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会增;何俊平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1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约80%发生于下腹部手术后,其余发生于腹部炎症性疾病及损伤后.83例非手术治愈;35例中转手术,其中肠绞窄8例,死亡1例.结论粘连性肠梗阻大部分为单纯性肠梗阻,约70%可非手术治愈.再手术可加重粘连和再次发生梗阻,应慎重,术中应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预防.
作者:伦令祝;王金生;易学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脑内神经源型NO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方法 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果大鼠大脑皮质、尾壳核、海马、中脑、延髓、小脑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均有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和神经末梢出现,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胞体呈棕褐色,细胞核处颜色浅淡,突起有一个或多个;nNOS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呈棕色串珠状,且交错分布.结论 ABC法是显示NOS亚型nNOS表达的可靠方法,但一抗浓度不宜过高,而且需延长抗体孵育的时间.
作者:郭国庆;沈伟哉;肖计划;许丽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失败原因和出现时间.方法对97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7例患者中73例(75%)局部复发,其中原发灶50例(68.5%),单纯鼻咽旁复发12例(16.4%),颈部复发11例(15.1%).T1患者无鼻咽旁复发,无远处转移.常见转移部位是骨、肝、肺.N0、N1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N2、N3.结论增加随访密度,随访内容包括骨ECT,T2以上患者根据个体化TPS保证靶区得到足量照射,对放射不敏感者应适当加量照射,N2、N3患者可考虑配合化疗.
作者:林少俊;张瑜;潘建基;林祥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提高对增殖型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认识,减少误诊.方法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增殖型脊柱结核20例,回顾性分析其CT特征.结果骨质破坏:胸椎8例,腰椎10例,胸腰段及颈椎各1例.相邻2个椎体受累11例(55%),单椎体破坏9例(45%);死骨形成8例;椎间隙变窄11例,9例无相邻椎间隙及椎间隙改变;椎旁薄层软组织增厚8例内见点状、结节及弧形钙化,椎旁无脓肿形成.结论洞穴样、碎裂型骨质破坏,沙粒样、斑片状死骨,对增殖型脊柱结核的诊断有很大价值.
作者:孙凤霞;李玉侠;孙建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前后免疫状态.方法对62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观测.结果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4+/CD8+较手术前升高(P<0.01).结论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治疗可解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状态,恢复免疫系统平衡.
作者:余文发;毛爱军;王平;王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早期强化疗是小儿急性白血病(AL)持续完全缓解及长期无病生存的重要因素.但强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带来的严重感染、合并出血等并发症增加了与治疗相关的病死率[1].
作者:孙毅;王文菊;吴铭辉;唐成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含量变化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技术对49例PNS活动期患儿血尿IL-6、TNF-α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中39例缓解期患儿血和尿中IL-6、TNF-α等指标进行了复查.比较单纯型肾病与肾炎型肾病活动期和缓解期血尿IL-6、TNF-α含量变化.结果 PNS活动期无论肾炎型肾病还是单纯型肾病,血和尿IL-6、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单纯型肾病组与肾炎型肾病组相比,血尿IL-6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尿TNF-α含量两组间差异明显(P<0.01).PNS缓解期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血和尿中IL-6、TNF-α含量均较活动期显著下降(P<0.01),但肾炎型肾病组血尿IL-6、TNF-α含量与单纯型肾病相比仍显著增高(P<0.01).结论血和尿IL-6、TNF-α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PNS病变活动和估计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血和尿TNF-α含量变化对临床上鉴别单纯型肾病与肾炎型肾病有一定帮助.
作者:栾江威;李翠华;熊嗣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改良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7年6月~1999年8月对35例前列腺增生症施行了改良Madigan前腺切除手术.结果 35例均手术成功.术后随访3~25mo,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结论改良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较理想的手术.掌握手术操作要点及适应证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作者:石建中;刘金萍;张桂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应用妇科检查、B超、宫颈刮片、活检、阴道分泌物检查、诊刮及病理检查.结果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依次为良性疾病54.06%,非器质性疾病35.63%,恶性肿瘤10.31%.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以良性和非器质性疾病多见,恶性发病率虽低,仍需认真检查,以免漏诊.
作者:朱香玲;贾晓慧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硫酸镁对脑外伤的治疗作用.方法脑外伤43例随机分为受试组和对照组.受试组患者入院后15min内静脉注射硫酸镁16mmol,24h内再静脉滴注硫酸镁65mmol;对照组患者不用此药.3d后查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2wk后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mo后测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CO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试组与对照组的NSE分别为21.9±17.2ng@ml-1和42.7±21.4ng@-1(P<0.01),GCS分别为12.5±3.1和10.2±2.9(P<0.05),GOS分别为3.8±1 7和3.2±1.5(P>0.05).结论大剂量硫酸镁对脑外伤患者有显著的近期疗效.
作者:周国胜;惠磊;周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炎新生儿的免疫状况,为估计病情和预后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65例肺炎新生儿的免疫状况进行动态观察,测定不同时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免疫球蛋白、白细胞总数.结果肺炎早期窒息肺炎组和感染性肺炎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的CD3+、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SIL-2R显著升高.窒息肺炎组IgA、IgM降低,感染性肺炎组lgA降低、IgM升高,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儿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随病情的好转上述指标逐渐趋于正常.结论新生儿肺炎的发病与免疫状况密切相关,免疫功能的监测可作为病情及预后的观察指标.
作者:陈智;徐晓群;魏蓉梅;张娟;陈学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5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室加压注药治疗.结果治愈139例,占93%;有效11例,占7%;复发8例.结论鼓室加压注药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较好的方法
作者:毛爱军;孙慧远;余文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介绍咽炎袋泡剂的处方组成、配制方法、质量标准和临床应用.方法选消炎抗病毒、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之中药,经科学方法制备.每次1~2包,200ml开水浸泡频服,每日3次,7d为1疗程.结果 80例咽炎中,32例急性咽炎有效率96.8%,48例慢性咽炎有效率93.7%.结论本品疗效肯定,设计科学,服用携带方便.
作者:张兴国;乔立新;张华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结核菌素效价减低的原因及打开后不同保存方法对其效价的影响.方法对220例Ⅲ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4组并采用组内自身对照方法进行试验.结果结核菌素打开后原安瓿内保存8h效价不减低,吸人注射器内8h效价明显减低;球蛋白包埋不影响结核菌素皮试结果,而且包埋后的结核菌素在注射器内长时间保存其效价不再减低.结论结核菌素打开后保存于安瓿中较注射器内效果好,用球蛋白包埋打开后的结核菌素放置于注射器内保存更好,可以提高结核菌素皮试阳性率,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来中海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胰管内置管体外引流及血浆白蛋白水平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Whiple手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术中行胰管内置管外引流61例,未行胰管内置管引流17例;其中术前血浆白蛋白水平正常49例,降低者(<35g@L-1)29例.结果行胰管内置管外引流组胰瘘发生率为8.2%(5/61);未行胰管内置管引流组术后胰瘘发生率为35.3%(6/1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前血浆白蛋白<35g@L-1者术后胰瘘发生率为13.8%(4/29);术前血浆白蛋白水平正常者术后胰瘘发生率为14.3%(7/49),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胰管内置管外引流可避免胰酶对胰肠吻合口的直接腐蚀作用,明显降低胰瘘的发生率.术前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胰瘘发生率无直接相关性,但与术后死亡率有关.
作者:缪丁丁;乔世峰;王建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威猛(Vm-26)、环磷酰胺(CTX)及阿糖胞苷(Ara-c)联合运用即MAC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用Vm-26、CTX及Ara-C联合治疗24例复发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与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粒变患者.结果 12例(48%)获完全缓解(CR),8例(32%)获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5例(20%),完全缓解率48%,总有效率为80%.结论 MAC方案是药物治疗复发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案.
作者:魏秀丽;戴海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病理分析在纤维胃镜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1356例患者进行纤维胃镜观察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活检标本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检查.结果病理诊断胃癌726例(53.54%),食道癌340例(25.07%),溃疡病82例(6.05%),吻合口慢性炎症49例(3.61%),胃息肉5例(0.37%),慢性浅表性胃炎75例(5.53%),慢性萎缩性胃炎43例(3.17%),食管炎1例(0.07%),疑癌21例(1.55%),符合溃疡11例(0.81%),无法确诊者3例(0.22%).纤维胃镜检出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88.64%.结论病理检查对提高诊断准确率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玲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进展期大肠癌手术切除术后转移的防治方法.方法 123例大肠癌随机分组行围手术期联合化疗,并对3a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62例实施围手术期联合化疗,3a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分别为79.03%、11.29%、16.13%.对照组分别为60.65%26.23%和31.3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但并发症和副作用无差异.结论围手术期联合化疗对进展期大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吴常青;谷俊朝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癌的内分泌治疗价值.方法 28例晚期肺癌患者,13例采用化学治疗,15例采用化疗联合三苯氧胺(TAM)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阳性者化疗联合TAM治疗组有效率71.4%,化疗组有效率57.1%;ER阴性者化疗联合TAM治疗组有效率62.5%;化疗组有效率66.7%.结论对受体阳性的肺癌患者,加用内分泌治疗有一定效果.
作者:贾彦民;陈明伟;李忠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目前岩骨斜坡区域(岩斜区)肿瘤佳的手术人路.方法检索总结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岩斜区病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结果目前临床应用的侧方手术入路有7种,各有优缺点.经过对比观察为实用的有3种,它们手术路径短,并发症少,有利于肿瘤切除.结论乙状窦前人路、乙状窦后入路、经颞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这3种手术入路是目前常用且效果好的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侧方手术入路
作者:周文科;张新中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