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慧鹏;霍军;魏宏强
目的:观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诱发电位变化特点. 方法:使用32导脑诱发电位仪对4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6例正常人进行听觉和视觉诱发电位检测. 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诱发电位变化特点为:①波形变异性大,以主波群为主,后节律成分活跃性降低;②除潜伏期AEP-P1延长外,潜伏期AEP-P2、N2和潜伏期VEP-N1、P2、N2、P3均显著缩短;③AEP、VEP的波幅N1-P2、P2-N2、P2均降低;④左右半球对称;⑤女性AEP、VEP的波幅均显著高于男性. 结论:脑诱发电位变化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张昌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方法:对10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接近,但前者的不良反应少,尤其对性功能影响更小. 结论: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作者:任宏泉;过秋燕;程茂巧;郭操;冯尔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 强迫症状与强迫症的特点强迫症(OCD)可与某些疾病共病,如抑郁症.强迫症状(OCS)在其他疾病中也有较高的出现率,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OCS从精神病理学上可以归属于不随意体验(alien experience)[1].
作者:金卫东;冯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1980年至2000年住院患者中,有猝死病例10例,占同期住院患者的0.6%.现作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0例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39.8±12.3)岁.平均病程(18.4±16.7)年,平均住院时间(18.7±59.4) d.诊断精神分裂症7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例(其中1例为震颤谵妄),脑炎后综合征1例.伴冠心病及支气管炎、结核性胸膜炎、陈旧性结核灶、高血压并陈旧性心肌梗死各1例,心律失常3例.其中营养较差者7例,压疮2例,进食障碍6例.
作者:张卫东;戴天鸿;王德增;刘会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氯氮平和利坦塞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分别以氯氮平或利坦塞林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57例,采用韦氏记忆量表、数字划销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估其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 结果:氯氮平和利坦塞林能显著改善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 结论:2种药物均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但各有其特点.
作者:罗维玲;孙艳;王谦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临床使用情况作相隔10年变迁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对1992年与2002年内同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进行比较.1992年组290例,2002年组39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次数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作者:王树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强迫症的社会功能受损与其亚型关系密切.我们就强迫症的亚型与生活质量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周云飞;张亚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过程中伪装和制造疾病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有关诈病诊断标准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发现221例诈病,发生率4.6%,以青年男性、未婚、初中以下文化、无业占多数,吸毒时间长、多药滥用、涉嫌违法犯罪问题者较多.其动机依次是企图逃避法律惩罚、企图提前解除强戒、骗取成瘾药物、受人唆使胁迫等.方式有说谎、伪装、造伤等. 结论:海洛因依赖诈病者较多,应引起注意.
作者:吴乐平;张迪然;黄莉;何国庆;郭鹏翔;杨秀林;胡如印;戴峻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抑郁转向躁狂的相关因素及其危险程度. 方法:对68例以抑郁为首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软双相)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与55例反复发作抑郁症对照比较. 结果:软双相患者的年龄和发病年龄显著小于反复发作者、病程小于反复发作组,而且已婚者少,个性外向者多,OR界于2.87~7.24之间.首次发作<3个月、病情重度及以上、精神病性、生物症状明显多于反复发作组,OR界于2.64~28.15之间.而用过3种药物者明显少于反复发作组.结论:软双相有自身的临床和某些特征的差异,这些特征可能促进软双相患者向双相转化.
作者:金卫东;陈虹;邢保平;王鹤秋;童振华;冯斌;徐乐平;李宁;王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对56例焦虑症患者,分别应用丁螺环酮和地西泮进行对照治疗,疗程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丁螺环酮与地西泮对焦虑症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第4周末两组SAS、HAMA以及HAMA因子分的减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两药不良反应相仿. 结论: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有效,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田博;景洪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期痴呆发病率、病死率及相关因素. 方法:以1998年在上海郊区青浦农村进行老年期痴呆患病率调查时的非痴呆老年人2 015名为样本,进行痴呆发病率的调查,并随访观察3年. 结果:在老年人群中,痴呆发病率为0.4%~0.5%,发病率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关系密切.痴呆患者的年均病死率为18.5%,明显高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同龄老年人的年均病死率3.0%. 结论:痴呆在农村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病死率明显高于同龄老年人,值得引起重视.
作者:沈全荣;郭丽娜;李焕民;查永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治疗躁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62例躁狂症患者,其中40例用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22例用碳酸锂治疗.疗程6周.以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联用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治疗躁狂症,疗效确切,起效时间与安全性优于碳酸锂.
作者:王伟航;周德平;孙菊水;钟华;张帆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量表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对12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120名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 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SF-36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家庭支持少、病程短、年龄轻、初次住院、住院时间短的患者生存质量差.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BPRS、SAS、TESS和病程. 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全面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予以重视.
作者:伍毅;王军;陈志敏;宋兵福;王素云;陈一郡;陈晨;许家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奥氮平、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奥氮平或氯氮平治疗,疗程6个月.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分析生活质量. 结果:奥氮平组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维度得分明显高于氯氮平组,均有显著差异. 结论: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优于氯氮平.
作者:付慧鹏;霍军;魏宏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氯米帕明在阿尔茨海默病(AD)抑郁症状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帕罗西汀组51例,氯米帕明组44例,均诊断为AD,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18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减分率,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帕罗西汀组与氯米帕明组总体疗效相当,但帕罗西汀组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结论:帕罗西汀在AD抑郁症状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清涛;刁艳云;耿国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氯氮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 方法:将1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与利培酮组各68例,进行2个月的临床观察.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 结果:氯氮平组患者体重明显增加,平均增加2.4 kg,利培酮组体重有增加趋势,但不显著,体重增加者疗效较好. 结论:氯氮平易导致患者的体重增加,而利培酮对体重影响较轻.
作者:冯义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记得1998年夏季的某一天,我到新泰市东都镇农村一户姓杨的家中出诊.患者初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在他们家里还有一位老人,独处一隅、蓬头垢面,喃喃自语,是一个已经精神衰退的精神病患者.经询问得知已患病多年,如今年事已高,家庭经济状况拮据,不打算给他治疗了.
作者:王廷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驱期的症状学特征. 方法:对71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次发作患者,按照自编精神分裂症前驱症状调查表的32条症状进行检查,并与62名正常成年人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的前驱症状正常人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但发生率以患者明显较高.其中灵敏度≥0.25、阳性预测值≥0.70的症状是:个人卫生形象变差;行为怪异;情感不适切;赘述或话不切题;孤僻等. 结论:这些前驱期表现有助于理解精神分裂症早期的发病过程,并为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参考.
作者:陈瑜;谢世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强迫症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对36例强迫症患者和36名健康对照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强迫症量表(Y-BOCS)测查;采用免疫组化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测定T细胞亚群. 结果:强迫症患者CD+4、CD+4/CD+8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比例与强迫思维、焦虑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强迫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并且与强迫思维、焦虑等症状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英辉;兰光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本研究旨在探讨工娱治疗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所有病例均为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以阴性症状为主,阴性症状量表(SANS)≥50分;病程>5年,住院时间>1年;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25分;能参与工娱疗活动.
作者:嵇利亚;徐枝楼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