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成圻;张萍;马洪山
目的 观察甘草、大黄对重症脑出血病人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64例重症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1例,在入院后2 h内经胃管注入大黄粉5 g~10 g及甘草粉2 g~5 g,每日3次.结果 治疗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3.2%、MODS的发生率为41.9%,均低于对照组的21.2%、69.7%(P<0.05).结论 重症脑出血病人早期给予甘草、大黄对MODS的发生有防治作用.
作者:王旭生;马喜平;卫枝;贾忠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预后差的心血管急症.通过对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例AD病人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彭超;薛晓波;陈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抗凝治疗预防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病人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1998年1月-2004年6月大同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373例依从性好,能定期随访的房颤病人,据其抗凝用药不同划分为华法林组(104例)、阿司匹林组(173例)与中断治疗组(96例).随访至少18个月,对3组病人血栓栓塞发生事件进行比较.结果 华法林预防房颤病人血栓栓塞形成的有效性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 抗凝治疗可减少血栓栓塞事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顾成圻;张萍;马洪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内壁因有胆固醇积聚而引致黄色粥样病灶,受累动脉内膜先后有多种病变存在,包括局部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增生,引致硬化现象.
作者:曹志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糖水平与动态脉压的相关性.方法 对455例老年高血压病(EH)病人进行体检,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2 h BG)血糖及其他指标,比较不同血糖水平组间脉压大小.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血糖水平与脉压密切相关,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收缩压、舒张压、2 hBG与PP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108、0.111、0.097、0.777,P<0.001).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应加强脉压的监控.
作者:刘奇英;孙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2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输注依达拉奉30 mg,每日2次,共14 d,治疗前后定期对病人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结果 治疗14 d及21 d后治疗组ESS评分及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14 d及21 d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童习池;袁旭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尿毒症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3例尿毒症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病人常规透析基础上应前列地尔10 μg.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肌电图检测.结果 用药后有效率100%,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结论 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魏华;陈玉珺;祝华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脑缺血损伤中各种学说,已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自由基的产生、脑缺血时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机制以及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自由基与脑缺血关系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赵峰;姜亚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通络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VD纳入标准的轻中度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口服免煎中药颗粒,治疗3个疗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Blessed行为量表(BBS)、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MMSE积分升高,BBS、ADL积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络中药治疗VD病人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韩淑芬;吕素君;王霞;田义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冠心病(CHD)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且正逐渐年轻化,我国发病率约为3%左右,占死亡人数40%以上[1].
作者:朱明军;王建忠;王永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自1992年10月开始,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收治64例全脑室血肿铸型病人,采用侧脑室持续性外引流术、尿激酶溶解、反复腰穿引流等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从治疗方法各环节进行探讨.
作者:周海峰;张景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与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9例服用通心络胶囊及参松养心胶囊,每次各3粒,每日3次.对照组43例服用复方丹参片3片及普罗帕酮(心律平),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3个月.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优于对照组的67.4%(P<0.01),在改善临床症状、心电图指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通心络胶囊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优于复方丹参片及心律平,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海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阵发性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已证实有房颤的病人病死率高于无房颤病人的2倍[1],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比率也较其他病因高,常因发作、反复发作或逐渐变成永久性房颤而影响病人生活.近几个临床试验证明,胺碘酮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合用可提高窦性心律的维持率[2,3],减少反复发作.我院从2005年1月以来,应用胺碘酮与缬沙坦合用治疗阵发性房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芳;白敏聪;张润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频探头检测38例脑梗死病人及42例普通就诊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情况并作对比.结果 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数量及程度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病人的斑块形成数量及程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病人其脑梗死的发病几率显著高于普死的重要原因.
作者:王淑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选择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折术后发生肺栓塞1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佟;王植荣;王庆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脑出血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微创血肿清除术对两者的影响.方法 73例急性脑出血病人分为微创术组和内科组,测定入院时及治疗后2 d、7 d、14 d血清TNF-α和IL-6含量,并测定两组治疗前、发病后第14天中国中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结果 治疗前两组TNF-α、IL-6含量及CS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时微创术组的TNF-α、IL-6水平和CSS分值明显低于内科组(P<0.05).结论 脑出血病人急性期血清TNF-α及IL-6明显升高,微创术治疗可抑制或减轻急性脑出血病人TNF-α和IL-6的急剧增加,对改善脑损伤程度,减少炎症及免疫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又佳;黄燕;付耀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中西药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将60例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辨证施治.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及血流速度变化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作者:王静波;田萍;仝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对病情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78例脑梗死病人(ACI组)、36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人(LCI组)和4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血清CRP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病人进行评分.结果 ACI组CRP含量、CRP异常率高于LCI组(P<0.05);LCI组CRP含量及CRP异常病人NDS评分的改善低于健康组(P<0.01).结论 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欧巧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竹叶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在体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穿线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0只SD大鼠分为6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竹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缺血30 min,再灌注240 min.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千分率、Bcl-2、Bax、Cyt-c和caspase-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TUNEL实验表明竹叶总黄酮能明显降低心肌组织凋亡的发生;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Bax、Cyt-c、Bcl-2和caspase-3阳性表达增强(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竹叶总黄酮明显抑制了Bax、Cyt-c和caspase-3表达但没有抑制Bcl-2表达.结论 竹叶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付晓春;王希;郑辉;马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脂水平变化,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血脂异常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7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和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的CHD合并T2DM病人.对照组为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CHD但不伴有糖尿病的病人.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进行两组间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比较.结果 CHD合并T2DM病人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α(LPa)水平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的CHD病人(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无糖尿病的CHD病人(P<0.05).结论 老年CHD合并T2DM病人的血脂异常更明显;血脂异常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巩书文;李彦红;杨志明;王凤芝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