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运动功能影响分析

郭美娜;李维泷;王维

关键词:颅脑损伤, 高压氧, 现代康复易化技术, Fugl-Meyer assessmend运动功能判定量表, 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
摘要:目的 探讨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高压氧治疗,康复组加用现代康复易化技术(如Bobath技术、PNF技术、运动再学习等).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评定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d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FIM).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但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颅脑损伤病人运动功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肾病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肾病综合征(NSP)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49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病人资料,其中10例合并肾病综合征为NSP组,另139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肾病综合征发病率为0.04%,NSP组24 h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早产儿、发生胎儿生长受限及新生儿合并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SP组围生儿死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度妊娠期高血压并发NSP病情重,严重威胁孕产妇和胎儿安全,适时终止妊娠可减少母婴并发症,改善围生儿预后.

    作者:邢利青;刘补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糖筛查试验异常对妊娠的影响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筛查异常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472例孕妇进行口服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对异常者进行75 g OGTT以确诊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及妊娠期糖尿病(GDM),比较糖筛查正常与糖筛查异常OGTT正常两组孕妇的母儿结局.结果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及巨大儿中,异常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对每位孕妇行50 g葡萄糖筛查可以减少GDM的漏诊,伴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加强监测.

    作者:王建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当归补血汤超滤膜提取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超滤膜提取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其在治疗缺血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当归补血汤超滤膜提取物、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生理盐水(NS)分别通过载体加到孵化7 d的CAM上,继续孵化3 d,体视显微镜下观察CAM特异性血管生长情况及血管数目变化.结果 当归补血汤超滤膜提取物(0.1 g/L~0.3 g/L)有明显的促进CAM血管新生作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中以0.3 g/L作用显著,但与EGF组比较促CAM血管新生作用相对较弱(P<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超滤膜提取物能够明显促进CAM血管新生,且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提示当归补血汤超滤膜提取物在治疗缺血性疾病方面可能与其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作者:刘清君;李应东;刘彩梅;巩婷;刘凯;杨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通心络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 探讨通心络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通心络每次4粒,每日3次,疗程为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于海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38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病人心电图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及鉴别方法.方法 对38例ERS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ST段抬高及高耸T波改变以V3、V5导联为明显(85.6%),大多伴J波(88.7%),ST-T改变较恒定,运动试验可使ST段暂时回落基线.结论 ERS是一种正常变异的心电图改变,由于ERS在临床上常以胸痛为首发症状,故易造成误诊,因其表现ST段抬高易与病理性ST-T改变混淆,需结合临床病史、心电图动态观察及血清酶学改变等与急性期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心包炎等病理性改变心电图鉴别.

    作者:李占海;刘世芳;刘保平;冀林荣;曹艳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2例临床及头颅CT分析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与头颅CT特点,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以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科治疗的5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头颅CT.结果 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CT Fisher分级高提示预后不良,再出血及继发脑血管痉挛(CVS)为主要死因.结论 头颅CT能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位置进行评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高,但致残率较其他脑血管病低.治疗应针对病因治疗,预防再出血及继发脑血管痉挛与良好的预后有关.

    作者:房亚兰;马勇锋;牛小媛;李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防治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方法和佳分娩方式,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28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28例病人中,24例在控制心力衰竭的同时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4例因宫口开全行产钳助产.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围生儿病死率为6.7%.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防治可减少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剖宫产是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作者:原琼;陈建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与心肌重塑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的共同归宿,是一类复杂的临床症侯群,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郭晋爱;蔡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醒脑静大黄粉配合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大血肿

    目的 观察醒脑静大黄粉配合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大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出血量≥30 mL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进行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组加用醒脑静20 mL静脉输注,大黄粉每次1 g,每天3次口服或鼻饲,并加上脑出血方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1.3%)和显效率(66.7%)与对照组(67.5%、35.0%)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ADL)Ⅰ级+Ⅱ级为23例,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3例(P<0.05);治疗组平均催醒时间(36.4 h)与对照组(58.8 h)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大血肿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和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了昏迷时间,减少了再出血率.

    作者:杨劲松;张玉松;陈文娟;钟妙文;关海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冠心病病人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病人的临床因素对其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行PCI冠心病病人以是否成功置入支架分为两组, 统计年龄、体重指数(BMI)、血脂、舒张末期左室前后径(LVd)、收缩末期左室前后径(LV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性别构成、长病变及闭塞病变数.结果 两组间年龄、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性别构成、长病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 (ApoA1)、LVEF、FS、LVd、LVs、闭塞性病变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L-C、ApoA1、LVEF、FS在成功者较高 ,LVd、LVs、闭塞性病变在成功者较低.

    作者:赵宇卉;陈还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178例川崎病患儿心脏病变的检测及分析

    目的 方法对1996年6月-2007年6月住院的178例KD患儿进行心肌酶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UCG)检测.结果 心电图改变106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增高64例(36.0%);UCG检查,心包积液24例(13.5%),二尖瓣病理性反流4例(2.2%),冠状动脉扩张(CAD)80例(44.9%),冠状动脉瘤(CAA)30例(16.9%),其中巨大CAA 6例(3.4%).结论 KD合并心脏病变时,心肌炎常见,心包炎次之,心瓣膜病变少见.

    作者:魏满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低血钾病人治疗过程中心电监护及肌力监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在治疗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病人过程中,血清钾浓度恢复程度与心电监护图、肌力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7年收治的208例低血钾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血清钾浓度恢复程度与心电监护MCL导联R/T比值、肌力的相关性.结果 在治疗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病人过程中,血清钾浓度与病人的心电监护MCL导联R/T比值有较好的地一致性,但与肌无力程度不一致.结论 心电图监护比肌力能更准确地反映血清钾浓度的恢复情况,可以作为判断血清钾恢复情况的客观指标.

    作者:林轶雄;王蔚浩;曾淑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塞来昔布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海马神经元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制作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塞来昔布组和对照组.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SE后12 h、24 h、72 h和7 d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海马Bcl-2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未见TUNEL阳性细胞;模型组SE后12 h可见较多TUNEL阳性细胞,72 h达高峰,7 d减少;塞来昔布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对照组Bcl-2有基础量的表达;模型组SE后12 h 观察到Bcl-2表达增多,24 h减弱,72 h后仅有少量表达;塞来昔布组24 h后各时间点Bcl-2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塞来昔布可增加海马Bcl-2的表达,对癫痫发作后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岳宏;郑辑英;李光来;薛国芳;魏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医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本文从中医中药对心力衰竭病因病理机制方面分析治疗心力衰竭的遣方用药,以期更加明确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为有效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刘玉梅;王保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鼠骨骼肌肌钙蛋白I与死亡及离体时间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研究大鼠骨骼肌肌钙蛋白I(sTnI)在体和离体两种情况下的降解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异同,探讨较晚期死后经过时间的推断方法.方法 以大鼠骨骼肌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半定量检测不同死亡(离体)时间内大鼠sTnI的含量,观察其与死亡(离体)时间的关系及相互间的异同.结果 大鼠sTnI的含量随死亡(离体)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且与死亡(离体)时间的对数值均呈近似的线性关系,但在体情况下要比离体情况下降解慢.结论 sTnI有望用于推断较晚期死后经过时间; sTnI在体与离体条件下的降解情况并不完全一致.

    作者:张彦伟;刘杨;蒯锦霞;王英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钙剂对糖尿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钙剂对糖尿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2月-2007年1月门诊及住院糖尿病病人120例.其中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病人(A组)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钙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监测血脂及颈动脉彩超,随访1年,观察治疗效果.糖尿病未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病人(B组)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钙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仍监测血脂及颈动脉彩超,随访1年, 观察钙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否有预防作用.结果 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病人,治疗组颈动脉内膜厚度较对照组组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不伴有颈动脉内膜增厚病人,治疗组颈动脉内膜增厚发生较对照组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钙剂可减少糖尿病病人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立;王雅萍;路丽;孙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丹参酮ⅡA对脑梗死病人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10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丹参酮ⅡA静脉注射,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浆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为4.62分±1.61分,Barthel指数升高为70.19±10.04,6-Keto-PGF1α含量及SOD活性明显升高,TXB2及LPO、MDA含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A具有明显抑制血小板活化及清除自由基等作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张璇;张林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sCD40L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意义及针对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心肌急性缺血的一组临床表现,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生机制包括炎症反应、斑块破裂及随后的血栓形成、进行性机械梗阻和动力性梗阻,引起冠状动脉不同程度堵塞,造成心肌血和氧供应急剧下降.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和有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也包括猝死性冠心病.生物标记物越来越多用于甄别心血管事件风险增高的ACS的病人亚组.

    作者:黄佳;范金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养血清脑颗粒对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认知功能减退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5例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其中治疗组24例,对照组21例,两组病人均接受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养血清脑颗粒,每次4 g,每日3次,冲服,共服用16周;对照组接受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基础治疗(如阿司匹林、他汀类、降压药物等)疗程16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测定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总分和各个亚项评分及成人韦氏记忆测验记忆商(MQ)总分及各个亚项的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在MMSE的各个亚项目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MMSE的亚项如记忆力、注意力及计算力和回忆力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定向力与语言能力上无明显差异;在成人韦氏记忆量表记忆商方面治疗后的病人主要表现图片回忆、背数、理解力3项上前后的差异性表现显著.对照组治疗前后虽有提高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对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的认知功能减退有所改善,尤其表现在MMSE的主要亚项如记忆力、注意力及计算力和回忆力的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

    作者:刘南;邓艳春;周彬;唐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加味增液汤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加味增液汤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便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51例AMI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口服大黄苏打片;治疗组26例给予加味增液汤;观察两组病人便秘发生率及排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病人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人排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增液汤预防AMI病人便秘比大黄苏打更安全、更有效.

    作者:江小萍;胡金明;罗卫平;李海全;梁建明;刘冰冰;张晓飞;夏清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