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舌下脉络的研究进展

高利;刘萍;罗玉敏

关键词:舌下脉络, 舌下络脉, 伴行静脉, 古今医案按, 脏腑, 静脉引流, 研究进展, 舌下神经, 经络, 辨证依据, 《内经》, 舌系带, 舌神经, 舌动脉, 解剖学, 会厌谷, 中医, 途径, 舌诊, 舌根
摘要:《古今医案按》云:“证有真假凭诸脉,脉有真假凭诸舌”,说明舌诊是为可凭的辨证依据.本文重点综述舌下脉络相关的研究进展.1 舌下络脉的定义及形成舌下络脉是位于舌系带两侧纵行的大络脉.《内经》是早记载“舌下两脉”的古籍,定名“廉泉”穴,归属肾经.中医认为舌下络脉是脏腑经络通于舌体的直接脉络,与脏腑、经络、气血具有直接联系.现代解剖学认为舌有5个静脉引流途径,按管径及引流范围的大小,依次为:舌下神经伴行静脉、会厌谷静脉、舌神经伴行静脉、舌根静脉和舌动脉伴行静脉[1].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并发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和常规抗冠心病药物;对照组服用西药,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67% vs 65.00%,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 vs 43.33%,P<0.05).治疗组血脂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 vs 40.00%,P<0.05).结论 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钟飞;李伟;许先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小儿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检查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心律失常的一般病因.方法 通过对84例心律失常患儿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探究其临床病因.结果 在84例心律失常患儿中,存在感染性疾病70例,非感染性疾病14例,并且感染性疾病的类型存在着数量上的趋势,依次为呼吸道感染、急性肠炎、流行性腮腺炎.结论 一般的小儿心律失常病因是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大多数会预后良好.

    作者:李红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1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疗程为2周.结果 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2%,对照组为70.0% (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0.0%(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发作.

    作者:焦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房颤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09年12月的高血压房颤患者5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组(观察组)和单纯胺碘酮组(对照组).观察组予口服缬沙坦80mg,每日1次,胺碘酮第1周200mg,每日3次,第2周200mg,每日两次,第3周200mg,每日一次,疗程12个月.对照组仅予胺碘酮,用法用量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房颤复发率和左房内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高血压阵发性房颤复发率为40%远低于对照组的80% (P<0.01).两组左房内径治疗后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降低高血压患者左房内径和防止高血压房颤复发有效且安全.

    作者:马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比索洛尔控制糖尿病并发心房纤颤患者心室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在控制糖尿病并发心房纤颤患者心室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临床糖尿病并发心房纤颤患者,且心室率为(90~120)/min,心功能为Ⅰ级~Ⅲ级的患者75例,随机分成两组.比索洛尔组(38例)口服比索洛尔.地高辛组(37例)口服地高辛,控制心房纤颤的心室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静息时心室率、24 h平均心室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等指标.结果 比索洛尔组患者心房纤颤心室率控制的情况明显好于地高辛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74% vs 86.4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HbA1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比索洛尔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并发心房纤颤患者的心室率,同时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

    作者:王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芬太尼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P物质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芬太尼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脑组织中P物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中度TBI组(n=10)及芬太尼组(n=10).Feeney法制作中度脑损伤大鼠模型,造模0.5h后,断头取脑,做HE染色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V -6001二步法).结果 假手术组、芬太尼组和TBI组,各组间在创伤区大脑皮层中SP表达的阳性单位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芬太尼明显抑制创伤后SP的释放,减轻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对损伤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仝海波;段虎斌;张学波;郝春艳;范益民;郝解贺;刘跃亭;孟效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4月的住院患者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52岁~86岁,平均68岁.初发劳力性心绞痛32例,自发性心绞痛16例,变异性心绞痛6例,恶化劳力性心绞痛6例.

    作者:王正忠;顾遵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麝香通心滴丸合用匹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易损斑块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麝香通心滴丸合用匹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易损斑块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101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在服用匹伐他汀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麝香通心滴丸,每日3次,每次2丸.在初始和治疗结束后对颈动脉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稳定性、斑块数量、斑块总面积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数量、斑块总面积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麝香通心滴丸合并匹伐他汀稳定粥样易损斑块二者作用互补,疗效优于单用匹伐他汀.

    作者:黄玉玮;张晓宏;李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动脉优势型眩晕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对伴有椎动脉一侧优势的中枢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伴有椎动脉一侧优势的眩晕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给予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并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对照组44例,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10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进行评分,检测经颅多普勒(TCD)基底动脉血流异常率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8.7%,高于对照组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可用于治疗伴有椎动脉一侧优势的眩晕患者.

    作者:葛中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脂异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口服,对照组采用常规非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与斑块消退情况、血脂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别为1.26 mm±0.56 mm、1.25 mm±0.54 mm,未进一步发展,斑块有所消退,但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明显(P<0.05),对照组相应血指标亦有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有效调节血脂,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减少斑块,从而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作者:骆琼;叶瑞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咪达唑仑对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注射液治疗地西泮不能控制的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S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3月-2009年4月住院抢救的29例经地西泮静脉输注、苯巴比妥肌注治疗未能控制的RSE患者,评估使用咪达唑仑注射液控制RSE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作类型均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GTCS).29例患者中脑血管病致继发性癫痫16例,病毒性脑炎8例,脑外伤后3例,心肺复苏后2例,其中既往有癫痫病史者9例,均为停药或不正规服用抗癫痫药物(AEDs)的癫痫患者.结果 咪达唑仑治疗后,所有患者5 min内癫痫持续状态(SE)得到控制,1h后20例意识基本恢复.治疗前后心电图及血压、心率、呼吸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症状控制后24 h停用咪达唑仑无复发.结论 咪达唑仑注射液由于其起效快,对血压及呼吸的抑制较传统药物小,对地西泮未能控制的RSE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峰;雷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端粒酶逆转录酶转染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动脉硬化所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临床治疗所面临的大难题就是如何安全有效的再通阻塞血管和建立侧支循环来改善缺血区的血供.成熟机体内血管形成有两种方式:第一通过机体内存在于外周血、已定向分化的内皮细胞增殖、游走、重塑血管,即血管新生(angiogenesis).

    作者:李娟;张树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贞芪活血汤治疗冠心病血脂代谢异常阴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贞芪活血汤治疗冠心病血脂代谢异常之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冠心病血脂代谢异常之肝肾阴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饮食调节十运动锻炼及戒烟等生活方式改变)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贞芪活血汤,每日1剂.观察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及治疗后180 d的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电图及舌脉象的变化,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入院后第1天,血脂、心电图ST -T段、中医症状疗效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80 d各指标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贞芪活血汤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代谢,从而改善心肌缺血.贞芪活血汤可改善阴虚血瘀证,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气血通畅之效.

    作者:朱巧;马俊;王振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电动牵引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失眠

    目的 观察电动牵引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颈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动牵引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电动牵引),治疗两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后6个月随访采用睡眠效率值(睡眠率)疗效.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个月随访远期睡眠率,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电动牵引结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失眠是一种内治与外治法相结合的方法明显优于单用电动牵引.

    作者:陈伟;王井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脑出血合并低血压21例临床分析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1],是病死率极高的急危重症之一.大多数脑出血患者死于脑出血后的各种并发症,所以,脑出血后并发症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多数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由于颅内压的增高,血压也持续升高,临床多重视降低血压或者尽量控制血压,避免颅压进一步升高导致继续出血和再出血.而脑出血后合并低血压的患者,临床并不多见,未能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往往容易忽视.脑出血后一旦合并低血压,治疗将更为复杂,病死率明显增加.现分析2006年-2010年收治的21例脑出血合并低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如下.

    作者:赵秀改;李建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府逐瘀汤联合丹参粉针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20例报道

    目的 用血府逐瘀汤结合丹参粉针的方法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方法 对入选的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病人采用血府逐瘀汤加丹参粉针结合西医的方法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抗凝结合中医药治疗如丹参粉针静脉滴注、血府逐瘀汤加减.结果 治愈14例,复查x线胸片或CT显示肺栓塞病灶完全或大部分吸收,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栓塞基本再通;好转6例,复查胸片或CT显示肺栓塞病灶有所吸收,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栓塞部分再通.所有病人症状明显好转,胸痛减轻,呼吸困难消失,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病人,下肢静脉血流恢复通畅,而且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血府逐瘀汤结合丹参粉针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有效.

    作者:李君玲;张秋梅;蔡立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栓心脉宁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栓心脉宁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再灌注术后24 h断头取脑,免疫组织化学和RT - PCR法观察脑组织TNF -α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表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TNF-α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心脉宁片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TNF -α的表达有关.

    作者:杨小霞;李国前;王杰华;洪诸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抗焦虑抑郁治疗对血运重建术后AMI患者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抗焦虑抑郁治疗对血运重建术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内皮素(ET)浓度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8年7月-2010年12月我院行冠脉介入术(PCI)术的AMI,并确诊焦虑抑郁的患者53例,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对象观察半年,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3月、6月末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ET浓度.结果 两组血清ET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与分组有交互作用,组间血清ET水平均随时间变化趋势而不同.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经过多元方差分析,治疗前两组ET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2组ET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1月、3月、6月各时间点上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焦虑抑郁治疗可改善AMI急诊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血清ET水平.

    作者:李润琴;陈小平;李杨梅;李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24例)和针刺组(16例),两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之上分别进行针药结合治疗和针刺对照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总有效率为91.67%,疗效优于对照组的68.75% (P<0.05).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痉挛指数(CSI)均有所下降,治疗组进行针药结合治疗后CSI评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CSI评分亦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许静;李蕾;韦玲;梁雪玲;张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昆丹颗粒对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昆丹颗粒对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影响及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组,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造模组,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造模组灌胃高脂高糖高盐乳剂.造模6周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昆丹高剂量组、昆丹中剂量组、昆丹低剂量组、罗格列酮组,药物干预6周,在用药期间继续灌胃高脂高糖高盐乳剂.试验结束后,检测体重、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脂、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游离脂肪酸(FFA)、瘦素(lept).结果 昆丹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代谢综合征大鼠的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尾动脉收缩压、TNF -α,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昆丹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体重、FFA、瘦素.结论 昆丹颗粒具有明显的减重、降糖、调脂、降压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FFA、TNF -α、Lept的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作者:王晶晶;郭景玥;裴天仙;郭传敏;郑广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