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海;刘世芳;刘保平;冀林荣;曹艳红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常见而又难治的心脏疾病,其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全球范围内症状性CHF病人高达2 250万人,而且每年大约新增病例数200万,我国成年人群中约有CHF病人400万[1].
作者:巩书文;赫崇平;王凤芝;李胜建;朱国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疑诊冠心病病的高血压病人冠脉造影结果与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连续收治的146例疑诊冠心病高血压病病人行冠脉造影,并分析其临床情况.结果 冠脉造影阳性率为59.6%,其中典型症状阳性率89.6%;不典型症状阳性率34.2%;典型症状的高血压病病人多支病变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男性、高盐饮食、高胆固醇血症、典型心绞痛症状的高血压病病人,其冠脉造影的阳性率明显增高.
作者:匡泽民;余振球;马琳琳;屈丰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脑梗死是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发病率高,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社会与家庭都带来沉重负担.现将我科2007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QOL)及其影响因素做一初步分析如下.
作者:孙莉莉;袁学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多巴胺转运体(DAT)核素显像(DAT-SPECT)对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脑DAT-SPECT对30例早中期帕金森病病人及10例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 DAT特异性摄取于纹状体区浓集;PD病人纹状体区脑DAT特异性摄取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D病人DAT-SPECT为诊断PD提供依据.
作者:李志强;牛小媛;高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及鉴别方法.方法 对38例ERS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ST段抬高及高耸T波改变以V3、V5导联为明显(85.6%),大多伴J波(88.7%),ST-T改变较恒定,运动试验可使ST段暂时回落基线.结论 ERS是一种正常变异的心电图改变,由于ERS在临床上常以胸痛为首发症状,故易造成误诊,因其表现ST段抬高易与病理性ST-T改变混淆,需结合临床病史、心电图动态观察及血清酶学改变等与急性期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心包炎等病理性改变心电图鉴别.
作者:李占海;刘世芳;刘保平;冀林荣;曹艳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磁珠法对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含量,并与4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急性期D-二聚体、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s-CRP水平病情重者升高更明显, 病情好转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无好转组(P<0.01).治疗后恢复期hs-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观察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程、病情判定及评价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新春;张国栋;霍阿兰;郝秋艳;韩春敏;李艳捧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的监测,证实益气活血法治疗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4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的中药汤剂,每日2次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中TNF-α、AngⅡ浓度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中TNF-α、AngⅡ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药可明显降低CHF病人血中TNF-α、AngⅡ浓度,揭示了益气活血法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对CHF病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进而延缓心室重构的进展.
作者:顾焕;李霁;张久亮;顾彬;刘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化痰祛瘀止血汤干预混合性中风大鼠急性期实验研究,探明其药理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作左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与右侧自体血注入脑出血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混合性中风大鼠模型,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结果 中药(化痰祛瘀止血汤)组、西药组及中西药结合组均可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及NF-κB 水平,且以中西药结合组作用优(P<0.05).结论 化痰祛瘀止血汤联合西药对混合性中风大鼠急性期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脑水肿及神经元损伤均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内NF-κB 水平有关.
作者:杨晓燕;刘远新;王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病变支数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电图(ECG)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AMI的300例病人,按其病变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及多支3个组,并依据病人ECG的特点将其分为3种类型,即异常Q波型、ST-T异常型及伪正常化型.观察单支、双支及多支病变组中,3种类型ECG的发生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3组病人年龄、性别、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病人间ECG中异常Q波型、ST-T异常型及伪正常化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组与双支组比较,各类型心电图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单支及双支组分别与多支组进行比较,ECG类型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而这其中主要为多支病变组ECG伪正常化型发生率显著高于单、双支组(17.4%、5.3%、4.6%).结论 风险高、预后差的AMI多支病变病人ECG伪正常化发生率高.
作者:李胜建;岳莉英;李永慧;王电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5例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其中治疗组24例,对照组21例,两组病人均接受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养血清脑颗粒,每次4 g,每日3次,冲服,共服用16周;对照组接受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基础治疗(如阿司匹林、他汀类、降压药物等)疗程16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测定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总分和各个亚项评分及成人韦氏记忆测验记忆商(MQ)总分及各个亚项的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在MMSE的各个亚项目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MMSE的亚项如记忆力、注意力及计算力和回忆力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定向力与语言能力上无明显差异;在成人韦氏记忆量表记忆商方面治疗后的病人主要表现图片回忆、背数、理解力3项上前后的差异性表现显著.对照组治疗前后虽有提高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对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的认知功能减退有所改善,尤其表现在MMSE的主要亚项如记忆力、注意力及计算力和回忆力的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
作者:刘南;邓艳春;周彬;唐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冠心病秽浊痰阻证111例、冠心病非秽浊痰阻证94例.健康对照组为同期门诊体检未发现异常者96名,入院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Fg、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Fg含量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组>冠心病非秽浊痰阻证组>健康对照组,3组F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和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蛋白原可能参与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的病理变化.
作者:王娟;安冬青;申艳慧;李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高压氧治疗,康复组加用现代康复易化技术(如Bobath技术、PNF技术、运动再学习等).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评定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d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FIM).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但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颅脑损伤病人运动功能.
作者:郭美娜;李维泷;王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以高脂饲料喂饲大鼠建立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在学习记忆能力方面的动态变化,探讨痰浊血瘀动物模型向痰瘀阻窍证发展的规律.方法 雄性SD大鼠,自由进食高脂饲料2周、4周、8周、16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和物体识别的实验方法检测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时程变化特点.结果 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喂养4周起,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16周时为显著,表现为逃避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减少.物体识别试验结果表明,高脂饲料喂养2周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所下降,8周起下降明显,16周时为显著,表现为新旧物体分辨指数下降,物体探索时间减少.结论 高脂血症大鼠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出现学习记忆能力逐渐减低的动态变化,以16周时为显著,提示痰瘀阻窍证随着大鼠痰浊血瘀证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加速型进展,可作为研究中医痰瘀阻窍证的动物模型.
作者:赵玲;李林;魏海峰;张丽;李雅莉;李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与头颅CT特点,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以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科治疗的5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头颅CT.结果 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CT Fisher分级高提示预后不良,再出血及继发脑血管痉挛(CVS)为主要死因.结论 头颅CT能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位置进行评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高,但致残率较其他脑血管病低.治疗应针对病因治疗,预防再出血及继发脑血管痉挛与良好的预后有关.
作者:房亚兰;马勇锋;牛小媛;李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观察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比索洛尔,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选取 7种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 (HR)、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指数(SI)、速度指数 (VI)、加速指数(ACI)、预射血期(PEP)、收缩时间比率(STR)做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结果 经2周比索洛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R减慢,CO、CI、SV、SI明显提高(P<0.05),PEP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比索洛尔可改善心力衰竭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病人的心功能.
作者:陈昕;薛俊仙;李晓利;苏轮;王亚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蛇床子素在家兔心肺联合移植中对供肺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肺以改良低钾右旋糖酐(LPD)液灌注并保存,实验组则将蛇床子素加入改良 LPD 液灌注并保存,在4 ℃条件下保存12 h后再灌注1 h,测定肺组织的湿干重比(W/D);测定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并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 再灌注后,实验组的W/D、MPO的活性、MDA含量及NF-κB和ICAM-1 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而实验组肺组织中的SOD含量较对照组增高(P<0.05),肺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程度较对照组轻.结论 蛇床子素能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供肺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志斌;梁智星;梁法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制作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塞来昔布组和对照组.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SE后12 h、24 h、72 h和7 d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海马Bcl-2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未见TUNEL阳性细胞;模型组SE后12 h可见较多TUNEL阳性细胞,72 h达高峰,7 d减少;塞来昔布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对照组Bcl-2有基础量的表达;模型组SE后12 h 观察到Bcl-2表达增多,24 h减弱,72 h后仅有少量表达;塞来昔布组24 h后各时间点Bcl-2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塞来昔布可增加海马Bcl-2的表达,对癫痫发作后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岳宏;郑辑英;李光来;薛国芳;魏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筛查异常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472例孕妇进行口服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对异常者进行75 g OGTT以确诊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及妊娠期糖尿病(GDM),比较糖筛查正常与糖筛查异常OGTT正常两组孕妇的母儿结局.结果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及巨大儿中,异常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对每位孕妇行50 g葡萄糖筛查可以减少GDM的漏诊,伴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加强监测.
作者:王建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分析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中医证候规律及其与并发症、预后的关系,以期提高中医药治疗AMI的水平,进一步降低AMI病人病死率.方法 采用临床调查表的方式对2002年1月-2005年12月北京地区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及8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AMI住院病人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及既往病史、中医证候、并发症、预后等进行调查.用ACCESS建立数据库,经SPSS统计软件进行一般资料、危险因素、中医证型规律及其与并发症、预后关系等分析.结果 1 124例AMI病人中男女患病比例为1.75:1,病人年龄66.7岁±12.3岁.按证素、临床证型、分类证型进行证候研究,证素分布中虚证以气虚所占比例多(58.1%),实证以血瘀所占比例多(85.1%).临床证型分布中共出现74个证型,其中单一证型8个,共129例(11.5%),复合证型66个,共995例(88.5%);分类证型分布中虚证59例(5.2%),实证347例(30.9%),虚实夹杂718例(63.9%).结论 证素不能完全反映临床病人疾病的实质,相关研究可能更适合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化层面.临床实际证型繁多,可能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化不足有关.通过证素规范化研究,是进一步标准化临床证候诊断重要手段.
作者:王玲;刘红旭;邹志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防治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方法和佳分娩方式,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28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28例病人中,24例在控制心力衰竭的同时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4例因宫口开全行产钳助产.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围生儿病死率为6.7%.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防治可减少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剖宫产是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作者:原琼;陈建芹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