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SCT血管成像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价值

易显富;张自力;贺新军;易显萍;肖敏

关键词:主动脉, 壁内血肿, 穿透性溃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40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及血管成像,并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及容积再现等方法显示病变.结果 40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其中主动脉夹层28例,12例主动脉壁内血肿(3例伴有穿透性溃疡).主要CT表现,主动脉夹层可见内膜片和双腔征;主动脉壁内血肿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 mm,平扫时呈高密度,增强后无强化;穿透性溃疡增强扫描表现为增厚的主动脉壁(块)内有造影剂充盈的龛影.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成像技术中40例均清晰显示病变部位、累及范围及并发症.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重组技术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具有重要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抗凝、抗聚、抗栓、降压、调脂等治疗.并应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第一周胺碘酮每次0.2g.每日3次;第2周每次0.2g,每日两次;第3周开始每日0.2g至观察结束.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9 g,每日3次(无糖型).两组进入入选标准时均行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胸部X线片,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以后每周进行复诊,进行2min查体听诊心脏,观察心律失常的频次及心电图缺血改善情况.第4周包括测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胸部X线片,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心肌缺血改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80%,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改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78% (P<0.05).不良反应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稳心颗粒可以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

    作者:李阿平;秦树琴;樊秋艳;梁琨;王小红;董晓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贞芪活血汤治疗冠心病血脂代谢异常阴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贞芪活血汤治疗冠心病血脂代谢异常之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冠心病血脂代谢异常之肝肾阴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饮食调节十运动锻炼及戒烟等生活方式改变)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贞芪活血汤,每日1剂.观察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及治疗后180 d的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电图及舌脉象的变化,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入院后第1天,血脂、心电图ST -T段、中医症状疗效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80 d各指标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贞芪活血汤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代谢,从而改善心肌缺血.贞芪活血汤可改善阴虚血瘀证,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气血通畅之效.

    作者:朱巧;马俊;王振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住院期间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洋地黄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223例CHF患者,将其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HF)、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三类,并对三类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以接受利尿剂治疗居多,静脉制剂以呋塞米及托拉塞米为主,约占70%,螺内酯为主要的口服制剂.SHF、DHF 及混合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药物使用情况分别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占70.6%、71.0%、71.2%;β受体阻滞剂占56.3%、58.1%、49.3%;洋地黄占68.9%、19.4%、61.6%;β受体阻滞剂以美托洛尔为主,占74%,平均剂量平片(10.9±5.4)mg,缓释片(18.1±6.8)mg.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四类药物使用广泛,总有效率达92.4%,需进一步加强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的应用,有助于改善预后.

    作者:尹慧娟;黄淑田;张丽娜;贾美轩;金露萍;王瑞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组,药物+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组(治疗组34例),单纯药物+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4例).入组前、治疗2周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应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分别为2.91分±1.21分与5.76分±4.17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分别为82.35分±10.32分与67.21分±19.86分,较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能有效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作者:宋凯英;徐平;雷显泽;李国艳;杨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依达拉奉联合比索洛尔防治急诊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拟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观察PCI术后2h内的再灌注心律失常.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钙蛋白T(cTnT)指标,了解依达拉奉联合比索洛尔的抗氧化作用.结果 观察组的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评分为(1.79±0.33)分,对照组为(2.74±0.23)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OD活性上升高于对照组(P<0.01);MDA下降高于对照组(P<0.05);cTnT上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急诊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静;戴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电动牵引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失眠

    目的 观察电动牵引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颈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动牵引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电动牵引),治疗两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后6个月随访采用睡眠效率值(睡眠率)疗效.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个月随访远期睡眠率,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电动牵引结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失眠是一种内治与外治法相结合的方法明显优于单用电动牵引.

    作者:陈伟;王井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疏血通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临床上对2型糖尿病患者常规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高凝、高黏、高聚状态,其中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较常见.纤维蛋白原升高为形成血栓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1,2].我院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其对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并与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比较.

    作者:侯俊秀;郝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2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心功能符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Ⅲ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40%,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口服美托洛尔、苯那普利;试验组口服稳心颗粒,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大耐受剂量.治疗随访8周,观察用药前后心率、心律及心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38例患者心功能有效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平均提高10%、心率下降(10~20)/min.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贾艳彩;王宇光;薛玉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府逐瘀汤联合丹参粉针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20例报道

    目的 用血府逐瘀汤结合丹参粉针的方法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方法 对入选的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病人采用血府逐瘀汤加丹参粉针结合西医的方法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抗凝结合中医药治疗如丹参粉针静脉滴注、血府逐瘀汤加减.结果 治愈14例,复查x线胸片或CT显示肺栓塞病灶完全或大部分吸收,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栓塞基本再通;好转6例,复查胸片或CT显示肺栓塞病灶有所吸收,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栓塞部分再通.所有病人症状明显好转,胸痛减轻,呼吸困难消失,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病人,下肢静脉血流恢复通畅,而且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血府逐瘀汤结合丹参粉针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有效.

    作者:李君玲;张秋梅;蔡立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降压清心方对高血压大鼠降压及逆转左室肥厚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降压清心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作用,探讨其对心脏保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8周~10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中药组(降压清心方组)、西药组(雷米普利组)、中西医结合组(降压清心方+雷米普利组),每组6只,并设正常8周龄SD大鼠6只为正常组.共观察4周.给药后每周测血压;给药前和给药4周后检测心脏彩超指标.结果 连续给药4周,中药组、西药组、中西结合组可以抑制SHR收缩压,且随周龄的增长有增加趋势.用药4周后,各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均低于模型组,中西结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低于模型组,中西结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结合组IVSTd较用药前减小,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低于模型组,各治疗组LVPWs、LVPWd较用药前减小,且中西结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射血分数(EF)均高于模型组,中西结合组EF较用药前增加.结论 降压清心方可以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收缩压,随周龄的增加而增加,并有预防和减轻左室肥厚的作用.

    作者:虞东玲;汪涛;郑偕扣;李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端粒酶逆转录酶转染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动脉硬化所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临床治疗所面临的大难题就是如何安全有效的再通阻塞血管和建立侧支循环来改善缺血区的血供.成熟机体内血管形成有两种方式:第一通过机体内存在于外周血、已定向分化的内皮细胞增殖、游走、重塑血管,即血管新生(angiogenesis).

    作者:李娟;张树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银杏酮酯(GBE50)对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效应,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常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模型组(M)和GBE50组.GBE50组于每天缺氧后口服GBE50,21d后观察右室/左室+室间隔重量比值(R/L+S)、肺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用生化、放免法分别测血浆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R/L+S、WA及血浆ET -1、SOD、MDA、NO明显升高(P<0.05),提示缺氧导致参与氧化的酶明显失衡,发生内皮损伤和肺动脉高压.GBE50组R/L+S、LA明显下降,NO、WA和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用GBE50治疗后可改善参与氧化反应系列酶失衡的状况,减轻肺动脉高压和内皮的损伤.GBE50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娟莉;张志雄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芎芷祛风合剂治疗小儿偏头痛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芎芷祛风合剂治疗儿童偏头痛的经颅多普勒血流速度的改变.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58例偏头痛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芎芷祛风合剂10 mL,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每晚口服,8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减慢(P<0.05),且两组治疗后脑动脉血流异常数较治疗前减少,但仅治疗组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芎芷祛风合剂可改善偏头痛患儿血流速度,缓解血管痉挛及头痛.

    作者:张淑贤;吴秀珍;刘文梅;李玲霞;于晓东;韩淑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对照组口服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两组均治疗14 d后观察临床疗效及颈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动脉血流速均较治疗前改善.结论 口服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用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联合治疗方案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的较为有效方法.

    作者:顾晓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浆BNP水平在慢性心衰的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测定心衰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探讨血浆BNP水平在慢性心衰的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住院美国NYHA分级心功能Ⅱ级~Ⅳ级慢性心衰患者96例,均行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肾功能、血脂检查.比较不同BNP水平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结果 血浆BNP水平与美国NYHA心功能不全的分级密切相关(P<0.01),且随着血浆BNP的增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扩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尿素氮、肌酐增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心梗及死亡患者比例增加(P<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能较好的反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其对慢性心衰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测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邱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聚乙二醇4000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便秘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4000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 65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聚乙二醇4000(10 g,每日2次)和乳果糖(15 mL,每日2次)治疗,疗程3周.观察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5%、64.7%(P<0.05);治疗3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1.2%和76.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周治疗结束后患者大便Bristol分型平均计分为,试验组(4.13±0.41)分,对照组(3.61±0.21)分(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大便性状恢复正常者达到62.1%,对照组为44.8%(P<0.01),治疗3周后,试验组大便性状恢复正常者达到72.4%,对照组为55.2% (P<0.01).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2.9%和21.2% (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聚乙二醇4000是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便秘的有效、安全药物.

    作者:戴闽;刘静;吴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频率应答式双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1资料1.1选择对象 选取2007年-2008年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患者,根据起搏器模式分为(VVI/VVIR)组和(DDD/DDDR)组;同时将双腔起搏器分为DDD和DDDR组.

    作者:孙乐瑾;李学文;吕吉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舌下脉络的研究进展

    《古今医案按》云:“证有真假凭诸脉,脉有真假凭诸舌”,说明舌诊是为可凭的辨证依据.本文重点综述舌下脉络相关的研究进展.1 舌下络脉的定义及形成舌下络脉是位于舌系带两侧纵行的大络脉.《内经》是早记载“舌下两脉”的古籍,定名“廉泉”穴,归属肾经.中医认为舌下络脉是脏腑经络通于舌体的直接脉络,与脏腑、经络、气血具有直接联系.现代解剖学认为舌有5个静脉引流途径,按管径及引流范围的大小,依次为:舌下神经伴行静脉、会厌谷静脉、舌神经伴行静脉、舌根静脉和舌动脉伴行静脉[1].

    作者:高利;刘萍;罗玉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参仙生脉口服液对糖尿病性冠心病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参仙生脉口服液对糖尿病性冠心病模型大鼠血脂、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先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后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大鼠糖尿病性冠心病模型,再分别给予参仙生脉口服液大、中、小剂量组,考察对造模后大鼠血脂各指标和NO、SOD、MDA的影响.结果 参仙生脉口服液的大、中剂量组可明显降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LDL - C)、NO和SOD的含量(P<0.05或P<0.01),在一定程度上升高脂蛋白脂酶(LPL)在体内的含量.结论 参仙生脉口服液对糖尿病性冠心病模型大鼠有保护作用.

    作者:林玉红;杨娟英;王光建;王月茹;冯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

    目的 研究和探讨治疗剂量下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抗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月入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与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病人72例,记录基本情况,并随机分成奥美拉唑与氯吡格雷联合组(治疗组)与单用氯吡格雷组(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服药前和服药后第7天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间治疗前比较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治疗后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82).结论 治疗剂量奥美拉唑短期内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无明显影响.

    作者:任鸿坤;任志亮;刘娟;张国珍;王玲;高迎春;贺文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