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君;万书平
目的 探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消心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时配伍用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组(治疗组)在硝酸异山梨酯治疗UA的基础上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40 mg,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10 d.对照组给予常规UA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电图所示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发作间期时间延长,心电图ST段下移恢复明显,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减轻冠状动脉痉挛,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张萍;徐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西药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应用.方法 在中西药结合治疗基础上,对临床诊断分水岭脑梗死15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大脑中动脉M1段存在不同程度狭窄,对狭窄段大脑中动脉行颅内支架成形术.结果 25例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均获得成功.大脑中动脉M1段平均直径狭窄程度从90.8 %降至10%~20%(P<0.01).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 采用中西药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可行.
作者:胡荣鑫;陈军;王政锟;贾刘辛;张贺;杨健;高连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逐渐提高,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因此,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选择合适的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2005年3月-2006年9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杨蕊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长期以来,脂肪组织一直被认为是仅供能量储备的终末分化器官,然而自1994年瘦素(1eptin,LEP)的发现以及对脂肪细胞因子研究的深入,众多脂肪因子如瘦素、脂肪源性肿瘤坏死因子、脂联素(adiponectin)、抵抗素(resistin)和内脏脂肪素等的发现,脂肪组织旺盛的内分泌功能亦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高血压患者体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抵抗素水平高于正常,脂联素、抵抗素可能通过多方面因素影响血压的变化.现将脂联素、抵抗素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倪媛元;郑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26例以急性脑卒中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症病人的发病特点,以提高对低血糖症的神经系统表现认识.方法 应用Whipple三联征确诊低血糖症,对确诊病人静脉推注50%葡萄糖60 Ml~100 Ml,之后以10%葡萄糖持续静脉输注.根据血糖情况酌情补糖、补液及对症处理.结果 2例病人肢体瘫痪加重,1例死亡,23例逐渐清醒,血糖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渐减轻或消失.结论 对糖尿病病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和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应及时检查血糖,是减少误诊、误治的主要措施.
作者:唐科;齐浩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以眩晕为主诉患者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 158例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均为脑血管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Dix-Hallpike试验及头部CT、磁共振成像(MRI)、多普勒超声(TCD)及颈动脉超声等检查结论分析病因.结果 在158例患者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88例(55.7%),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22例(13.9%),神经症21例(13.3%),脑干梗死14例(8.9%),小脑梗死4例(2.5%),原因不明9例(5.7%).结论 BPPV是眩晕的常见病因,患者发病年龄和眩晕持续时间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指征.
作者:陈彦;赵志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内皮素(endothelin,ET)早在1988年由日本学者Yanagisawa等[1]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上清液中分离和纯化而得到,故被称为猪内皮素(porcineendothelin).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分泌的内皮素与猪内皮素的结构完全一致,遂又将其称之为猪或人内皮素[2].ET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和调节体内有关活性物质释放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特性[3].ET作为一种生长因子、激素调节肽、神经肽,在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本文就ET与心脑血管类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马林伟;屈百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1 资 料 患者,女,41岁,因意识障碍2 h于2007年9月23日入院.入院前2 h倒于厕所里,呼之不应,周围有呕吐物,未见四肢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急送我院.急诊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收住心内科.入院后一直烦躁不安,次日头颅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心电图改变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继发性改变,遂转入神经内科.既往发现高血压10年,平素不规律服药,无糖尿病病史,无烟酒嗜好,无高血压家族史.
作者:常永红;车小花;高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CHF病人12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盲终点设计方案,入选病人分为ACEI联合ARB组59例与ACEI组58例.所有病人均在进行CHF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CEI联合ARB组给予依那普利10 mg/d,缬沙坦80 mg/d;ACEI组给予依那普利10mg/d.用药前后对所有病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6 min步行运动耐力试验.监测血钾、血肌酐、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白蛋白尿等变化.结果 两组再次住院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ACEI联合ARB组比ACEI组更为明显(P<0.05);未见血钾及血肌酐的异常增高.结论 ACEI联合ARB治疗CHF病人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李震;尤学兰;马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参脉注射液联合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9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10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2周后停用;联合应用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4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88.89%、6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44% 、42.22%(P<0.05).结论 参脉注射液联合洛伐他汀治疗CHF疗效肯定,并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
作者:季忠军;刘南萍;唐可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 ,对照组为52.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0.86±1.15)分和(11.65±1.08)分(P<0.05),对照组分别为(21.13±1.01)分和(15.74±0.68)分(P<0.05),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青年人脑梗死疗效明显.
作者:陈宗羡;李晓静;赵玉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坎地沙坦酯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轻、中度占高血压患者,口服国产坎地沙坦酯每日4 mg,2周后血压未达标者,剂量增加至每日8 mg.观察用药前、用药2周后、用药4周后的血压、心率及用药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肾功能、转氨酶、电解质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接受坎地沙坦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达标率为86.7%,治疗前后血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良反应发生少,耐受性好.结论 坎地沙坦酯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疗效.
作者:潘会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及其基础上形成的血栓是引起缺血性心脑卒中的重要发病机制.如何稳定斑愉成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7lar ma-trix,ECM)在AS中的作用受到广泛重视.
作者:王怡斐;张文高;张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及防范措施.方法 分析普罗帕酮治疗50例心律失常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结果 50例中发生不良反应24例(48%),其中胃肠道反应13例(26%)、心血管反应12例(24%)、神经系统反应9例(18%)、血液系统反应1例(2%).结论 本组病例不良反应率较文献报告为高,提示临床用药宜个体化,从小剂量开始,避免联合用药.
作者:张步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 年 6 月-2007 年 9月于我科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口服洛伐他汀 20 mg ,每晚1次;治疗组55例,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两组均服药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测血脂、hs-CRP的变化及颈动脉彩超.结果 两组治疗后颈动脉硬化斑块均有缩小(P<0.0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下降(P<0.01);三酰甘油(TG)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下降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hsCRP治疗后两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抗颈动脉粥样硬化、降脂、抗炎作用明确,其效果优于洛伐他汀.
作者:董会文;韩召展;张秀云;郭占胜;刘爱军;任会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6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33例,同时以丹红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对照组33例,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心电图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75.8%与对照组的54.5%比较疗效显著(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安全有效.
作者:崔示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尿酸和血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筛选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为UAP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AMI组,42例冠脉造影阴性者(CON)为CON组,进行血尿酸和血脂含量分析.结果 血尿酸分别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做Pearson correlations分析,血尿酸与HDL呈负相关,与LDL、TC、TG呈正相关.AMI组和UAP组血尿酸、LDL、TC、TG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结论 尿酸浓度升高和血脂升高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李茹;房振英;王瑞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均含有活性较强的三萜皂甙、黄酮类、多糖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1],三萜皂甙是植物多糖的一种,从黄芪中提取的三萜皂甙被称为黄芪多糖(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 ).
作者:王一平;贺琴;谭华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的严重程度与丘脑腹后内侧核痛觉敏感神经元放电频率、次数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使用Feeney法自由落体致伤原理,制成的撞击装置打击大鼠颅顶部,制成轻度、中度、重度TBI模型,致伤后记录大鼠丘脑腹后内侧核痛觉敏感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及次数,再将各组进行比较.结果 假手术组及轻度、中度、重度TBI组的放电频率及次数的均数依次增加,经方差分析各组大鼠丘脑腹后内侧核的痛觉敏感神经元放电次数及频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创伤性脑损伤程度的加重,其放电次数及频率呈现上升趋势.
作者:李璞;仝海波;段虎斌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化疗所引起心脏并发症的防治功效.方法 将60例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化疗时同时予芪参益气滴丸口服,对照组单用化疗.结果 治疗组完成化疗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63%(P<0.05);治疗组在胸闷、胸痛、气短、心慌主要症状方面,明显较对照组减少(P<0.05);治疗组心电图T波改变、ST段改变、心律不齐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可以有效防治化疗所致心脏并发症.
作者:黄景玉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