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耐量受损大鼠血清脂联素和TNF-α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

谢晓云;王钊林;牛瑞超

关键词:糖耐量受损, 脂联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冠状动脉病变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糖耐量受损(IGT)期的变化及其与大鼠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GT组,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糖耐量受损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放免法检测血清脂联素、TNF-α等指标,在光镜下观察冠状动脉的病理变化并测定冠状动脉内中膜的厚度.结果 IGT组大鼠血清脂联素在治疗8周时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TNF-α治疗12周时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升(P<0.01);左冠状动脉内中膜厚度在治疗12周、20周时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 血清脂联素下降、TNF-α升高与IGT期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显著相关,提示血清低脂联素、高TNF-α参与了心血管病的发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脉夹层12例临床分析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预后差的心血管急症.通过对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例AD病人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彭超;薛晓波;陈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运用中西医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内壁因有胆固醇积聚而引致黄色粥样病灶,受累动脉内膜先后有多种病变存在,包括局部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增生,引致硬化现象.

    作者:曹志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通心络胶囊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89例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与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9例服用通心络胶囊及参松养心胶囊,每次各3粒,每日3次.对照组43例服用复方丹参片3片及普罗帕酮(心律平),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3个月.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优于对照组的67.4%(P<0.01),在改善临床症状、心电图指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通心络胶囊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优于复方丹参片及心律平,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海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竹叶总黄酮抗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竹叶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在体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穿线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0只SD大鼠分为6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竹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缺血30 min,再灌注240 min.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千分率、Bcl-2、Bax、Cyt-c和caspase-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TUNEL实验表明竹叶总黄酮能明显降低心肌组织凋亡的发生;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Bax、Cyt-c、Bcl-2和caspase-3阳性表达增强(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竹叶总黄酮明显抑制了Bax、Cyt-c和caspase-3表达但没有抑制Bcl-2表达.结论 竹叶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付晓春;王希;郑辉;马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形成的关系探讨

    目的 采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频探头检测38例脑梗死病人及42例普通就诊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情况并作对比.结果 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数量及程度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病人的斑块形成数量及程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病人其脑梗死的发病几率显著高于普死的重要原因.

    作者:王淑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冠心病检查指标的评价

    冠心病(CHD)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且正逐渐年轻化,我国发病率约为3%左右,占死亡人数40%以上[1].

    作者:朱明军;王建忠;王永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益气活血解毒汤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利用高脂喂饲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中药复方益气活血解毒汤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4只日本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益气活血解毒汤组、辛伐他汀组.其中益气活血解毒汤组及辛伐他汀组边制模边给药,而前两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10周后,测定各组空腹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 模型对照组CRP、TG、TC及LDL-C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升高,HDL-C下降(P<0.05或P<0.01).益气活血解毒汤组及辛伐他汀组CRP、TG、TC及LDL-C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HDL-C升高明显(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活血解毒汤组HDL-C与辛伐他汀组比较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解毒汤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降低CRP和调节血脂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葛岚;程晓昱;胡业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全脑室血肿铸型64例分析

    自1992年10月开始,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收治64例全脑室血肿铸型病人,采用侧脑室持续性外引流术、尿激酶溶解、反复腰穿引流等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从治疗方法各环节进行探讨.

    作者:周海峰;张景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自由基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缺血损伤中各种学说,已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自由基的产生、脑缺血时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机制以及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自由基与脑缺血关系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赵峰;姜亚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抗凝治疗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事件分析

    目的 探讨抗凝治疗预防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病人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1998年1月-2004年6月大同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373例依从性好,能定期随访的房颤病人,据其抗凝用药不同划分为华法林组(104例)、阿司匹林组(173例)与中断治疗组(96例).随访至少18个月,对3组病人血栓栓塞发生事件进行比较.结果 华法林预防房颤病人血栓栓塞形成的有效性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 抗凝治疗可减少血栓栓塞事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顾成圻;张萍;马洪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偏头痛病人间歇期脑血流变化

    目的 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偏头痛病人发作间歇期脑血流变化.方法 163例偏头痛病人分为有先兆头痛组和无先兆头痛组,在发作间歇期进行TCD检测,记录颅内各动脉血流速度、频谱特征等参数,进行比较,并与64名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先兆头痛组与无先兆头痛组偏头痛病人各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偏头痛组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快(P<0.01).结论 有先兆和无先兆偏头痛于发作间歇期脑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相似,但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快,TCD通过检测观察脑血流变化,间接反映偏头痛病人在发作间歇期颅内动脉处于紧张收缩状态.

    作者:王伟;刘风林;李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脑钠尿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脑钠尿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56例入选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所有病人均于术前清晨抽取2 mL肘静脉血,用免疫放射方法(IMRA)测量BNP值.结果 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平均血浆BNP值分别为33.37 pg/mL、80.47 pg/mL、131.08 pg/mL,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的16.23 pg/mL(P<0.05).结论 BNP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血浆标志物.

    作者:王凤群;贾永平;吕吉元;高宇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银丹心脑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病人100例,随机分为银丹心脑通治疗组(治疗组)60例、醒脑再造胶囊治疗组(对照组)40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对治疗前后血脂等指标动态观察.结果 治疗组临床致残率下降,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银丹心脑通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改善病人远期生存质量方面疗效确切;效果优于醒脑再造胶囊.

    作者:阎伟;贾晓颖;刘百岩;耿光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通冠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通冠胶囊在广东省中医院已应用多年,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围绕此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也不断扩展与深化,下面就该药近年来已发表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作者:张军;张敏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血压病及其伴抑郁情绪障碍病人血小板活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单纯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伴抑郁症病人的血小板活化功能.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对17例确诊为高血压病不伴抑郁症的病人(A组)、81例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的病人(B组)及49名无高血压及高血压病病史的健康体检者(C组)进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检测,测定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膜蛋白(CD62p),血小板质膜糖蛋白(CD42a/CD42b)、血小板糖蛋白GPⅡb/CPⅢa复合物的值.结果 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分布为轻度抑郁为20.00%,中度抑郁为17.17%,重度抑郁为18.33%.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组病人CD62p的均值、GPⅡb/GPⅢa复合物的均值较单纯高血压病组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组CD42a/CD42b较单纯高血压病组下降(P<0.05).结论 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病人在老年病房有较高的构成比.高血压病病人存在有血小板功能活化,而高血压病伴抑郁症病人血小板的活化较单纯高血压病病人.

    作者:万颖;黄智纲;李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对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炎症反应的中西医认识

    中风病是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均高的疾病,对中风病急性期的研究和防治一直以来是中西医界重点研究的课题.近来现代医药研究人员对脑血管发病机制中炎症因素的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从致炎因子的作用机制做了深入研究;同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对中风病急性期炎症反应的病机及治疗上也有着独特、系统的诠释.

    作者:许宏霞;曹晓岚;王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维生素B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维生素B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3例DPN病人随机分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治疗,治疗组予血塞通注射液静脉输注与维生素B12肌肉注射联合用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7.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维生素B12治疗DPN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维生素B12.

    作者:唐治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医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NF-κB信号转导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一类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细胞质及胞质中,研究表明,其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及细胞的生长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1].

    作者:李鑫辉;黄政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脂水平变化,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血脂异常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7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和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的CHD合并T2DM病人.对照组为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CHD但不伴有糖尿病的病人.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进行两组间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比较.结果 CHD合并T2DM病人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α(LPa)水平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的CHD病人(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无糖尿病的CHD病人(P<0.05).结论 老年CHD合并T2DM病人的血脂异常更明显;血脂异常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巩书文;李彦红;杨志明;王凤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心脏原发性纤维肉瘤1例报道

    1 资料病人,女,48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半年,加重2个月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1℃,心率96/min.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律齐,胸左缘2、3间可闻Ⅲ/Ⅳ级收缩期杂音,较粗糙,心尖部闻及心包摩擦音.肝脾不大.X线胸片提示:房间隔缺损,不除外合并肺动脉狭窄.

    作者:冯翠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