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颖;赵曼丽
心脏功能不仅取决于心肌细胞本身的舒缩功能,同时还取决于细胞外基质成分,特别是心肌胶原纤维,其不仅具有支持和连接作用,而且在协调心肌力的传递、信息的传导、营养物质的输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底彬;鹿育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心脏骤停的生存率很低,根据不同情况,其生存率为5%~60%.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PR)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1].而在初级心肺复苏成功后的高级心肺复苏阶段同样十分重要.
作者:顾志宏;魏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脑出血在中医概念里名中风又名卒中,其病因主要表现在虚、风、火、气、痰、瘀六个方面,病机虽然复杂多样,但气血逆乱是病机的核心,而瘀血、痰浊、风火等病邪为害的终环节则为脑络闭阻.
作者:牟方波;李桂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住院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为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9年10月-2006年6月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心内科住院死亡的126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死亡病例的病因以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主,分别为59.5%和28.6%;心力衰竭后总的生存期为5年(2年~10年),男性生存期4年(1年~10年),女性生存期5年(2年~15年);死亡方式依次为:泵衰竭死亡56例(44.4%)、猝死36例(28.6%)、脑梗死死亡12例(9.5%),其他并发症死亡22例(17.5%);死亡月份集中于1月份.结论 心力衰竭住院死亡病例的病因以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主;泵衰竭和猝死是心力衰竭的主要死亡方式;心力衰竭死亡月份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在冬季达到峰值.
作者:原巧灵;郭庆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继续出血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及转归.结果 32例中血肿扩大在6 h内16例,6 h~12 h 8例,12 h~24 h 8例,血肿扩大前后血压平均升高28/13 mmHg,血肿扩大前均有较大剂量甘露醇静脉输注史.结论 频繁搬动、血压控制不佳、甘露醇应用不当是血肿扩大的重要因素.
作者:吕振国;马玲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68例老年CHF病人抗心力衰竭治疗前后的血浆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促甲状腺表(TSH)水平,并与30名健康者对照分析.结果 老年CHF组TT3、FT3较对照组下降(P<0.05或P<0.01),且CHF组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TT3、FT3水平逐渐减低;TT4、FT4、TSH CGF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心力衰竭治疗后TT3、FT3水平明显上升(P<0.05或P<0.01).结论 老年CHF病人常伴有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评估老年CHF病人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唐宜耀;刘帆;孙圣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精神分裂症病人服用奎的平、氯丙嗪、氯氮平后对脑电图影响的差异.方法 分别对单一使用奎的平、氯丙嗪、氯氮平治疗6周后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电图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后病人的脑电图改变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脑电图异常率奎的平组为36.7%,氯丙嗪组66.7%,氯氮平组90.0%,氯氮平和氯丙嗪对脑电图的影响明显大于奎的平(P<0.05或P<0.01):3组病人的脑电图改变均与疗效无关(P>0.05).结论 奎的平对脑电图的影响较小,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冀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一氧化碳中毒后部分病人可继发脑梗死,现就我院2002年-2005年收治的16例病例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例一氧化碳中毒病人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8岁~70岁,平均48.2岁,>30岁2例,30岁~49岁4例,50岁~60岁6例,≤60岁4例;轻度中毒4例,中度中毒8例,重度中毒4例.
作者:李春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指由微生物侵犯心内膜表面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其特征性病变--赘生物,是大小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组织多形性团块,其间网罗着大量微生物和一定量的炎性细胞,常累及心脏瓣膜,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多见,三尖瓣和肺动脉瓣较少见,并可同时累及多个瓣膜.
作者:薛勇;陈晓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石菖蒲有效成分β-细辛醚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的人血管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方法 将ECV304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β-细辛醚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和MMP平均荧光强度.结果 ox-LDL损伤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增高,MMP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β-细辛醚能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凋亡率、稳定MMP,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β-细辛醚能有效抑制ox-LDL对ECV304细胞线粒体的损伤,稳定MMP,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何玉萍;方永奇;江湧;魏刚;王淑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葛根素治疗劳累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41例)和葛根素组(45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及常规降压降糖治疗(不加用降脂药及p-受体阻滞剂);葛根素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输注,疗程均为14 d.结果 葛根素组加拿大心绞痛分级总有效率95.56%,常规组有效率为85.3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葛根素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6.67%明显优于常规组的70.73%(P<0.05).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作者:潘焕军;张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1].
作者:冯小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前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血管内皮细胞(VECs)不仅是血液和血管平滑肌的屏障,而且是高度活跃的代谢库,参与凝血及抗血栓形成,调节血管张力,影响血管通透性.
作者:邓丽娅;张印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脑梗死关系.方法 对120例脑梗死病人及100例对照组病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率(72.8%)明显高于对照组(56.0%),梗死组不稳定斑块(软斑及溃疡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1%与18.3%);梗死侧组软斑及溃疡斑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非梗死侧组,分别为63个(52.1%)与11个(18.6%)(P<0.05).脑梗死组>75%的管腔狭窄数为2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例(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显著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洪柳;莫亚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后期的必然结果,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之一,治疗上使用强心、扩血管、利尿药物在控制其症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些年来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监测、治疗CHF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
作者:白民刚;张桂英;谷刚;汲广成;宋金岭;石永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三黄泻心汤对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腹腔脂肪湿重及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探讨清热解毒法对肥胖及瘦素、胰岛素抵抗的调整作用.方法 给予高脂饮食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将肥胖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三黄泻心汤(A组)、盐酸芬氟拉明(B组)和生理盐水(C组)灌胃,连续12周,每周测体重,试验末取血测血脂、血清瘦素及胰岛素.结果 A组和B组大鼠体重分别为(387.8±12.1)g和(378.3±10.7)g较C组的(493.1±8.9)g低(P<0.05);腹腔脂肪湿重A组和B组也较C组低(P<0.01),且随喂养时间的延长体重变化趋势A组下降缓慢,B组亦下降,但试验末略有上升,C组体重继续增长.A组和B组血糖、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较C组低,瘦素和胰岛素的变化A组和B组较C组亦低(P<0.05),且A组与C组血糖和胰岛素差异更大(P<0.01).结论 三黄泻心汤可能通过降低肥胖大鼠体重、血糖及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而发挥调节血脂、改善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作者:丁国锋;王浩;吴智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稳定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的作用,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剂(TIMP1)对AS斑块发展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45只兔腹主动脉球囊拉伤后高脂喂养,12周末随机分为脑心通组、辛伐他汀组及对照组.24周末处死分离腹主动脉进行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RT-PCR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MMP9和TIMP1在对照组殚斑块内阳性细胞数多于脑心通组;实时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mRNA表达量高于脑心通组及辛伐他汀组,且脑心通组与辛伐他汀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MP9和TIMP-1是测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脑心通胶囊能下调其在斑块内的表达,从而降低斑块的易损性.
作者:刘艳;赵玉霞;刘运芳;燕芳芳;鹿晓婷;吕芳;刘文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栓心脉宁在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基础上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148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2例)在常规西药(抗心绞痛、抗心肌缺血及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血栓心脉宁,每次4片,每日3次.对照组仅予常规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两组治疗前后均做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及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项检查,详细记录两组病人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消耗量、血压及心率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1.9%及73.6%,对照组为76.3%及68.4%.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改善心肌缺血等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血栓心脉宁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且副反应小的药物.
作者:那开宪;余平;张桂云;秦海;马立群;黄中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择13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服用卡维地洛(12.5 mg/d~25.0 mg/d),观察时间为12周,测定临床血压值.结果 服药12周后有效率达84.13%(106/126),收缩压治疗前(164.2±20.3)mmHg,治疗后(142.3±16.1)mmHg,舒张压治疗前(105.6±12.3)mmHg,治疗后(91.2±8.6)mmHg,治疗前后比较,P<0.001;心率治疗前为(71.8±6.2)/min,治疗后为(63.8±5.3)/min,治疗前后比较,P<0.001.有6例病人因心动过缓和心悸不适不能耐受而停药,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耐受性好.
作者:洪潮鑫;杨兵;朱红;方鹏;王合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医卒中单元下的健康教育对气虚型中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再入院率、血脂等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气虚型中风病人随机分为中医健康教育组(观察组)与西医健康教育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即采取不限制饮食、减少运动量等健康教育内容.对照组采取低盐、低脂饮食,限制总热量摄取,每天运动1 h~2 h.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气虚证积分、神经功能评价(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再入院率为14.0%、并发症为3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0%与62.0%(P<0.05).医疗满意度评分为(90.82±7.9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1±9.74)分(P<0.005).结论 与现代医学的健康教育内容相比,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气虚型中风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再入院率和并发症,从而降低治疗成本.
作者:王泽颖;赵曼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