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通心络胶囊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89例

王海然

关键词:通心络, 参松养心胶囊, 冠心病, 室性早搏
摘要: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与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9例服用通心络胶囊及参松养心胶囊,每次各3粒,每日3次.对照组43例服用复方丹参片3片及普罗帕酮(心律平),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3个月.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优于对照组的67.4%(P<0.01),在改善临床症状、心电图指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通心络胶囊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优于复方丹参片及心律平,且不良反应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活血解毒汤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利用高脂喂饲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中药复方益气活血解毒汤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4只日本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益气活血解毒汤组、辛伐他汀组.其中益气活血解毒汤组及辛伐他汀组边制模边给药,而前两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10周后,测定各组空腹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 模型对照组CRP、TG、TC及LDL-C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升高,HDL-C下降(P<0.05或P<0.01).益气活血解毒汤组及辛伐他汀组CRP、TG、TC及LDL-C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HDL-C升高明显(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活血解毒汤组HDL-C与辛伐他汀组比较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解毒汤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降低CRP和调节血脂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葛岚;程晓昱;胡业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血清TNF-α和IL-6动态变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脑出血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微创血肿清除术对两者的影响.方法 73例急性脑出血病人分为微创术组和内科组,测定入院时及治疗后2 d、7 d、14 d血清TNF-α和IL-6含量,并测定两组治疗前、发病后第14天中国中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结果 治疗前两组TNF-α、IL-6含量及CS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时微创术组的TNF-α、IL-6水平和CSS分值明显低于内科组(P<0.05).结论 脑出血病人急性期血清TNF-α及IL-6明显升高,微创术治疗可抑制或减轻急性脑出血病人TNF-α和IL-6的急剧增加,对改善脑损伤程度,减少炎症及免疫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又佳;黄燕;付耀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脑心通胶囊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94例老年TIA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脑心通胶囊、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醣酐治疗;对照组除脑心通胶囊外,其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观察所有病例在入院时和2周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变化及临床表现,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组TIA发作次数、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病人血清CRP和DD的质量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具有降低CRP和DD浓度的作用,从而改善TIA病人预后.

    作者:邓绍林;邹振宇;李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脑钠尿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脑钠尿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56例入选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所有病人均于术前清晨抽取2 mL肘静脉血,用免疫放射方法(IMRA)测量BNP值.结果 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平均血浆BNP值分别为33.37 pg/mL、80.47 pg/mL、131.08 pg/mL,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的16.23 pg/mL(P<0.05).结论 BNP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血浆标志物.

    作者:王凤群;贾永平;吕吉元;高宇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偏头痛病人间歇期脑血流变化

    目的 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偏头痛病人发作间歇期脑血流变化.方法 163例偏头痛病人分为有先兆头痛组和无先兆头痛组,在发作间歇期进行TCD检测,记录颅内各动脉血流速度、频谱特征等参数,进行比较,并与64名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先兆头痛组与无先兆头痛组偏头痛病人各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偏头痛组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快(P<0.01).结论 有先兆和无先兆偏头痛于发作间歇期脑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相似,但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快,TCD通过检测观察脑血流变化,间接反映偏头痛病人在发作间歇期颅内动脉处于紧张收缩状态.

    作者:王伟;刘风林;李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鼠脊髓损伤后IGF-1和Bcl-2表达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Bcl-2的表达规律,为临床治疗SCI及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依据.方法 自制改良Allen's打击装置致大鼠T13段脊髓不完全损伤,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及伤后3 h、6 h、12 h、1d、2 d、3 d、5 d、7 d、14 d大鼠脊髓组织中IGF-1和Bcl-2的表达.结果 正常大鼠脊髓组织内有低水平的IGF-1和Bcl-2表达.SCI后IGF-1表达即呈升高趋势,3 d达高峰,阳性细胞以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为主,14 d时下降至正常水平.Bcl-2在伤后的表达呈现双峰现象,即伤后1 d时Bcl-2免疫阳性细胞首次数达峰值,此后开始下降,3 d时又开始升高,5 d时又达高峰,并较前一峰值高.14 d时与对照组无差别.达第一峰时Bcl-2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为脊髓神经元,而后一峰则以胶质细胞为主.IGF-1和Bcl-2的表达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I后IGF-1和Bd-2基因表达开始升高,可协同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且IGF-1可上调Bcl-2的表达.二者可用于临床SCI的治疗以及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

    作者:刘杨;亢登峰;王英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石杉碱申辅以高压氧对脑血管性痴呆病人的康复治疗

    脑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病种,单用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够满意.1996年-2005年我院应用石杉碱申(哈伯因)辅以高压氧进行康复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卜庆锋;李书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通冠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通冠胶囊在广东省中医院已应用多年,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围绕此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也不断扩展与深化,下面就该药近年来已发表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作者:张军;张敏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自由基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缺血损伤中各种学说,已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自由基的产生、脑缺血时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机制以及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自由基与脑缺血关系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赵峰;姜亚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脂欣康胶囊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源性泡沫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脂欣康及洛伐他汀干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源性泡沫细胞产生的细胞内钙离子([Ca2+]i)浓度变化,以探讨脂欣康对动脉粥样硬化(AS)泡沫化细胞形成的可能调控机制.方法 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VSMC,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使其泡沫化,并以脂欣康、洛伐他汀分别干预.以10 μmol/L的Fluo-3孵育细胞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记录图像,并作分析.结果 脂欣康与洛伐他汀均能降低VSMC[Ca2+]i浓度,与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相比,脂欣康组和洛伐他汀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欣康具有与洛伐他汀相似的降低VSMC[Ca2+]i浓度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抑制VSMC增殖和泡沫化细胞形成的机制之一.

    作者:朱莹;张文高;郑广娟;姜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82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针剂20 mL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14 d.两组分别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14 d后水肿产生率为(0.28±0.07)/d与对照组(0.28±0.27)/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治疗组ESS评分为(19.9±5.1)分优于对照组的(16.1±4.8)分(P<0.05);治疗28 d,治疗组ESS评分为(25.5±6.0)分,对照组为(21.1±5.6)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可明显减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脑水肿,并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光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注射用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注射用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其副反应.方法 1 02例均为发病72 h内的急性期AC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用注射用纤溶酶静脉输注,连用10 d.对照组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输注.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5 d、11 d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1 d时血液流变学及药物的副反应.结果 CSS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 注射用纤溶酶可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董发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从温阳益气及活血化瘀论治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照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MODSE)老年人在器官老化和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基础上,由某种诱因激发,在短时间内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序贯或同时发生障碍与衰竭的临床综合征[1].

    作者:张锐;李正光;薛卫林;丁明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NMDA受体Ⅰ型亚单位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MDA受体Ⅰ型亚单位(NR1)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LMWH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参照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140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组(MCAO组)和LMWH干预组.每组大鼠再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再灌注后6 h、24 h、48 h、96 h处死.进行TUNEL染色检测缺血区细胞凋亡情况,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NR1 mRNA.结果 MCAO组大鼠大脑皮质梗死灶的凋亡细胞和NR1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强(P<0.01),而LMWH干预组未能阻止再灌注后凋亡的发生,且阳性细胞数48h多,与6h、24 h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MCAO组比较有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 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R1mRNA表达增强,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低分子肝素可能通过抑制NR1mRNA的表达,抑制缺血半暗区的细胞凋亡.

    作者:李晓红;张峰;盛文化;李丹霓;张媛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水蛭地龙提取液对抗大心肌缺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水蛭地龙提取液的抗心肌缺血作用,为该药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脏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将60只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水蛭地龙提取液治疗组(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后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的变化.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结果 与假手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T、PT、APTT明显延长(P<0.05或P<0.01),血清CPK、LDH、MDA含量降低(P<0.05或P<0.01),且可提高SOD活性,显著减少心肌梗死范围.结论 水蛭地龙提取液有抗心肌缺血作用,这一作用与其抗凝促纤溶、心肌保护、改善心肌血液循环有关.

    作者:徐建华;张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胺碘酮与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67例

    阵发性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已证实有房颤的病人病死率高于无房颤病人的2倍[1],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比率也较其他病因高,常因发作、反复发作或逐渐变成永久性房颤而影响病人生活.近几个临床试验证明,胺碘酮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合用可提高窦性心律的维持率[2,3],减少反复发作.我院从2005年1月以来,应用胺碘酮与缬沙坦合用治疗阵发性房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芳;白敏聪;张润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而且病情较重,病死率高,且易误诊.回顾分析山西省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2001年-2006年因肺心病急性加重而住院伴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7例资料,结果如下.

    作者:孙巨笔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稳心颗粒与硝酸异山梨酯联用治疗心动过缓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与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联用治疗心动过缓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36例经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为心动过缓型病窦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稳心颗粒9 g,每日3次,消心痛10 mg,每日3次,治疗8周;对照组单用消心痛治疗.结果 治疗组病人自觉气短、心悸、乏力症状减轻,其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73.7%及84.2%,静息时心率和24 h Holter总心率、平均心率、快心率、慢心率明显增快,平均舒张压上升,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平均收缩压无明显变化.结论 稳心颗粒与消心痛联用治疗心动过缓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明显提高心率,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鲁永菊;周蜜;宋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病人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确诊单支、多支病变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参照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较轻者以气滞血瘀型(73.3%)为主,冠状动脉病变较重者以血瘀型(59.5%)、痰阻心脉型(48.1%)为主,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血瘀型、痰浊型、气阴两虚型、阳气虚衰型增多,而气滞血瘀型减少(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者以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为主,多支病变者以痰浊、瘀血、气阴两虚、阳气虚衰为主.在3支病变组,心血瘀阻型明显多于痰阻心脉型和气阴两虚型(P<0.05).各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中左前降支(LAD)病变密切相关,单支病变中左前降支(LAD)多(25.4%),并且冠状动脉病变中存在LAD支病变的也多(77.8%);单纯左支干(LM)病变未见,多有合并其他支病变.结论 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张鹏;徐伟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对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炎症反应的中西医认识

    中风病是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均高的疾病,对中风病急性期的研究和防治一直以来是中西医界重点研究的课题.近来现代医药研究人员对脑血管发病机制中炎症因素的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从致炎因子的作用机制做了深入研究;同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对中风病急性期炎症反应的病机及治疗上也有着独特、系统的诠释.

    作者:许宏霞;曹晓岚;王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