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杨洪;曹碧珍;艾伟民;袁逸群;袁娟
目的 应用速效心痛滴丸治疗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绞痛患者,探讨其对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方法予以速效心痛滴丸口服,每次10粒,每日服用3次,疗程为4周.结果 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等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心电图ST-T缺血改变治疗前后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速效心痛滴丸治疗冠心病ACS患者PCI后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严毓勤;吴士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动脉硬化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126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baPWV)≥1 400 cm/s,且低密度脂蛋白(LDL-C)≥2.6 mmol/L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予阿托伐他汀(A组)或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B组)治疗1年.观察两组血压、baPWV、血管病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血脂、肝肾功能等的变化.结果 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aPWV治疗前后组内、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脉压(PP)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LDL -C、三酰甘油(TG)、vWF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 HDL - C)、NO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B组HDL-C、NO治疗后明显高于A组治疗后(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与单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比较,对老年动脉硬化患者可进一步升高HDL -C,改善内皮功能,且安全.
作者:董凤英;阮云军;赵兴元;邱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2例患者经吸氧、利尿、强心、应用硝普钠扩张血管等综合治疗后,抢救成功率97.22%,病死率2.78%.结论 急性左心衰竭的症状严重,发展快,及早使用硝普钠,有效的综合治疗,可达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袁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同时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环磷腺苷葡胺是一种新型的非洋地黄、非儿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物,具有强心、扩张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等作用.
作者:韩民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昆丹颗粒对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影响及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组,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造模组,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造模组灌胃高脂高糖高盐乳剂.造模6周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昆丹高剂量组、昆丹中剂量组、昆丹低剂量组、罗格列酮组,药物干预6周,在用药期间继续灌胃高脂高糖高盐乳剂.试验结束后,检测体重、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脂、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游离脂肪酸(FFA)、瘦素(lept).结果 昆丹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代谢综合征大鼠的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尾动脉收缩压、TNF -α,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昆丹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体重、FFA、瘦素.结论 昆丹颗粒具有明显的减重、降糖、调脂、降压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FFA、TNF -α、Lept的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作者:王晶晶;郭景玥;裴天仙;郭传敏;郑广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口服,对照组采用常规非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与斑块消退情况、血脂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别为1.26 mm±0.56 mm、1.25 mm±0.54 mm,未进一步发展,斑块有所消退,但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明显(P<0.05),对照组相应血指标亦有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有效调节血脂,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减少斑块,从而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作者:骆琼;叶瑞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叶酸及普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158例病人随机分为叶酸组(56例)、普伐他汀组(50例)、叶酸+普伐他汀组(52例).叶酸组口服叶酸5 mg,每日1次;普伐他汀组口服普伐他汀10 mg,每日1次;叶酸+普伐他汀组同时口服叶酸和普伐他汀,服药剂量及次数同叶酸组、普伐他汀组.结果 3组治疗后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叶酸+普伐他汀组用药后血浆Hcy水平与叶酸组及普伐他汀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叶酸和普伐他汀联用对降低血浆Hcy水平优于单用叶酸或普伐他汀,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张建军;杨金锁;温慧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古今医案按》云:“证有真假凭诸脉,脉有真假凭诸舌”,说明舌诊是为可凭的辨证依据.本文重点综述舌下脉络相关的研究进展.1 舌下络脉的定义及形成舌下络脉是位于舌系带两侧纵行的大络脉.《内经》是早记载“舌下两脉”的古籍,定名“廉泉”穴,归属肾经.中医认为舌下络脉是脏腑经络通于舌体的直接脉络,与脏腑、经络、气血具有直接联系.现代解剖学认为舌有5个静脉引流途径,按管径及引流范围的大小,依次为:舌下神经伴行静脉、会厌谷静脉、舌神经伴行静脉、舌根静脉和舌动脉伴行静脉[1].
作者:高利;刘萍;罗玉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住院期间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洋地黄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223例CHF患者,将其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HF)、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三类,并对三类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以接受利尿剂治疗居多,静脉制剂以呋塞米及托拉塞米为主,约占70%,螺内酯为主要的口服制剂.SHF、DHF 及混合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药物使用情况分别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占70.6%、71.0%、71.2%;β受体阻滞剂占56.3%、58.1%、49.3%;洋地黄占68.9%、19.4%、61.6%;β受体阻滞剂以美托洛尔为主,占74%,平均剂量平片(10.9±5.4)mg,缓释片(18.1±6.8)mg.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四类药物使用广泛,总有效率达92.4%,需进一步加强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的应用,有助于改善预后.
作者:尹慧娟;黄淑田;张丽娜;贾美轩;金露萍;王瑞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对铝暴露下血脑屏障功能的影响,初步揭示三七总皂苷拮抗铝神经毒性,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机制及靶点.方法 采用细胞插入器培养单层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alb/c,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铝暴露24 h后,通过跨内皮细胞电阻(TEER)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透过率的变化,观察三七总皂苷对铝暴露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三七总皂苷能够提高TEER值,降低HRP透过率.其中,以高剂量组作用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七总皂苷可有效改善铝对血脑屏障功能性的损伤,这一作用可能是其抗阿尔茨海默病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朱海燕;高永红;马涛;吴爱明;娄晋宁;曹红斌;王永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同时进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含量的测定,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TAT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4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每日静脉输注1次,连用14 d,其他常规治疗同对照组.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行头颅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行TAT含量的测定;神经功能改变采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24 h两组血肿体积均无明显改变,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7天、第14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肿体积缩小(P<0.05).治疗后24 h两组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均增大,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7天、第14天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肿周围低密度区范围减小(P<0.05),治疗第7天、第14天治疗组较对照组SSS评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第14天两组TAT含量均减低,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急性脑出血时的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改善神经功能,并可以有效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作者:李丹;李泽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盐酸地芬尼多在保存血液样品中的分解动力学.方法 将盐酸地芬尼多灌胃处死犬的血液分四等份,分别置于20℃、4℃、-20℃和20℃(1% NaF)条件下保存,不同时间气相色谱-质谱定性、气相色谱法定量检测其中盐酸地芬尼多含量;WinNorLin5.2软件拟合分解动力学方程,计算分解动力学参数.结果 20℃、4℃、-20℃和20℃(1%NaF)保存30 d~60 d,血液中盐酸地芬尼多浓度显著下降;保存300 d,血液中盐酸地芬尼多浓度显著下降为初始浓度的(58.39±1.74)%、(48.27±2.61)%、(66.12±3.92)%和(31.51±1.35)%,其分解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分解半衰期t1/2分别为462.32 d、490.56 d、238.21 d和168.84 d.结论 盐酸地芬尼多在保存血液样品中可分解,保存温度和抑菌剂对其影响不大.盐酸地芬尼多中毒案件法医学鉴定中所采血样应在30 d内送检和检验,否则可用其分解动力学参数推断检材采集当时的血药浓度.
作者:万东方;武夺;武珊珊;贠克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针剂及益气养阴、化瘀解毒安神类中药配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口服宁心益脉汤(西洋参、黄芪、麦冬、丹参、川芎、三七、金银花、五味子及生龙骨等)配合静脉输注舒血宁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对照组口服辅酶Q10,及静脉输注钾镁能量极化液.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1%,总显效率47.3%;对照组34例,总有效率76.4%,总显效率23.5%(P<0.05).结论 舒血宁及参麦注射液合自拟宁心益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心肌酶学的作用.
作者:赵海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丹龙醒脑方对老年肾虚血管性痴呆(VD)大鼠模型海马受体(ER) mRNA的影响.方法 用D-半乳糖注射和甲状腺片混悬液灌胃建立老年肾虚大鼠模型,随后行双侧颈总动脉间歇结扎加剪尾放血建立老年肾虚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用电泳法检测各组ERmRNA表达.结果 丹龙醒脑方组和雌激素组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海马ER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丹龙醒脑方主要通过上调老年肾虚VD大鼠海马ERmRNA表达,实现其生物学效应,发挥改善痴呆症状的作用,其效应与雌激素效应相似.
作者:危玲;周小青;何军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1西医对急性脑梗死时,血小板体积异常的临床研究状况从临床病理学的进展看,1990年始,国外已有临床报道,急性脑梗死时,血小板体积异常增高可达45 d(「)1;1995年,O' Malley等[2]报道,血小板体积异常增高可持续6个月,是促进脑梗死病情发展的危险因素;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年报道,2009年国外仍有临床研究认为血小板体积水平是脑梗死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的参考因素之一[3].
作者:段晏明;王绮美;周庆华;顾翔华;鲍玉芳;艾茜;赵志华;邬文洁;王林;房滢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和探讨治疗剂量下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抗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月入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与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病人72例,记录基本情况,并随机分成奥美拉唑与氯吡格雷联合组(治疗组)与单用氯吡格雷组(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服药前和服药后第7天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间治疗前比较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治疗后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82).结论 治疗剂量奥美拉唑短期内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无明显影响.
作者:任鸿坤;任志亮;刘娟;张国珍;王玲;高迎春;贺文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1],是病死率极高的急危重症之一.大多数脑出血患者死于脑出血后的各种并发症,所以,脑出血后并发症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多数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由于颅内压的增高,血压也持续升高,临床多重视降低血压或者尽量控制血压,避免颅压进一步升高导致继续出血和再出血.而脑出血后合并低血压的患者,临床并不多见,未能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往往容易忽视.脑出血后一旦合并低血压,治疗将更为复杂,病死率明显增加.现分析2006年-2010年收治的21例脑出血合并低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如下.
作者:赵秀改;李建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脉血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病人300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以1∶1∶1比例随机分为针药组(100例)、针刺组(100例)、西药组(100例).针刺组采用“利脑调神”法则进行选穴针刺;针药组予针刺同时口服脉血康胶囊;西药组口服西比灵.3组均连续观察2周,评定各组临床疗效及多普勒检查椎-基底动脉血流等.结果 针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2.00%、38.00%和17.00%,有效率分别为91.00%、85.00%和75.00%.针药组总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血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效果显著.
作者:杨白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随着中西医结合运动的提出及发展,中医界也接受西医冠心病诊断,并开始了对冠心病病症结合的诊疗过程.对冠心病中医界是依靠临床症候、心电图等作为诊断标准,治疗以临床症候改善、心电图缺血改善为疗效标准.随着心脏病学领域新诊疗技术的应用,如心脏影像学诊疗技术包括心脏超声、心脏MRI、冠脉CT、冠脉内超声,心脏生化标记物检查,冠脉造影、冠脉介入治疗等冠心病诊疗技术等,深刻影响了中医界对传统病症的认识,并对相关病机进一步探索,不断提出新的认识.
作者:赵志宏;邢雁伟;王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用血府逐瘀汤结合丹参粉针的方法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方法 对入选的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病人采用血府逐瘀汤加丹参粉针结合西医的方法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抗凝结合中医药治疗如丹参粉针静脉滴注、血府逐瘀汤加减.结果 治愈14例,复查x线胸片或CT显示肺栓塞病灶完全或大部分吸收,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栓塞基本再通;好转6例,复查胸片或CT显示肺栓塞病灶有所吸收,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栓塞部分再通.所有病人症状明显好转,胸痛减轻,呼吸困难消失,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病人,下肢静脉血流恢复通畅,而且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血府逐瘀汤结合丹参粉针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有效.
作者:李君玲;张秋梅;蔡立侠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