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涤痰解郁汤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40例疗效观察

张姣兰

关键词:涤痰解郁汤, 百忧解胶囊, 卒中后抑郁, 中医药
摘要:目的 观察涤痰解郁汤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老年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百忧解胶囊治疗,治疗组口服.涤痰解郁汤.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Barthel指数等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能改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生活能力,治疗组在改善抑郁症状方面较对照组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 涤疾解郁汤可以缓解老年卒中后抑郁症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关系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它并不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氨基酸,而是自然界中原有的氨基酸--蛋氨酸在人体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一个产物.1969年,Mccully[1]从遗传性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死亡儿童尸检中发现,其体循环内存在广泛的动脉血栓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AS)的病理表现,由此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性疾病的假说.此后,国内外学者对HHcy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关系越来越重视.

    作者:张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心肌梗死心率振荡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AMI)与非糖尿病AMI时心率振荡(HRT)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0例糖尿病并AMI与42例非糖尿病AMI及40例非冠心痛病人为对照组.3组均做24 h动态心电图,分别计算HRT的参数振荡初始(TO)及振荡斜率(TS),分析各组间HRT的均值及异常发生率,再依据TO及TS和TO、TS是否异常,分出组问异常亚组,观察异常亚组间的心脏复合事件(室速、室颤、心力衰竭、病死率).结果 糖尿病伴发AMI者TO、TS与非糖尿病AMI组、正常对照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TO及TS和TO、TS均异常者发生率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正常对照组仅2例发生室速,故仅对糖尿病并AMI及非糖尿病AMI组间心脏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并发AMI心脏复合事件(室速、心力衰竭、死亡)均高于非糖尿病AMI组(P<0.05),两组间室颤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糖尿病AMI的室颤绝对值明显增高.结论 糖尿病并发AMI时HRT异常率更高,TO增加TS较非糖尿病AMI明显降低,可能与糖尿病病人自主神经受损严重、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梗死面积较大、心力衰竭发生率高等多因素有关.HRT对于预测糖尿病并发AMI与非糖尿病AMI高危因子均有重大意义.

    作者:解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散偏汤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32例

    目的 探讨用中医为主、西医为辅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32例血管性头痛病人,病史各异,年龄确别,伴有症状不同,女性多于男性,其中,29例病人脑电图、脑血流图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运用散偏汤加味治疗,针对不同的症状及治疗中不同的阶段,结合中医辨证施治之理论,进行加减.结果 临床治愈7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结论 中医为主、西医为辅方法可暂时缓解血管性头痛症状.

    作者:张志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6例病毒性脑炎惠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冶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14倒,未愈6例,死亡3例;治疗组治愈30例,好转4例.未愈5例,死亡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1例一过性心悸,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醒脑静悖射液是辅助治疗小儿病毒:生脑炎有效安全的药物之一.

    作者:田芸芳;张珧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高血压脑出血90例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表现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9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病人发病高危因素及预后与临床表现、出血部位、出血量的相互关系.结果 本组90例病人.基本治愈18例.好转58例.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死亡14例.结论 脑出血死亡率高,致残率高,高血压为脑出血的主要病因及危险因素;脑出血预后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全身情况;有效防治高血压及其他高危因素,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对提高脑出血的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青兰;朱瑞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及血浆脑钠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病人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依伦平)治疗前后心室舒张功能及血浆脑钠素(BNP)的变化.方法 合并LVDD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8例,每日给予依伦平(1~2)片口服,监测血压的同时,分别于用药前和服药后6个月,观察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速度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速度、E峰减速时间(DT)和等客舒张时间(IVRT)值,并测定BNP水平,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病人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冶疗前明显下降(P<0.05);IVSd、E、A、E/A、DT、IVRT值改善明显(P<0.05);血清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依伦平能有效控制血压,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人的左室舒张功能,降低血脑钠素水平.

    作者:周新华;王红玉;仲崇明;孙黎明;王怡练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稳心颗粒协同地高辛控制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室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协同地高辛控制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室率的疗效.方法 共入选住院及专科门诊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40例,全部病例均间断长期(4周以上)服用地高辛0.125 mg/d~0.250 mg/d,日常轻体力活动时心率仍大于100/min,加服稳心颗粒(每日3次.每次1包,共服4周),期间服用地高辛剂量不变,并且不用其抗心律失常药物.加服稳心颗粒前及疗程结束后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08:00~09:00静息20 min测血压及心率,Holter检查计数24 h总心率、平均心率、快心率及慢心率,并计数其他心律及频度,查血脂、血糖、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结果 加服稳心颗粒后有36例患者自觉胸闷、气短、心悸及乏力症状减轻,其有效率达90%,静息时心率及24hHolter总心率、平均心率、快心率较治疗前明显减慢(P<0.05或P<0.01),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不显著,心电图QRS波群形态及时间、Q-T间期无明显改变.6例病人出现消化道症状,2例病人出现头晕,但均可耐受.结论 稳心颗粒协同小剂量地高辛控制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室率效果较好,副反应少.

    作者:代运国;袁俊强;宋亚辉;孙向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心可舒片治疗青壮年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脏神经官能症又称功能性心脏不适,系神经功能紊乱所引发的心血管症状.大多发生在青壮年,以(20~40)岁者为多,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压力的增大,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病人数有增加趋势[1].笔者于2005年-2007年使用心可舒片治疗青壮年心脏神经官能症6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耀;黄鹤宁;邱盛豪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三腔起搏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1例

    近年来心脏起搏器技术发展迅速,单腔和双腔人工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国内普遍应用,三腔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方法[1].我科于2006年12月为1例病人植入三腔心脏起搏器,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病人,男性,72岁,因间断胸憋20年,劳力性气短,阵发端坐呼吸1月余,于2006年12月入院,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72 mm,左室射血分数(LVEF)0.34,二尖瓣反流量37 mL.

    作者:李素梅;武文静;吴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舒心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舒心丸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将60例冠心痛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舒心丸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异山梨酯(消心痛)治疗.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7%.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67%,对照组为37%(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除红细胞比客外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在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凝血因子等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心丸能明显缓解冠心病胸痛、胸闷等症状,调节血压,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缺血性心电图等指标.

    作者:贺青军;赵华云;陈伟强;罗子幸;余秀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目的 观察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病人经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证实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8例均采用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转复后给予静脉输注维持.继而口服.结果 普罗帕酮对5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全部有效.总有效率100.0%,转复率85.5%.结论 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好且安全可靠.

    作者:刘清娥;白菊娥;邢福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老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及他汀类药物对其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痛变程度及范围的关系及他汀类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 140例老年病人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测定HDL-C浓度.冠心痛组随机给予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血脂康治疗1年,复查HDL-C的血浆浓度.结果 冠心痛组病人中血浆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病人(P<0.05),血蓑HDL-C水平在冠状动脉闭塞及多支病变病人中明显偏低;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裳HDL-C显著升高且较血脂康优越.结论 老年HDL-C水平与冠脉粥样病变的程度及范围有关,是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预测因素.他汀类药物的有益作用部分来自于HDL-C水平的增高.

    作者:李福娥;王利芳;杨丽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与抑郁症生物医学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DM)系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其生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心身医学的发展,有关心理因素给糖尿病病人带来的不利影响的研究也越来越多.Thomas等[1]报道糖尿病人群中抑郁发生率36%,张明园等[2]报道国内正常人群抑郁症患病率为15.1%~22.5%,因此,糖尿病和抑郁症有十分紧密的关系,现就二者相关的流行病学生物学相关性研究及并发抑郁症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刘玉梅;张德芹;李玉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X综合征引起急性心肌梗死2例报道

    1资料[例1]女,55岁.主因反复发作性劳力性心绞痛4年,加重10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痛史15年.半年前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查体:脉搏102/min,血压180/130 mmHg(1mmHg=O.133 kPa).心界向左扩大,心率(HR)102/min,律齐,A2>P2,无杂音,两肺未闻干湿性啰音.肝脾不大,下肢无水肿.心电图:ST V3~V5段弓背向上抬高(0.3~0.4)mV,RV3~RV5较既往心电图降低(0.3~0.4)mV,T波直立,未见Q波.1周后ST段回落至基线,T波变为倒置,符合急性非Q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改变.

    作者:马立辉;周健;郭靖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胰岛素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对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方法 将80例DKA病人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CSⅡ组)42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滴注组(常规组)38例,观察两组病人每日胰岛素用量、血酮、尿酮体及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搪发生率.结果 CSⅡ组与常规组病人的血糖经治疗后分别为(6.6±2.3)mmol/L与(6.8±2.5)mmol/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SⅡ组在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结论 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疗效优于常规小剂量胰岛素滴注治疗.

    作者:王巧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慢性心力衰竭相关体液及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是心肌细胞肥大、凋亡、细胞外基质变化、心肌重塑,而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的过程.一些相关的体液及细胞因子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已逐渐被发现研究,且有了很大进展.

    作者:布和;高建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结节性硬化症1 5例临床分析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又称Bourneville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临床上以面部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和智力低下为三大特征,并伴有脑组织结节样硬化.但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常出现误诊、漏诊.现将2002年以来临床收集的15例TSC病人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徐慧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儿童脑梗死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脑梗死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58例儿童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以感染为病因24例(41.38%),头部外伤15例(25.86%),烟雾病5例(8.62%).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梗死位于顶叶者25例(43.10%),额顶叶者18例(31.03%),枕叶者10例(17.24%).皮质下腔隙性脑梗死5例(8.62%).58例中52例(89.66%)基本治愈,6例(10.34%)显著进步.结论 儿童脑梗死以感染为病因者多见,头部外伤次之;脑梗死部位以顶叶多见,预后良好.

    作者:李跃成;周麦箭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温阳通脉方预适应对心肌再灌注损伤大鼠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温阳通脉方保护心肌缺血的机制是否通过模拟心肌缺血预适应(IP)而增加血浆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发挥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检测温阳通脉方组、IP组、IR组、假性预处理组灌胃14 d造模后血清NO含量,观察温阳通眯方对其的影响.结果 温阳通脉方预处理组、IP组NO含量高于IR组(P<0.05),温阳通脉方预处理组与IP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温阳通脉方预处理后,能增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NO的含量,可能存在预适应样作用.

    作者:石月萍;马骏;唐艺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Q波型心肌梗死(QMI)和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I)及心源性猝死(CSD)[1].

    作者:孙建平;涂晓龙;仇玉平;郭伟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