口服,每次10粒,每日服用3次,疗程为4周.结果 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等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心电图ST-T缺血改变治疗前后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速效心痛滴丸治疗冠心病ACS患者PCI后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严毓勤;吴士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住院期间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洋地黄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223例CHF患者,将其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HF)、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三类,并对三类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以接受利尿剂治疗居多,静脉制剂以呋塞米及托拉塞米为主,约占70%,螺内酯为主要的口服制剂.SHF、DHF 及混合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药物使用情况分别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占70.6%、71.0%、71.2%;β受体阻滞剂占56.3%、58.1%、49.3%;洋地黄占68.9%、19.4%、61.6%;β受体阻滞剂以美托洛尔为主,占74%,平均剂量平片(10.9±5.4)mg,缓释片(18.1±6.8)mg.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四类药物使用广泛,总有效率达92.4%,需进一步加强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的应用,有助于改善预后.

    作者:尹慧娟;黄淑田;张丽娜;贾美轩;金露萍;王瑞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

    目的 研究和探讨治疗剂量下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抗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月入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与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病人72例,记录基本情况,并随机分成奥美拉唑与氯吡格雷联合组(治疗组)与单用氯吡格雷组(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服药前和服药后第7天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间治疗前比较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治疗后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82).结论 治疗剂量奥美拉唑短期内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无明显影响.

    作者:任鸿坤;任志亮;刘娟;张国珍;王玲;高迎春;贺文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MSCT血管成像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40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及血管成像,并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及容积再现等方法显示病变.结果 40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其中主动脉夹层28例,12例主动脉壁内血肿(3例伴有穿透性溃疡).主要CT表现,主动脉夹层可见内膜片和双腔征;主动脉壁内血肿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 mm,平扫时呈高密度,增强后无强化;穿透性溃疡增强扫描表现为增厚的主动脉壁(块)内有造影剂充盈的龛影.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成像技术中40例均清晰显示病变部位、累及范围及并发症.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重组技术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具有重要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易显富;张自力;贺新军;易显萍;肖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丹龙醒脑方对老年肾虚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受体mRNA的影响与雌激素的比较

    目的 观察丹龙醒脑方对老年肾虚血管性痴呆(VD)大鼠模型海马受体(ER) mRNA的影响.方法 用D-半乳糖注射和甲状腺片混悬液灌胃建立老年肾虚大鼠模型,随后行双侧颈总动脉间歇结扎加剪尾放血建立老年肾虚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用电泳法检测各组ERmRNA表达.结果 丹龙醒脑方组和雌激素组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海马ER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丹龙醒脑方主要通过上调老年肾虚VD大鼠海马ERmRNA表达,实现其生物学效应,发挥改善痴呆症状的作用,其效应与雌激素效应相似.

    作者:危玲;周小青;何军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电动牵引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失眠

    目的 观察电动牵引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颈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动牵引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电动牵引),治疗两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后6个月随访采用睡眠效率值(睡眠率)疗效.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个月随访远期睡眠率,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电动牵引结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失眠是一种内治与外治法相结合的方法明显优于单用电动牵引.

    作者:陈伟;王井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脑梗死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30例甲亢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甲状腺功能(FT3、FT4、超敏促甲状腺素),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水平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甲亢脑卒中组甲状腺激素( FT3、FT4)、凝血指标(PAgT、FG、ETL)、入院时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促甲状腺素及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以心律失常及ST -T段改变为主.结论 甲亢脑卒中患者与上述原因关系密切,其独立或多种危险因素的作用,可能是促使或导致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原因.

    作者:谌剑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

    目的 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 - CRP)与血清淀粉样蛋白(SAA)的水平,并分析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72例冠心病病人及80例正常人进行血清hs - CRP与SAA含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心病病人血清hs - CRP(2.85 mg/L±1.35 mg/L),SAA(9.58 mg/L±4.28 m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65mg/L±0.21mg/L与1.56mg/L±1.23mg/L,P<0.05).结论 hs - CRP与SAA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hs - CRP与SAA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发生的敏感指标.

    作者:郝崇华;田翠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对照组口服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两组均治疗14 d后观察临床疗效及颈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动脉血流速均较治疗前改善.结论 口服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用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联合治疗方案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的较为有效方法.

    作者:顾晓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芬太尼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P物质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芬太尼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脑组织中P物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中度TBI组(n=10)及芬太尼组(n=10).Feeney法制作中度脑损伤大鼠模型,造模0.5h后,断头取脑,做HE染色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V -6001二步法).结果 假手术组、芬太尼组和TBI组,各组间在创伤区大脑皮层中SP表达的阳性单位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芬太尼明显抑制创伤后SP的释放,减轻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对损伤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仝海波;段虎斌;张学波;郝春艳;范益民;郝解贺;刘跃亭;孟效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