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神分裂症抗心磷脂抗体测定分析

刘之瑞;张蓓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抗心磷脂抗体
摘要:我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CA)测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我中心2001年2月至2003年2月期间的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共67例,男36例,女31例;年龄17~51岁;病程5~12年,平均8年.按药物治疗分为两组,氯丙嗪组30例和奋乃静组32例,正常对照组样本来自健康献血员30名.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急性期老年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各类抑郁急性发作、年龄≥60岁的患者进行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单盲对照治疗,治疗8周.疗效及安全性评定采用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结果:70例完成观察,其中西酞普兰组34例,阿米替林组36例.治疗第2周时,西酞普兰组有效率显著较高.在第8周时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西酞普兰组的不良反应明显较少.结论:西酞普兰见效较快,不良反应较少,适合于老年抑郁症特别是伴有躯体疾病患者的急性期治疗.

    作者:徐文炜;吴二南;陶伟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舍曲林治疗产后抑郁症对照研究

    使用舍曲林治疗产后抑郁症,作对照观察,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共30例.随机平分为舍曲林组及对照组,两组在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作者:李智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5年前后用药比较

    对我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相隔15年的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和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1资料和方法

    作者:钱东丽;杨广声;潘保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精神分裂症兴奋行为与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行为与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的关系.方法:将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有关兴奋行为条目评分,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6例),于入院时及治疗第2、4和6周末分别进行评估,同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样,测定CK活性.结果:入院时研究组CK活性较对照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第6周末,两组PANSS有关兴奋行为条目评分及CK活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行为,CK活性有可能成为其生物学标志之一.

    作者:行养玲;杨旭;郭娟;吴瑜;陈元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分为奎硫平组和氯丙嗪组各45例进行双盲对照研究,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的BPRS、SAPS、SAN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降低,两组相比则相仿.奎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氯丙嗪组.结论:国产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氯丙嗪相当,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作者:邓炳煙;于建军;刘爱芹;张丽娟;王慧玲;张红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氯氮平对离体大鼠胰岛分泌的影响

    目的:研究氯氮平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对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在诱发血糖代谢障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胰岛,以氯氮平、去甲基氯氮平(DCLO)和N-氧化氯氮平(CNO)分别作用于胰岛1 h或4 h,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和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GSIS),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氯氮平作用1 h不影响基础胰岛素分泌和GSIS;作用4 h抑制基础胰岛素分泌.CNO作用1 h或4 h均不影响基础胰岛素分泌和GSIS.DCLO作用1 h抑制GSIS,作用4 h明显抑制GSIS(P<0.01).结论:氯氮平和其代谢产物从不同途径抑制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分泌受抑制是氯氮平诱发血糖代谢障碍的原因之一.

    作者:周媛;王高华;王惠玲;王晓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探讨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此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

    作者:赵希武;任凯;姜晓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奎硫平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3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奎硫平对老年期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32例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用奎硫平治疗6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效率为83.3%,20例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和行为症状控制的有效率为90.0%,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奎硫平对老年期精神障碍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范洪玉;王桂英;黄劲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极化液在抗精神病药治疗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葡萄糖-胰岛素-钾(GIK)极化液对抗精神病药引起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因抗精神病药引起的有心悸、胸闷憋气、心前区不适等临床症状,或心电图改变,或心肌酶改变的患者88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极化液和维生素C,静滴15 d,对其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进行评定或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的改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于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心肌损害,极化液治疗有效.

    作者:杨旭;行养玲;吴斌;张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观察

    本研究将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

    作者:龙金亮;范凤兰;刘向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合并抗精神病药治疗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对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加用丙戊酸钠(合用组),另一组仍用原抗精神病药物(单用组),治疗4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精神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合用组治疗1周后及治疗结束时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精神病理症状的评分比单用组明显为低.结论:伴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丙戊酸钠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起效快,可增加疗效.

    作者:梁海翔;杜建艳;吴志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惊恐障碍的遗传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的遗传方式. 方法:采用分离分析方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对75例惊恐障碍家系进行遗传方式探讨.结果:惊恐障碍的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校正分离率为0.235同时也符合多基因遗传,一级亲属的加权平均遗传率为(79.17±4.39)%. 结论:惊恐障碍是具有一个隐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病,但也存在不同的遗传背景.

    作者:马震祥;王蕾;卞正发;张长春;陈纯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40例旅途性精神病分析

    对我院5年来收治的旅途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作者:刘祥臣;苏荣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第六届危机干预暨自杀预防学术会议征文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丁螺环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发焦虑抑郁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丁螺环酮对心肌梗死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症状.对伴发焦虑抑郁症状的心肌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丁螺环酮组口服丁螺环酮,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治疗4周,观察丁螺环酮对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丁螺环酮对心肌梗死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有效率分别为87.8%及78.1%,明显高于对照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丁螺环酮对心肌梗死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症状有显著疗效,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作者:刘华;赵俊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抑郁症患者自杀与脑脊液单胺代谢产物的关系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与脑脊液单胺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4例抑郁症患者(自杀组10例,无自杀组14例)及25例对照组5-羟色胺(5-HT)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代谢产物3-甲基-4-羟苯乙二醇(MHPG)及多巴胺(DA)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的浓度.结果:抑郁症自杀组5-HIAA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男性自杀组5-HIAA浓度、HVA浓度和HVA/MHPG比值均显著低于男性对照组,女性则无显著差异. 结论:抑郁症患者自杀可能与5-HT和DA功能低下以及DA和NE之间的关系改变有关.

    作者:王颖;侯钢;张石宁;陈珏;张心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外来人员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分析

    当前社会公民流动性大,外来人员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比例增加,现对此作一分析.1对象和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期间外来人员进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者32例.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8~39岁,平均27.3岁;无业13例,打工者和农民各8例,其他3例;已婚15例,未婚17例;文化程度小学或以下15例,中学13例,大专2例,不详2例.

    作者:虞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文拉法辛治疗青少年广泛性焦虑的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文拉法辛治疗青少年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就诊于青少儿心理门诊的15~20岁青少年广泛性焦虑患者72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分别用文拉法辛及阿普唑仑进行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文拉法辛的有效率88.9%,阿普唑仑有效率86.1%,两药疗效相仿,文拉法辛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文拉法辛对青少年广泛性焦虑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金红霞;黄蔷薇;胡朝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体象障碍--读者来信

    编辑先生:您好!我在门诊间或遇到一些患者,尽管已反复做美容术,但还是对躯体的某些部位不满意,隐约知道这是一种体象障碍,但对体象障碍的细节知之甚少,如怎样与一般的美容应用者鉴别,怎样处理等.希望贵刊能谈谈这方面的问题.谢谢!

    作者:喻东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波治疗仪治疗脑卒中伴发抑郁研究

    目的:研究脑波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伴发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对照法,选取脑卒中伴发抑郁症状患者186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常规神经科治疗上加脑波治疗仪、加抗抑郁药、单纯常规神经科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前2种方法的疗效均好于后1种,且第1种疗法的不良反应少.结论:脑波治疗仪加上常规神经科治疗能促进脑卒中的康复.

    作者:张学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主管: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