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志萍;曹晓岚
目的 观察大剂量纳洛酮在抢救重度一氧化碳中毒中的应用.方法 将194例急性急度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纳洛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催醒时间为(5.08±1.52)h,与对照组(10.7±3.6)h比较明显缩短,且临床治愈率为100%,也高于对照组的85%.结论 大剂量纳洛酮可明显缩短催醒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学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8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尼莫地平及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160mg/d静脉输注,连用10 d,低分子肝素钙5000 U腹壁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 d.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对两组病人的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为72.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3.5%(P<0.01);两组血小板计数、PT、APTT、Fg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奥扎格雷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欧巧玲;唐妍妍;蒋兴家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大黄白芨粉与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大黄白芨粉及奥关拉唑,对照组仅用奥美拉唑.两组疗程均为5 d.结果 治疗组止血效果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9.31%(P<0.05),治疗组止血时间为(46.20±1.98)h,与对照组(65.70±3.20)h比较明显缩短(P<0.01).结论 大黄白芨粉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具有疗程短、疗效高、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邬渊敏;田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紧急的危重症情况,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苏成功率低的特点.有关资料研究显示:院内复苏抢救的成功率仅有12%~40%,院外的复苏成功率更低,只有4%.
作者:王永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0例脑血栓形成病人为观察组,分别测定发病后24 h、第3天、第7天血清IL-10水平,并对病人进行梗死面积的测定.另选2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测定血清IL-10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法.结果 观察组血清IL-10水平在第1天、第3天、第7天均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第1天IL 10显著增高,第3天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持续到发病第7天仍高于对照组,大面积脑梗死者较小面积脑梗死者高(P<0.05).结论 脑血栓形成后继发性脑损伤引起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增高;IL-10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利于缺血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和存活;IL-10的变化与脑缺血的病程及缺血面积大小有关.
作者:尹爱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疏血通组(治疗组)与复方丹参组(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其疗效.结果 疏血通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 . 3%(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
作者:陈兴泳;程琼;唐洲平;唐荣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合胞二磷胆碱辅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确切疗效.方法 将114例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及胞二磷胆碱两个月,观察两组病人1年后的转归.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病人早期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合胞二磷胆碱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减少复发.
作者:张慧清;刘风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药物预处理是否能够减弱围手术期血管内皮及心肌的急性损伤.方法 选择具有典型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或负荷试验阳性病人10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安慰剂治疗,他汀组52例给予辛伐他汀片20 mg,每晚睡前服用.所有病人入选后按分组开始治疗,治疗7 d后行PCI治疗,术前、术后8 h、术后24 h分别检测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 Ⅰ).结果两组PCI术前ET-1、NO、CK-MB、cTn 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8 h与术前比较,ET-1、CK-MB、cTn Ⅰ明显升高,NO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ET-1、NO恢复至术前水平,CK-MB、cTn Ⅰ进一步升高;术后8h,对照组ET-1较他汀组升高明显,NO较他汀组降低明显(P<0.05),术后8 h及24 h,对照组CK-MB、cTn Ⅰ均较他汀组升高明显(P<0.05或P<0.001).结论 PCI围手术期存在血管内皮及心肌的急性损伤,辛伐他汀预处理具有明显改善围手术期血管内皮及心肌的急性损伤作用.
作者:何冉;韩战营;尤士杰;邱春光;王丹;李立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Af)病人转复窦性心律时,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2例心功能(1~3)级病人,采用放免法测定房颤及窦性心律时病人血浆中BNP的浓度,观察两组BNP水平、房颤发作次数.结果 病人房颤发生时BNP浓度为(88.36±22.32)pg/mL,比复律后窦性心律时(57.48±20.32)pg/mL明显增高(P<0.05),高BNP水平病人组房颤发生次数较低BNP水平病人多.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BNP水平与Af持续时间是转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血BNP浓度增高是发生心房颤动的预告因子,高水平的BNP更容易复发房颤,血浆BNP水平低或Af持续时间短者持律后窦性心律较易维持.
作者:王丽丽;龙娟;徐验;衣为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出现肾功能不全即心肾综合征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1].广义的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和肾脏中的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共同损害.
作者:蒋建平;郭涛;向文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关托洛尔组,两组基础用药一致.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等指标,同时检测尿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压、心率等.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血压、心率、LVDd降低,LVEF升高(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卡维地洛组血压、LVDd降低,LVEF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病人在治疗期间尿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比美托洛尔占优势.卡维地洛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较为理想的药物.
作者:张悟棠;李保;王敬萍;孔永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在儿童创伤中并不少见.现对我院1999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52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后脑梗死患儿的诊断及治疗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卡维地洛是近几年合成的一种新型的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1],目前在国内临床应用中有国产的(齐鲁制药厂,商品名金络)及进口的(罗氏制药公司,商品名达利全)两种产品.
作者:呼日乐巴特尔;付强;粱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鹿红方(复方鹿红强心扩脉颗粒)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绞痛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鹿红方治疗组(治疗组)27例和培哚普利(雅施达)对照组(对照组)23例.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为33.33%,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62.96%,中医心绞痛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44.44%,中医心力衰竭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48.1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33.33%,心绞痛疾病疗效总有效率25.93%,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肌耗氧量及体重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鹿红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绞痛,可以缓解心力衰竭、心绞痛中西医各项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华;杨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64例肺源性心脏痛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酸甘油联用卡托普利可提高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
作者:张彩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虽然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中缺乏足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是心电图简单易得,能为可疑APE病人提供第一手资料,若能结合病情,动态观察,对APE诊断及鉴别诊断中颇有帮助.现对我院45例APE住院病人进行心电图(ECG)检测,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晓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33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在给予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加用BiPAP呼吸机,采用鼻(面)罩BiPAP通气,观察治疗前后2 h的血气分析并监测频率、血压、发绀、肺部口罗音.结果 33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应用BiPAP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等各指标显著改善(P<0.05).结论 无创性BiPAP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效果显著.
作者:王力;王连生;沈成兴;朱爱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高胆固醇血症家兔颈动脉粥样斑块内炎性巨噬细胞与MMP-2、MMP-9的表达情况,并研究氟伐他汀干预对巨噬细胞聚集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的影响,探索他汀类药物在稳定颈动脉斑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饲料和高脂饲料加氟伐他汀喂养,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喂养第12周时处死动物,取颈动脉进行石蜡切片,测量并计算颈动脉I/M比值,SP法进行CD68、MMP-2和MMP-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治疗组血清TC、LDL-C浓度明显低于高脂组(P<0.01).治疗组I/M比值明显低于高脂组(P<0.01).高脂组颈动脉斑块中见大量CD68阳性细胞,而治疗组CD68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高脂组(P<0.01).颈动脉斑块中MMP-2、MMP-9阳性细胞和染色强度明显增加,治疗组MMP-2和MMP-9的表达较高脂组显著减少(P=0.002和P=0.016).结论 氟伐他汀治疗可以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家兔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减轻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浸润并抑制MMP-2和MMP-9的产生,从而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作者:周永;黄怀宇;黄志东;顾承志;朱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浆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8例ACS病人、30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和30名健康体格检查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yco Card胶体金标法检测观察者静脉血中的DD含量,Nyco Card单人份金标法检测观察者静脉血中CRP水平,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S组血浆DD、CRP分别为(1.48±0.45)mg/L、(13.3~36.2)21.4m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0.31±0.13)mg/L、(1.1~9.6)5.2mg/L]及对照组[(0.26±0.12)mg/L、(0.9~8.4)4.9 mg/L](P<0.01).ACS组血浆DD含量与CRP水平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721,P<0.01).结论 血浆DD含量和CRP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生化指标.
作者:葛长江;周安荣;房秀丽;邱杰夫;刘永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葶苈大枣桑白皮汤的强心作用.方法 按均匀设计和灰色关联理论方法,根据U6*(64)均匀设计表及使用表组成6个实验方剂,用含药血清法,观察葶苈大枣桑白皮汤对正常兔离体心脏的心肌收缩力及心率的影响,并找到该方的佳配伍剂量.结果 佳配方和地高辛片给药后的心肌收缩力高于给药前(P<0.01);地高辛片给药后的心率低于给药前(P<0.01),佳配方给药后心率的变化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葶苈大枣桑白皮汤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作者:陈跃飞;江秋玉;陈大舜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