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春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的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近几年收治的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 及预后情况.结果 脑外伤后脑梗死病情严重,治疗困难,预后差,致死、致残率高,必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必要时须手术治疗.结论 综合考虑伤情、患者基础疾病情况及治疗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恰当的手术和脑保护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冀兵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改善缺血性中风后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口服吡拉西坦(脑复康)0.8 g,每日3次,治疗组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3粒,每日3次,共治疗12周.结果 两组简易智力筛查量表(MMSE)分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ADL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MMSE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与脑复康均能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明显优于脑复康.
作者:张春燕;李亚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吸烟大鼠脑部神经元和脑内微血管的变化.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不吸烟组和吸烟组,分别在被动吸烟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将其处死,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 发现长期吸烟大鼠脑内微小血管壁增厚,神经元胞体内线粒体受损.结论 长期吸烟可损害脑微小血管及神经元.
作者:张金;魏利华;李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并发症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占7.6%,预后差[1],病死率高达58.3%[2].因此做好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有效途径,本文总结了我科近4年间收治的17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及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贺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1 资料患者,37岁,妊4产3(G4P3).主因停经30周,头晕2 d,抽搐1次住院治疗.未行产前检查,2 d前头晕,自服感冒药,效果不佳.4 h前在家抽搐由床上坠地,随即昏迷.入院查体:体温36.6 ℃,脉搏86/min,呼吸20/min,血压230/140 mmHg(1 mmHg=0.133 kPa),营养差,意识不清,昏迷,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宫底脐上二横指,臀位,胎心音130/min,未行内诊检查.B超:宫内妊娠30周单活胎,臀位,双顶径7.1 cm,股骨长5.4 cm,羊水暗区5.1 cm,胎盘Ⅰ级.眼底检查:重度妊高征眼底(后极视网膜可见少量点状出血).
作者:张海花;曾淑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复方丹参滴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持续治疗观察4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胸痛发作次数、心电图的变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治疗组LDL-C和CRP治疗后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非ST段抬高型ACS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可有效降低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血浆LDLC、CRP的水平.
作者:段飞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滤技术在双瓣膜(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术体外循环(ECC)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需同期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平衡超滤及常规超滤法,对照组未用任何超滤技术,观察两组病例在停ECC时红细胞比容(Hct)体液平衡状况,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呼吸机支持时间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停ECC时Hct较高,血流动力学稳定,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但血红蛋白尿发生率较高(P<0.05).两组在转流中尿量、术后出血量、输血量、呼吸机支持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滤技术可快速滤出体内多余水分,快速提升Hct,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郭林静;杨新卫;尹建红;付昱;任梅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窦房结(SAN)作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其病变直接表现为心电生理功能的异常,尽管窦房结细胞本身氧耗低,代谢不活跃,但缺血缺氧仍可能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窦房结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功能性(外来性)和器质性(内在性)疾病[1].前者主要由于药物、激素及自主神经因素引起SAN功能失常,表现为电生理方面的改变;后者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细胞的损伤与组织形态的改变.
作者:李东;王迪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编码大鼠ACEmRNA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质粒,为利用基因沉默技术从转录后水平进行高血压治疗的研究做准备.方法 根据大鼠ACE 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shRNA寡核苷酸片段,退火形成双链并克隆进入载体pGenesil-1,并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 酶切证明构建的shRNA已插入载体,经测序证明与设计的相同,获得大鼠ACE的shRNA表达载体质粒.结论 构建的编码大鼠ACE mRNA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可进入哺乳动物细胞内表达短发夹RNA,经Dicer酶裂解成siRNA并降解靶基因mRNA,而达到基因干扰的作用.为利用其进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周华;高奋;李茂莲;边云飞;何军华;肖传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s syndrome, 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RSD),是中风偏瘫常见的合并症之一,表现为瘫痪侧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腕关节、手指疼痛及屈伸受限同时伴有肿胀、皮肤温度升高、皮肤发红等.其发生率为12.5%~70.0%[1],妨碍了患者的整体康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国内外对于SHS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许多学者尝试以针刺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SHS,取得一定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雨燕;王显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促危因素,是致残与死亡的重要诱因,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病中常见的证型之一.近年围绕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现就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贺立娟;李运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心内科常见的临床疾病.尽管在过去20余年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拮抗剂等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心力衰竭的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的预后仍很差,1年后死亡率仍高达50% 以上.近几年来国内外兴起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以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1].2007年-2008年,我科对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的患者进行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现对其术后1个月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贺国新;刘亮;李学文;吕吉元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测定心房颤动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房颤与hsCRP之间的关系及炎症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及持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7年12月因心房颤动在太原市中心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患者112例,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的含量.结果 心房颤动的患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窦性心律者(P<0.05),而持续性房颤患者hsCRP的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P<0.05).结论 炎症在房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抑制炎症反应有可能成为预防房颤发生和持续的一种途径,研究炎症与房颤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治疗房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范玮玮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高血脂及调脂治疗后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脂血症患者46例和健康自愿者45名,取其晨起空腹肝素抗凝血及自凝血各2 mL,采用酵母菌红细胞免疫花环改良试验法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形成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形成率(RBC-ICR)进行检测,同时对其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测定;高脂血症组予血脂康治疗8周后复查上述指标,并对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脂血症组治疗前TC、TG、LDL-C、RBC-ICR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RBC-C3bRR减低(P<0.05),而HDL-C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组治疗后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脂血症是影响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因素之一.
作者:赵小平;常国良;王曼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且老年AMI的症状常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现将我院内科近年来收治的60例65岁以上的老年AMI与同期64例60岁以下的AMI患者加以分析对比,探讨老年AMI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老年AMI的确诊率.
作者:徐志家;徐志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变化,了解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抗栓治疗对心房颤动患者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分为合并房颤组(36例)和单纯性高血压组(50例),以36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测定3组血浆内皮素水平,心脏超声下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各项指标.合并房颤组36例再随机分为华法林组(18例)和阿司匹林组(18例),分别给予阿司匹林 100 mg/d和调整剂量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2~3)]治疗并随访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内皮素变化.结果 合并房颤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1),合并房颤组较单纯高血压组左房内径显著增大.治疗后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的内皮素水平均下降(P<0.05或P<0.01),全部患者在治疗随访期间未见脑血管和周围血管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无胃肠道特殊不适.结论 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内皮素在原有高血压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左房进一步扩大,内皮细胞功能进一步受损,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抗栓治疗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房颤患者的内皮功能,华法林抗凝治疗更有效.
作者:李怡霏;刘晓红;来春林;赵建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抑郁症发病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方法 对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分的4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冠心病抑郁与生活事件,尤其是与家庭生活事件有关.结论 心理社会因素是老年冠心病抑郁症发病的重要高危因素,老年冠心病抑郁症患者除了给抗抑郁剂治疗外,还需重视心理治疗,社会支持有助于降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李方江;张凡;岳秉宏;徐涛;宋郁珍;李会贤;杨文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3.5%[1].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提高临床的诊断及预后,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翟秀珍;崔万森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1周内)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急性脑卒中患者按发病急性期有无合并ALI分为ALI组(28例)与非ALI组(95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类型、鼻饲饮食、饮水呛咳、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GCS)、既往胃病史、既往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吸烟、饮酒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高龄、鼻饲饮食、饮水呛咳、脑功能损伤严重、既往有胃病史、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的患者并发ALI的几率明显增高(P<0.05或P<0.01);性别、卒中类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鼻饲饮食、饮水呛咳、脑功能损伤严重、既往有胃病史、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可能是并发ALI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刘晓利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引起低血糖的原因,低血糖偏瘫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2例低血糖偏瘫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右侧肢体偏瘫16例,左侧肢体偏瘫5例,两侧交替性瘫痪1例.结论 低血糖原因很多,不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是引起低血糖的常见原因.低血糖偏瘫发生与低血糖损伤脑组织有关,也与脑组织自身功能障碍有关.
作者:赵清荣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