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雌激素对Wistar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作用

张文雁;刘春云;孟健;纪宁;尉杰忠;梁丽云;马存根

关键词:髓鞘碱性蛋白, 多发性硬化, 雌激素, 实验性免疫性脑脊髓炎
摘要: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作用.方法 去卵巢模型组采用豚鼠髓鞘蛋白和完全福氏佐剂诱发去卵巢大鼠;治疗组在去卵巢模型组的基础上予以不同剂量雌激素观察各组的发病情况;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低剂量组EAE临床症状较去卵巢模型组轻;高剂量组未出现临床症状;脑和脊髓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 雌激素对EAE有治疗作用并与剂量相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利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观察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比索洛尔,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选取 7种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 (HR)、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指数(SI)、速度指数 (VI)、加速指数(ACI)、预射血期(PEP)、收缩时间比率(STR)做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结果 经2周比索洛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R减慢,CO、CI、SV、SI明显提高(P<0.05),PEP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比索洛尔可改善心力衰竭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病人的心功能.

    作者:陈昕;薛俊仙;李晓利;苏轮;王亚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当归补血汤超滤膜提取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超滤膜提取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其在治疗缺血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当归补血汤超滤膜提取物、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生理盐水(NS)分别通过载体加到孵化7 d的CAM上,继续孵化3 d,体视显微镜下观察CAM特异性血管生长情况及血管数目变化.结果 当归补血汤超滤膜提取物(0.1 g/L~0.3 g/L)有明显的促进CAM血管新生作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中以0.3 g/L作用显著,但与EGF组比较促CAM血管新生作用相对较弱(P<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超滤膜提取物能够明显促进CAM血管新生,且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提示当归补血汤超滤膜提取物在治疗缺血性疾病方面可能与其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作者:刘清君;李应东;刘彩梅;巩婷;刘凯;杨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丹参酮ⅡA对脑梗死病人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10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丹参酮ⅡA静脉注射,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浆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为4.62分±1.61分,Barthel指数升高为70.19±10.04,6-Keto-PGF1α含量及SOD活性明显升高,TXB2及LPO、MDA含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A具有明显抑制血小板活化及清除自由基等作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张璇;张林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医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本文从中医中药对心力衰竭病因病理机制方面分析治疗心力衰竭的遣方用药,以期更加明确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为有效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刘玉梅;王保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钙剂对糖尿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钙剂对糖尿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2月-2007年1月门诊及住院糖尿病病人120例.其中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病人(A组)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钙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监测血脂及颈动脉彩超,随访1年,观察治疗效果.糖尿病未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病人(B组)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钙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仍监测血脂及颈动脉彩超,随访1年, 观察钙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否有预防作用.结果 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病人,治疗组颈动脉内膜厚度较对照组组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不伴有颈动脉内膜增厚病人,治疗组颈动脉内膜增厚发生较对照组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钙剂可减少糖尿病病人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立;王雅萍;路丽;孙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心血管病人拔牙86例临床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故在口腔门诊需行拔牙心血管病变的病人明显增多.拔牙手术虽小,但可使机体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表现在心率、血压、体温及肌肉紧张度代谢水平等发生变化[1,2] .

    作者:张海燕;吴海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脑外伤后脑梗死39例分析

    目的 探讨脑外伤导致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9例脑外伤后脑梗死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9例脑外伤后脑梗死病人中,脑叶梗死15例,基底节梗死19例,多发性脑梗死5例.治疗效果与原发病情密切相关.结论 脑外伤后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应根据病人病情因人而异,采取适当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照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鼠骨骼肌肌钙蛋白I与死亡及离体时间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研究大鼠骨骼肌肌钙蛋白I(sTnI)在体和离体两种情况下的降解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异同,探讨较晚期死后经过时间的推断方法.方法 以大鼠骨骼肌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半定量检测不同死亡(离体)时间内大鼠sTnI的含量,观察其与死亡(离体)时间的关系及相互间的异同.结果 大鼠sTnI的含量随死亡(离体)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且与死亡(离体)时间的对数值均呈近似的线性关系,但在体情况下要比离体情况下降解慢.结论 sTnI有望用于推断较晚期死后经过时间; sTnI在体与离体条件下的降解情况并不完全一致.

    作者:张彦伟;刘杨;蒯锦霞;王英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天丹通络胶囊及复方川芎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探讨

    从中医学的角度看,各种中药新药产品科研成果的问世,都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立足于现代中医药临床,促进了临证的疗效.天丹通络胶囊与复方川芎胶囊(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均为中药新药产品,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科研实力、水平不断提高,他们不仅涵盖了古为今用的哲理,而且成为采用现代科技不断研发创新中药新药的典范.

    作者:孙伯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缬沙坦和赖诺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对比研究

    目的 评价缬沙坦、赖诺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其对血脂、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5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给予缬沙坦(80~160) mg/d,对照组56例服用赖诺普利(10~20) mg/d,均治疗6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2%,对照组为76.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2周、4周、6周血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且较对照组咳嗽发生率低(P<0.05).结论 缬沙坦、赖诺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安全、有效,对血脂、肾功能无影响.且缬沙坦咳嗽发生率低.

    作者:宿允昌;崔锦平;刘培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益气活血法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TNF-α及AngⅡ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的监测,证实益气活血法治疗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4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的中药汤剂,每日2次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中TNF-α、AngⅡ浓度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中TNF-α、AngⅡ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药可明显降低CHF病人血中TNF-α、AngⅡ浓度,揭示了益气活血法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对CHF病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进而延缓心室重构的进展.

    作者:顾焕;李霁;张久亮;顾彬;刘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ST-T改变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房性期前收缩40例和室性期前收缩78例病人按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有无ST-T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期前收缩后的窦性搏动ST-T改变与心电图各间期的长短无关(P>0.05),但室性期前收缩后的ST-T改变与室性期前收缩的配对间期有关(即提前量),室性期前收缩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期前收缩后回转周期的长短对ST-T改变亦有影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的ST-T改变的机制可能与电张力调整有关,是否与基础心脏病或心肌缺血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冀林荣;李占海;刘保平;曹艳红;刘世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通心络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 探讨通心络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通心络每次4粒,每日3次,疗程为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于海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8例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给予尿激酶50×104 U 溶于20 mL生理盐水中,(3~5) min静脉注射完,尿激酶100×104 U 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30 min静脉输注.结果 68例病人中,再通45例,达66.18%;6 h内溶栓再通率82.35%(28/34),6 h~12 h间再通率为50.00%(17/34).有2例皮下出血,1例牙龈出血,均轻微,溶栓治疗2 d后自行停止,无消化道及其他严重出血,5例形成室壁瘤,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2例.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高,并发症少,不良反应轻,价格低廉.

    作者:曹化东;王涛;邢福泰;张强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与D-二聚体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磁珠法对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含量,并与4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急性期D-二聚体、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s-CRP水平病情重者升高更明显, 病情好转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无好转组(P<0.01).治疗后恢复期hs-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观察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程、病情判定及评价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新春;张国栋;霍阿兰;郝秋艳;韩春敏;李艳捧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养血清脑颗粒对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认知功能减退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5例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其中治疗组24例,对照组21例,两组病人均接受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养血清脑颗粒,每次4 g,每日3次,冲服,共服用16周;对照组接受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基础治疗(如阿司匹林、他汀类、降压药物等)疗程16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测定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总分和各个亚项评分及成人韦氏记忆测验记忆商(MQ)总分及各个亚项的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在MMSE的各个亚项目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MMSE的亚项如记忆力、注意力及计算力和回忆力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定向力与语言能力上无明显差异;在成人韦氏记忆量表记忆商方面治疗后的病人主要表现图片回忆、背数、理解力3项上前后的差异性表现显著.对照组治疗前后虽有提高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对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的认知功能减退有所改善,尤其表现在MMSE的主要亚项如记忆力、注意力及计算力和回忆力的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

    作者:刘南;邓艳春;周彬;唐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疑诊冠心病的高血压病病人冠脉造影结果与临床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疑诊冠心病病的高血压病人冠脉造影结果与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连续收治的146例疑诊冠心病高血压病病人行冠脉造影,并分析其临床情况.结果 冠脉造影阳性率为59.6%,其中典型症状阳性率89.6%;不典型症状阳性率34.2%;典型症状的高血压病病人多支病变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男性、高盐饮食、高胆固醇血症、典型心绞痛症状的高血压病病人,其冠脉造影的阳性率明显增高.

    作者:匡泽民;余振球;马琳琳;屈丰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例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常见而又难治的心脏疾病,其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全球范围内症状性CHF病人高达2 250万人,而且每年大约新增病例数200万,我国成年人群中约有CHF病人400万[1].

    作者:巩书文;赫崇平;王凤芝;李胜建;朱国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雌激素对Wistar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作用.方法 去卵巢模型组采用豚鼠髓鞘蛋白和完全福氏佐剂诱发去卵巢大鼠;治疗组在去卵巢模型组的基础上予以不同剂量雌激素观察各组的发病情况;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低剂量组EAE临床症状较去卵巢模型组轻;高剂量组未出现临床症状;脑和脊髓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 雌激素对EAE有治疗作用并与剂量相关.

    作者:张文雁;刘春云;孟健;纪宁;尉杰忠;梁丽云;马存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C-反应蛋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近的研究认为血管壁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中起重要作用,炎症反应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1].

    作者:张建营;郑广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