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通心络胶囊合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病房颤脑栓塞的远期对照研究

靳晨亭;周晓舟;朱桂平;周万兴;陆蕙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 华法林, 阿司匹林, 心房颤动, 非瓣膜性, 脑栓塞
摘要:目的 比较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脑栓塞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NVAF患者300例,其中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100例,予通心络胶囊0.52 g,3次/日,阿司匹林300 mg/d;华法林组100例,予华法林1.25 mg/d~5.00 mg/d,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2.5;阿司匹林组100例,予阿司匹林300 mg/d.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治疗,随访5年,以脑栓塞发病率作为疗效判定依据.结果 脑栓塞年发病率;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为5.0%,华法林组2.4%(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比较χ2=5.604 4,P<0.05),阿司匹林组为8.4%(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比较χ2= 6.486 4,P<0.05).华法林组有4例出现脑出血,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有18例出现上腹痛、恶心,8例出现牙龈肿痛,阿司匹林组有16例出现上腹痛、恶心.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NVAF脑栓塞的远期效果不如华法林,但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INR.不愿意接受华法林治疗的NVAF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栓塞并发症是较好的选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益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益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益心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9.2%(P<0.01).结论 益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

    作者:孙小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小板α-膜颗粒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浆内皮素(ET)和血小板α-膜颗粒蛋白(GMP-140)水平的影响.方法 1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79例)和复方丹参滴丸组(89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硝酸酯类、美托洛尔(或钙拮抗剂)及阿司匹林治疗,复方丹参滴丸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每日3次,连用8周.观察统计两组治疗前1周和治疗结束后1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自拟的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记分值,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ET和 GMP-140水平的变化.结果 复方丹参滴丸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疼痛发作频率、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记分均有明显减少,而复方丹参滴丸组的降低程度比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 两组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ST段的偏移,而复方丹参滴丸组的疗效比常规治疗组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ET和GMP-140水平均明显减低,而复方丹参滴丸组的疗效比常规治疗组显著(P<0.01).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密切相关.

    作者:熊攀;周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髓磷脂碱性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CSF)中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CSF中MBP,另以15例同期在本院普外住院拟行腰椎麻醉手术的非创伤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组CSF中MB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053±0.207) μg/L,不同病情组间CSF中MBP含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MBP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CSF中MBP含量升高,脑实质损伤程度越重,其脑脊液MBP含量升高越明显,检测CSF中MBP含量变化对判断颅脑损伤病情及其预后有一定实用价值.

    作者:贾智军;杨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复方丹参滴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DSP)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32只8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4组,DSP小剂量组、DSP大剂量组、福辛普利组、SHRc组.另选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5组分别用灌胃法给药或给蒸馏水8周,测定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胸主动脉与肠系膜动脉中层壁厚(M)、管腔内径(L)及二者的比值(M/L).结果 与Wistar组比,SHRc组主动脉中层壁[Wistar组:(85±10) μm比SHRc组(120±7) μm]与肠系膜动脉中层壁[Wistar组:(61±8) μm比SHR模型组(84±8) μm]显著增厚(P<0.05),中层壁厚与管腔内径比值(M /L)也显著增大(P<0.05);与SHRc组比,DSP大剂量组[肠系膜动脉M:(65±5) μm;主动脉M:(94±7) μm]、小剂量组[肠系膜动脉M:(70±3) μm;主动脉M:(97±9) μm]与福辛普利组[肠系膜动脉M:(64±7) μm;主动脉M:(93±6) μm]SHR主动脉与肠系膜动脉的M及M /L均明显减轻(P<0.05),而各治疗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可抑制SHR的血管壁重构.

    作者:谢文艳;陈金水;吴天敏;林圣远;许昌声;王华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红花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1例老年UAP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肝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与红花注射液.3组疗程均为两周.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9%,优于肝素组(72.22%)和对照组(63.33%,P<0.05);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作者:乔占瑞;李晓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确诊的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225例,其中经桡动脉治疗组123例,经股动脉治疗组10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部位、血管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5.7%,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介入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成功率相似,而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张京波;尹作民;刘晓芳;黄建英;刘绍妍;宇仁超;袁国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芩丹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 建立芩丹胶囊的质量标准,并进一步明确其内含有效成分,探讨其降压机制.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芩丹胶囊中地龙、川芎、桑寄生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素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钩藤碱、盐酸水苏碱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良好.丹参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钩藤碱、盐酸水苏碱的含量分别为0.669 mg/g,19.11 mg/g,4.3 mg/g,0.126 mg/g,30.1 mg/g.结论 本方法可作为芩丹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其内含有多种已被证实有明确降压效果的成分.

    作者:任敏;王博;张继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ApoE4对大鼠在体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对大鼠在体海马长时程增强(LTP)诱导及维持的影响.方法 ①电生理手段记录大鼠在体海马CA1区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s)变化;②通过侧脑室注射给药观察重组人apoE4及apoE3对LTP形成的影响.结果 ①高频刺激(HFS)成功诱导海马CA1区LTP,不同apoE异构体(apoE4,apoE3)对大鼠在体海马LTP具有不同的作用;②ApoE4对大鼠海马LTP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 ApoE4预处理时间依赖性压抑了海马LTP的诱导和维持;apoE3对海马LTP的诱导和维持无影响.

    作者:王瑞锋;李新毅;刘鑫爱;李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癫痫持续状态26例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E)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26例住院治疗的S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诊断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21例,其中1例转诊,1例死亡,19例发作得到有效控制;诊断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5例,发作全部得到控制.抗癫痫药物单药或多药连用,包括地西泮、苯巴比妥肌肉注射、丙戊酸钠静脉注射、硫喷妥钠静脉麻醉治疗等.结论 早期控制发作,同时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赵清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美托洛尔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两种降压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肱动脉压及中心动脉压的影响.方法 3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及培哚普利或美托洛尔缓释片及氢氯噻嗪两种不同降压方案,于治疗前及血压达标后3个月时(非糖尿病患者血压<140/90 mmHg,糖尿病患者血压<130/80 mmHg)分别测量患者肱动脉压及应用桡动脉脉搏波分析仪获得中心动脉压.结果 治疗后两组药物对患者外周肱动脉压的影响无明显不同(P>0.05);但非洛地平缓释片组较美托洛尔缓释片组中心动脉收缩压进一步下降4.5 mmHg(P<0.05).结论 虽然两种降压方案对外周肱动脉压影响相似,但非洛地平缓释片组降低中心动脉收缩压较美托洛尔缓释片组更显著.

    作者:柴晓红;韩清华;张亮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期前收缩116例

    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在此基础上发生电激动障碍或自律性增高,触发活动而引起各种心律失常.期前收缩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临床多采用β受体阻滞剂或胺碘酮等治疗.但由于部分患者合并有窦性心动过缓使其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我院于2004年1月-2008年1月采用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期前收缩11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乃照;张建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10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正性肌力药物、扩血管药物及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和卡维地洛口服.两组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症状、心率、血压、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BNP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1.07%,对照组总有效率69.23%(P<0.01),治疗后LVEF明显提高(P<0.01),LVEDd较对照组有更明显的降低(P<0.01),其血浆BN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卡维地洛治疗CHF安全有效且副反应小.

    作者:韩凌;苗永国;陈金良;李世华;李国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生物检材中苯巴比妥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

    目的 建立生物检材中苯巴比妥的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方法 检材经盐酸酸化后(pH=1~2),乙醚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性,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检测生物检材中苯巴比妥.结果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苯巴比妥的选择离子m/z为204,232.心血中苯巴比妥气相色谱检测的回归方程、线性检测范围、相关系数、回收率、低检出浓度分别为Y=43.476X+0.8168(μg/mL)、(0.5~280.0) μg/mL、 0.995、(97.50±2.0)%、0.5 μg /mL;肝组织中苯巴比妥气相色谱检测的回归方程、线性检测范围、相关系数、回收率、低检出浓度分别为Y = 46.867X+0.0884(μg/g)、(0.5~280.0) μg/g、0.994、(98.5±3.5)%、0.5 μg/g.染毒大鼠心血、心、肝、脾、肺、肾和脑中苯巴比妥的含量依次为:246.39±26.43、204.96±13.03、253.82±7.73、175.74±8.07、221.64±11.38、155.94±12.87、170.15±17.05(n=6,μg/mL 或μg/g).结论 生物检材中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选择性好,定性准确,气相色谱检测简便,快速,灵敏,定量结果准确,可用于苯巴比妥中毒的临床快速检验诊断和苯巴比妥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鉴定.

    作者:王勇;黄竹芳;贠克明;尉志文;王哲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清眩降压汤对SHR血压及心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清眩降压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方法 30只8周龄SHR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另10只Wistar大鼠设为正常组.模型组每只每日晨起灌胃1 mL矿泉水;中药组每只每日予清眩降压汤1.7 g,分早晚两次灌药,每次1.5 mL;西药组每只每日予替米沙坦2.4 mg,晨起灌药,每次1 mL.从9周龄开始,连续灌药8周.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压有升高趋势(至第8周,收缩压平均升高27 mmHg,P<0.01),同比西药组血压下降了10 mmHg(P<0.05),中药组则升高了2.5 mmHg(P>0.05),正常组血压升高5 mmHg(P>0.05).中药组能够降低SHR的心脏重量和重量指数(P<0.01),西药组心脏重量和重量指数与正常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眩降压汤可以控制SHR收缩压的进一步升高,控制血压造成的心脏肥大,其中可能与升高血液缓激肽(BK),控制血管紧张素1-7(Ang1-7)的下降相关.

    作者:褚剑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补肾中药对大鼠杏仁核c-Jun、c-Fos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肾中药对大鼠c-Jun、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女贞子组、淫羊藿组、氯米芬组、倍美力组和蒸馏水组5组,分别给予女贞子水煎液、淫羊藿水煎液、氯米芬水溶液、倍美力水溶液、蒸馏水,连续灌胃15 d后腹主动脉真空负压取血及快速脱颈椎处死取杏仁核,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E2、T、Fsh及杏仁核c-Jun、c-Fos蛋白的含量.结果 女贞子组、淫羊藿组的血浆激素水平及脑杏仁核c-Jun、c-Fos蛋白含量均比蒸馏水组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之间的血浆激素水平及c-Fos蛋白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淫羊藿组的c-Jun的蛋白含量比女贞子组有升高(P<0.05),女贞子组、淫羊藿组的血浆激素水平及脑杏仁核c-Jun、c-Fos蛋白含量均较氯米芬组和倍美力组低(P<0.05).脑杏仁核c-Jun、c-Fos蛋白含量的增多和血浆激素水平的升高有相关性,呈S曲线相关(P<0.05).结论 补肾中药在一定范围内能增强c-Jun、cFos的表达.

    作者:田允;蔡晶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血流动力学检测对PCI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择期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临床评价.方法 以2005年5月-2008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后7 d~14 d内成功完成PCI治疗的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美国Bioz 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选取 18种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 (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心脏指数( CO/CI)、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SV/SI)、外周血管阻力/阻力指数(SVR/SVRI)、速度指数 (VI)、加速指数(ACI)、液体水平(TFC)、左室功能/左室功能指数(LCW/LCWI)、预射血期( PEP)、左室射血时间(LVET)、收缩时间比率(STR),对治疗前后进行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结果 成功PCI使收缩时间比率、SVR/SVRI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速度指数、加速指数、左室功能/左室功能指数显著提高(P<0.05).结论 择期PCI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可作为评价PCI疗效的手段.

    作者:苏轮;薛俊仙;陈昕;孙沛;白秉学;李晓利;李彬;张金花;武若君;王亚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川芎茶调散加减口服和针灸治疗,配合心理指导和口服颅痛定、维生素B6、谷氨酸、谷维素等药.对照组单予心理指导和口服颅痛定、维生素B6、谷氨酸、谷维素等药;两组均治疗60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76%优于对照组的69.57%(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疗效较显著.

    作者:朱寿鸿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不同部位起搏对起搏器植入患者急性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起搏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手术前后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经静脉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器组),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和间隔部起搏各20例,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D-二聚体(D-D)含量.起搏器组在植入起搏器前及植入后7 d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起搏器组与正常对照组各项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部起搏组术后7 d D-D较术前升高,TT较术前降低(P<0.05),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术后7 d D-D较术前升高,TT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部起搏组与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植入起搏器手术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应加强术前术后凝血功能的监测,防止并发血栓性疾病.

    作者:郑磊;李学文;张慧颖;李毅;刘亮;李晓平;王裕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分析

    目的 探讨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PCNSL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免疫功能正常的PCNSL以单发病灶为主,T1W I均呈低信号,T2W 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存在程度不等的占位效应;MRI增强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结论 免疫功能正常的PCNSL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MRI在PCNSL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作者:高瑾;李志强;张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8例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88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108例,服用益心舒胶囊治疗;对照组80例,服用血塞通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为80.0%(P>0.05);两组均有改善心电图、心绞痛的作用(P>0.05);治疗组对改善临床气短、乏力、头晕目眩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春翔;骆丽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