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瑱
目的 探讨2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例确诊为ACS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1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观察组,183例(2例心肌桥患者排除)冠状动脉造影(CAG)异常符合冠心病病理标准者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对照组,以青壮年男性为主,高血压痛、高血脂、糖尿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吸烟、过度精神刺激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现察组静态发病率,心电图运动试验假阴性率、核素灌注心肌显像负荷试验中的反相再分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AG过程中冠脉痉挛发生率高.结论 在冠脉造影正常的ACS中,ACS发作可能与冠脉痉挛伴或不伴继发血栓形成相关.
作者:李福娥;杨晋;任永林;安旭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分别于1 d、3 d、5 d取脑组织,测定AIF及神经元凋亡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大鼠脑组织AIF及神经元凋亡在造模后的1 d、3d、5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通过抑制AIF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的凋亡,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具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王彦平;杨金升;范磊;张明磊;司江华;曲传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时该病的认识及诊治的重要性.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43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同期住院的84例非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对比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并发症的情况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糖尿病组多部位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室颤、无痛性心肌梗死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 糖尿病组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性心肌梗死相比,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呈多部位梗死,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多见,严重心脏并发症多,住院病死率高,预后差.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 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只,饲喂正常饲料,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16只,饲喂高胆固醇饲料以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12周后模型建成,将16只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每组各8只.药物组大鼠给予10 mg/(kg·d)阿托伐他汀进行灌胃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以蒸馏水灌胃,治疗共持续8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血脂、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心肌NF-κB的激活情况.结果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ox-LDL、TNF-α、hs-CRP水平,及心肌NF-κB的活化程度,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除具有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药红梅;吕吉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与尿激酶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DV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输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 100 U,每12 h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对DVT疗效好,能更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毒副反应小.
作者:王振峰;刘增庆;杨笑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纳洛酮、醒脑静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精神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积极的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平喘化痰,保持气道通畅,脱水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醒脑静静脉输注,12 h 1次.睡前1 h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7%(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COPD精神异常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张永林;陈文芳;王文夫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常见的栓子是血栓,血栓多来自机体的深静脉,其余为少见的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断.多见于50岁以上,男多于女,与长期卧床血流缓慢易形成系统血栓及骨折、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大手术后、肺癌等因素有关.
作者:朱莎莎;祁建勇;张晓璇;张敏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细辛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和对照组(102例),两组均给予低流量吸氧、平喘、祛痰、抗感染、皮质激素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注射用细辛脑静脉输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及血气分析与治疗前树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85%,对照组为70.5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细辛脑静脉输注可以有效提高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乃明;陶左荷;郝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不同负荷剂量及维持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产生的影响.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后每日75 mg组(A组)73例,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后每日150 mg组(B组)55例,负荷量氯吡格雷600 mg后每日75 mg组(C组)60例,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后每日75 mg,同时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每日3次组(D组)52例.予服氧吡格雷前、服药后72 h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结果 B组、C组CR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D组(P<0.05);A组、D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B组、C组(P<0.05),而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低于B组、C组(P<0.05).结论 高负荷剂量、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可以降低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
作者:张俊平;白如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健脾调脂汤对高三酰甘油血症(TG)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筛选50例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为HTG组,另选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高TG组予健脾调脂汤治疗,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特征、胰岛素抵抗程度及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变化.结果 健脾调脂汤治疗8周后,其TG、空腹胰岛素及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FFA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三酰甘油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健脾调脂汤治疗可以降低血三酰甘油,减轻胰岛素抵抗.
作者:刘锦祥;朱小晓;蒙杏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感染因子γ干扰素(IFN-γ)对胎鼠神经干细胞表面MHC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IFN-γ对大鼠体外培养的胚胎16 d的神经干细胞进行刺激,观察神经干细胞生长状态、MHC表达的变化.结果 高浓度的IFN-γ(2000 U/mL)时神经干细胞具有毒性作用;中等浓度的IFN-γ(200 U/mL)能够显著上调神经干细胞MHC I类和Ⅱ类分子的表达.结论 严重的炎症反应会通过释放大量IFN-γ改变神经干细胞的生长状态,重症感染释放的IFN-γ除了对胎儿神经系统具有直接毒性外,还可能通过影响MHC的表达引起母体对胎儿的排斥.
作者:石蕊;王玉贤;杨海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张力试验方法.观察咪达唑仑在3×10-6t mol/L、1×10-5 mol/L,3×10-5 mol/L、1×10-4 mol/L浓度时,对去甲肾上腺素(NE,1×10-6 mol/L)、氯化钾(KCI,60mmol/L)诱发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收缩的影响.观察Na+/Ca2+交换体阻断荆KB-R7943(1×10-5 mol/L)、Kv通道阻断剂4-AP(4-AP,1×10-3 mol/L)、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Gli,1×10-5 mol/L)、KCa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A,1×10-2 mol/L)、K1R通道阻断剂氯化钡(BaCl2,1×10-3 mol/L)对咪达唑仑作用的影响.结果 各浓度咪达唑仑对预收缩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有舒张作用.用KB-R7943、4-AP、TEA及BaCl2预处理的血管环对咪达唑仑的舒张反应与未经处理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Gli可减弱咪达唑仑对血管环的舒张作用(P<0.05).结论 咪这唑仑对大鼠胸主动脉环具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其舒张反应与Na+/Ca2+交换体、Kv通道、KCa通道和K1R通道无关,可能与KATP通道有关.
作者:张小龙;张明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与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27例非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影响HT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判断界点,建立风险模型.结果 房颤、高血糖水平、高收缩压水平、大面积脑梗死与HT的发生独立相关(P<0.001).结论 脑梗死面积、心房颤动、高血糖水平、收缩压水平增高是HT的危险因素.
作者:付爱真;牛争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以脑钠肽(BNP)指标做参照,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醛固酮(Ald)时心力衰竭的病因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将44例心力衰竭组分别依照病因与NYHA分级分组,其中缺血性心肌病(ICM)组16例,扩张型心肌病(DCM)组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HHD)组12例;心功能Ⅲ级、Ⅳ级亚组各22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名.测定所有入选者血清BNP、Ald和hs-CRP浓度.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清hs-CRP、Ald及BNP浓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增高.ICM组血清hs-CRP浓度高于DCM组与HHD组(P<0.05).结论 联检Ald,hs-CRP可以判断心力衰竭病因并指导治疗.
作者:冀忠英;张雪娥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服芪苈强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能有效控制心力衰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孟玫;苗鹏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白蛋白(hs-CRP)、P选择素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U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因急性胸痛发作5 h内就诊患者,从中选取怀疑为UA的患者测定其血中hs-CRP、P选择素及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浓度.并时疑似UA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确诊UA,评价三者联合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敏感性.结果 急性胸痛发作5 h内就诊患者与健康受试者血中hs-CRP、P选择素和I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P选择素及IMA单独或两两联合,与三者联合诊断UA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A、P选择素和hs-CRP联合检测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且能提高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率.
作者:暴清波;贾永平;吕吉元;范春雨;高宇平;王睿;姚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早期应用拉莫三嗪(LTG)对急性脑外伤患者晚期癫痫(LPTE)发生率以及对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具有癫痫高危因素的脑外伤患者175例,将175患者随机分为拉莫三嗪6个月组(A组,60例)、拉莫三嗪1个月组(B组,58例)与对照组(C组,57例).A组服用拉莫三嗪6个月;B组服用拉莫三嗪1个月;C组服用卡马西平1周.记录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与晚期癫痫发生的人数以及意识清醒患者12个月时与1个月时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结果 A组、B组、C组晚期癫痫累计发生率分别为8.6%、7.2%、20.0%,A组、B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49).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LPTE的发生率与脑外伤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r=3.657,95%CI 1.7~7.9).MoCA评分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评分拉莫三嗪两组高于C组(P<0.05),拉莫三嗪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小剂量拉莫三嗪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对抗外伤后晚期癫痫的形成,且与卡马西平相比更有利于外伤后认知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佃晖;孙美珍;杨晓明;牛争平;朱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四妙勇安汤加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失去溶栓机会或无溶栓指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组采用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共治疗14 d.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浆SOD、M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四妙勇安汤能显著提高患者血浆SOD,降低MDA,通过清除氧自由基达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作者:魏运湘;刘真;于慧卿;李武卫;王强;李永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1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51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54例),分别予安慰剂、降压0号、卡托普利口服,观察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变化.结果 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SBP、DBP、PAI-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安慰剂组治疗后比较,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SBP、DBP、PAI-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I-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托普利降压同时有进一步降低PAI-1的作用.
作者:刘奇英;程医萍;马晓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胃肠内营养在严重脑卒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对严重脑卒中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和全胃肠道外营养(TPN)支持的能量、蛋白质供给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在对碳水化合物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作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组前清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感染性并发症率、胰岛素用量及住ICU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严重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胃肠内营养预后优于全胃肠道静脉营养患者.
作者:杜宇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