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复聪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江翠红;丁爱国;王白玲;王晓东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脑复聪胶囊, 脑复新
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脑复聪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85例病人分为脑复聪组(治疗组)和脑复新(吡硫醇)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智能障碍程度、脑血流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脑复聪胶囊可显著提高病人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改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日常生活能力也有明显的改善,并具有较好的改善脑血流和血液流变学等作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6.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63%(P<0.05).结论 脑复聪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46例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

    病毒性脑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青少年居多,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且本病发病急,易导致后遗症的发生,早期诊治对保护脑功能、减少后遗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现对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46例病例诊治及转归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惠芳;崔晓朋;刘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益母草生物碱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及肌浆网钙泵的活性及其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母草生物碱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心肌肌浆网钙泵的活性(SERCA2α)及其蛋白水平来反映益母草生物碱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不明显(P<0.05).结果 益母草生物碱可以显著提高模型大鼠左室收缩压以及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P<0.05),降低模型大鼠左室舒张末压以及明显提高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P<0.05);益母草生物碱对模型大鼠心肌组织SERCA2a活性及SERCA2a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益母草生物碱能够提高冠状动脉结扎大鼠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其可能机制是提高大鼠心肌组织SERCA2a活性及含量.

    作者:姜水印;吕嵘;黄品贤;刘春燕;卫洪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脑钠素与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目的 探讨脑钠素(BNP)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测定来自本院心内科住院及门诊的60例CHF病人血浆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并与30例肺部疾病所致呼吸困难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CHF病人血浆BNP水平为563.00 pg/mL±6.40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27 pg/mL±3.70 pg/mL,心阳虚证为443.97 pg/mL高于心气虚证的44.47 pg/mL,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递增BNP水平呈上升趋势,左室射血分数呈下降趋势.结论 血浆BNP可以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指标,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严萍;黄飞翔;林求诚;陈美华;郑登滋;许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单侧孔抽吸引流清除术辅以活瘀复遂汤治疗72例脑内血肿

    目的 总结锥孔引流脑内血肿清除术的适应证与方法,以期指导临床.方法 选择CT提示混杂密度、高密度占位效应明显且部位较深的脑内血肿锥孔引流术,部分病人术后用尿激酶溶解冲洗并持续引流.恢复期辅以中医药治疗,方剂选取活瘀复遂汤.结果 72例病人中,死亡12例,术后症状立即缓解40例,术后症状缓慢恢复20例.术后3 d复查颅脑CT,占位效应解除,血肿基本引流干净.结论 锥孔引流脑内血肿清除术,并于恢复期辅以活瘀复遂汤治疗,能够使血肿引起的颅内高压得到缓解.

    作者:伊宝祉;张步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眩晕辨证方法的文献分析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中医对眩晕症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考察近十年有关眩晕的中医文献,可以发现不同作者之间辨证分型各异,对辨证要点的把握也有较大差异.本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总结,尝试对眩晕辨证分型及辨证要点做一分析归纳,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刘红梅;李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的时效及量效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中小剂量他汀类药物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因有典型临床症状而收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85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自身配对设计的研究方法分为4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及低脂饮食;辛伐他汀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片20 mg/d,40 mg/d,80 mg/d,每晚睡前服用,治疗8周.服药0周、4周、8周及停药2周时分别检测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非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指标.结果 辛伐他汀各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降低ET-1及升高NOFMD的作用(P<0.05),作用佳者为80 mg组,40 mg组次之,20 mg组再次之,停药2周,各指标均有所恢复,但与治疗前比较,80 mg组尚存轻度降低ET-1的作用.结论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具有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短期内存在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这种依赖关系削弱.

    作者:何冉;赵春红;邱春光;尤士杰;刘志远;卢长青;韩战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针灸结合康欣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目的 运用量表及生化指标评价针灸结合康欣胶囊对肾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以肾虚髓亏、经络瘀阻、神明失用为基本病因病机的血管性痴呆病人90例,分为应用针灸结合康欣胶囊、康欣胶囊、西药喜得镇(双氢麦角碱)3组,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生化指标进行检测评估.结果 针灸结合康欣胶囊及单用康欣胶囊均可提高血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GGRP)水平(分别为25.26 pg/mL±2.19 pg/mL;24.89 pg/mL±1.92 pg/L),降低内皮素(ET)(分别为1.21 pg/mL±0.57 pg/mL;1.12 pg/mL±0.47 pg/mL)、血浆血小板α颗粒蛋白(GMP-140)水平,且针灸结合康欣胶囊降低GMP-140更为显著;在改善智能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和中医证候疗效方面,3组疗效相似.结论 康欣胶囊对肾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若配合针灸则疗效更佳.

    作者:王谨敏;王梅平;杜建;蔡晶;余征宙;郑建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活血潜阳颗粒对麻醉犬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活血潜阳颗粒对麻醉犬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麻醉比格犬,Powelab系统记录给药前后血压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活血潜阳颗粒对麻醉犬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及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在一定剂量均有降低作用.结论 活血潜阳颗粒可能通过降低外周阻力发挥降压作用,具有改善麻醉犬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作者:周端;杨建梅;王佑华;肖梅芳;苑素云;曹敏;金若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大鼠急性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自体血栓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观察假手术组、局灶脑缺血组(对照组)、局灶脑缺血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病理学改变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造模3 d后治疗组脑含水量和神经系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大鼠脑梗死体积于造模第5天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也可见治疗组组织损伤减轻.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局灶脑缺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邓芬;胡长林;谢运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阿立哌唑治疗脑血管病致精神障碍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阿立哌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门诊50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病人予以阿立哌唑治疗.剂量5 mg/d~15 mg/d,疗程12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PANSS总分及各量表分均自治疗7 d时开始下降,敌对、抑郁、焦虑症状都得到减轻,1个月后认知功能有所改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疲劳、恶心,但均较轻,病人能耐受,1周后缓解.结论 阿立哌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

    作者:赵新苗;曲效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医药对冠脉搭桥术病人围手术期的干预性研究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其主要病变是冠状动脉内膜脂质沉着、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局部纤维化或钙化,造成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狭窄远端的心肌在运动甚至休息时出现缺血.

    作者:范辉;王晓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短暂性脊髓缺血发作2例报道

    短暂性脊髓缺血发作,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缺血性疾病.笔者在临床中确诊2例,现报道如下.1 资 料[例1] 女,58岁,在田间劳作时突然出现腰骶部疼痛,伴双下肢无力,以左侧为重,不能站立行走.

    作者:叶红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进展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目前进展性卒中发病率逐渐增多,进展性卒中的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非进展性卒中高,进展性卒中与多种因素有关.现回顾分析72例进展性卒中病人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脑血管狭窄程度、心房纤颤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因素,探讨发生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以期为预防发生进展性卒中提供依据.

    作者:田步先;张宇红;孙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含量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内科2005年-2006年收治的2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住院病人,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β2-MG和尿β2-MG,并同时常规肾功能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等.结果 β2-MG较血BUN,Cr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早期肾功能障碍的诊断早而敏感,且二者呈明显正相关;同时发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浓度有明显变化.结论 β2-MG浓度的检测可作为判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情及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凯歌;茹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热刺激致动脉平滑肌增殖及血府逐瘀汤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热刺激对动脉管壁的影响及血府逐瘀汤的干预效果.方法 局部热刺激兔耳,温度为43.0 ℃±0.5 ℃,每次3 h,每日1次,共做3次.血府逐瘀汤组实验前3 d及实验后一直用血府逐瘀汤6.0 g/(kg·d)灌胃.各组均于造模后3 d,7 d,14 d及28 d时分别取材.采用光学显微镜及图像分析仪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模型组热刺激后动脉平滑肌细胞层数及中膜厚度增加,造成管腔变狭.血府逐瘀汤组与模型组相比,增殖程度减小,各项观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统计学分析仅28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热刺激可导致动脉管壁增厚,6.0 g/(kg·d)剂量的血府逐瘀汤对此有较好的干预作用.

    作者:屈波;王桂棠;蔡光先;刘柏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脏交感神经的重构

    心脏交感神经的激活在冠心病心脏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研究发现冠心病时不仅交感神经的活性增强,交感神经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心脏交感神经发生了重构.

    作者:曾亚平;鹿育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代谢综合征病人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病人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水平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筛选MS病人30例及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成年人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用HOMA-IR评估IR程度.结果 MS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5.15±2.54) μg/mL 与(10.28±5.50) μg/mL,P<0.01];MS组的HOMA-IR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3.21±1.14) 与(1.79±0.98),P<0.05];在MS组,脂联素与体重指数(BMI)、腰围(WC)、三酰甘油(TG)及HOMA-IR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相关系数 r 值分别为-0.489,-0.548,-0.429,-0.453及0.426(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病人血浆脂联素较正常人群降低,且其水平降低可能与IR有关.

    作者:叶建红;李芳萍;吴木潮;黎锋;严励;程桦;傅祖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天麻丹杜汤对高血压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天麻丹杜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采用尼群地平片、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片口服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天麻丹杜汤,对照组加用中药安慰剂,疗程4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血压、生活质量状况等.结果 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9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 天麻丹杜汤治疗高血压病可较好地改善病人临床症状,且安全,无毒副反应.

    作者:张京;罗发强;李树标;王球华;沈均南;刘桂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益心脉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益心脉颗粒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8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益心脉颗粒.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同时治疗组AngⅡ,IL-6,ET-1治疗后分别为(72.28±56.45) pg/mL,(48.91±7.65) pg/mL,(84.76±40.52) pg/m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益心脉颗粒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肯定.

    作者:黄绍湘;杨小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酒速愈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影响

    目的 探讨酒速愈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采用56度红星二锅头酒灌胃建立急性酒精中毒小鼠模型,以葛花解酲汤为对照,观察酒速愈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醉酒时间、醉酒率以及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先兴奋后抑制的表现,脑组织MDA含量较正常组升高,SOD活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酒速愈高、低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小鼠醉酒率(P<0.05),延长醉酒时间(P<0.05或P<0.01),各治疗组均可明显升高SOD活性(P<0.05或P<0.01),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脑组织MDA含量(P<0.01);与葛花解酲汤组比较,酒速愈高剂量组醉酒时间明显延长(P<0.05),酒速愈高、低剂量组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高剂量组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酒速愈饮酒前给药可明显降低醉酒率,延长醉酒时间,具有显著解酒作用,其药理机制与该药调节脑组织自由基代谢,抗氧化损伤,保护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脑组织的作用有关.

    作者:杨牧祥;于文涛;胡金宽;田元祥;王香婷;王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