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峰
目的 现察持续静脉泵入多巴胺与呋塞米(速尿)治疗伴利尿剂抵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伴利尿荆抵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持续静脉泵入多巴胺、速尿,连续应用5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功能指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较治疗前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46.7%(P<0.05).结论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持续静脉泵入多巴胺、速尿治疗伴利尿剂抵抗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疗效较显著.
作者:赵庆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是心肌细胞肥大、凋亡、细胞外基质变化、心肌重塑,而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的过程.一些相关的体液及细胞因子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已逐渐被发现研究,且有了很大进展.
作者:布和;高建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芎芍胶囊对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4F·Fogarty导管剥脱损伤腹主动脉内皮后继喂高脂饲料的方法,复制兔节段性AS模型.术后随机分为8组,即模型3 d组、2周组、6周组.单纯内皮损伤组,普罗布考组,芎芍胶囊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及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及单纯内皮损伤组外均予高脂饲料喂养,采用TUNEL法检测新生内膜中平滑肌细胞(SMC)的凋亡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观察药物对其的影响.结果 内皮损伤喂食高脂饲料3 d,血浆AngⅡ水平逐渐升高,6周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芎芍大剂量组明显降低血浆AngⅡ水平,与模型6周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布考组及芎芍小剂量组亦有降低AngⅡ水平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TUNEL染色结果显示,模型3 d已出现凋亡细胞,2周及6周时细胞凋亡进一步增多.芎芍胶囊大、小剂量组凋亡细胞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模型6周组,普罗布考组凋亡细胞阳性表达率与模型6周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芎芍胶囊可明显降低血浆AngⅡ水平,促进SMC凋亡,从而抑制AS的发生发展.
作者:徐凤芹;徐浩;马鲁波;刘剑刚;陈可冀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后常见的情感障碍,亦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重视卒中后的抑郁状态可能是促进病人康复的关键问题之一[1].1发病率Kim等[2]通过对148例门诊脑卒中病人随机、双盲、安慰、对照研究,以DSM-Ⅲ-R(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方法)为标准,卒中4个月内发生抑郁障碍率为18%.Pohjasvaara等[3]对277例中风病人的前瞻性研究发现,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40.1%,其中重型抑郁为6.0%,轻中型抑郁14.1%.
作者:王东平;张连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协同地高辛控制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室率的疗效.方法 共入选住院及专科门诊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40例,全部病例均间断长期(4周以上)服用地高辛0.125 mg/d~0.250 mg/d,日常轻体力活动时心率仍大于100/min,加服稳心颗粒(每日3次.每次1包,共服4周),期间服用地高辛剂量不变,并且不用其抗心律失常药物.加服稳心颗粒前及疗程结束后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08:00~09:00静息20 min测血压及心率,Holter检查计数24 h总心率、平均心率、快心率及慢心率,并计数其他心律及频度,查血脂、血糖、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结果 加服稳心颗粒后有36例患者自觉胸闷、气短、心悸及乏力症状减轻,其有效率达90%,静息时心率及24hHolter总心率、平均心率、快心率较治疗前明显减慢(P<0.05或P<0.01),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不显著,心电图QRS波群形态及时间、Q-T间期无明显改变.6例病人出现消化道症状,2例病人出现头晕,但均可耐受.结论 稳心颗粒协同小剂量地高辛控制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室率效果较好,副反应少.
作者:代运国;袁俊强;宋亚辉;孙向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冠心病病人血液流变学影响,探讨该药治疗冠心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51例冠心病病人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治疗组)并与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肝素(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病人经治疗后血黏度明显降低.体外形成的血栓长度明显缩短,血栓的湿重和干重减轻;凝血指标也有明显改善.结论 静脉输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痛可使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好转.
作者:邓世周;陆冬良;王兵;段霖;林俊平;于伟红;董旭华;邓杨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胸痹的发生与禀赋不足、年老体虚、邪气外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多因素有关.其病机以正气亏虚、水饮、秽浊、痰瘀、气滞、寒凝等邪气积聚心脉为其特点[1].胸痹的发生发展分早、中、晚3个阶段.早期气血阴阳亏虚是胸痹的病机根本;中期痰饮、秽浊、气滞、血瘀、寒凝是胸痹病机演变的重要过程;晚期邪气积聚心脉是胸痹病机的终环节,三者紧密相连.
作者:赵明芬;安冬青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监测参数曲线下面积(AU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1级与2级老年高血压病人各30例及正常者30名(对照组),行动态血压监测,做颈动脉血管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局限性内膜-中层厚度增厚≥1.3 mm定义为斑块.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人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AUC、舒张压AuC及脉压AUC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2级高血压组收缩压和脉压AUC大于1级高血压组,而两组舒张压AUC无统计学意义;老年高血压病人颈动脉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且随着IMT逐渐增厚,斑块级别增高;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和脉压AUC尤其是夜间收缩压和脉压AUC与IMT及斑块级别明显正相关,IMT与斑块级别呈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IMT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动态血压AUC是真正代表血压增高的持续时间和血压增高值的综合二维参数,收缩压和脉压AUC尤其是夜间收缩压和脉压AUC的增加会加重颈动脉硬化的程度.
作者:赵建强;来春林;刘晓红;李丽琪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辛伐他汀对前成骨细胞MC3T3-E1骨保护素(OPG)mRNA RANKL mRNA水平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通过成骨细胞进而影响破骨细胞分化与成熟的可能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10~mol/L、10-8mol/L、10-7mol/L,10-6mol/L)干预前成骨细胞MC3T3-E124 h后用rt-PCR的方法检测OPG mRNA 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半定量RT-PCR显示在辛伐他汀(10-9mol/L、10-8mol/L、10-7mol/L,10-6mol/L)干预24 h时.各组均有OPG mRNA的转录,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转录水平逐渐增加.而RANKL mRNA水平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转录水平逐渐减少.结论 辛伐他汀促进了MC3T3-E10PG的表达,同时抑制细胞RANKL的表达.
作者:任云;董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4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用尿激酶5×105U加生理盐水100 mL,30 min内静脉输注,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103U皮下注射.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胸痛缓解情况,24 h动态心电监测ST-T改变,血流动力学,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5.2%,且治疗前后血常规.出凝出时间及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有助于改善凝血和纤溶活性之间的不平衡,以减少新鲜血栓的形成和陈旧血栓的延迟.
作者:许莲芳;韩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病人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依伦平)治疗前后心室舒张功能及血浆脑钠素(BNP)的变化.方法 合并LVDD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8例,每日给予依伦平(1~2)片口服,监测血压的同时,分别于用药前和服药后6个月,观察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速度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速度、E峰减速时间(DT)和等客舒张时间(IVRT)值,并测定BNP水平,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病人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冶疗前明显下降(P<0.05);IVSd、E、A、E/A、DT、IVRT值改善明显(P<0.05);血清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依伦平能有效控制血压,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人的左室舒张功能,降低血脑钠素水平.
作者:周新华;王红玉;仲崇明;孙黎明;王怡练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砰究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复发性脑梗死和60例初发脑梗无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复发组心肌受损率为73.3%,较初及组的40.0%显者高(P<0.01);房颤、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和中风家族史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初发组(P<0.05);复发组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糖(BS)、纤维蛋白原、全血还原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明显高于初发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明显低于初发组(P<0.05);复发组死亡率与初发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发性脑梗死的治疗早期要注意预防心肌损伤.复发性脑梗死的可控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痛、血纤维蛋白原、TC水平、血浆黏度和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升高及HDL-C降低;而高血压病是复发与初发脑梗死病人共同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新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6例病毒性脑炎惠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冶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14倒,未愈6例,死亡3例;治疗组治愈30例,好转4例.未愈5例,死亡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1例一过性心悸,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醒脑静悖射液是辅助治疗小儿病毒:生脑炎有效安全的药物之一.
作者:田芸芳;张珧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窦性心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右心室间、左室室内收缩同步性差异,分析窦性心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电图与左室功能的变化.探讨心脏运动不同步与左室收缩功能、心电图的关系.方法 选择33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为观察组,NYHA分级Ⅲ级~Ⅳ级.对照组24例,为同期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人.首先进行心电图检查,获得QRS间期、P-R间期.再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荻得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主动脉射血前时间、肺动脉射血前时间、间隔-后壁运动延迟时间.结果 两组间心电图参数QRS间期、P-R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主动脉射血前时间、间隔一后壁运动延迟时间、室间延迟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脏运动不同步与左室收缩功能减低有明显关系(P<0.05),与心电图QRS间期无明显关系(P>0.05).观察组78.79%的病人存在室间、室内收缩不同步,其与无室间、室内收缩不同步病人比较,左室射血分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参数存在着明显差异.
作者:周青;王凤琴;王希章;李建勇;李惠军;石文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舒脉宁注射液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于治疗前分别采用信封法将300例病人随机分为舒脉宁注射液组和脉络宁组,做双盲治疗前瞻性对比观察,均用注射液20 mL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结果 舒脉宁组疗效为96.7%,优于脉络宁组的84.7%(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91.20±8.17)分与(82.28±10.79)分,舒脉宁组神经功能好转明显(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监测结果显示,舒脉宁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全部指标有显著好转,治疗后舒脉宁组较脉络宁组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脉宁注射液具有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为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理想药物.
作者:郭镔荣;郝少君;张正臣;王同聚;梁卢允;常晓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的危重疾病.其近期及远期预后均不佳,而且很难在临床上观察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改变,其防治上的更大进展尚依赖于基础研究.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心肌梗死的重要基础,对于研究人类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变化、心电生理改变以及客观评价其治疗方法都具有重大价值.为完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预防心肌梗死作用的研究的课题,运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来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在造模过程中一些因素会影响造模的成败和模型以后的存活率.在此作一简单的论述.
作者:王飞燕;李学文;仝凌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痛变程度及范围的关系及他汀类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 140例老年病人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测定HDL-C浓度.冠心痛组随机给予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血脂康治疗1年,复查HDL-C的血浆浓度.结果 冠心痛组病人中血浆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病人(P<0.05),血蓑HDL-C水平在冠状动脉闭塞及多支病变病人中明显偏低;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裳HDL-C显著升高且较血脂康优越.结论 老年HDL-C水平与冠脉粥样病变的程度及范围有关,是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预测因素.他汀类药物的有益作用部分来自于HDL-C水平的增高.
作者:李福娥;王利芳;杨丽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舒心丸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将60例冠心痛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舒心丸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异山梨酯(消心痛)治疗.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7%.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67%,对照组为37%(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除红细胞比客外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在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凝血因子等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心丸能明显缓解冠心病胸痛、胸闷等症状,调节血压,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缺血性心电图等指标.
作者:贺青军;赵华云;陈伟强;罗子幸;余秀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近年来心脏起搏器技术发展迅速,单腔和双腔人工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国内普遍应用,三腔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方法[1].我科于2006年12月为1例病人植入三腔心脏起搏器,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病人,男性,72岁,因间断胸憋20年,劳力性气短,阵发端坐呼吸1月余,于2006年12月入院,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72 mm,左室射血分数(LVEF)0.34,二尖瓣反流量37 mL.
作者:李素梅;武文静;吴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是心肌损伤特异、敏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但因循环中TnI浓度受多种因素干扰,且检测方法、标准尚未统一,给临床判断增添了不少困惑,以至有时影响了其临床使用.本文结合近年的研究成果就其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裨益.
作者:滑莹莹;杜金行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