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调节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进展

夏成霞;陆曙

关键词:中药, 调节, 高血压病, 血管内皮功能, 内皮功能障碍, 临床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 发生发展, 综述, 实验, 地位
摘要: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而内皮功能障碍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高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中药改善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型及血压形态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顽固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特点及24 h血压形态.方法 对103例明确诊断为顽固性高血压的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103例中50岁以上中老年病人有67例.男性以痰湿壅盛型占优势,女性则以阴虚阳亢型占优势;50岁以下者以肝火亢盛型为主,51岁~65岁以痰湿壅盛型为主,65岁以上则以阴虚阳亢型为主.血压形态:肝火亢盛型以反杓型为主,阴虚阳亢型为极度杓型,痰湿壅盛型及阴阳两虚型以非杓型为主.结论 ①顽固性高血压多见于中老年病人,以痰湿壅盛型和阴虚阳亢型为多见,且有性别及年龄差异;②顽固性高血压病人均表现为异常的血压形态,通过中医学辨证分型可以判断顽固性高血压病人的靶器官损害及预后.

    作者:郑琼莉;祝炜;王超;贾晶;毛莉娜;李红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2例临床分析

    目的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分析血肿部位、体积、大小、手术死亡相关因素及其术后疗效等.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注入尿激酶.结果 术后1月内良好率及轻残率分别为25.2%和29.8%,死亡率9.3%,244例随访2个月至7年,良好率及轻残率分别为39.3%和27.9%,死亡率12.3%.结论 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能使本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死残率显著下降.认为立体定向技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杨仁青;邢守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β-细辛醚对ox-LDL损伤ECV304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目的 观察石菖蒲有效成分β-细辛醚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的人血管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方法 将ECV304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β-细辛醚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和MMP平均荧光强度.结果 ox-LDL损伤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增高,MMP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β-细辛醚能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凋亡率、稳定MMP,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β-细辛醚能有效抑制ox-LDL对ECV304细胞线粒体的损伤,稳定MMP,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何玉萍;方永奇;江湧;魏刚;王淑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脉压对脑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脉压对脑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20例伴有高血压的脑梗死病人进行血压测量,并计算出脉压(PP).根据PP将病人分为两组,即PP<60 mmHg组(A组)与PP≥60 mmHg组(B组),观察病人入院及发病30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A组的高血压病人与B组比较,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6.3±5.2)分、(16.6±4.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0 d时,分别为(12.1±4.0)分、(14.3±3.6)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压病病人脉压增大对脑梗死预后有影响.

    作者:王蓉;徐金刚;于源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脑梗死关系.方法 对120例脑梗死病人及100例对照组病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率(72.8%)明显高于对照组(56.0%),梗死组不稳定斑块(软斑及溃疡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1%与18.3%);梗死侧组软斑及溃疡斑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非梗死侧组,分别为63个(52.1%)与11个(18.6%)(P<0.05).脑梗死组>75%的管腔狭窄数为2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例(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显著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洪柳;莫亚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活血化瘀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前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血管内皮细胞(VECs)不仅是血液和血管平滑肌的屏障,而且是高度活跃的代谢库,参与凝血及抗血栓形成,调节血管张力,影响血管通透性.

    作者:邓丽娅;张印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他汀类药物对心脏胶原的影响及其抗纤维化作用

    心脏功能不仅取决于心肌细胞本身的舒缩功能,同时还取决于细胞外基质成分,特别是心肌胶原纤维,其不仅具有支持和连接作用,而且在协调心肌力的传递、信息的传导、营养物质的输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底彬;鹿育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复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首次出血后复发出血的相关因素和复发出血部位的变化.方法 对2001年3月-2005年3月入院接受治疗的221例高血性脑出血病人,根据有无复发出血进行分组别、分部位、分因素的研究.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复发出血与高血压的有效控制与否密切相关,并与糖尿病、高血脂及既往有缺血性卒中史有关.复发出血部位多在原出血病灶的对侧.结论 有效控制血压和其他因素,可以预防出血的复发,改善预后.

    作者:李秋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脑出血急性期中医治疗进展

    脑出血在中医概念里名中风又名卒中,其病因主要表现在虚、风、火、气、痰、瘀六个方面,病机虽然复杂多样,但气血逆乱是病机的核心,而瘀血、痰浊、风火等病邪为害的终环节则为脑络闭阻.

    作者:牟方波;李桂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奎的平、氯丙嗪、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脑电图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精神分裂症病人服用奎的平、氯丙嗪、氯氮平后对脑电图影响的差异.方法 分别对单一使用奎的平、氯丙嗪、氯氮平治疗6周后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电图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后病人的脑电图改变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脑电图异常率奎的平组为36.7%,氯丙嗪组66.7%,氯氮平组90.0%,氯氮平和氯丙嗪对脑电图的影响明显大于奎的平(P<0.05或P<0.01):3组病人的脑电图改变均与疗效无关(P>0.05).结论 奎的平对脑电图的影响较小,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冀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2年12月-2005年11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住院病人160例,随机进入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治疗组)和西医卒中单元组(对照组),每组80例,主要观察指标有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I)、神经功能评估(NIHSS).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病人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病人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吴俊红;王长垠;殷春萍;杨世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肺动脉瓣赘生物1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指由微生物侵犯心内膜表面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其特征性病变--赘生物,是大小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组织多形性团块,其间网罗着大量微生物和一定量的炎性细胞,常累及心脏瓣膜,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多见,三尖瓣和肺动脉瓣较少见,并可同时累及多个瓣膜.

    作者:薛勇;陈晓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金思维对Aβ42所致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GAP-43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金思维对β淀粉样蛋白(Aβ)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GAP-43异常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凝聚态Aβ1-42在大鼠海马内注射以建立动物模型.造模3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筛选学习记忆积分异常者,纳入药物实验.给药4周后,取脑冷冻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海马CA1区GAP-43阳性神经元数目,采用Image-Proplus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海马CA1区GAP-43阳性细胞的免疫反应产物的光密度(OD)值.结果 给药4周后,金思维组海马CA1区GAP-43阳性细胞数升至77.06个±14.66个,不仅显著高于模型组的52.33个±28.45个(P<0.01),而且与多奈哌齐组(51.26个±22.44个)相比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金思维组海马CA1区GAP-43阳性细胞OD值(75.44±5.29)与多奈哌齐组(73.09±5.18)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思维可使Aβ所致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GAP-43的表达量增加,为金思维提取物促神经生长提供了新的证据.

    作者:田金洲;徐意;时晶;尹军祥;姬志鹃;赵志炜;盛树力;王永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健心颗粒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健心颗粒干预慢性心力衰竭(CHF)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方法 以32周老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CHF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低剂量健心颗粒组、中剂量健心颗粒组、高剂量健心颗粒组与卡托普利(开搏通)组.观察应用健心颗粒4周后心肌的Fas、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钠素(ANP)、脑钠素(BNP)水平.结果 健心颗粒各剂量组均可以降低Fas、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其中低剂量健心颗粒组各蛋白分别为17.39%±1.12%、10.27%±1.27%和16.24%±3.26%;可提高Bcl-2(低剂量健心颗粒组为20.76%±6.38%)蛋白表达;降低血浆的AngⅡ、ANP、BNP水平,低剂量健心颗粒组各指标分别为101.13pg/mL±19.56pg/mL、375.89pg/mL±72.17pg/mL、254.03pg/mL±27.58 pg/mL.结论 健心颗粒可以通过复杂机制干预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

    作者:叶盈;黄飞翔;蔡晶;许春萱;陈美华;林求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雷公藤多甙防治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多甙对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在再狭窄防治方面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取8只为正常组,其余24只以内皮剥脱法造模,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甙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各8只.模型组术后予蒸馏水3mL/(kg·d)灌胃,小剂量组予雷公藤多甙30mg/(kg·d)灌胃,大剂量组予雷公藤多甙60 mg/(kg·d)灌胃.于术前处死8只正常组大鼠,于术后2周处死各实验组动物.取材检测指标:HE染色观察管壁增生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内、中膜厚度及其比值,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结果 雷公藤小剂量组内膜、中膜厚度与内膜/中膜厚度值分别为(54.19±11.59)μm、(102.66±15.58)μm与0.55±0.18;雷公藤大剂量组各指标分别为(37.58±8.51)μm、(115.09±18.98)μm与0.33±0.08.抑制PCNA表达,升高α-SMA水平,并呈剂量正相关.结论 雷公藤多甙能有效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的狭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盛昭园;谢春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尼莫地平联合苦碟子治疗急性脑梗死3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联合苦碟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病人65例,将其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溶栓、抗凝、脱水降颅压、降脂降糖、脑保护治疗等,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针8 mg联合苦碟子注射液30 mL静脉输注治疗.两组均以观察15 d为1个疗程,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6.83±3.54)分,对照组为(8.63±4.02)分均优于治疗前.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苦碟子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疗效.

    作者:丁立辉;丁新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将6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接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吸氧、休息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临床随访观察2个月后测试两组的心率、心胸比率、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减慢心率、缩小心胸比率、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CHF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可以更好地改善CHF病人的心功能及预后.

    作者:赵志斌;冯贵安;张建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63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卒中组)及31名健康人(健康组)血清Hcy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缺性脑卒中组病人血清Hcy水平为(18.42±3.01)μmol/L,明显高于健康组的(12.16±2.54)μmol/L(P<0.01),且多发性脑卒中组又高于单发性脑卒中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 高Hcy血症可能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多发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白翠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心月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近年来重型肝炎并发心肌损伤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重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重型肝炎组心肌酶谱较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组升高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重型肝炎心肌酶谱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型肝炎常并发心肌损害,需常规监测心肌酶、心电图、心脏彩超并及时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作者:阮志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68例老年CHF病人抗心力衰竭治疗前后的血浆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促甲状腺表(TSH)水平,并与30名健康者对照分析.结果 老年CHF组TT3、FT3较对照组下降(P<0.05或P<0.01),且CHF组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TT3、FT3水平逐渐减低;TT4、FT4、TSH CGF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心力衰竭治疗后TT3、FT3水平明显上升(P<0.05或P<0.01).结论 老年CHF病人常伴有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评估老年CHF病人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唐宜耀;刘帆;孙圣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