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杰;韩清华;马锋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死亡原因、总结诊治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分析132例颅脑外伤死亡病例特点、诊治经过、死亡原因.结果 原发严重脑损伤、恶性颅内高压、脑疝导致原发或继发中枢衰竭和失血性休克是病人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颅内血肿导致继发脑干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是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颅脑外伤早期急救及规范救治和并发症的正确防治是提高颅脑外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王建宝;李长茂;李文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 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长春西汀注射液;奥扎格雷钠组加用奥扎格雷钠治疗1个疗程.结果 奥扎格雷钠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浆LPA水平逐渐降低.奥扎格雷钠组治疗后10 d血浆LPA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奥扎格雷钠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LPA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
作者:段光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紧张性头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方法 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调查工具,对8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焦虑阳性率病例组为83.75%,对照组为17.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70.24,P<0.01);抑郁阳性率病例组为73.75%,对照组为13.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8.51,P<0.01).结论 紧张性头痛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障碍.
作者:何丽萍;栗兵霞;吕燕;陈珩;魏国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室率缓慢且合并频发期前收缩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基础心室率缓慢合并频发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24 h动态心电图期前收缩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7.5%,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57.9%,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68.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基础心率缓慢且存在频发期前收缩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王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Humanin (HN)对缺氧诱导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培养10 d的原代皮层神经元在缺氧环境下(氧含量<2%)放置4 h诱导神经细胞损伤.实验组在缺氧之前24 h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 μmol/L和20 μmol/L的HN.通过测定MTT和Calcein-AM染色检测细胞活力.通过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检测细胞损伤的程度.结果 HN可以提高缺氧4 h后细胞的存活率,同时可以降低由细胞损伤所引起的MDA、SOD、LDH的升高.20 μmol/L的HN具有比10 μmol/L更显著的保护作用.结论 HN对缺氧诱导的神经元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赵珅婷;赵丽;乔健天;张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CDFI诊断为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下肢血管3D CE-MRA扫描,范围包括肾平面以下腹主动脉、双侧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及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其中19例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1例诊断为外伤后下肢血管损伤.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行3D CE-MRA扫描,图像显示清晰,诊断明确.CDFI检出155段病变血管,3D CE-MRA扫描显示病变血管共205段.3D CE-MRA检出病变的阳性率高于CDFI(χ2=14.88,P<0.05).结论 3D CE-MRA以其诊断病变阳性率高,无创性,无辐射,对比剂过敏反应少、肝肾毒性小,可以整体显示感兴趣区血管等优点,在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者:郭娟;张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对缺血再灌注早期Toll样受体4蛋白(TLR4)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培哚普利组.培哚普利组灌服培哚普利4 mg/kg,每日1次,共7 d.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光镜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及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中TLR4表达情况.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培哚普利组炎症损伤减轻;培哚普利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培哚普利组心肌组织TLR4表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培哚普利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的细胞凋亡,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实现的.
作者:郭文超;牛凡;路映攀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具有分化成间质起源的任意组织的潜能,包括向神经元样细胞、软骨、脂肪、造血基质及骨等分化成熟的特征[1,2].
作者:戴映;杨万章;金明月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中西药组给予云南白药口服或鼻饲,联合雷尼替丁静脉输注,西药组单纯予雷尼替丁静脉输注,并于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中西药组溃疡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及平均止血时间与西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液pH值用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同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尼替丁配合云南白药治疗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春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调查2005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的996例脑卒中患者,对HAP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高龄、合并多种疾病、意识障碍、吞咽障碍、侵袭操作、使用H2受体拮抗剂与HAP的发生有关.HAP在夏季、冬季发生率高.在88例HAP痰培养中分离出14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GNB)82株,对多种抗生素均有交叉耐药且耐药率升高,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 脑卒中是HAP的高危人群,应对其重点监控,积极预防,尽量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作者:张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心脑舒通胶囊治疗高黏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35例高黏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口服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肠溶片、藻酸双酯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液流变学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心脑舒通胶囊治疗高黏血症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张民;杨晓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凋亡相关基因Fa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通过抗凋亡机制发挥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加溶媒组、辛伐他汀预处理组,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予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断头取脑分别测定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及Fas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加溶媒组相比,辛伐他汀预处理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获不同程度改善(P<0.05),脑组织Fas的表达及凋亡细胞数减少(P<0.01).结论 辛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通过抑制脑组织中fas的表达,进而减少细胞凋亡.
作者:刘艳明;张林明;马静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高脂血症是由于人体脂肪代谢失调,致使体内血液中血脂成分异常增高的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痰湿、痰热、痰瘀内生,气滞瘀积阻塞脉道,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是产生本病的关键病理基础.
作者:刘岩;姚慧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风病痰证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关系.方法 测定中风病痰证(30例)、非痰证(35例)及正常组(30名)发病后24 h内的血清MMP-9水平,并记录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中风病痰证患者MMP-9含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非痰证患者(P<0.05或P<0.01);中风病患者MMP-9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中风病痰证可以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MP-9水平进行客观诊断.
作者:苏文理;雷惠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疏血通注射液由动物类中药水蛭和地龙提取而成,有效成分为水蛭素和蚓激酶,具有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调节血脂、细胞保护等作用.
作者:李丹;李泽宇;张国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予西药规范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心舒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西医心功能状态、血流动力学指标,使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射血分数(EF)、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结果 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心脏彩超检测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能够较好地改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症状,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方案.益心舒胶囊可能具有一定程度控制和逆转心室重构的作用.
作者:顾宁;黄燕;汪静;邵中兴;张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67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采用必要时分支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主支置入支架,分支是否置入支架视分支开口被挤压的情况而定的手术策略,观察手术即刻及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手术后即刻成功率97.01%(2/67),住院期间无MACE发生,术后12个月随访无症状者60例(89.6%),发生稳定型心绞痛2例(3.0%),不稳定型心绞痛5例(7.5%),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3.0%),再次行PCI术患者4例(6.0%).结论 分叉病变采用必要时分支支架置入术的手术策略,短期观察安全有效.
作者:马洪山;白如冰;顾成圻;张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8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经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4周,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用药4周后总有效率77.6%,心功能改善明显,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为(32.56±7.18)%,治疗后为(39.86±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治疗前为(96.34±26.21) /min,治疗后减至(62.18±6.7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T离散度(QTd)由(65.28±9.41) ms减至(29.41±6.76)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副反应小.
作者:李承世;常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aspase-3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制备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脑组织中TGF-β1、Caspase-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 随再灌注时间增加,脑缺血再灌注产生的细胞凋亡也相应增加,在48 h达到高峰,72 h开始下降.TGF-β1与Caspase-3 主要在缺血周围区表达,TGF-β1表达增高较快,在再灌注24 h达高峰;Caspase-3表达增高较慢,在48 h达高峰.结论 细胞凋亡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呈动态过程,是神经细胞死亡的重要形式.脑缺血诱导了TGF-β1与Caspase-3的表达,TGF-β1表达高峰早于Caspase-3出现.恰当时间窗内对TGF-β1、Caspase-3 的干预将是有效治疗措施.
作者:赵敏;李江华;霍晓东;申红萍;庞晋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