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昌勇
目的:比较氯氮平和利坦塞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分别以氯氮平或利坦塞林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57例,采用韦氏记忆量表、数字划销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估其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 结果:氯氮平和利坦塞林能显著改善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 结论:2种药物均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但各有其特点.
作者:罗维玲;孙艳;王谦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自2002年以来采用咪哒唑仑治疗急性精神障碍患者,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以单日入院患者为咪哒唑仑组,共142例,男98例,女44例;年龄15~62岁,平均(25.4±4.3)岁;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标准,诊断分裂样精神病58例,精神分裂症40例,妄想阵发34例,躁狂症10例;均急性起病,发作时间1~5 h,平均(2.9±1.4)h;表现极度兴奋躁动54例,冲动伤人毁物26例,自伤30例,自杀行为32例.
作者:王坚;叶银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以文拉法辛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进行临床对照研究.1 对象和方法2002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躯体及脑器质性疾病.
作者:李智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初中学生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与行为问题的关系. 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珠海市4所中学的初一至初三学生1 223名,男638名,女585名,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家长或监护人进行调查,以及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初中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初中生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3.7%,有行为问题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得分比无行为问题学生显著为低,行为问题因子与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间存在相关性. 结论: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是初中学生的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进行预防及干预时不应忽视.
作者:高瞻;刘珍妮;李新天;林建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我院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智力测定,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为我院1997年4月至2003年5月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作者:贾金鼎;邵新月;崔玮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中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时点发生比率及在不同科室病种的分布情况. 方法: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在2003年4月的同一天对综合医院的14个科室中的32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近1/3的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负性情绪;出现焦虑症状阳性者占被调查群体的35.0%,出现抑郁症状阳性者占32.2%.内科患者无论是焦虑和抑郁分,还是出现的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均显著高于外科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即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发生率呈增加趋势. 结论:综合医院中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反应是值得重视的现象,应处理这些负性情绪.
作者:于德华;吴绍敏;李春波;吴文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1980年至2000年住院患者中,有猝死病例10例,占同期住院患者的0.6%.现作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0例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39.8±12.3)岁.平均病程(18.4±16.7)年,平均住院时间(18.7±59.4) d.诊断精神分裂症7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例(其中1例为震颤谵妄),脑炎后综合征1例.伴冠心病及支气管炎、结核性胸膜炎、陈旧性结核灶、高血压并陈旧性心肌梗死各1例,心律失常3例.其中营养较差者7例,压疮2例,进食障碍6例.
作者:张卫东;戴天鸿;王德增;刘会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记得1998年夏季的某一天,我到新泰市东都镇农村一户姓杨的家中出诊.患者初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在他们家里还有一位老人,独处一隅、蓬头垢面,喃喃自语,是一个已经精神衰退的精神病患者.经询问得知已患病多年,如今年事已高,家庭经济状况拮据,不打算给他治疗了.
作者:王廷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性,54岁,已婚,退休工人.2 d前无诱因说听见邻居在议论自己,正在计划害死自己,自己周身感到不舒服,有人用针扎自己.大声叫喊,谩骂邻居,约30 min后逐渐平静.傍晚去市场买东西,突然说听见有人讲自己把菜袋放在前面是害前面的人,移至身后又是在害后面的人,而不敢拿袋.
作者:闫宏峰;姜珺;刘杰;葛桂杰;刘世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精神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猝死的发生率约为0.7%[1],因此在精神科的临床工作中应积极预防猝死,及早发现前期指标.现就猝死的预测阐述如下.
作者:郭杰;杨春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强迫症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对36例强迫症患者和36名健康对照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强迫症量表(Y-BOCS)测查;采用免疫组化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测定T细胞亚群. 结果:强迫症患者CD+4、CD+4/CD+8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比例与强迫思维、焦虑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强迫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并且与强迫思维、焦虑等症状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英辉;兰光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量表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对12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120名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 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SF-36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家庭支持少、病程短、年龄轻、初次住院、住院时间短的患者生存质量差.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BPRS、SAS、TESS和病程. 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全面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予以重视.
作者:伍毅;王军;陈志敏;宋兵福;王素云;陈一郡;陈晨;许家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诱发电位变化特点. 方法:使用32导脑诱发电位仪对4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6例正常人进行听觉和视觉诱发电位检测. 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诱发电位变化特点为:①波形变异性大,以主波群为主,后节律成分活跃性降低;②除潜伏期AEP-P1延长外,潜伏期AEP-P2、N2和潜伏期VEP-N1、P2、N2、P3均显著缩短;③AEP、VEP的波幅N1-P2、P2-N2、P2均降低;④左右半球对称;⑤女性AEP、VEP的波幅均显著高于男性. 结论:脑诱发电位变化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张昌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驱期的症状学特征. 方法:对71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次发作患者,按照自编精神分裂症前驱症状调查表的32条症状进行检查,并与62名正常成年人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的前驱症状正常人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但发生率以患者明显较高.其中灵敏度≥0.25、阳性预测值≥0.70的症状是:个人卫生形象变差;行为怪异;情感不适切;赘述或话不切题;孤僻等. 结论:这些前驱期表现有助于理解精神分裂症早期的发病过程,并为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参考.
作者:陈瑜;谢世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奥氮平合用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方法:将43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奥氮平合用氯米帕明及单用氯米帕明治疗,以强迫症量表(Y-BOC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 结果:奥氮平合用氯米帕明组显效率高于单用组,8周末Y-BOCS评分低于单用组;合用组体重增加数高于单用组. 结论:奥氮平合并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安全有效.
作者:甘建光;何国琪;何为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氯米帕明在阿尔茨海默病(AD)抑郁症状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帕罗西汀组51例,氯米帕明组44例,均诊断为AD,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18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减分率,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帕罗西汀组与氯米帕明组总体疗效相当,但帕罗西汀组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结论:帕罗西汀在AD抑郁症状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清涛;刁艳云;耿国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我院22例精神疾病住院患者骨折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为1986年至2000年期间住院患者,均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骨折经X线摄片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确诊.共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33~72岁,40岁以上占19例.住院时间40 d~34年.
作者:周占榜;吴正奇;周吉荣;王亚玲;张小萍;陈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强迫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36例强迫症患者,平分为西酞普兰组及氯米帕明组.疗程8周.采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Marks恐怖强迫量表(MSCPOR)、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56%,有效率为83%,与氯米帕明组的61%及89%相当.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氯米帕明组少且轻微. 结论: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对强迫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曾昭祥;王贵山;张龚;高新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锌、铜进行研究,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分裂症组为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共212例,男107例,女105例.以体检正常者男女各130名为对照组.
作者:郑辅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儿童情绪障碍常有各种运动和感觉等方面的主诉[1,2],易长期按躯体疾病就医造成误诊.现将我院2000年至2002年收治的15例患儿报告如下:
作者:郭红梅;李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