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功效中药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概况

戴映;杨万章;金明月

关键词:不同功效, 中药诱导, 间充质干细胞, 定向分化, 神经元样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分化成熟, 组织, 脂肪, 造血, 特征, 软骨, 潜能, 间质, 基质, MSCs
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具有分化成间质起源的任意组织的潜能,包括向神经元样细胞、软骨、脂肪、造血基质及骨等分化成熟的特征[1,2].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多巴胺与1,6二磷酸果糖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多巴胺和1,6二磷酸果糖联合应用对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的64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6二磷酸果糖组)26例和观察组(多巴胺+1,6二磷酸果糖组)38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1,6二磷酸果糖250 mg/(kg*d),静脉推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5 g/(kg*min).观察两组心音、心率、心电图、心肌酶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在改善心音低钝、心率缓慢以及降低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巴胺与1,6二磷酸果糖联合应用对新生儿缺血性心肌损害具有协同保护作用,疗效优于单独应用1,6二磷酸果糖.

    作者:杨生汝;杨金慧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缬沙坦和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5例

    目的 观察缬沙坦和美托洛尔(倍他乐克)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89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和倍他乐克治疗.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95.6%,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缬沙坦和倍他乐克联用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而且副反应少,可降低病死率和再住院率.

    作者:严士荣;郭维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分析肾上腺素致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 以肾上腺素(Adr) 皮下注射法建立大鼠血瘀模型,对比不同的给药剂量、给药方式和给药周期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确定佳的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不造模)、急瘀1 d组(Adr 1.8 mg/kg皮下注射加冰水浸泡1 d)、急瘀2 d组(Adr 1.8 mg/kg注射加冰水浸泡2 d)、慢瘀小剂量组(Adr 0.1 mg/kg注射7 d)、慢瘀中剂量组(Adr 0.3 mg/kg注射7 d)、慢瘀大剂量组(Adr 0.9 mg/kg注射7 d).用血液黏度仪检测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用红细胞变形/聚集仪检测红细胞变形和聚集指数;用血凝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慢瘀小、中剂量组可见大鼠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急瘀1 d组可见低切变下全血黏度升高(P<0.05),急瘀1 d组和急瘀2 d组可见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增加(P<0.01),急瘀2 d组和慢瘀大剂量组可见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瘀证动物模型成功与否与所用的肾上腺素剂量、给药周期和给药方式密切相关.Adr 0.3 mg/kg注射7 d和Adr 1.8 mg/kg注射加冰水浸泡2 d大鼠出现血液流变学变化更加明显,可分别作为气郁血瘀证和气滞血瘀证的动物模型.

    作者:赵玲;魏海峰;李雅莉;张丽;李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心脑舒通胶囊治疗高黏血症79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心脑舒通胶囊治疗高黏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35例高黏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口服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肠溶片、藻酸双酯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液流变学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心脑舒通胶囊治疗高黏血症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张民;杨晓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冠心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3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冠心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各种类型的心绞痛8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极化液、硝酸甘油、肠溶阿司匹林、辅酶Q10胶囊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宁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93.0%,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7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宁注射液能在短期内迅速缓解心绞痛和改善心肌缺血状态,且复发率低.

    作者:赵亚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患者介入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及药物支架对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 对108例冠心病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等证型.按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1个月4个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标实证中除痰浊外,气滞证在介入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1个月各阶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阶段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证除术后24 h与术后1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本虚证中气虚、阳虚、阴虚各证各阶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明显改善冠心病气滞证和血瘀证,充分证明了气滞血瘀是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病机关键;但对本虚证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故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

    作者:李世林;程伟;王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风病痰证与血清MMP-9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中风病痰证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关系.方法 测定中风病痰证(30例)、非痰证(35例)及正常组(30名)发病后24 h内的血清MMP-9水平,并记录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中风病痰证患者MMP-9含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非痰证患者(P<0.05或P<0.01);中风病患者MMP-9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中风病痰证可以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MP-9水平进行客观诊断.

    作者:苏文理;雷惠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益心舒胶囊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予西药规范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心舒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西医心功能状态、血流动力学指标,使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射血分数(EF)、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结果 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心脏彩超检测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能够较好地改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症状,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方案.益心舒胶囊可能具有一定程度控制和逆转心室重构的作用.

    作者:顾宁;黄燕;汪静;邵中兴;张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无复流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的患者分成无复流组和血流正常组,于术后24 h、术后4周测定血浆脑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4周行6 min步行试验,评估无复流现象对左室功能的影响.结果 血流正常组在术后24 h及4周BNP值较无复流组显著降低(P<0.05),LVEF、6 min步行距离较无复流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急诊PCI术后无复流患者左室功能低下,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白如冰;马洪山;顾成圻;张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0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疏血通组(n=55)与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疏血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d,疗程为10 d.观察胸痛缓解情况、心电图变化及对血液流变学、hs-CRP的影响.结果 两组胸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明显改善(P<0.05),但疏血通组较对照组胸痛症状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与疏血通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和89.1%(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力率、纤维蛋白原均明显改善 (P<0.05),疏血通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hs-CRP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力率、纤维蛋白原,而且可明显降低hs-CRP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抗炎可能是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机制.

    作者:阿荣;任保军;张迎军;王春燕;王悦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丹参多酚酸盐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IL-1)以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并与18名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UAP患者血清IL-18、IL-1、sICAM-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8、IL-1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而在丹参多酚酸盐组IL-18、IL-1、sICAM-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丹参多酚酸盐组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或P<0.01).结论 IL-18、IL-1和sICAM-1可能不同程度参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进程.丹参多酚酸盐对UAP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与其显著降低IL-18、IL-1以及sICAM-1水平,从而抑制冠脉局部的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作者:吴兴利;裴翔;李德印;李金珉;杨丁友;高玉玲;朱梅;陈琪;王士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甲泼尼龙联合鞘内注射激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DXM)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MP冲击上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每周2次,每次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0 mg,10次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脑脊液(CSF)中蛋白含量及细胞学动态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CSF蛋白含量恢复至正常及CSF细胞学检查免疫活性细胞减少至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周~2周;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作者:谷玉平;何小燕;陈俊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Humanin对缺氧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Humanin (HN)对缺氧诱导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培养10 d的原代皮层神经元在缺氧环境下(氧含量<2%)放置4 h诱导神经细胞损伤.实验组在缺氧之前24 h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 μmol/L和20 μmol/L的HN.通过测定MTT和Calcein-AM染色检测细胞活力.通过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检测细胞损伤的程度.结果 HN可以提高缺氧4 h后细胞的存活率,同时可以降低由细胞损伤所引起的MDA、SOD、LDH的升高.20 μmol/L的HN具有比10 μmol/L更显著的保护作用.结论 HN对缺氧诱导的神经元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赵珅婷;赵丽;乔健天;张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含溶栓颗粒血清对TNF-α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EGF的影响

    目的 探讨溶栓颗粒对受损血管内皮细胞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造模,用含大、中、小剂量溶栓颗粒的大鼠血清干预受损HUVEC,应用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应用TNF-α 40 ng/mL可以造成HUVEC损伤,表现细胞数量下降,皱缩、变形,分裂相细胞明显增加,VEGF表达明显增多.含大、中剂量溶栓颗粒的大鼠血清能减少VEGF表达,减少细胞有丝分裂.结论 溶栓颗粒可以保护因炎性介质增加而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VEGF表达有关.

    作者:臧运华;唐明;郭瑞友;叶俊丽;曹晓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功效中药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概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具有分化成间质起源的任意组织的潜能,包括向神经元样细胞、软骨、脂肪、造血基质及骨等分化成熟的特征[1,2].

    作者:戴映;杨万章;金明月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冠心病与炎症反应

    冠心病(CHD)的病变特征是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后,血液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但在发展成为CHD的病人中,只有1/2的人表现为血脂增高[1].

    作者:官春梅;王默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血管病变中应用的价值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CDFI诊断为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下肢血管3D CE-MRA扫描,范围包括肾平面以下腹主动脉、双侧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及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其中19例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1例诊断为外伤后下肢血管损伤.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行3D CE-MRA扫描,图像显示清晰,诊断明确.CDFI检出155段病变血管,3D CE-MRA扫描显示病变血管共205段.3D CE-MRA检出病变的阳性率高于CDFI(χ2=14.88,P<0.05).结论 3D CE-MRA以其诊断病变阳性率高,无创性,无辐射,对比剂过敏反应少、肝肾毒性小,可以整体显示感兴趣区血管等优点,在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者:郭娟;张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60例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中西药组给予云南白药口服或鼻饲,联合雷尼替丁静脉输注,西药组单纯予雷尼替丁静脉输注,并于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中西药组溃疡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及平均止血时间与西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液pH值用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同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尼替丁配合云南白药治疗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春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左室后壁厚度(LVP)、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R明显减慢,LVP、IVS厚度明显减小,LVEDD、LVESD明显减小,LVEF明显增加(P<0.05).结论 卡维地洛具有逆转左室重构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作者:刘清娥;许莲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人们对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心力衰竭时,肾素-血管紧张素(RAS)和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SAS)活性增高,其兴奋作用将加速心力衰竭低排状态时心肌细胞死亡,血管收缩增加后负荷,进一步减少心排血量.后负荷增加心脏工作负荷也加速了心肌细胞的死亡.

    作者:王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