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8例

李春翔;骆丽菊

关键词:冠心病, 心绞痛, 益心舒胶囊, 血塞通片
摘要: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88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108例,服用益心舒胶囊治疗;对照组80例,服用血塞通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为80.0%(P>0.05);两组均有改善心电图、心绞痛的作用(P>0.05);治疗组对改善临床气短、乏力、头晕目眩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川芎茶调散加减口服和针灸治疗,配合心理指导和口服颅痛定、维生素B6、谷氨酸、谷维素等药.对照组单予心理指导和口服颅痛定、维生素B6、谷氨酸、谷维素等药;两组均治疗60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76%优于对照组的69.57%(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疗效较显著.

    作者:朱寿鸿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微创穿刺术救治脑出血并发脑疝10例报道

    脑出血(ICH)是一种严重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脑出血后30 d内病死率高达35%~50%,其中50%在脑出血后2 d(尤其是24 h内)死于脑疝[1].2005年1月-2008年6月我院共收治重症脑出血38例,其中合并脑疝10例,经CT简易定位行微创穿刺抢救,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彦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比较右室心尖部(RVA)和右室间隔部(RVS)两种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影响以及术后起搏状态下心电图QRS波宽度(QRSd).方法 ①60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适应证患者,按照起搏比例和起搏部位分为3组,对照组:术后3个月右心室起搏比例≤5%;心尖部起搏组:右室心尖部起搏且术后3个月右心室起搏比例≥95%;间隔部起搏组:右室间隔部起搏且术后3个月右心室起搏比例≥90%.分别取各组患者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3个月静脉血血浆2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血浆BNP水平.②同一组病例,按照右心室电极植入的不同部位,分为两组,即RVA起搏组和RVS起搏组,测量患者术后在起搏状态下的心电图QRSd.结果 术前对照组、RVA起搏组、RVS起搏组血浆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RVA起搏组与RVS起搏组较对照组血浆BNP水平统计学意义(P<0.01),RVA起搏组、RVS起搏组比较血浆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RVA起搏组与RVS起搏组较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P<0.01),RVA起搏组较RVS起搏组血浆BNP水平升高(P<0.05).RVA起搏组、RVS起搏组比较,RVA起搏组的QRSd增宽(P<0.05).结论 RVS起搏较RVA起搏小术后血浆BNP水平低,QRSd窄,对心功能影响小,因此,RVS起搏更接近生理状态,是临床较理想的起搏部位.

    作者:李毅;李学文;吕吉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补肾中药对大鼠杏仁核c-Jun、c-Fos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肾中药对大鼠c-Jun、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女贞子组、淫羊藿组、氯米芬组、倍美力组和蒸馏水组5组,分别给予女贞子水煎液、淫羊藿水煎液、氯米芬水溶液、倍美力水溶液、蒸馏水,连续灌胃15 d后腹主动脉真空负压取血及快速脱颈椎处死取杏仁核,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E2、T、Fsh及杏仁核c-Jun、c-Fos蛋白的含量.结果 女贞子组、淫羊藿组的血浆激素水平及脑杏仁核c-Jun、c-Fos蛋白含量均比蒸馏水组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之间的血浆激素水平及c-Fos蛋白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淫羊藿组的c-Jun的蛋白含量比女贞子组有升高(P<0.05),女贞子组、淫羊藿组的血浆激素水平及脑杏仁核c-Jun、c-Fos蛋白含量均较氯米芬组和倍美力组低(P<0.05).脑杏仁核c-Jun、c-Fos蛋白含量的增多和血浆激素水平的升高有相关性,呈S曲线相关(P<0.05).结论 补肾中药在一定范围内能增强c-Jun、cFos的表达.

    作者:田允;蔡晶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分析

    目的 探讨国产封堵器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07年12月本院连续施行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152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室间隔缺损101例,房间隔缺损31例,动脉导管未闭20例.采用经皮股静脉和/或股动脉穿刺法,术前、术后采用心脏彩超和心导管造影检查.术后病例随访1年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成功率99.3%(151/152),术后主要并发症7.2%(11/152),随访1年病例主要并发症1.6%(2/125).结论 国产封堵器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低.

    作者:姜胜;王庸晋;王治平;李启富;秦丽霞;张晓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神经节苷脂GM1在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

    目的 研究体外使用神经节苷脂GM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从健康志愿者髂骨处抽取骨髓5 mL,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后,用含有10 μg/mL、60 μg/mL、90 μg/mL GM1的无血清培养基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0.5 h、3 h、6 h、24 h后使用倒置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变化.结果 诱导6 h后各组均有部分细胞胞体收缩、伸长突起,表现出神经细胞的形态.0.5 h、3 h NF、MAP-2阳性细胞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24 h NF、MAP-2阳性细胞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24 h分化率高于0.5 h和3 h(P<0.05),含60 μg/mL GM1的无血清培养基诱导后细胞的分化率高于10 μg/mL组和90 μg/mL组.结论 含60 μg/mL GM1的无血清培养基可以有效地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

    作者:赵永旺;李光来;薛芳;李东芳;连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脑缺血后抑郁大鼠脑磁共振波谱研究及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

    目的 采用在体磁共振波谱技术(1H-MRS)研究脑缺血后抑郁大鼠模型的脑内代谢变化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去皮层血管结合孤养、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的方法复制脑缺血后抑郁大鼠模型,采用在体磁共振波谱技术,观察大鼠左侧海马的代谢变化及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结果 脑缺血后抑郁大鼠脑裂明显扩大(P<0.01);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大鼠脑裂宽度较模型组有所减小趋势.模型组大鼠海马区域NAA/Cr较正常组降低(P<0.05);中药治疗组大鼠海马区域NAA/Cr与模型组相比有所增加(P<0.05);西药对照组大鼠海马区域NAA/Cr低于正常组(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则无明显变化.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大鼠海马区域Cho/Cr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大鼠海马区域Cho/Cr变化不明显.结论 脑缺血后抑郁大鼠存在脑萎缩,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和功能紊乱.中药颐脑解郁方具有保护和改善神经元功能的作用.

    作者:黄育玲;唐启盛;徐向青;侯秀娟;李宁;臧凤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客观指标研究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血压病(EH)中医辨证分型微观化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为临床辨证论治的统一化、标准化提供了客观的依据.本文就EH阴虚阳亢型客观指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孟云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通心络胶囊合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病房颤脑栓塞的远期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脑栓塞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NVAF患者300例,其中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100例,予通心络胶囊0.52 g,3次/日,阿司匹林300 mg/d;华法林组100例,予华法林1.25 mg/d~5.00 mg/d,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2.5;阿司匹林组100例,予阿司匹林300 mg/d.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治疗,随访5年,以脑栓塞发病率作为疗效判定依据.结果 脑栓塞年发病率;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为5.0%,华法林组2.4%(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比较χ2=5.604 4,P<0.05),阿司匹林组为8.4%(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比较χ2= 6.486 4,P<0.05).华法林组有4例出现脑出血,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有18例出现上腹痛、恶心,8例出现牙龈肿痛,阿司匹林组有16例出现上腹痛、恶心.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NVAF脑栓塞的远期效果不如华法林,但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INR.不愿意接受华法林治疗的NVAF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栓塞并发症是较好的选择.

    作者:靳晨亭;周晓舟;朱桂平;周万兴;陆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影响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因素的研究

    目的 对影响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采用美国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对11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各种因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不同性别间除了对发作的担忧外,其他各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比较除了认知功能外,其他各项差异较明显(P<0.01);病程<10年与≥10年的患者在对发作的担忧、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和多药组患者在对发作的担忧、药物影响、社会功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的发作类型间除了总体健康水平外,其他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学历在对发作的担忧、综合生活质量、情绪健康、精力/疲乏、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可以认为性别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病程和用药种类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学历、婚姻状况和发作类型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显著.

    作者:林娟霞;孙美珍;陈利强;刘玉玺;牛争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生物检材中苯巴比妥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

    目的 建立生物检材中苯巴比妥的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方法 检材经盐酸酸化后(pH=1~2),乙醚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性,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检测生物检材中苯巴比妥.结果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苯巴比妥的选择离子m/z为204,232.心血中苯巴比妥气相色谱检测的回归方程、线性检测范围、相关系数、回收率、低检出浓度分别为Y=43.476X+0.8168(μg/mL)、(0.5~280.0) μg/mL、 0.995、(97.50±2.0)%、0.5 μg /mL;肝组织中苯巴比妥气相色谱检测的回归方程、线性检测范围、相关系数、回收率、低检出浓度分别为Y = 46.867X+0.0884(μg/g)、(0.5~280.0) μg/g、0.994、(98.5±3.5)%、0.5 μg/g.染毒大鼠心血、心、肝、脾、肺、肾和脑中苯巴比妥的含量依次为:246.39±26.43、204.96±13.03、253.82±7.73、175.74±8.07、221.64±11.38、155.94±12.87、170.15±17.05(n=6,μg/mL 或μg/g).结论 生物检材中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选择性好,定性准确,气相色谱检测简便,快速,灵敏,定量结果准确,可用于苯巴比妥中毒的临床快速检验诊断和苯巴比妥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鉴定.

    作者:王勇;黄竹芳;贠克明;尉志文;王哲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重组人apoE对大鼠在体海马LTP诱导过程中CaMKⅡ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亚型重组人apoE对大鼠在体海马长时程增强(LTP)诱导过程中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测试刺激对照组、高频刺激对照组、apoE4干预组及apoE3干预组,共4组.用电生理方法在海马CA1区诱导在体LTP作为突触可塑性模型,断头取脑固定,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海马脑片CaMKⅡ磷酸化水平.结果 HFS成功诱导海马CA1区LTP,LTP诱导成功后伴有CaMKⅡ磷酸化水平的升高;apoE4预处理抑制了海马LTP的诱导,并降低了CaMKⅡ磷酸化水平;apoE3对LTP的诱导及CaMKⅡ磷酸化水平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CaMKⅡ的磷酸化参与了LTP的形成,CaMKⅡ磷酸化的减弱可能参与了apoE4对在体海马LTP的抑制.

    作者:李雯;王瑞锋;刘鑫爱;李新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脑心通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3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情况,包括斑块大厚度(Tmax)、横切面大面积(Smax)及斑块个数和斑块体积等,并检查血糖和血脂,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IMT、Tmax变薄,Smax缩小,斑块体积变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斑块个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1年治疗组脑血管不良事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少脑血管疾病发生,有效防治脑血管疾病.

    作者:刘向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奥美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内皮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奥美沙坦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效果和内皮保护作用.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分别测定用药前、用药8周后血浆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同时监测动态血压(ABMP),计算血压平滑指数(SI),并选取25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奥美沙坦治疗后ET、NO、HGF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较正常对照组仍升高(P<0.01);奥美沙坦治疗后血压SI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不全,且血压变异性增高,奥美沙坦在稳定降压的同时可降低血压变异性,改善内皮功能.

    作者:郎晓青;陈还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垂体腺瘤VEGF和bFGF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它们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关系.方法 垂体腺瘤组织标本55例,其中侵袭性者30例,非侵袭性者25例.运用HE染色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垂体腺瘤组织的细胞形态、结构及排列方式,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VEGE和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 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的病理特点在HE染色光镜下不易区分;VEGF和bF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两者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508,P<0.05).结论 VEGF和bFGF的过度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密切的关系,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反映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张素勤;刘跃亭;陈来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期前收缩116例

    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在此基础上发生电激动障碍或自律性增高,触发活动而引起各种心律失常.期前收缩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临床多采用β受体阻滞剂或胺碘酮等治疗.但由于部分患者合并有窦性心动过缓使其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我院于2004年1月-2008年1月采用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期前收缩11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乃照;张建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益心舒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纳入诊断标准病例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益心舒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治疗.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允许合并使用硝酸甘油片0.5 mg舌下含服.疗程均为4 周.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为80.0%(P>0.05);两组均有改善心电图、心绞痛以及心绞痛的程度等作用,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临床证候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陶玙婧;江蓓湖;丘洪;李彩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清眩降压汤对SHR血压及心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清眩降压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方法 30只8周龄SHR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另10只Wistar大鼠设为正常组.模型组每只每日晨起灌胃1 mL矿泉水;中药组每只每日予清眩降压汤1.7 g,分早晚两次灌药,每次1.5 mL;西药组每只每日予替米沙坦2.4 mg,晨起灌药,每次1 mL.从9周龄开始,连续灌药8周.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压有升高趋势(至第8周,收缩压平均升高27 mmHg,P<0.01),同比西药组血压下降了10 mmHg(P<0.05),中药组则升高了2.5 mmHg(P>0.05),正常组血压升高5 mmHg(P>0.05).中药组能够降低SHR的心脏重量和重量指数(P<0.01),西药组心脏重量和重量指数与正常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眩降压汤可以控制SHR收缩压的进一步升高,控制血压造成的心脏肥大,其中可能与升高血液缓激肽(BK),控制血管紧张素1-7(Ang1-7)的下降相关.

    作者:褚剑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益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益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益心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9.2%(P<0.01).结论 益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

    作者:孙小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Ang-(1-7)对AngⅡ诱导THP-1巨噬细胞MMP-9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佛波酯(PMA)诱导THP-1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后分为8组:对照组、Ang-(1-7)组、AngⅡ组、Ang-(1-7)+AngⅡ组、A-799+Ang-(1-7)+AngⅡ组,其中Ang-(1-7) +AngⅡ组根据Ang-(1-7)的浓度又分为10-8mol/L Ang-(1-7)+AngⅡ组、10-7 mol/L Ang-(1-7)+AngⅡ组、10-6 mol/L Ang-(1-7)+AngⅡ组、10-5 mol/L Ang-(1-7)+ AngⅡ组.用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MMP-9 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 AngⅡ干预后较对照组MMP-9mRNA显著增加(P<0.05);而Ang-(1-7)呈浓度依赖性减弱AngⅡ诱导的MMP-9 mRNA表达(P<0.05);加入A-799后抑制作用明显减低(P<0.05).结论 Ang-(1-7)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ngⅡ诱导THP-1巨噬细胞MMP-9 mRNA表达,可能通过其特异性受体Mas来发挥作用.

    作者:柴婵娟;杨志明;康玉明;肖传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