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东;戴天鸿;王德增;刘会民
目的:观察奥氮平、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奥氮平或氯氮平治疗,疗程6个月.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分析生活质量. 结果:奥氮平组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维度得分明显高于氯氮平组,均有显著差异. 结论: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优于氯氮平.
作者:付慧鹏;霍军;魏宏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强迫症的社会功能受损与其亚型关系密切.我们就强迫症的亚型与生活质量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周云飞;张亚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被广泛接受,这一模式要求医疗行为中把患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对待,而不能割裂地只重视病变的系统、器官、组织.作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人,除了重视患者躯体的变化,必须同时重视患者精神心理变化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作者:陈文;吴爱勤;吴彩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apgra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方法:对11例Capgra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Capgras综合征可以出现在多种精神疾病的不同时期,替身对象大多数为亲属,其治疗没有特殊性,预后与基础疾病有关. 结论:Capgras综合征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妄想症状,对治疗和预后没有直接影响.
作者:夏友春;俞俊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过程中伪装和制造疾病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有关诈病诊断标准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发现221例诈病,发生率4.6%,以青年男性、未婚、初中以下文化、无业占多数,吸毒时间长、多药滥用、涉嫌违法犯罪问题者较多.其动机依次是企图逃避法律惩罚、企图提前解除强戒、骗取成瘾药物、受人唆使胁迫等.方式有说谎、伪装、造伤等. 结论:海洛因依赖诈病者较多,应引起注意.
作者:吴乐平;张迪然;黄莉;何国庆;郭鹏翔;杨秀林;胡如印;戴峻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精神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猝死的发生率约为0.7%[1],因此在精神科的临床工作中应积极预防猝死,及早发现前期指标.现就猝死的预测阐述如下.
作者:郭杰;杨春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治疗躁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62例躁狂症患者,其中40例用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22例用碳酸锂治疗.疗程6周.以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联用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治疗躁狂症,疗效确切,起效时间与安全性优于碳酸锂.
作者:王伟航;周德平;孙菊水;钟华;张帆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进行研究,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均为我院2002年8月至2003年3月门诊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4项)≥17分;排除严重的躯体疾病,物质依赖史,妊娠或哺乳妇女.共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8岁,平均(36.1±12.4)岁;病程2~192个月,平均(45.3±56.8)个月.
作者:胡恒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氯米帕明在阿尔茨海默病(AD)抑郁症状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帕罗西汀组51例,氯米帕明组44例,均诊断为AD,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18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减分率,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帕罗西汀组与氯米帕明组总体疗效相当,但帕罗西汀组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结论:帕罗西汀在AD抑郁症状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清涛;刁艳云;耿国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期痴呆发病率、病死率及相关因素. 方法:以1998年在上海郊区青浦农村进行老年期痴呆患病率调查时的非痴呆老年人2 015名为样本,进行痴呆发病率的调查,并随访观察3年. 结果:在老年人群中,痴呆发病率为0.4%~0.5%,发病率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关系密切.痴呆患者的年均病死率为18.5%,明显高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同龄老年人的年均病死率3.0%. 结论:痴呆在农村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病死率明显高于同龄老年人,值得引起重视.
作者:沈全荣;郭丽娜;李焕民;查永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年来,医疗纠纷日益增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1年对全国326家医院调查,1年内有98.5%的医院发生过医疗纠纷,索赔金额总计约6 000多万.其中采取过激方式的占73.5%,对医院设施直接造成破坏和医务人员受伤的分别为35%和34%.
作者:陈一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我院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智力测定,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为我院1997年4月至2003年5月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作者:贾金鼎;邵新月;崔玮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们收治1例口服氯氮平50 mg后高热,意识障碍,多形性红斑,腓总神经麻痹,心动过速,心肌酶升高,心电图ST-T改变,胸片肺部高密度影,全身肌肉酸痛等,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敏;张志恒;王树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量表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对12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120名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 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SF-36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家庭支持少、病程短、年龄轻、初次住院、住院时间短的患者生存质量差.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BPRS、SAS、TESS和病程. 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全面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予以重视.
作者:伍毅;王军;陈志敏;宋兵福;王素云;陈一郡;陈晨;许家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我院误诊为散发性脑炎1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8例中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21±12)岁;平均病程(11±7)d.既往有精神失常史3例,有精神疾病家族史3例.发病诱因:感染4例,受凉5例,腹泻2例,心因性4例,原因不明3例.入院前症状:发热6例,头痛头昏16例,尿裤11例,失眠16例,肌肉酸痛2例,多汗3例,呆滞少语8例,拒食11例,行为异常、胡语16例,不认识人2例.
作者:李玉华;崔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7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Montgomerg-Asberg抑郁量表(MADS)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西酞普兰组与阿米替林组间的HAMD、MAD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而轻. 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刘晓伟;季庆;王进良;陈彩霞;戴强;曹磊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锌、铜进行研究,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分裂症组为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共212例,男107例,女105例.以体检正常者男女各130名为对照组.
作者:郑辅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氯氮平和利坦塞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分别以氯氮平或利坦塞林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57例,采用韦氏记忆量表、数字划销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估其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 结果:氯氮平和利坦塞林能显著改善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 结论:2种药物均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但各有其特点.
作者:罗维玲;孙艳;王谦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新型抗抑郁剂引起的性功能障碍(NAISD)日益受到重视,他常使患者增加非依从性,引起抑郁复发[1].现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胡永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记得1998年夏季的某一天,我到新泰市东都镇农村一户姓杨的家中出诊.患者初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在他们家里还有一位老人,独处一隅、蓬头垢面,喃喃自语,是一个已经精神衰退的精神病患者.经询问得知已患病多年,如今年事已高,家庭经济状况拮据,不打算给他治疗了.
作者:王廷德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