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迫症患者细胞免疫学改变的相关研究

李英辉;兰光华

关键词:强迫症, 细胞免疫, CD+8细胞, CD+4细胞
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对36例强迫症患者和36名健康对照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强迫症量表(Y-BOCS)测查;采用免疫组化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测定T细胞亚群. 结果:强迫症患者CD+4、CD+4/CD+8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比例与强迫思维、焦虑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强迫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并且与强迫思维、焦虑等症状有密切关系.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家庭与初中生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初中学生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与行为问题的关系. 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珠海市4所中学的初一至初三学生1 223名,男638名,女585名,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家长或监护人进行调查,以及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初中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初中生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3.7%,有行为问题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得分比无行为问题学生显著为低,行为问题因子与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间存在相关性. 结论: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是初中学生的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进行预防及干预时不应忽视.

    作者:高瞻;刘珍妮;李新天;林建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疫苗所致精神障碍1例

    患者女性,54岁,已婚,退休工人.2 d前无诱因说听见邻居在议论自己,正在计划害死自己,自己周身感到不舒服,有人用针扎自己.大声叫喊,谩骂邻居,约30 min后逐渐平静.傍晚去市场买东西,突然说听见有人讲自己把菜袋放在前面是害前面的人,移至身后又是在害后面的人,而不敢拿袋.

    作者:闫宏峰;姜珺;刘杰;葛桂杰;刘世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精神疾病误诊为散发性脑炎临床分析

    对我院误诊为散发性脑炎1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8例中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21±12)岁;平均病程(11±7)d.既往有精神失常史3例,有精神疾病家族史3例.发病诱因:感染4例,受凉5例,腹泻2例,心因性4例,原因不明3例.入院前症状:发热6例,头痛头昏16例,尿裤11例,失眠16例,肌肉酸痛2例,多汗3例,呆滞少语8例,拒食11例,行为异常、胡语16例,不认识人2例.

    作者:李玉华;崔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丁螺环酮与氟西汀联合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与氟西汀联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 方法:抑郁症患者65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丁螺环酮联合氟西汀治疗(联用组)和单用氟西汀治疗(单用组),疗程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6周后联用组HAMD和HAMA评分显著低于单用组;在第2、第6周末联用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组.两组不良反应相仿. 结论:丁螺环酮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朱雄伟;梅其一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治疗躁狂症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治疗躁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62例躁狂症患者,其中40例用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22例用碳酸锂治疗.疗程6周.以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联用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治疗躁狂症,疗效确切,起效时间与安全性优于碳酸锂.

    作者:王伟航;周德平;孙菊水;钟华;张帆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文拉法辛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对照研究

    以文拉法辛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进行临床对照研究.1 对象和方法2002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躯体及脑器质性疾病.

    作者:李智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儿童情绪障碍15例误诊分析

    儿童情绪障碍常有各种运动和感觉等方面的主诉[1,2],易长期按躯体疾病就医造成误诊.现将我院2000年至2002年收治的15例患儿报告如下:

    作者:郭红梅;李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对照观察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强迫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36例强迫症患者,平分为西酞普兰组及氯米帕明组.疗程8周.采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Marks恐怖强迫量表(MSCPOR)、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56%,有效率为83%,与氯米帕明组的61%及89%相当.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氯米帕明组少且轻微. 结论: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对强迫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曾昭祥;王贵山;张龚;高新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剂量氯氮平致多系统损伤1例

    我们收治1例口服氯氮平50 mg后高热,意识障碍,多形性红斑,腓总神经麻痹,心动过速,心肌酶升高,心电图ST-T改变,胸片肺部高密度影,全身肌肉酸痛等,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敏;张志恒;王树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方法:对10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接近,但前者的不良反应少,尤其对性功能影响更小. 结论: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作者:任宏泉;过秋燕;程茂巧;郭操;冯尔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氯氮平和利坦塞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氯氮平和利坦塞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分别以氯氮平或利坦塞林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57例,采用韦氏记忆量表、数字划销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估其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 结果:氯氮平和利坦塞林能显著改善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 结论:2种药物均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但各有其特点.

    作者:罗维玲;孙艳;王谦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丁螺环酮与地西泮治疗焦虑症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对56例焦虑症患者,分别应用丁螺环酮和地西泮进行对照治疗,疗程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丁螺环酮与地西泮对焦虑症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第4周末两组SAS、HAMA以及HAMA因子分的减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两药不良反应相仿. 结论: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有效,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田博;景洪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以抑郁首发的双相情感障碍68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抑郁转向躁狂的相关因素及其危险程度. 方法:对68例以抑郁为首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软双相)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与55例反复发作抑郁症对照比较. 结果:软双相患者的年龄和发病年龄显著小于反复发作者、病程小于反复发作组,而且已婚者少,个性外向者多,OR界于2.87~7.24之间.首次发作<3个月、病情重度及以上、精神病性、生物症状明显多于反复发作组,OR界于2.64~28.15之间.而用过3种药物者明显少于反复发作组.结论:软双相有自身的临床和某些特征的差异,这些特征可能促进软双相患者向双相转化.

    作者:金卫东;陈虹;邢保平;王鹤秋;童振华;冯斌;徐乐平;李宁;王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丙戊酸钠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双盲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80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且符合TD诊断标准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丙戊酸钠和安慰剂治疗.采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于治疗后4周AIMS评分有显著下降,治疗后6周较对照组显著为低.有效率64.1%,显著较对照组的25.0%为高. 结论:丙戊酸钠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TD有效,但以低剂量为宜,应注意监测血象.

    作者:尹秀如;谢宝钦;蒋龙;武浩然;李志文;张东坡;张玉英;王克强;刘秀丽;赵淑霞;刘珍;霍绪平;高顺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 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的38例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随机抽取的同期住我院的52例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特点的对照分析. 结果:儿童组临床误诊率高,思维贫乏、非血统妄想、怪异行为、情感倒错明显多于成人组,而成人组幻听、嫉妒妄想、原发性妄想、焦虑抑郁明显多于儿童组;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儿童组一般精神病理分明显高于成人组,阳性症状分成人组明显高于儿童组. 结论: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有其自身临床特点.

    作者:陶用富;肖英;郑崇芬;李红;陈大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奥氮平与氯氮平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奥氮平、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奥氮平或氯氮平治疗,疗程6个月.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分析生活质量. 结果:奥氮平组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维度得分明显高于氯氮平组,均有显著差异. 结论: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优于氯氮平.

    作者:付慧鹏;霍军;魏宏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氯氮平与利培酮对体重的影响

    目的:比较氯氮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 方法:将1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与利培酮组各68例,进行2个月的临床观察.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 结果:氯氮平组患者体重明显增加,平均增加2.4 kg,利培酮组体重有增加趋势,但不显著,体重增加者疗效较好. 结论:氯氮平易导致患者的体重增加,而利培酮对体重影响较轻.

    作者:冯义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精神专科医院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近年来,医疗纠纷日益增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1年对全国326家医院调查,1年内有98.5%的医院发生过医疗纠纷,索赔金额总计约6 000多万.其中采取过激方式的占73.5%,对医院设施直接造成破坏和医务人员受伤的分别为35%和34%.

    作者:陈一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米氮平治疗抑郁症30例临床研究

    对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进行研究,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均为我院2002年8月至2003年3月门诊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4项)≥17分;排除严重的躯体疾病,物质依赖史,妊娠或哺乳妇女.共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8岁,平均(36.1±12.4)岁;病程2~192个月,平均(45.3±56.8)个月.

    作者:胡恒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精神科药物与猝死

    精神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猝死的发生率约为0.7%[1],因此在精神科的临床工作中应积极预防猝死,及早发现前期指标.现就猝死的预测阐述如下.

    作者:郭杰;杨春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主管: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