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沈小梅
目的 探讨在治疗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病人过程中,血清钾浓度恢复程度与心电监护图、肌力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7年收治的208例低血钾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血清钾浓度恢复程度与心电监护MCL导联R/T比值、肌力的相关性.结果 在治疗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病人过程中,血清钾浓度与病人的心电监护MCL导联R/T比值有较好的地一致性,但与肌无力程度不一致.结论 心电图监护比肌力能更准确地反映血清钾浓度的恢复情况,可以作为判断血清钾恢复情况的客观指标.
作者:林轶雄;王蔚浩;曾淑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制作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塞来昔布组和对照组.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SE后12 h、24 h、72 h和7 d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海马Bcl-2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未见TUNEL阳性细胞;模型组SE后12 h可见较多TUNEL阳性细胞,72 h达高峰,7 d减少;塞来昔布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对照组Bcl-2有基础量的表达;模型组SE后12 h 观察到Bcl-2表达增多,24 h减弱,72 h后仅有少量表达;塞来昔布组24 h后各时间点Bcl-2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塞来昔布可增加海马Bcl-2的表达,对癫痫发作后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岳宏;郑辑英;李光来;薛国芳;魏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DI)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6例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在末次发作后24 h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下降(P<0.05或P<0.01);脑血管阻力、特性阻抗(Zc)、脉搏波波速(WV)、动态阻力(DR)、临界压力(CP)都增高(P<0.01).病灶侧与病灶对侧比较,脑血管阻力(R)和脑动脉弹性值都增高,病灶侧平均脑血流量下降,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减退.TIA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性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 脑血流动力学障碍是引起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建斌;赵常宝;张丽玲;吴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超滤膜提取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其在治疗缺血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当归补血汤超滤膜提取物、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生理盐水(NS)分别通过载体加到孵化7 d的CAM上,继续孵化3 d,体视显微镜下观察CAM特异性血管生长情况及血管数目变化.结果 当归补血汤超滤膜提取物(0.1 g/L~0.3 g/L)有明显的促进CAM血管新生作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中以0.3 g/L作用显著,但与EGF组比较促CAM血管新生作用相对较弱(P<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超滤膜提取物能够明显促进CAM血管新生,且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提示当归补血汤超滤膜提取物在治疗缺血性疾病方面可能与其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作者:刘清君;李应东;刘彩梅;巩婷;刘凯;杨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外伤导致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9例脑外伤后脑梗死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9例脑外伤后脑梗死病人中,脑叶梗死15例,基底节梗死19例,多发性脑梗死5例.治疗效果与原发病情密切相关.结论 脑外伤后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应根据病人病情因人而异,采取适当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照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分析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中医证候规律及其与并发症、预后的关系,以期提高中医药治疗AMI的水平,进一步降低AMI病人病死率.方法 采用临床调查表的方式对2002年1月-2005年12月北京地区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及8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AMI住院病人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及既往病史、中医证候、并发症、预后等进行调查.用ACCESS建立数据库,经SPSS统计软件进行一般资料、危险因素、中医证型规律及其与并发症、预后关系等分析.结果 1 124例AMI病人中男女患病比例为1.75:1,病人年龄66.7岁±12.3岁.按证素、临床证型、分类证型进行证候研究,证素分布中虚证以气虚所占比例多(58.1%),实证以血瘀所占比例多(85.1%).临床证型分布中共出现74个证型,其中单一证型8个,共129例(11.5%),复合证型66个,共995例(88.5%);分类证型分布中虚证59例(5.2%),实证347例(30.9%),虚实夹杂718例(63.9%).结论 证素不能完全反映临床病人疾病的实质,相关研究可能更适合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化层面.临床实际证型繁多,可能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化不足有关.通过证素规范化研究,是进一步标准化临床证候诊断重要手段.
作者:王玲;刘红旭;邹志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常见而又难治的心脏疾病,其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全球范围内症状性CHF病人高达2 250万人,而且每年大约新增病例数200万,我国成年人群中约有CHF病人400万[1].
作者:巩书文;赫崇平;王凤芝;李胜建;朱国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心脏手术病人术中应用左旋卡尼汀停搏液对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的影响.方法 40例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中应用St.Thomas Ⅱ号冷晶体心脏停搏液,实验组术中予St.Thomas Ⅱ号冷晶体心脏停搏液加入左旋卡尼汀6 g/L.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游离脂肪酸显著减少(P<0.05),且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主动脉开放后发生心律失常及电除颤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旋卡尼汀停搏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其作用表现在多方面上,可以作为一类新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心肌保护药物应用于心内直视术中.
作者:程冬明;马捷;闫子星;张文凯;高清元;张红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化痰祛瘀止血汤干预混合性中风大鼠急性期实验研究,探明其药理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作左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与右侧自体血注入脑出血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混合性中风大鼠模型,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结果 中药(化痰祛瘀止血汤)组、西药组及中西药结合组均可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及NF-κB 水平,且以中西药结合组作用优(P<0.05).结论 化痰祛瘀止血汤联合西药对混合性中风大鼠急性期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脑水肿及神经元损伤均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内NF-κB 水平有关.
作者:杨晓燕;刘远新;王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筛查异常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472例孕妇进行口服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对异常者进行75 g OGTT以确诊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及妊娠期糖尿病(GDM),比较糖筛查正常与糖筛查异常OGTT正常两组孕妇的母儿结局.结果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及巨大儿中,异常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对每位孕妇行50 g葡萄糖筛查可以减少GDM的漏诊,伴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加强监测.
作者:王建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脑梗死病人与非脑梗死者各60例,行颈部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无及回声强度.结果 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70.00%;非脑梗死病人中斑块检出率为18.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病人不稳定斑块数高达66.67%,非脑梗死病人不稳定斑块(呈低回声软斑及混杂回声的混合斑)仅占总斑块数的18.1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阿荣高娃;白玉荣;赵秀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冠心病秽浊痰阻证111例、冠心病非秽浊痰阻证94例.健康对照组为同期门诊体检未发现异常者96名,入院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Fg、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Fg含量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组>冠心病非秽浊痰阻证组>健康对照组,3组F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和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蛋白原可能参与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的病理变化.
作者:王娟;安冬青;申艳慧;李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自拟镇颤汤合美多巴治疗肝肾不足型颤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2年3月—2007年6月门诊及住院的帕金森病(PD)和帕金森综合征(VPS)病人120例,其中PD病人56例,VPS病人64例;根据分层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人均服用美多巴,两治疗组在美多巴的基础上再加用镇颤汤,8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PD治疗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93.4%,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7%;PD对照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84.0%,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VPS治疗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81.3%,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4.4%;VPS对照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43.3%,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4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治疗组病人失眠、口干、便秘、恶心等副反应明显减少,接受美多巴治疗的依从性增加.结论 自拟震颤汤对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帕金森综合征,可以明显减少多巴类制剂的副反应,可以减缓美多巴制剂的追加量.
作者:吴成翰;吴松鹰;王谨敏;林菊珊;杨宗保;范德东;谢步霓;林求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大鼠骨骼肌肌钙蛋白I(sTnI)在体和离体两种情况下的降解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异同,探讨较晚期死后经过时间的推断方法.方法 以大鼠骨骼肌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半定量检测不同死亡(离体)时间内大鼠sTnI的含量,观察其与死亡(离体)时间的关系及相互间的异同.结果 大鼠sTnI的含量随死亡(离体)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且与死亡(离体)时间的对数值均呈近似的线性关系,但在体情况下要比离体情况下降解慢.结论 sTnI有望用于推断较晚期死后经过时间; sTnI在体与离体条件下的降解情况并不完全一致.
作者:张彦伟;刘杨;蒯锦霞;王英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对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临床观察55例糖尿病伴发视网膜血管病变病人,经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视力(国际标准E字视力表)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病人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有效率为89.09%,对照组有效率为52.1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樟柳碱可减轻和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血管缺血性损伤.
作者:张金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及门诊确诊为冠心病病人101例,根据秽浊痰阻证诊断标准分为秽浊痰阻证组47例,非秽浊痰阻证组54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2.78±10.12) μmol/L,明显高于冠心病非秽浊痰阻证病人的(16.09±8.92) μmol/L以及健康体检者的(12.46±5.31) μmol/L(P<0.05或P<0.01).结论 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作者:李超;安冬青;王娟;申艳慧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本文从中医中药对心力衰竭病因病理机制方面分析治疗心力衰竭的遣方用药,以期更加明确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为有效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刘玉梅;王保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磁珠法对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含量,并与4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急性期D-二聚体、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s-CRP水平病情重者升高更明显, 病情好转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无好转组(P<0.01).治疗后恢复期hs-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观察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程、病情判定及评价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新春;张国栋;霍阿兰;郝秋艳;韩春敏;李艳捧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疑诊冠心病病的高血压病人冠脉造影结果与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连续收治的146例疑诊冠心病高血压病病人行冠脉造影,并分析其临床情况.结果 冠脉造影阳性率为59.6%,其中典型症状阳性率89.6%;不典型症状阳性率34.2%;典型症状的高血压病病人多支病变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男性、高盐饮食、高胆固醇血症、典型心绞痛症状的高血压病病人,其冠脉造影的阳性率明显增高.
作者:匡泽民;余振球;马琳琳;屈丰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多巴胺转运体(DAT)核素显像(DAT-SPECT)对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脑DAT-SPECT对30例早中期帕金森病病人及10例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 DAT特异性摄取于纹状体区浓集;PD病人纹状体区脑DAT特异性摄取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D病人DAT-SPECT为诊断PD提供依据.
作者:李志强;牛小媛;高瑾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