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丁;云虎;黄建民;王凯华;廖喜琳;金婕;韩菲
目的 分析卡马西平在大鼠血浆和脑内药代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采用微透析活体取样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通过腹腔注射卡马西平20 mg/kg和40 mg/kg,测定给药后3 h内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大脑皮层和海马神经元细胞外液的药物浓度.结果 腹腔注射40 mg/kg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显著高于20 mg/kg(P<0.05),腹腔注射20 mg/kg和40 mg/kg卡马西平后各时间点海马内药物浓度高于皮层(P<0.05).结论 卡马西平迅速进入大鼠脑组织,给药后90 min~120 min达峰浓度.海马内药时曲线下面积大于皮层,说明给药后海马内药物浓度高于皮层.腹腔注射卡马西平后90 min内,血药浓度变化不能反映药物在脑内的代谢趋势,90 min后血药浓度降低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脑内药物浓度减低的趋势.
作者:马爱梅;牛争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现代医学技术证实了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并且感染性疾病可能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刘素珍;林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6例ACS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观察治疗效果,以及血清hs-CRP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脑心通胶囊在心绞痛的缓解率,以及降低血清hs-CRP水平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心通胶囊可有效地缓解ACS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并能降低血清蛋白水平.
作者:焦云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PI)对高脂饮食大鼠心肌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高脂组(HL)、吡格列酮处理组(HL+PI)3组,每组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他两组饲喂高脂饲料.同时做灌胃处理,各组分别为蒸馏水、蒸馏水和吡格列酮剂量10mg/(kg*d).0周、3周、6周采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6周末,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留取心肌组织,-70 ℃保存备用.测6周末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运用RT-PCR分析各组PPARγ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高脂组比较吡格列酮组血清TG、TC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血清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血清SOD、全血GSH-Px活性降低(P<0.05);与高脂组比较,吡格列酮组血清MDA含量降低(P<0.05),血清SOD、全血GSH-Px活性增加(P<0.05);高脂组心肌PPARγ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后者心肌PPARγ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以激活高脂大鼠心肌PPARγmRNA拮抗其低表达,并具有降血脂、抗氧化作用.
作者:李晓寒;阴瑞兰;宋明;张悦红;覃秀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和降脂通络软胶囊(TZTL)对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组(立普妥20 mg,每晚1次,n=33)、非诺贝特组(力平之200 mg,每日1次,n=31)、降脂通络软胶囊组(2粒,每日3次,n=36),3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水平的变化.结果 立普妥、力平之、降脂通络软胶囊3组TC、TG、LDL-C均显著下降,HDL-C轻度升高;但立普妥组降低TC、LDL-C的幅度大于力平之及降脂通络软胶囊组(P<0.01);降脂通络软胶囊组治疗后GPT、GOT有显著的降低,GPT较治疗前下降26.6%,GOT下降23.9%,治疗前8例GPT、GOT升高的患者,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而治疗后GPT、GOT升高超过2倍,立普妥组有2例,力平之组有1例.3组治疗后均无肌痛发生及肌酸激酶(CK)明显升高.结论 降脂通络软胶囊具有全面调脂及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作者:郑小蓉;林金秀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两首活血化瘀方对心肌细胞凋亡与相关蛋白表达干预的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 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20条犬随机分成对照组、心肌缺血组、桃红四物汤以及丹参饮组,每组5条.分别采用HE染色、DNA 末端标记法( TUNEL) 以及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心肌细胞凋亡与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无细胞变性与坏死,仅见极少量凋亡阳性细胞;心肌缺血组有明显心肌组织坏死,心肌细胞凋亡增多,Bcl-2的表达明显减少,Bax的表达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桃红四物汤以及丹参饮组心肌细胞坏死及凋亡均显著减轻,Bcl-2的表达明显增多,Bax的表达明显减少,与心肌缺血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桃红四物汤以及丹参饮可影响Bcl-2和Bax的表达,有效地抑制心肌细胞坏死及凋亡,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建文;王大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严重危及新生儿生命,极易造成各种后遗症的常见疾病,对其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十分重要.
作者:张莉萍;王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黄豆苷元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24只SHR随机分为黄豆苷元组(Dai组)、咪达普利组(Imi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同时以8只同龄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前两组分别用黄豆苷元13.50 mg/(kg·d)和咪达普利0.90 mg/(kg·d)灌胃,NS组及正常对照组只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用药4周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β2微球蛋白(β2-MG),颈动脉插管法测收缩压,分光光度法测定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血压、尿β2-MG显著增多(P<0.01),肾组织内的SOD活性降低.药物干预4周后与同期NS组比较,黄豆苷元明显降低尿β2-MG和MDA水平(P<0.05),并能明显提高肾脏组织内的SOD活性;咪达普利则显著降低尿β2-MG和MDA水平(P<0.05或P<0.01),亦显著提高肾组织SOD活性(P<0.01),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豆苷元能明显改善高血压肾损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和保护内皮作用实现的,其作用与咪达普利相似.
作者:范靓靓;李树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时间生物医学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系的看法已从体内稳态的观点转变为体内动态的观点,认为人体内普遍存在生物节律,与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及时辰节律的变化息息相关,由于气温、气压、干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可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诱发某些疾病,乃至恶化、死亡.因此,诸多疾病在人体中的发生发展亦可能具有一定的规律.
作者:曹飞;蒋梅先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中药治疗高黏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2例高黏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藻酸双酯钠片,每次100 mg,每日3次.治疗组采用口服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每日1剂,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分别为(1.63±0.09) mPa·s和(1.02±0.51) mPa·s,红细胞比容分别为(41.52±2.68)%和(38.50±5.89)%,纤维蛋白分别为(4.21±0.98) g/L和(3.40±0.96) g/L,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高黏血症效果良好,具有降低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血压等作用.
作者:刘向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清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2例疑诊冠心病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及64层螺旋CT冠脉扫描,并根据斑块的CT值分为软斑块组(11例)、混合斑块组(14例)、硬斑块组(25例)及对照组(22例).同时以ELISA法测定血清IL-6、MMP-9值,比较各组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 软斑块组与混合斑块组血清IL-6、MMP-9水平高于硬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MMP-9水平与IL-6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MMP-9、IL-6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64层螺旋CT冠脉斑块检查联合血清IL-6、MMP-9水平检测可作为冠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作者:胡长青;来春林;刘晓红;邢金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健脑益智汤对拟血管性痴(VaD)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改进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2-VO)建立VaD大鼠模型,灌胃给药,用Morris水迷宫法评价健脑益智汤对V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I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表达,比较各组结果 之间的差异.结果 (10.6~42.4) g/kg健脑益智汤可以明显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健脑益智汤治疗组大鼠海马CAI区神经细胞ChAT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 健脑益智汤对拟V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拟VaD大鼠海马CAI区神经细胞ChAT表达有关.
作者:刘佳成;张生林;刘田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入院时空腹进行hs-CRP测定,择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依据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分为3组:A组≤4分为轻度、B组4分~8分为中度、C组>8分为重度.分组比较相关因素.观察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反复心绞痛发作、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结果 血清hs-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有相关性.3组之间hs-CRP水平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A组、B组和C组在反复心绞痛发作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两项之间比较有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有相关性,hsCRP水平增高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入院时血清hs-CRP水平增高的心绞痛患者有较高的危险性.
作者:苗鹏飞;贾永平;吕吉元;范春雨;高宇平;王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ROS)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联素和瘦素的影响,探讨该类药物作用与血脂联素和瘦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58例,给予ROS每日4 mg,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及血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ROS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P<0.05或P<0.01),血脂联素水平增高(P<0.01),血瘦素水平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OS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其提升血脂联素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王学雷;王彦;杨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非常重要的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的特点.高血压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引起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控制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有效的措施.根据临床观察,许多高血压患者合并有失眠症.在高血压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特别是入睡困难的患者明显增多.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也较正常人群差,觉醒次数显著大于正常人群,睡眠持续时间也短于正常人群
作者:殷子杰;程志清;崔小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关系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63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2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名,所有入选患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MMP-9,放免平衡法测定IL-6水平,比较各指标在ACS中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ACS组血尿酸、MMP-9、hs-CRP 、IL-6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除尿酸外,MMP-9、hs-CRP 、IL-6的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清尿酸、MMP-9、CRP、IL-6水平明显增高,且不同类型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越广泛,血清MMP-9、CRP、IL-6水平增高越显著,四指标联合检测对ACS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作者:齐振辉;牛凡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美托洛尔和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组47.5 mg/d~95.0 mg/d ),B组(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 20 mg/d ),C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47.5 mg/d~95.0 mg/d 加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治疗组),每组30例,共治疗2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24周测定3组患者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等生化指标;并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大值(IMTmax)、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等指标.结果 A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B组、C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升高(P<0.05);B组、C组患者的FIB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3组患者的hsCRP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IMTmax、颈动脉斑块积分数值均显著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12周、24周与A组比较,B组、C组患者的hsCRP及IMTmax降幅较大,C组患者的hsCRP又较B组降幅大(P<0.05).治疗后24周,与B组比较,C组患者的IMTmax降幅较大(P<0.05).结论 美托洛尔和阿托伐他汀均可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并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
作者:李晶;韩清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和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施慧达的干预作用.方法 观察门诊和住院的勺型高血压患者145例,非勺型高血压患者77例,均为停用其他降压药并经5个半衰期药物洗脱后开始服用施慧达10 mg/d~20 mg/d,维持血压尽量达标.在治疗开始、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时由同1位B超医师,同1台彩超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量及斑块检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非勺型高血压组与勺型高血压组治疗前IMT比较斑块栓出率为75.3%、51.0%(P<0.05).而治疗后组内比较,治疗6个月时IMT有所减退,但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两组IMT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IMT减退和斑块检出率降低越来越明显.结论 非勺型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IMT增厚及粥样斑块的形成,施慧达有逆转IMT增厚和消除粥样斑块的作用.
作者:刘彩梅;张壮萍;苏小平;尹美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脑出血在出血性中风中更为常见.根据<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发病2周至6个月为恢复期,发病6个月以后为后遗症期.急性期过后,大量患者留有偏瘫、语言障碍、肢体疼痛、痴呆等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中,中医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黄雄;周德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专科十分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可见于正常人及心脏病患者以及非心血管病患者,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且以室性早搏较常见.
作者:李蓉;刘佳胜;李全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