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洪潮鑫;杨兵;朱红;方鹏;王合森

关键词:卡维地洛, 老年, 原发性高血压
摘要: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择13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服用卡维地洛(12.5 mg/d~25.0 mg/d),观察时间为12周,测定临床血压值.结果 服药12周后有效率达84.13%(106/126),收缩压治疗前(164.2±20.3)mmHg,治疗后(142.3±16.1)mmHg,舒张压治疗前(105.6±12.3)mmHg,治疗后(91.2±8.6)mmHg,治疗前后比较,P<0.001;心率治疗前为(71.8±6.2)/min,治疗后为(63.8±5.3)/min,治疗前后比较,P<0.001.有6例病人因心动过缓和心悸不适不能耐受而停药,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耐受性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肺动脉瓣赘生物1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指由微生物侵犯心内膜表面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其特征性病变--赘生物,是大小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组织多形性团块,其间网罗着大量微生物和一定量的炎性细胞,常累及心脏瓣膜,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多见,三尖瓣和肺动脉瓣较少见,并可同时累及多个瓣膜.

    作者:薛勇;陈晓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复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首次出血后复发出血的相关因素和复发出血部位的变化.方法 对2001年3月-2005年3月入院接受治疗的221例高血性脑出血病人,根据有无复发出血进行分组别、分部位、分因素的研究.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复发出血与高血压的有效控制与否密切相关,并与糖尿病、高血脂及既往有缺血性卒中史有关.复发出血部位多在原出血病灶的对侧.结论 有效控制血压和其他因素,可以预防出血的复发,改善预后.

    作者:李秋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63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卒中组)及31名健康人(健康组)血清Hcy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缺性脑卒中组病人血清Hcy水平为(18.42±3.01)μmol/L,明显高于健康组的(12.16±2.54)μmol/L(P<0.01),且多发性脑卒中组又高于单发性脑卒中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 高Hcy血症可能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多发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白翠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联合降纤酶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联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频发TIA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口服阿司匹林或华法林,联合治疗组36例,在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或华法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降纤酶,每次10 U静脉输注3d,尼莫地平4 ng/d~10 mg/d静脉输注2周.2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周后联合治疗组完全控制率为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4%,联合治疗组发展为缺血性卒中5例,对照组为8例.结论 在常规应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降纤酶及尼莫地平,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治疗.

    作者:闫丽清;李英;赵承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健心颗粒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健心颗粒干预慢性心力衰竭(CHF)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方法 以32周老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CHF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低剂量健心颗粒组、中剂量健心颗粒组、高剂量健心颗粒组与卡托普利(开搏通)组.观察应用健心颗粒4周后心肌的Fas、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钠素(ANP)、脑钠素(BNP)水平.结果 健心颗粒各剂量组均可以降低Fas、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其中低剂量健心颗粒组各蛋白分别为17.39%±1.12%、10.27%±1.27%和16.24%±3.26%;可提高Bcl-2(低剂量健心颗粒组为20.76%±6.38%)蛋白表达;降低血浆的AngⅡ、ANP、BNP水平,低剂量健心颗粒组各指标分别为101.13pg/mL±19.56pg/mL、375.89pg/mL±72.17pg/mL、254.03pg/mL±27.58 pg/mL.结论 健心颗粒可以通过复杂机制干预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

    作者:叶盈;黄飞翔;蔡晶;许春萱;陈美华;林求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供血不足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临床已较重视,而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

    作者:张秀华;李光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医卒中单元下的健康教育对气虚型中风病人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医卒中单元下的健康教育对气虚型中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再入院率、血脂等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气虚型中风病人随机分为中医健康教育组(观察组)与西医健康教育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即采取不限制饮食、减少运动量等健康教育内容.对照组采取低盐、低脂饮食,限制总热量摄取,每天运动1 h~2 h.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气虚证积分、神经功能评价(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再入院率为14.0%、并发症为3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0%与62.0%(P<0.05).医疗满意度评分为(90.82±7.9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1±9.74)分(P<0.005).结论 与现代医学的健康教育内容相比,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气虚型中风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再入院率和并发症,从而降低治疗成本.

    作者:王泽颖;赵曼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三黄泻心汤对肥胖大鼠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三黄泻心汤对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腹腔脂肪湿重及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探讨清热解毒法对肥胖及瘦素、胰岛素抵抗的调整作用.方法 给予高脂饮食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将肥胖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三黄泻心汤(A组)、盐酸芬氟拉明(B组)和生理盐水(C组)灌胃,连续12周,每周测体重,试验末取血测血脂、血清瘦素及胰岛素.结果 A组和B组大鼠体重分别为(387.8±12.1)g和(378.3±10.7)g较C组的(493.1±8.9)g低(P<0.05);腹腔脂肪湿重A组和B组也较C组低(P<0.01),且随喂养时间的延长体重变化趋势A组下降缓慢,B组亦下降,但试验末略有上升,C组体重继续增长.A组和B组血糖、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较C组低,瘦素和胰岛素的变化A组和B组较C组亦低(P<0.05),且A组与C组血糖和胰岛素差异更大(P<0.01).结论 三黄泻心汤可能通过降低肥胖大鼠体重、血糖及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而发挥调节血脂、改善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作者:丁国锋;王浩;吴智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PPAR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中医药干预研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在抗炎、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迁移、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胆固醇的逆向转运、改善血管张力等方面发挥着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相关研究证实,部分中药有着作为PPARγ激动剂的潜在可能,在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中,PPARγ也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好的切入靶点,并且有望在中医药领域中研究出新的、特异性较高的PPARγ激动剂,为抗动脉粥样硬化和脂代谢异常提供更佳的药物选择.

    作者:朱莹;张文高;郑广娟;姜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1].

    作者:冯小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2年12月-2005年11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住院病人160例,随机进入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治疗组)和西医卒中单元组(对照组),每组80例,主要观察指标有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I)、神经功能评估(NIHSS).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病人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病人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吴俊红;王长垠;殷春萍;杨世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脑出血急性期中医治疗进展

    脑出血在中医概念里名中风又名卒中,其病因主要表现在虚、风、火、气、痰、瘀六个方面,病机虽然复杂多样,但气血逆乱是病机的核心,而瘀血、痰浊、风火等病邪为害的终环节则为脑络闭阻.

    作者:牟方波;李桂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AAI和DDD起搏的比较

    目的 观察AAI和DDD两种起搏方式对单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病人心功能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利用超声心动图、体表心电图及Holter检查,对51例病窦综合征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AAI和DDD起搏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都明显增加,房性心律失常显著减少,AAI起搏组与DDD起搏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AAI和DDD起搏均能显著改善病人的心功能,减少房性心律失常,但AAI起搏器与DDD起搏器相比节省了大量的经济费用;安装AAI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病人要警惕演变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而致起搏无效.

    作者:卢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黄芪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服丙硫氧嘧啶150 mg/d~300 mg/d,倍他乐克12.5 mg/d~50 mg/d.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成人每次30 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症状及心功能改善率.结果 治疗组症状和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33%(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倍他乐克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疗效确切.

    作者:魏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心肺复苏中经抗胆碱治疗成功救治心脏骤停1例报道

    心脏骤停的生存率很低,根据不同情况,其生存率为5%~60%.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PR)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1].而在初级心肺复苏成功后的高级心肺复苏阶段同样十分重要.

    作者:顾志宏;魏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刺五加总黄酮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P38及GAP-43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P38、GAP-43的变化及刺五加总黄酮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治疗组、正常组P38、GAP-43-表达的影响.结果 P38和GAP-43的表达水平随再灌注延长而不断上升;在各时间点,治疗组P38和GAP-43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刺五加总黄酮可上调突触素P38、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表达,具有促进突触再建和增强、完善再建突触效能的作用.

    作者:石学魁;王雅贤;周晓茵;姬云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知母百合与厄贝沙坦长期联合运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知母百合与厄贝沙坦联合运用对血压和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16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即阳性对照组、厄见组[厄贝沙坦40mg/(kg·d)]、联合组[厄贝沙坦40 mg/(kg·d)加知母百合药粉1 250mg/(kg·d)]及中药组[知母百合药粉1 250 mg/(kg·d)].另取10只同龄的Wistar-Kyoto大鼠(WKY)作为阴性对照组.对各组大鼠予相应的药物混合饲料4个月后观察:①动物清醒状态下的血压参数变化;②留取大鼠的尿液及血清用于测定肾功能变化.结果 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厄贝组、联合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BP)均显著降低(35~52)mmHg(P<0.05),而中药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SBP及DBP、MBP与厄贝组相比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一定的下降趋势(5 mmHg~10mmHg).厄贝组和联合组的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素氮(BUN)比阳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中药组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组的尿β2-MG及BUN与厄贝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知母百合与厄贝沙坦联合运用时有一定的协同降压作用(5 mmHg~10 mmHg),并可增强厄贝沙坦的肾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郭启智;贺治青;梁春;吴明月;林厚文;陈万生;吴宗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活血化瘀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前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血管内皮细胞(VECs)不仅是血液和血管平滑肌的屏障,而且是高度活跃的代谢库,参与凝血及抗血栓形成,调节血管张力,影响血管通透性.

    作者:邓丽娅;张印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脑出血继续出血临床分析及药物防治

    目的 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继续出血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及转归.结果 32例中血肿扩大在6 h内16例,6 h~12 h 8例,12 h~24 h 8例,血肿扩大前后血压平均升高28/13 mmHg,血肿扩大前均有较大剂量甘露醇静脉输注史.结论 频繁搬动、血压控制不佳、甘露醇应用不当是血肿扩大的重要因素.

    作者:吕振国;马玲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缓慢发生的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丧失和纹状体DA含量明显减少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1].

    作者:王明哲;鲍远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