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脉宁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

郭镔荣;郝少君;张正臣;王同聚;梁卢允;常晓艳

关键词:舒脉宁注射液, 脉络宁注射液, 气虚血瘀型, 缺血性中风
摘要:目的 观察舒脉宁注射液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于治疗前分别采用信封法将300例病人随机分为舒脉宁注射液组和脉络宁组,做双盲治疗前瞻性对比观察,均用注射液20 mL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结果 舒脉宁组疗效为96.7%,优于脉络宁组的84.7%(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91.20±8.17)分与(82.28±10.79)分,舒脉宁组神经功能好转明显(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监测结果显示,舒脉宁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全部指标有显著好转,治疗后舒脉宁组较脉络宁组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脉宁注射液具有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为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理想药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临床观察

    镁离子(Mg2+)能拮抗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氨基酸(EAA)的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阻断EA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神经元损害,起到神经保护作用.我科从2003年6月-2007年6月用硫酸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郜春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关系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它并不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氨基酸,而是自然界中原有的氨基酸--蛋氨酸在人体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一个产物.1969年,Mccully[1]从遗传性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死亡儿童尸检中发现,其体循环内存在广泛的动脉血栓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AS)的病理表现,由此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性疾病的假说.此后,国内外学者对HHcy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关系越来越重视.

    作者:张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

    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后常见的情感障碍,亦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重视卒中后的抑郁状态可能是促进病人康复的关键问题之一[1].1发病率Kim等[2]通过对148例门诊脑卒中病人随机、双盲、安慰、对照研究,以DSM-Ⅲ-R(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方法)为标准,卒中4个月内发生抑郁障碍率为18%.Pohjasvaara等[3]对277例中风病人的前瞻性研究发现,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40.1%,其中重型抑郁为6.0%,轻中型抑郁14.1%.

    作者:王东平;张连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反复头痛的肥厚性硬脑膜炎致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不同,明确病因十分重要.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脑静脉回流受阻的血管病.临床表现以头痛为主,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HP)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无菌性炎性疾病,其特点是硬脑膜纤维性增生,可影响到矢状窦、乙状窦、横窦、大脑镰、小脑幕等.由硬脑膜纤维性增生而导致的静脉窦血栓形成,引起反复头痛,比较少见,现将临床诊治的1例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王庆龄;于生元;田成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胸痹心痛病因病机三期论

    胸痹的发生与禀赋不足、年老体虚、邪气外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多因素有关.其病机以正气亏虚、水饮、秽浊、痰瘀、气滞、寒凝等邪气积聚心脉为其特点[1].胸痹的发生发展分早、中、晚3个阶段.早期气血阴阳亏虚是胸痹的病机根本;中期痰饮、秽浊、气滞、血瘀、寒凝是胸痹病机演变的重要过程;晚期邪气积聚心脉是胸痹病机的终环节,三者紧密相连.

    作者:赵明芬;安冬青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养血清脑颗粒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45例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含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病人的疗效.方法 将86例临床确诊为偏头痛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组(治疗组)45例,单用氟桂利嗪组(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每次4g,每日3次,口服;氟桂利嗪5 mg~10 mg,每晚睡前服.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5 mg~10 mg每晚睡前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治疗前后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其头痛严重程度,比较两组病人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4%较对照组78.9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头痛程度缓解及伴随症状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可明显改善偏头痛病人的头痛发作程度以及伴随症状.

    作者:李崇亮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持续静脉泵入多巴胺与呋塞米治疗袢利尿剂抵抗难治性心力衰竭30例

    目的 现察持续静脉泵入多巴胺与呋塞米(速尿)治疗伴利尿剂抵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伴利尿荆抵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持续静脉泵入多巴胺、速尿,连续应用5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功能指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较治疗前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46.7%(P<0.05).结论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持续静脉泵入多巴胺、速尿治疗伴利尿剂抵抗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疗效较显著.

    作者:赵庆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涤痰解郁汤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涤痰解郁汤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老年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百忧解胶囊治疗,治疗组口服.涤痰解郁汤.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Barthel指数等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能改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生活能力,治疗组在改善抑郁症状方面较对照组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 涤疾解郁汤可以缓解老年卒中后抑郁症忧.

    作者:张姣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4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用尿激酶5×105U加生理盐水100 mL,30 min内静脉输注,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103U皮下注射.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胸痛缓解情况,24 h动态心电监测ST-T改变,血流动力学,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5.2%,且治疗前后血常规.出凝出时间及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有助于改善凝血和纤溶活性之间的不平衡,以减少新鲜血栓的形成和陈旧血栓的延迟.

    作者:许莲芳;韩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00例

    目的 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倒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药常规处理,治疗组加服益气温阳活血中药汤剂,4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1%,优于对照组的63%(P<10.01).结论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朱会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病人非急性期hs-CRP、MMP-2及MMP-9的影响

    目的 检测冠心痛病人稳定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其在冠心痛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及脑心通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 收集76例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例为冠心痛组,同时以4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s-CRP、MMP-2、MMP-9水平差异.将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脑心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每次4粒,每日3次),干预时间8周,比较干预前后血清hs-CRP、MMP-2、MMP-9水平变化.结果 冠心痛病人血清hs-CRP、MMP-2、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冠心病中陈旧性心肌梗死与非心肌梗死病人并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干预后,脑心通组血清hs-CRP、MMP-9水平明显减低,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病人非急性期血清hs-CRP、MMP-2、MMP-9水平越高.可能反映冠脉斑块稳定性越差,心脏组织的异常重构越严重;脑心通可能通过下调hs-CRP、MMP-9表达,稳定冠脉斑块,抑制或改善心脏病理重构,使冠心病病人从中获益.

    作者:冯胜红;鲁力;任静;冯永生;方翔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麝香保心丸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的稳定性与病人的预后直接相关,血管介入治疗虽可纠正严重冠状动脉狭窄,但并不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学过程,没能从源头上解决斑块不稳定的问题.因此,加强CAS稳定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不稳定CAS的危害CAS病变的基础上,稳定斑块向不稳定的转变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密切相关,CAS发生破裂、表面血栓形成导致病变远端血管完全性或者非完全性闭塞,临床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作者:顾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益智聪明方对血管性痴呆病人血脂及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干预的研究

    目的 研究益智聪明方对血管性痴呆(VD)病人治疗前后血脂、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的干预,并进一步探讨该复方中药抗V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0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VD病人,采用双盲双模拟研究方法,随机分为益智聪明方组(治疗组)和吡拉西坦(脑复康)组(对照组),从ET-1、NO、血脂含量变化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设健康组.以了解VD病人的ET-1、NO水平.结果 VD病人血液ET-1、NO明显升高.与健康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3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7%,对照组为84.62%(P>0.05),两组显效率分别为50.98%与32.69%(P<0.05).治疗组ET-1、NO及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益智聪明方对VD病人的预后影响与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液ET-1、NO的含量及调节血脂水平有关.

    作者:赵志坤;贾凤新;李桂;宋春辉;杨俊环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3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阵发性房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应用胺碘酮150 mg加入生理盐水稀释.于10 min静脉注入.转复窦性心律后静脉维持(600 μg/min),同时口服胺碘酮,每周5 d.第1周600 mg/d,第2周400 mg/d,第3周200 mg/d.对照组用普罗帕酮70 mg,加入5%葡萄糖液稀释,5 min~10 min静脉注入.转复窦性心律后次日口服普罗帕酮200 mg,8 h口服1次,一周后逐渐减量至150 mg/d维持.观察两组转复窦性心律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维持率.结果 治疗组转复率为86%,维持率为81%;对照组转复率为84%,维持率为56%.结论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均可静脉应用于转复阵发性房颤.但胺碘酮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较普罗帕酮更为有效.

    作者:穆晓光;翟爱芳;王雪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儿童脑梗死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脑梗死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58例儿童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以感染为病因24例(41.38%),头部外伤15例(25.86%),烟雾病5例(8.62%).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梗死位于顶叶者25例(43.10%),额顶叶者18例(31.03%),枕叶者10例(17.24%).皮质下腔隙性脑梗死5例(8.62%).58例中52例(89.66%)基本治愈,6例(10.34%)显著进步.结论 儿童脑梗死以感染为病因者多见,头部外伤次之;脑梗死部位以顶叶多见,预后良好.

    作者:李跃成;周麦箭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对照组40例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脑梗死有效,安全,且疗效优于川芎嗪注射液.

    作者:刘建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左旋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早期肾小球滤过率、α-微球蛋白的影响

    目的 评价左旋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在高血压病病人早期肾保护作用方面的疗效.方法 入选高血压病1级、2级病人71例,随机分为两组,左旋氨氯地平组(n=35)口服左旋氨氯地平2.5 mg/d;厄贝沙坦组(m=36)口服厄贝沙坦150 mg/d.观察1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α-微球蛋白(α-MG)及血压.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GFR均升高;α-微球蛋白的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厄贝沙坦组的疗效优于左旋氨氯地平组(P<0.01).两组在用药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达到目标值(P<0.0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使α-微球蛋白降低,使GFR升高;厄贝沙坦的作用优于左旋氨氯地平.它们对高血压病早期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海生;刘卓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Q波型心肌梗死(QMI)和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I)及心源性猝死(CSD)[1].

    作者:孙建平;涂晓龙;仇玉平;郭伟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6例病毒性脑炎惠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冶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14倒,未愈6例,死亡3例;治疗组治愈30例,好转4例.未愈5例,死亡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1例一过性心悸,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醒脑静悖射液是辅助治疗小儿病毒:生脑炎有效安全的药物之一.

    作者:田芸芳;张珧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s)是细胞内的主要信息传递系统,可将细胞外信息传递至细胞核中,从而介导细胞产生各种反应.MAPK通路主要有4条途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Ras/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应激激活的蛋白激酶(SAPK)、p38、ERK5,其中p38信号途径是MAPK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多种细胞的胞内信号传递,现将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p38MAPK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论述如下.

    作者:马文静;黄水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