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肺动脉瓣赘生物1例

薛勇;陈晓虎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 肺动脉瓣, 微生物, 感染性疾病, 主动脉瓣, 炎性细胞, 心脏瓣膜, 纤维组织, 赘生物, 血小板, 三尖瓣, 膜表面, 二尖瓣, 多形性, 特征, 侵犯, 定量, 病变
摘要: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指由微生物侵犯心内膜表面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其特征性病变--赘生物,是大小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组织多形性团块,其间网罗着大量微生物和一定量的炎性细胞,常累及心脏瓣膜,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多见,三尖瓣和肺动脉瓣较少见,并可同时累及多个瓣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126例住院死亡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住院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为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9年10月-2006年6月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心内科住院死亡的126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死亡病例的病因以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主,分别为59.5%和28.6%;心力衰竭后总的生存期为5年(2年~10年),男性生存期4年(1年~10年),女性生存期5年(2年~15年);死亡方式依次为:泵衰竭死亡56例(44.4%)、猝死36例(28.6%)、脑梗死死亡12例(9.5%),其他并发症死亡22例(17.5%);死亡月份集中于1月份.结论 心力衰竭住院死亡病例的病因以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主;泵衰竭和猝死是心力衰竭的主要死亡方式;心力衰竭死亡月份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在冬季达到峰值.

    作者:原巧灵;郭庆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脑出血急性期中医治疗进展

    脑出血在中医概念里名中风又名卒中,其病因主要表现在虚、风、火、气、痰、瘀六个方面,病机虽然复杂多样,但气血逆乱是病机的核心,而瘀血、痰浊、风火等病邪为害的终环节则为脑络闭阻.

    作者:牟方波;李桂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金思维对Aβ42所致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GAP-43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金思维对β淀粉样蛋白(Aβ)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GAP-43异常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凝聚态Aβ1-42在大鼠海马内注射以建立动物模型.造模3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筛选学习记忆积分异常者,纳入药物实验.给药4周后,取脑冷冻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海马CA1区GAP-43阳性神经元数目,采用Image-Proplus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海马CA1区GAP-43阳性细胞的免疫反应产物的光密度(OD)值.结果 给药4周后,金思维组海马CA1区GAP-43阳性细胞数升至77.06个±14.66个,不仅显著高于模型组的52.33个±28.45个(P<0.01),而且与多奈哌齐组(51.26个±22.44个)相比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金思维组海马CA1区GAP-43阳性细胞OD值(75.44±5.29)与多奈哌齐组(73.09±5.18)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思维可使Aβ所致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GAP-43的表达量增加,为金思维提取物促神经生长提供了新的证据.

    作者:田金洲;徐意;时晶;尹军祥;姬志鹃;赵志炜;盛树力;王永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脑梗死关系.方法 对120例脑梗死病人及100例对照组病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率(72.8%)明显高于对照组(56.0%),梗死组不稳定斑块(软斑及溃疡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1%与18.3%);梗死侧组软斑及溃疡斑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非梗死侧组,分别为63个(52.1%)与11个(18.6%)(P<0.05).脑梗死组>75%的管腔狭窄数为2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例(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显著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洪柳;莫亚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葛根素治疗劳累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葛根素治疗劳累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41例)和葛根素组(45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及常规降压降糖治疗(不加用降脂药及p-受体阻滞剂);葛根素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输注,疗程均为14 d.结果 葛根素组加拿大心绞痛分级总有效率95.56%,常规组有效率为85.3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葛根素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6.67%明显优于常规组的70.73%(P<0.05).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作者:潘焕军;张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68例老年CHF病人抗心力衰竭治疗前后的血浆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促甲状腺表(TSH)水平,并与30名健康者对照分析.结果 老年CHF组TT3、FT3较对照组下降(P<0.05或P<0.01),且CHF组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TT3、FT3水平逐渐减低;TT4、FT4、TSH CGF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心力衰竭治疗后TT3、FT3水平明显上升(P<0.05或P<0.01).结论 老年CHF病人常伴有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评估老年CHF病人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唐宜耀;刘帆;孙圣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供血不足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临床已较重视,而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

    作者:张秀华;李光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择13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服用卡维地洛(12.5 mg/d~25.0 mg/d),观察时间为12周,测定临床血压值.结果 服药12周后有效率达84.13%(106/126),收缩压治疗前(164.2±20.3)mmHg,治疗后(142.3±16.1)mmHg,舒张压治疗前(105.6±12.3)mmHg,治疗后(91.2±8.6)mmHg,治疗前后比较,P<0.001;心率治疗前为(71.8±6.2)/min,治疗后为(63.8±5.3)/min,治疗前后比较,P<0.001.有6例病人因心动过缓和心悸不适不能耐受而停药,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耐受性好.

    作者:洪潮鑫;杨兵;朱红;方鹏;王合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联合降纤酶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联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频发TIA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口服阿司匹林或华法林,联合治疗组36例,在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或华法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降纤酶,每次10 U静脉输注3d,尼莫地平4 ng/d~10 mg/d静脉输注2周.2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周后联合治疗组完全控制率为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4%,联合治疗组发展为缺血性卒中5例,对照组为8例.结论 在常规应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降纤酶及尼莫地平,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治疗.

    作者:闫丽清;李英;赵承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β-细辛醚对ox-LDL损伤ECV304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目的 观察石菖蒲有效成分β-细辛醚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的人血管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方法 将ECV304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β-细辛醚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和MMP平均荧光强度.结果 ox-LDL损伤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增高,MMP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β-细辛醚能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凋亡率、稳定MMP,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β-细辛醚能有效抑制ox-LDL对ECV304细胞线粒体的损伤,稳定MMP,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何玉萍;方永奇;江湧;魏刚;王淑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栓心脉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2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栓心脉宁在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基础上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148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2例)在常规西药(抗心绞痛、抗心肌缺血及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血栓心脉宁,每次4片,每日3次.对照组仅予常规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两组治疗前后均做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及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项检查,详细记录两组病人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消耗量、血压及心率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1.9%及73.6%,对照组为76.3%及68.4%.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改善心肌缺血等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血栓心脉宁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且副反应小的药物.

    作者:那开宪;余平;张桂云;秦海;马立群;黄中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缓慢发生的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丧失和纹状体DA含量明显减少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1].

    作者:王明哲;鲍远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脉压对脑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脉压对脑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20例伴有高血压的脑梗死病人进行血压测量,并计算出脉压(PP).根据PP将病人分为两组,即PP<60 mmHg组(A组)与PP≥60 mmHg组(B组),观察病人入院及发病30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A组的高血压病人与B组比较,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6.3±5.2)分、(16.6±4.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0 d时,分别为(12.1±4.0)分、(14.3±3.6)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压病病人脉压增大对脑梗死预后有影响.

    作者:王蓉;徐金刚;于源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2年12月-2005年11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住院病人160例,随机进入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治疗组)和西医卒中单元组(对照组),每组80例,主要观察指标有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I)、神经功能评估(NIHSS).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病人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病人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吴俊红;王长垠;殷春萍;杨世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维脑路通针,阿司匹林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输注,每日2次,治疗前后定期对病人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并于第21天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第21天时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显效率为62.5%,对照组为38.7%,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其强大的自由基清除功能所起到的神经保护作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非常有益.

    作者:李静;周俐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浆血栓素A2水平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浆血栓素A2(TXA2)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UAP)1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18例的TXA2浓度.结果 UAP病人症状发作前后TXA2分别为278.9ng/L±1 4.9ng/L和145.7ng/L±15.1ng/L(P<0.05).AMI溶栓前后TXA2分别为452.1ng/L±12.5ng/L和285.2ng/L±15.5ng/L(P<0.05).对照组TXA2为71.1ng/L±11.9ng/L9结论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TXA2水平越高.

    作者:刘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1].

    作者:冯小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活血化瘀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前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血管内皮细胞(VECs)不仅是血液和血管平滑肌的屏障,而且是高度活跃的代谢库,参与凝血及抗血栓形成,调节血管张力,影响血管通透性.

    作者:邓丽娅;张印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脑出血继续出血临床分析及药物防治

    目的 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继续出血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及转归.结果 32例中血肿扩大在6 h内16例,6 h~12 h 8例,12 h~24 h 8例,血肿扩大前后血压平均升高28/13 mmHg,血肿扩大前均有较大剂量甘露醇静脉输注史.结论 频繁搬动、血压控制不佳、甘露醇应用不当是血肿扩大的重要因素.

    作者:吕振国;马玲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将6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接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吸氧、休息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临床随访观察2个月后测试两组的心率、心胸比率、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减慢心率、缩小心胸比率、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CHF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可以更好地改善CHF病人的心功能及预后.

    作者:赵志斌;冯贵安;张建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