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燥奈瑟菌引起结膜炎1例

卢静

关键词:干燥, 奈瑟菌属, 结膜炎, 结膜囊, 分泌物, 鼻咽部, 栖居, 膜上, 患者, 报告
摘要:干燥奈瑟菌属于奈瑟菌属,它是鼻咽部粘膜上的正常腐生栖居菌,通常不致病,引起结膜炎比较少见,作者从一结膜炎患者的结膜囊分泌物中分离出1株,报告如下.
新乡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白蛋白水平及内置管引流对Whipple术后胰瘘的影响

    目的探讨胰管内置管体外引流及血浆白蛋白水平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Whiple手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术中行胰管内置管外引流61例,未行胰管内置管引流17例;其中术前血浆白蛋白水平正常49例,降低者(<35g@L-1)29例.结果行胰管内置管外引流组胰瘘发生率为8.2%(5/61);未行胰管内置管引流组术后胰瘘发生率为35.3%(6/1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前血浆白蛋白<35g@L-1者术后胰瘘发生率为13.8%(4/29);术前血浆白蛋白水平正常者术后胰瘘发生率为14.3%(7/49),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胰管内置管外引流可避免胰酶对胰肠吻合口的直接腐蚀作用,明显降低胰瘘的发生率.术前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胰瘘发生率无直接相关性,但与术后死亡率有关.

    作者:缪丁丁;乔世峰;王建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自发性大肠破裂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自发性大肠破裂的早期诊断方法,术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于12h内手术8例,抗休克治疗后手术3例,保守治疗1例.术中穿孔处修补或切除吻合加腹腔引流4例,结肠造口6例,破裂口外置1例.结果早期误诊率为92%,发病12h内手术8例,死亡1例;48h后手术3例,死亡2例;保守治疗1例死亡.死病率33%.结论自发性大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治疗及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赵宝勤;路建华;李格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粘连性肠梗阻118例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1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约80%发生于下腹部手术后,其余发生于腹部炎症性疾病及损伤后.83例非手术治愈;35例中转手术,其中肠绞窄8例,死亡1例.结论粘连性肠梗阻大部分为单纯性肠梗阻,约70%可非手术治愈.再手术可加重粘连和再次发生梗阻,应慎重,术中应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预防.

    作者:伦令祝;王金生;易学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胃癌患者P16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目的探讨p16、P53基因产物在胃癌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免疫组化法对33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同时与17例癌旁和13例正常胃粘膜中P16和P53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比较.结果胃癌患者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阳性细胞密度高于未转移者(P<0.05).P53蛋白在正常胃粘膜未见表达,胃癌中P53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P53与p16在胃癌中共同表达10例(30.30%),P53和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病理学分期、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P16基因异常有促进胃癌转移的效应,这对判定胃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P53与P16在胃癌中有协同作用,二者异常表达参与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冯艳玲;乐晓萍;蔡新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目的探讨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前后免疫状态.方法对62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观测.结果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4+/CD8+较手术前升高(P<0.01).结论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治疗可解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状态,恢复免疫系统平衡.

    作者:余文发;毛爱军;王平;王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Rh-献血者RHD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Rh-献血者RHD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技术对郑州市128例献血者Rh基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完全存在26例(20 3%),完全缺失79例(61 7%),部分缺失23例(18.0%),完全存在者可通过吸收放散实验及家系调查证实是否为弱D.结论 RHD基因存在高度多态性,在临床输血中应慎重.

    作者:王伟;徐雅琴;郭如华;申本昌;王宏卫;李秀珍;周建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围手术期联合化疗对进展期大肠癌术后复发的影响

    目的探讨进展期大肠癌手术切除术后转移的防治方法.方法 123例大肠癌随机分组行围手术期联合化疗,并对3a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62例实施围手术期联合化疗,3a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分别为79.03%、11.29%、16.13%.对照组分别为60.65%26.23%和31.3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但并发症和副作用无差异.结论围手术期联合化疗对进展期大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吴常青;谷俊朝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保留回盲瓣结肠-肛管吻合术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保留回盲瓣结肠-肛管吻合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总结1983年6月~1998年6月12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行保留回盲瓣结肠-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伤口感染1例,骶前感染1例.随访1例,随访时间1~16a.24h排便中位数为7次(6~11次/24h).无排尿及性功能障碍.结论保留回盲瓣结肠-肛管吻合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华斌;张学举;李桢;王伟;许丽娟;王庆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改良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改良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7年6月~1999年8月对35例前列腺增生症施行了改良Madigan前腺切除手术.结果 35例均手术成功.术后随访3~25mo,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结论改良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较理想的手术.掌握手术操作要点及适应证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作者:石建中;刘金萍;张桂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联合前列腺素E1(PGE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在基础疗法的基础上加用pHGF 100~200mg@d-1和PGE1 200μg@d-1静滴.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好转,治疗组有效率(77%)高于对照组(57%).结论 pHGF联合pGE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朱斌;张平;乔汉臣;申保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镁离子对脑外伤患者脑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大剂量硫酸镁对脑外伤的治疗作用.方法脑外伤43例随机分为受试组和对照组.受试组患者入院后15min内静脉注射硫酸镁16mmol,24h内再静脉滴注硫酸镁65mmol;对照组患者不用此药.3d后查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2wk后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mo后测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CO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试组与对照组的NSE分别为21.9±17.2ng@ml-1和42.7±21.4ng@-1(P<0.01),GCS分别为12.5±3.1和10.2±2.9(P<0.05),GOS分别为3.8±1 7和3.2±1.5(P>0.05).结论大剂量硫酸镁对脑外伤患者有显著的近期疗效.

    作者:周国胜;惠磊;周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尿IL-6和TNF-α含量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含量变化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技术对49例PNS活动期患儿血尿IL-6、TNF-α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中39例缓解期患儿血和尿中IL-6、TNF-α等指标进行了复查.比较单纯型肾病与肾炎型肾病活动期和缓解期血尿IL-6、TNF-α含量变化.结果 PNS活动期无论肾炎型肾病还是单纯型肾病,血和尿IL-6、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单纯型肾病组与肾炎型肾病组相比,血尿IL-6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尿TNF-α含量两组间差异明显(P<0.01).PNS缓解期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血和尿中IL-6、TNF-α含量均较活动期显著下降(P<0.01),但肾炎型肾病组血尿IL-6、TNF-α含量与单纯型肾病相比仍显著增高(P<0.01).结论血和尿IL-6、TNF-α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PNS病变活动和估计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血和尿TNF-α含量变化对临床上鉴别单纯型肾病与肾炎型肾病有一定帮助.

    作者:栾江威;李翠华;熊嗣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后外侧小切口交叉克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观察后外侧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0例.伸直型13例,屈曲型7例;桡偏型12例,尺偏型8例.结果 20例4wk内获得临床骨愈合.0.5a后失访6例.14例随访>la,肘关节屈伸障碍>20°者1例;10例随访>2a,发生肘内翻1例.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手术后不需外固定、并发症少、创伤小等优点.

    作者:刘斌;陈跃军;吴树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可降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率,并在PTCA合并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时保持血管通畅,避免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

    作者:李素芬;柴学海;焦兰芬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急性淋病用药7天淋病抗体转阴原因分析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近10余d白带多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白带外观呈黄色脓性,镜检白细胞满视野,滴虫(一)、霉菌(一),找到多量多形核白细胞内革兰氏阴性双球菌.金标斑点法(试剂盒由福建省三明市蓝波生物技术研究所生产)检测淋病抗体为IgM(+)、IgG(+).

    作者:郭盛菊;刘彦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小儿胆汁性腹膜炎27例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胆汁性腹膜炎的病因,提高小儿胆汁性腹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7例小儿胆汁性腹膜炎的病因与诊治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7例中17例手术中发现穿孔灶,行胆总管引流和腹腔引流,合并胆道扩张症作二期根治术;未明确穿孔灶10例,作腹腔引流,合并胆道扩张症作一期根治术.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其中婴幼儿6例(22.2%),儿童21例(77 8%).病因多与胆总管囊肿(62.9%)、胆道结石与蛔虫(7.4%)、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损伤(3.7%)等有关,部分原因不明(22.2%).结论小儿胆汁性腹膜炎容易误诊,掌握其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意识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是提高早期诊断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吕会增;何俊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内镜诊断上消化道多原发癌57例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多原发癌的部分特点及提高内镜对上消化道多原发癌的诊断率.方法对上消化道多灶病例,分别对病灶和病灶之间的粘膜进行活检,必要时卢戈氏液染色后活检.结果内镜检出同时性多原发癌55例,异时性多原发癌2例.检出癌灶116个中早期癌灶13个.食管一食管和食管-贲门多原发癌分别占40.4%和28.1%,食管-胃26.3%,其它5.2%.结论内镜是诊断上消化道多原癌的重要手段,内镜下染色可提高早期癌灶的诊断率.上消化道多原发癌以食管-食管和食管-贲门多见,其次为食管-胃多原发癌.

    作者:石定;朱绍辉;付继航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岩斜区侧方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目前岩骨斜坡区域(岩斜区)肿瘤佳的手术人路.方法检索总结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岩斜区病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结果目前临床应用的侧方手术入路有7种,各有优缺点.经过对比观察为实用的有3种,它们手术路径短,并发症少,有利于肿瘤切除.结论乙状窦前人路、乙状窦后入路、经颞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这3种手术入路是目前常用且效果好的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侧方手术入路

    作者:周文科;张新中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ABC法显示大鼠脑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脑内神经源型NO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方法 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果大鼠大脑皮质、尾壳核、海马、中脑、延髓、小脑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均有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和神经末梢出现,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胞体呈棕褐色,细胞核处颜色浅淡,突起有一个或多个;nNOS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呈棕色串珠状,且交错分布.结论 ABC法是显示NOS亚型nNOS表达的可靠方法,但一抗浓度不宜过高,而且需延长抗体孵育的时间.

    作者:郭国庆;沈伟哉;肖计划;许丽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应用尿γ-谷氨酰转肽酶预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探讨尿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9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A组74例(尿γ-GT>60U@L-1),B组35例(尿γ-GT<60U@L-1).采用相同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标准,观察3mo评价两组疗效,并对尿y-GT与疗效的关系做关联性检验.结果 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1),尿γ-GT是否升高(>60 U@L-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密切相关(P<0.01).结论尿γ-GT可作为一项预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的临床指标,高尿γ-GT者疗效好,反之预后差.

    作者:石建华;魏崇一;杨福燕;王风业;张盛霞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新乡医学院学报杂志

新乡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新乡医学院

主办:新乡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