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茹
目的 测定心衰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探讨血浆BNP水平在慢性心衰的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住院美国NYHA分级心功能Ⅱ级~Ⅳ级慢性心衰患者96例,均行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肾功能、血脂检查.比较不同BNP水平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结果 血浆BNP水平与美国NYHA心功能不全的分级密切相关(P<0.01),且随着血浆BNP的增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扩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尿素氮、肌酐增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心梗及死亡患者比例增加(P<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能较好的反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其对慢性心衰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测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邱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XFZY)和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E1(PGE1)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方法 选择ASO患者166例,随机分为西医对照组84例,XFZY组82例.对照组给予PGE1注射液10 μg静脉滴注,1次/日,21 d为1个疗程.XFZY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口服和PGE1注射液10 μg静脉滴注,1次/日,21 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凝血功能、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及踝/肱指数(ankle - brachial index,ABI).结果 XFZY组显效率为82.9%,对照组为54.8%(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动脉狭窄程度等指标均有改善,XFZY组较治疗前可明显提高ABI(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和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注射液合用能显著改善ASO患者肢体缺血症状,增加组织灌流量.
作者:马鲁波;于春利;张童;杨淼;石波;庄百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24例)和针刺组(16例),两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之上分别进行针药结合治疗和针刺对照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总有效率为91.67%,疗效优于对照组的68.75% (P<0.05).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痉挛指数(CSI)均有所下降,治疗组进行针药结合治疗后CSI评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CSI评分亦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许静;李蕾;韦玲;梁雪玲;张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参仙生脉口服液对糖尿病性冠心病模型大鼠血脂、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先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后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大鼠糖尿病性冠心病模型,再分别给予参仙生脉口服液大、中、小剂量组,考察对造模后大鼠血脂各指标和NO、SOD、MDA的影响.结果 参仙生脉口服液的大、中剂量组可明显降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LDL - C)、NO和SOD的含量(P<0.05或P<0.01),在一定程度上升高脂蛋白脂酶(LPL)在体内的含量.结论 参仙生脉口服液对糖尿病性冠心病模型大鼠有保护作用.
作者:林玉红;杨娟英;王光建;王月茹;冯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1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疗程为2周.结果 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2%,对照组为70.0% (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0.0%(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发作.
作者:焦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使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采集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分析中药、中成药、西药及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64 039篇,丹参、黄芪、人参、葛根等依次为治疗冠心病的高频中药;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复方丹参片、麝香保心丸等依次为治疗冠心病的高频中成药;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辛伐他汀、氯吡格雷等依次为治疗冠心病的高频西药;丹参注射液和硝酸甘油分别是中西药联用时常用的中成药和西药.结论 使用文本挖掘方法能够找到治疗冠心病高频使用的中药、中成药及西药,以及联用的中成药与西药,并为分析中成药和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使用规律提供文献学依据.
作者:杨静;谭勇;郭洪涛;蔡峰;郑光;姜淼;吕爱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 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文拉法辛及谷维素治疗;治疗组予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 (P<0.05),HAMD评分6.49分±2.01分、SSS评分14.9分±3.9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文拉法辛治疗PSD不仅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邹立华;李惠;曾振强;陈小丹;邓忠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古今医案按》云:“证有真假凭诸脉,脉有真假凭诸舌”,说明舌诊是为可凭的辨证依据.本文重点综述舌下脉络相关的研究进展.1 舌下络脉的定义及形成舌下络脉是位于舌系带两侧纵行的大络脉.《内经》是早记载“舌下两脉”的古籍,定名“廉泉”穴,归属肾经.中医认为舌下络脉是脏腑经络通于舌体的直接脉络,与脏腑、经络、气血具有直接联系.现代解剖学认为舌有5个静脉引流途径,按管径及引流范围的大小,依次为:舌下神经伴行静脉、会厌谷静脉、舌神经伴行静脉、舌根静脉和舌动脉伴行静脉[1].
作者:高利;刘萍;罗玉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降压清心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作用,探讨其对心脏保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8周~10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中药组(降压清心方组)、西药组(雷米普利组)、中西医结合组(降压清心方+雷米普利组),每组6只,并设正常8周龄SD大鼠6只为正常组.共观察4周.给药后每周测血压;给药前和给药4周后检测心脏彩超指标.结果 连续给药4周,中药组、西药组、中西结合组可以抑制SHR收缩压,且随周龄的增长有增加趋势.用药4周后,各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均低于模型组,中西结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低于模型组,中西结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结合组IVSTd较用药前减小,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低于模型组,各治疗组LVPWs、LVPWd较用药前减小,且中西结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射血分数(EF)均高于模型组,中西结合组EF较用药前增加.结论 降压清心方可以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收缩压,随周龄的增加而增加,并有预防和减轻左室肥厚的作用.
作者:虞东玲;汪涛;郑偕扣;李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随着中西医结合运动的提出及发展,中医界也接受西医冠心病诊断,并开始了对冠心病病症结合的诊疗过程.对冠心病中医界是依靠临床症候、心电图等作为诊断标准,治疗以临床症候改善、心电图缺血改善为疗效标准.随着心脏病学领域新诊疗技术的应用,如心脏影像学诊疗技术包括心脏超声、心脏MRI、冠脉CT、冠脉内超声,心脏生化标记物检查,冠脉造影、冠脉介入治疗等冠心病诊疗技术等,深刻影响了中医界对传统病症的认识,并对相关病机进一步探索,不断提出新的认识.
作者:赵志宏;邢雁伟;王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抗凝、抗聚、抗栓、降压、调脂等治疗.并应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第一周胺碘酮每次0.2g.每日3次;第2周每次0.2g,每日两次;第3周开始每日0.2g至观察结束.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9 g,每日3次(无糖型).两组进入入选标准时均行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胸部X线片,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以后每周进行复诊,进行2min查体听诊心脏,观察心律失常的频次及心电图缺血改善情况.第4周包括测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胸部X线片,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心肌缺血改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80%,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改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78% (P<0.05).不良反应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稳心颗粒可以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
作者:李阿平;秦树琴;樊秋艳;梁琨;王小红;董晓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09年12月的高血压房颤患者5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组(观察组)和单纯胺碘酮组(对照组).观察组予口服缬沙坦80mg,每日1次,胺碘酮第1周200mg,每日3次,第2周200mg,每日两次,第3周200mg,每日一次,疗程12个月.对照组仅予胺碘酮,用法用量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房颤复发率和左房内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高血压阵发性房颤复发率为40%远低于对照组的80% (P<0.01).两组左房内径治疗后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降低高血压患者左房内径和防止高血压房颤复发有效且安全.
作者:马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电动牵引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颈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动牵引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电动牵引),治疗两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后6个月随访采用睡眠效率值(睡眠率)疗效.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个月随访远期睡眠率,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电动牵引结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失眠是一种内治与外治法相结合的方法明显优于单用电动牵引.
作者:陈伟;王井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AMI的可能机制.方法 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30例疑似心绞痛而冠脉造影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AMI患者起病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时的血清VEGF浓度.对照组随机采血一次检测.结果 入院后第1天AMI患者血清VEGF浓度开始升高,治疗组第4天VEGF浓度达高峰,高于对照组(P<0.01),第7天血清VEGF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第14天VEGF浓度仍呈降低趋势,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第28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能影响AMI患者血清VEGF水平,推测其通过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参与保护缺血的心肌.
作者:朱定君;陈志强;夏鸿莉;金道群;李振龙;刘紫燕;吴勇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脑梗死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30例甲亢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甲状腺功能(FT3、FT4、超敏促甲状腺素),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水平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甲亢脑卒中组甲状腺激素( FT3、FT4)、凝血指标(PAgT、FG、ETL)、入院时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促甲状腺素及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以心律失常及ST -T段改变为主.结论 甲亢脑卒中患者与上述原因关系密切,其独立或多种危险因素的作用,可能是促使或导致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原因.
作者:谌剑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昆丹颗粒对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影响及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组,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造模组,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造模组灌胃高脂高糖高盐乳剂.造模6周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昆丹高剂量组、昆丹中剂量组、昆丹低剂量组、罗格列酮组,药物干预6周,在用药期间继续灌胃高脂高糖高盐乳剂.试验结束后,检测体重、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脂、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游离脂肪酸(FFA)、瘦素(lept).结果 昆丹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代谢综合征大鼠的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尾动脉收缩压、TNF -α,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昆丹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体重、FFA、瘦素.结论 昆丹颗粒具有明显的减重、降糖、调脂、降压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FFA、TNF -α、Lept的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作者:王晶晶;郭景玥;裴天仙;郭传敏;郑广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栓心脉宁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再灌注术后24 h断头取脑,免疫组织化学和RT - PCR法观察脑组织TNF -α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表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TNF-α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心脉宁片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TNF -α的表达有关.
作者:杨小霞;李国前;王杰华;洪诸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拟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观察PCI术后2h内的再灌注心律失常.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钙蛋白T(cTnT)指标,了解依达拉奉联合比索洛尔的抗氧化作用.结果 观察组的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评分为(1.79±0.33)分,对照组为(2.74±0.23)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OD活性上升高于对照组(P<0.01);MDA下降高于对照组(P<0.05);cTnT上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急诊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静;戴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注射液治疗地西泮不能控制的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S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3月-2009年4月住院抢救的29例经地西泮静脉输注、苯巴比妥肌注治疗未能控制的RSE患者,评估使用咪达唑仑注射液控制RSE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作类型均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GTCS).29例患者中脑血管病致继发性癫痫16例,病毒性脑炎8例,脑外伤后3例,心肺复苏后2例,其中既往有癫痫病史者9例,均为停药或不正规服用抗癫痫药物(AEDs)的癫痫患者.结果 咪达唑仑治疗后,所有患者5 min内癫痫持续状态(SE)得到控制,1h后20例意识基本恢复.治疗前后心电图及血压、心率、呼吸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症状控制后24 h停用咪达唑仑无复发.结论 咪达唑仑注射液由于其起效快,对血压及呼吸的抑制较传统药物小,对地西泮未能控制的RSE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峰;雷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系统评价金纳多(Ginkgo)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1978年-2011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Academic Journal,CAJ,1979年-2011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年-2011年)、万方数据库(1978年-2011年)等,手工检索中华神经科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中国临床神经科学等相关杂志,收集国内关于金纳多治疗脑梗死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0篇已发表文献,包括4 662例脑梗死患者.Meta分析结果:金纳多组病情恶化率低于对照组[相对危险度( relative risk,RR) =0.39,95% CI(0.23,0.67),P<0.001];金纳多组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2,95%CI(0.23,1.18),P=0.12];金纳多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15,95%CI(1.12,1.17),P<0.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金纳多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WMD) =5.07,95%CI(4.19,5.94),P<0.001];金纳多不良反应少,程度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 金纳多可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恶化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金纳多对患者死亡率的影响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其不良反应发生极少,使用安全.
作者:侯敬天;谢丽华;侯玉立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