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毅;王军;陈志敏;宋兵福;王素云;陈一郡;陈晨;许家驹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氯米帕明在阿尔茨海默病(AD)抑郁症状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帕罗西汀组51例,氯米帕明组44例,均诊断为AD,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18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减分率,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帕罗西汀组与氯米帕明组总体疗效相当,但帕罗西汀组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结论:帕罗西汀在AD抑郁症状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清涛;刁艳云;耿国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强迫症诊断标准的46例住院和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及氯米帕明治疗.疗程8周.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GI-S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对强迫症疗效相似,但前者起效更快,不良反应少于后者. 结论:西酞普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强迫症药,可以作为治疗强迫症的一线药使用.
作者:吴越;刘晓伟;李达;王永祥;苏旭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们收治1例口服氯氮平50 mg后高热,意识障碍,多形性红斑,腓总神经麻痹,心动过速,心肌酶升高,心电图ST-T改变,胸片肺部高密度影,全身肌肉酸痛等,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敏;张志恒;王树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中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时点发生比率及在不同科室病种的分布情况. 方法: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在2003年4月的同一天对综合医院的14个科室中的32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近1/3的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负性情绪;出现焦虑症状阳性者占被调查群体的35.0%,出现抑郁症状阳性者占32.2%.内科患者无论是焦虑和抑郁分,还是出现的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均显著高于外科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即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发生率呈增加趋势. 结论:综合医院中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反应是值得重视的现象,应处理这些负性情绪.
作者:于德华;吴绍敏;李春波;吴文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我院误诊为散发性脑炎1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8例中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21±12)岁;平均病程(11±7)d.既往有精神失常史3例,有精神疾病家族史3例.发病诱因:感染4例,受凉5例,腹泻2例,心因性4例,原因不明3例.入院前症状:发热6例,头痛头昏16例,尿裤11例,失眠16例,肌肉酸痛2例,多汗3例,呆滞少语8例,拒食11例,行为异常、胡语16例,不认识人2例.
作者:李玉华;崔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局部脑血流(rCBF)特征,探讨rCBF与临床症状和疗效的关系. 方法: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应用99m锝-双半胱乙脂(99mTc-ECD),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技术,测量患者治疗前后rCBF,并与11名正常人作对照. 结果:治疗前患者组右侧额叶与右侧颞叶rCBF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右侧额叶与右侧颞叶rCBF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前不同脑区rCBF与精神病理症状和疗效均无显著相关.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右侧额叶与颞叶局部脑功能减退,但未发现rCBF与精神病理症状和疗效有关.
作者:郑洪波;殷青云;余金龙;钟潇琦;李含秋;朱海兵;潘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记得1998年夏季的某一天,我到新泰市东都镇农村一户姓杨的家中出诊.患者初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在他们家里还有一位老人,独处一隅、蓬头垢面,喃喃自语,是一个已经精神衰退的精神病患者.经询问得知已患病多年,如今年事已高,家庭经济状况拮据,不打算给他治疗了.
作者:王廷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 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的38例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随机抽取的同期住我院的52例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特点的对照分析. 结果:儿童组临床误诊率高,思维贫乏、非血统妄想、怪异行为、情感倒错明显多于成人组,而成人组幻听、嫉妒妄想、原发性妄想、焦虑抑郁明显多于儿童组;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儿童组一般精神病理分明显高于成人组,阳性症状分成人组明显高于儿童组. 结论: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有其自身临床特点.
作者:陶用富;肖英;郑崇芬;李红;陈大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与氟西汀联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 方法:抑郁症患者65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丁螺环酮联合氟西汀治疗(联用组)和单用氟西汀治疗(单用组),疗程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6周后联用组HAMD和HAMA评分显著低于单用组;在第2、第6周末联用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组.两组不良反应相仿. 结论:丁螺环酮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朱雄伟;梅其一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本研究旨在探讨工娱治疗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所有病例均为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以阴性症状为主,阴性症状量表(SANS)≥50分;病程>5年,住院时间>1年;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25分;能参与工娱疗活动.
作者:嵇利亚;徐枝楼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氯氮平和利坦塞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分别以氯氮平或利坦塞林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57例,采用韦氏记忆量表、数字划销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估其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 结果:氯氮平和利坦塞林能显著改善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 结论:2种药物均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但各有其特点.
作者:罗维玲;孙艳;王谦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奥氮平、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奥氮平或氯氮平治疗,疗程6个月.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分析生活质量. 结果:奥氮平组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维度得分明显高于氯氮平组,均有显著差异. 结论: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优于氯氮平.
作者:付慧鹏;霍军;魏宏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年来,医疗纠纷日益增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1年对全国326家医院调查,1年内有98.5%的医院发生过医疗纠纷,索赔金额总计约6 000多万.其中采取过激方式的占73.5%,对医院设施直接造成破坏和医务人员受伤的分别为35%和34%.
作者:陈一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进行研究,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均为我院2002年8月至2003年3月门诊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4项)≥17分;排除严重的躯体疾病,物质依赖史,妊娠或哺乳妇女.共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8岁,平均(36.1±12.4)岁;病程2~192个月,平均(45.3±56.8)个月.
作者:胡恒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7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Montgomerg-Asberg抑郁量表(MADS)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西酞普兰组与阿米替林组间的HAMD、MAD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而轻. 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刘晓伟;季庆;王进良;陈彩霞;戴强;曹磊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方法:对10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接近,但前者的不良反应少,尤其对性功能影响更小. 结论: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作者:任宏泉;过秋燕;程茂巧;郭操;冯尔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奥氮平合用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方法:将43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奥氮平合用氯米帕明及单用氯米帕明治疗,以强迫症量表(Y-BOC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 结果:奥氮平合用氯米帕明组显效率高于单用组,8周末Y-BOCS评分低于单用组;合用组体重增加数高于单用组. 结论:奥氮平合并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安全有效.
作者:甘建光;何国琪;何为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治疗躁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62例躁狂症患者,其中40例用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22例用碳酸锂治疗.疗程6周.以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联用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治疗躁狂症,疗效确切,起效时间与安全性优于碳酸锂.
作者:王伟航;周德平;孙菊水;钟华;张帆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新型抗抑郁剂引起的性功能障碍(NAISD)日益受到重视,他常使患者增加非依从性,引起抑郁复发[1].现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胡永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量表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对12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120名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 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SF-36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家庭支持少、病程短、年龄轻、初次住院、住院时间短的患者生存质量差.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BPRS、SAS、TESS和病程. 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全面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予以重视.
作者:伍毅;王军;陈志敏;宋兵福;王素云;陈一郡;陈晨;许家驹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