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丽
目的 比较胰岛素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对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方法 将80例DKA病人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CSⅡ组)42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滴注组(常规组)38例,观察两组病人每日胰岛素用量、血酮、尿酮体及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搪发生率.结果 CSⅡ组与常规组病人的血糖经治疗后分别为(6.6±2.3)mmol/L与(6.8±2.5)mmol/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SⅡ组在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结论 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疗效优于常规小剂量胰岛素滴注治疗.
作者:王巧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芪桂益脉灵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芪桂益脉灵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病人58例,同期设对照组50例.予盐酸乙胺碘肤酮,两组观察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室性期前收缩总有效率为84.5%.对照组为86.0%;改善心电图缺血表现总有效率为87.9%与88.0%.治疗组对室性期前收缩及心电图ST-T改变方面与对照组相当(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不影响心率、血压.结论 芪桂益脉灵在临床上能改善心脏缺血,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疗效确切,无毒副反应.
作者:张艳波;李晔;徐京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病人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依伦平)治疗前后心室舒张功能及血浆脑钠素(BNP)的变化.方法 合并LVDD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8例,每日给予依伦平(1~2)片口服,监测血压的同时,分别于用药前和服药后6个月,观察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速度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速度、E峰减速时间(DT)和等客舒张时间(IVRT)值,并测定BNP水平,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病人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冶疗前明显下降(P<0.05);IVSd、E、A、E/A、DT、IVRT值改善明显(P<0.05);血清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依伦平能有效控制血压,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人的左室舒张功能,降低血脑钠素水平.
作者:周新华;王红玉;仲崇明;孙黎明;王怡练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对照组40例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脑梗死有效,安全,且疗效优于川芎嗪注射液.
作者:刘建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窦性心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右心室间、左室室内收缩同步性差异,分析窦性心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电图与左室功能的变化.探讨心脏运动不同步与左室收缩功能、心电图的关系.方法 选择33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为观察组,NYHA分级Ⅲ级~Ⅳ级.对照组24例,为同期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人.首先进行心电图检查,获得QRS间期、P-R间期.再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荻得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主动脉射血前时间、肺动脉射血前时间、间隔-后壁运动延迟时间.结果 两组间心电图参数QRS间期、P-R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主动脉射血前时间、间隔一后壁运动延迟时间、室间延迟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脏运动不同步与左室收缩功能减低有明显关系(P<0.05),与心电图QRS间期无明显关系(P>0.05).观察组78.79%的病人存在室间、室内收缩不同步,其与无室间、室内收缩不同步病人比较,左室射血分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参数存在着明显差异.
作者:周青;王凤琴;王希章;李建勇;李惠军;石文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动咏血管组织差异表达基因以及松龄血脉康对其的影响.方法 SHR大鼠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松龄血脉康(750 mg/kg)和生理盐水灌胃.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给药15 d后测定大鼠血压,分离主动脉血管并提取组织总RNA,与表达谱芯片杂交,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 共分析SHR大鼠动脉血管组织表达差异变化的基因共39条,其中上调基因20条.下调基因19条:进一步观察松龄血咏康对39条差异基因的影响.发现松龄血脉康能使SHR大鼠动脉组织差异基因表达恢复或接近至正常水平;结论松龄血脉康能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基因表达变化.
作者:罗弟祥;闪建成;张顺华;苏芝;李崇前;郝晓锋;高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冠心痛病人稳定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其在冠心痛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及脑心通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 收集76例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例为冠心痛组,同时以4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s-CRP、MMP-2、MMP-9水平差异.将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脑心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每次4粒,每日3次),干预时间8周,比较干预前后血清hs-CRP、MMP-2、MMP-9水平变化.结果 冠心痛病人血清hs-CRP、MMP-2、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冠心病中陈旧性心肌梗死与非心肌梗死病人并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干预后,脑心通组血清hs-CRP、MMP-9水平明显减低,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病人非急性期血清hs-CRP、MMP-2、MMP-9水平越高.可能反映冠脉斑块稳定性越差,心脏组织的异常重构越严重;脑心通可能通过下调hs-CRP、MMP-9表达,稳定冠脉斑块,抑制或改善心脏病理重构,使冠心病病人从中获益.
作者:冯胜红;鲁力;任静;冯永生;方翔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病人经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证实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8例均采用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转复后给予静脉输注维持.继而口服.结果 普罗帕酮对5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全部有效.总有效率100.0%,转复率85.5%.结论 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好且安全可靠.
作者:刘清娥;白菊娥;邢福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AMI)与非糖尿病AMI时心率振荡(HRT)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0例糖尿病并AMI与42例非糖尿病AMI及40例非冠心痛病人为对照组.3组均做24 h动态心电图,分别计算HRT的参数振荡初始(TO)及振荡斜率(TS),分析各组间HRT的均值及异常发生率,再依据TO及TS和TO、TS是否异常,分出组问异常亚组,观察异常亚组间的心脏复合事件(室速、室颤、心力衰竭、病死率).结果 糖尿病伴发AMI者TO、TS与非糖尿病AMI组、正常对照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TO及TS和TO、TS均异常者发生率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正常对照组仅2例发生室速,故仅对糖尿病并AMI及非糖尿病AMI组间心脏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并发AMI心脏复合事件(室速、心力衰竭、死亡)均高于非糖尿病AMI组(P<0.05),两组间室颤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糖尿病AMI的室颤绝对值明显增高.结论 糖尿病并发AMI时HRT异常率更高,TO增加TS较非糖尿病AMI明显降低,可能与糖尿病病人自主神经受损严重、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梗死面积较大、心力衰竭发生率高等多因素有关.HRT对于预测糖尿病并发AMI与非糖尿病AMI高危因子均有重大意义.
作者:解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是心肌细胞肥大、凋亡、细胞外基质变化、心肌重塑,而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的过程.一些相关的体液及细胞因子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已逐渐被发现研究,且有了很大进展.
作者:布和;高建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表现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9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病人发病高危因素及预后与临床表现、出血部位、出血量的相互关系.结果 本组90例病人.基本治愈18例.好转58例.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死亡14例.结论 脑出血死亡率高,致残率高,高血压为脑出血的主要病因及危险因素;脑出血预后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全身情况;有效防治高血压及其他高危因素,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对提高脑出血的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青兰;朱瑞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7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口服瓜萎薤白半夏汤加味及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57例单用西药常规治疗.15 d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9%(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1.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9.6%(P<0.05).结论 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刘元梅;张英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的危重疾病.其近期及远期预后均不佳,而且很难在临床上观察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改变,其防治上的更大进展尚依赖于基础研究.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心肌梗死的重要基础,对于研究人类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变化、心电生理改变以及客观评价其治疗方法都具有重大价值.为完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预防心肌梗死作用的研究的课题,运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来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在造模过程中一些因素会影响造模的成败和模型以后的存活率.在此作一简单的论述.
作者:王飞燕;李学文;仝凌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涤痰解郁汤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老年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百忧解胶囊治疗,治疗组口服.涤痰解郁汤.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Barthel指数等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能改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生活能力,治疗组在改善抑郁症状方面较对照组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 涤疾解郁汤可以缓解老年卒中后抑郁症忧.
作者:张姣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1986年由Murry等首次提出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的概念,随着对IPC本质、特点和作用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和认识,大量实验已证明某些药物确实具有缺血样IPC作用.其中研究多的是无毒性革兰阴性菌内毒素衍生物单磷脂A(MLA),并已试用于二期临床.MLA能诱导DPC,减少心肌细胞损伤,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内皮功能,抗心肌顿抑以及加强EPC保护等作用,以上作用与其诱导一氧化氮(NO)生成以及促使K--ATP通道开放有关[1].
作者:马力;张常喜;谢春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倒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药常规处理,治疗组加服益气温阳活血中药汤剂,4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1%,优于对照组的63%(P<10.01).结论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朱会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儿童脑梗死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58例儿童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以感染为病因24例(41.38%),头部外伤15例(25.86%),烟雾病5例(8.62%).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梗死位于顶叶者25例(43.10%),额顶叶者18例(31.03%),枕叶者10例(17.24%).皮质下腔隙性脑梗死5例(8.62%).58例中52例(89.66%)基本治愈,6例(10.34%)显著进步.结论 儿童脑梗死以感染为病因者多见,头部外伤次之;脑梗死部位以顶叶多见,预后良好.
作者:李跃成;周麦箭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用中医为主、西医为辅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32例血管性头痛病人,病史各异,年龄确别,伴有症状不同,女性多于男性,其中,29例病人脑电图、脑血流图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运用散偏汤加味治疗,针对不同的症状及治疗中不同的阶段,结合中医辨证施治之理论,进行加减.结果 临床治愈7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结论 中医为主、西医为辅方法可暂时缓解血管性头痛症状.
作者:张志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按碘酮与卡维地洛(达利全)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对33例无严重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无支气管哮喘,无甲状腺疾病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并联合达利全治疗,观察控制心律失常的疗效、对心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结果 33例病人经治疗后心律失常有效控制,心功能得到改善.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胺碘酮与达利全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
作者:裘宇芳;杨芳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中西医结合有效疗法.方法 将84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老年AMI病人分成A组、B组、C组.C组予常规疗法;A组在C组基础上加血栓通(冻干)针剂450 mg、参麦注射液50 mL分别于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榆注,每日1次,连用14 d后再口服同类药物14 d;B组在C组基础上加血栓通450 mg于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4 d周后再口服同类药物14 d.观察各组闻的心功能、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血糖升高及病死率等情况.结果 A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同时在血糖升高及病死率方面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除控制血糖升高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大致相同(P>0.05).结论 血栓通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非ST段抬高型AMI病人,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减少非ST段抬高型AMI病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糖升高及病死例数.
作者:林绍彬;谢玲芳;郑伯仁;林敏瑜;马国斌;林志阳;林旭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