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沈小梅
糖尿病病人发生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性可增加(2~4)倍.一项人群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病人7年内第1次心肌梗死(MI)的发生率或死亡率为20%,而非糖尿病病人仅为3.5%.在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中,既往心肌梗死史均可增加MI复发或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危险性(非糖尿病组18.8%,糖尿病组45.0%),可见糖尿病增加了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1].目前糖尿病治疗方案强调血糖控制,这有利于控制微血管并发症,但目前尚未证实血糖的降低对改善大血管并发症有益.
作者:曾群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高压氧治疗,康复组加用现代康复易化技术(如Bobath技术、PNF技术、运动再学习等).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评定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d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FIM).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但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颅脑损伤病人运动功能.
作者:郭美娜;李维泷;王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与头颅CT特点,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以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科治疗的5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头颅CT.结果 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CT Fisher分级高提示预后不良,再出血及继发脑血管痉挛(CVS)为主要死因.结论 头颅CT能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位置进行评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高,但致残率较其他脑血管病低.治疗应针对病因治疗,预防再出血及继发脑血管痉挛与良好的预后有关.
作者:房亚兰;马勇锋;牛小媛;李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以高脂饲料喂饲大鼠建立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在学习记忆能力方面的动态变化,探讨痰浊血瘀动物模型向痰瘀阻窍证发展的规律.方法 雄性SD大鼠,自由进食高脂饲料2周、4周、8周、16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和物体识别的实验方法检测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时程变化特点.结果 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喂养4周起,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16周时为显著,表现为逃避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减少.物体识别试验结果表明,高脂饲料喂养2周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所下降,8周起下降明显,16周时为显著,表现为新旧物体分辨指数下降,物体探索时间减少.结论 高脂血症大鼠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出现学习记忆能力逐渐减低的动态变化,以16周时为显著,提示痰瘀阻窍证随着大鼠痰浊血瘀证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加速型进展,可作为研究中医痰瘀阻窍证的动物模型.
作者:赵玲;李林;魏海峰;张丽;李雅莉;李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孙兰军教授从事心血管临床近40年,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从脾胃论治冠心病有其独到之处,兹将孙老师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寇子祥;孙兰军;赵英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醒脑静大黄粉配合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大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出血量≥30 mL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进行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组加用醒脑静20 mL静脉输注,大黄粉每次1 g,每天3次口服或鼻饲,并加上脑出血方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1.3%)和显效率(66.7%)与对照组(67.5%、35.0%)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ADL)Ⅰ级+Ⅱ级为23例,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3例(P<0.05);治疗组平均催醒时间(36.4 h)与对照组(58.8 h)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大血肿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和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了昏迷时间,减少了再出血率.
作者:杨劲松;张玉松;陈文娟;钟妙文;关海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磁珠法对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含量,并与4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急性期D-二聚体、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s-CRP水平病情重者升高更明显, 病情好转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无好转组(P<0.01).治疗后恢复期hs-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观察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程、病情判定及评价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新春;张国栋;霍阿兰;郝秋艳;韩春敏;李艳捧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及门诊确诊为冠心病病人101例,根据秽浊痰阻证诊断标准分为秽浊痰阻证组47例,非秽浊痰阻证组54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2.78±10.12) μmol/L,明显高于冠心病非秽浊痰阻证病人的(16.09±8.92) μmol/L以及健康体检者的(12.46±5.31) μmol/L(P<0.05或P<0.01).结论 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作者:李超;安冬青;王娟;申艳慧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MC3T3-E1成骨细胞株为实验对象,分别用0 μM、5 μM、10 μM、20 μM、30 μM、40 μM吡格列酮干预,观察细胞活性、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随着浓度增加,成骨细胞的活性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G0/G1,G2/M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凋亡率在5 μM、10 μM时低于对照组,20 μM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μL、40 μM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 吡格列酮在低浓度抑制成骨细胞凋亡,对细胞起保护作用,较高浓度则促进细胞凋亡.整体上可抑制成骨细胞DNA合成,抑制细胞增殖,导致细胞活性下降.
作者:李俊岩;董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病人的临床因素对其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行PCI冠心病病人以是否成功置入支架分为两组, 统计年龄、体重指数(BMI)、血脂、舒张末期左室前后径(LVd)、收缩末期左室前后径(LV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性别构成、长病变及闭塞病变数.结果 两组间年龄、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性别构成、长病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 (ApoA1)、LVEF、FS、LVd、LVs、闭塞性病变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L-C、ApoA1、LVEF、FS在成功者较高 ,LVd、LVs、闭塞性病变在成功者较低.
作者:赵宇卉;陈还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病人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变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8例CHD病人按国际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另设健康对照组24名,为同期门诊体检未发现异常者.入院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含量.结果 SA组病人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及AMI组与健康对照组和SA组血清hs-CRP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MI组与UA组的hs-CRP含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个证型中,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4个证型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余4个证型,其余4个证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4个证型比较时,心血瘀阻证与气滞血瘀证之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之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水平与CHD的病变程度有相关性, 瘀血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检测CHD病人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高危人群的发现,积极进行预防,减少急性事件的发生.
作者:申艳慧;安冬青;赵明芬;李超;王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10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丹参酮ⅡA静脉注射,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浆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为4.62分±1.61分,Barthel指数升高为70.19±10.04,6-Keto-PGF1α含量及SOD活性明显升高,TXB2及LPO、MDA含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A具有明显抑制血小板活化及清除自由基等作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张璇;张林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针刺治疗配合肢体康复训练对颅脑外伤后偏瘫病人恢复的影响.方法 64例颅脑外伤后偏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肢体康复训练.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和残疾分级量表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2个月后,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和残疾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针刺治疗配合肢体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颅脑外伤后偏瘫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预后.
作者:周育瑾;宋玉娟;俞梦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故在口腔门诊需行拔牙心血管病变的病人明显增多.拔牙手术虽小,但可使机体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表现在心率、血压、体温及肌肉紧张度代谢水平等发生变化[1,2] .
作者:张海燕;吴海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对H2O2诱导子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原代培养的SD大鼠子鼠心肌细胞上建立H2O2损伤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红景天苷(10 μg/mL、30 μg/mL、90 μg/mL)对心肌细胞凋亡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红景天苷不同剂量组可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P<0.01),降低MDA含量,增加SOD和LDH活性(P<0.01),且呈剂量相关性.结论 红景天苷对H2O2诱导的子鼠心肌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氧化有关.
作者:蔡久英;张博;李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本文从中医中药对心力衰竭病因病理机制方面分析治疗心力衰竭的遣方用药,以期更加明确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为有效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刘玉梅;王保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的监测,证实益气活血法治疗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4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的中药汤剂,每日2次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中TNF-α、AngⅡ浓度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中TNF-α、AngⅡ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药可明显降低CHF病人血中TNF-α、AngⅡ浓度,揭示了益气活血法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对CHF病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进而延缓心室重构的进展.
作者:顾焕;李霁;张久亮;顾彬;刘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防治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方法和佳分娩方式,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28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28例病人中,24例在控制心力衰竭的同时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4例因宫口开全行产钳助产.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围生儿病死率为6.7%.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防治可减少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剖宫产是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作者:原琼;陈建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外伤导致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9例脑外伤后脑梗死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9例脑外伤后脑梗死病人中,脑叶梗死15例,基底节梗死19例,多发性脑梗死5例.治疗效果与原发病情密切相关.结论 脑外伤后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应根据病人病情因人而异,采取适当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照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方法对1996年6月-2007年6月住院的178例KD患儿进行心肌酶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UCG)检测.结果 心电图改变106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增高64例(36.0%);UCG检查,心包积液24例(13.5%),二尖瓣病理性反流4例(2.2%),冠状动脉扩张(CAD)80例(44.9%),冠状动脉瘤(CAA)30例(16.9%),其中巨大CAA 6例(3.4%).结论 KD合并心脏病变时,心肌炎常见,心包炎次之,心瓣膜病变少见.
作者:魏满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