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咪帕明片加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隐匿性抑郁症40例

张改兰

关键词:隐匿性抑郁症, 血府逐瘀口服液, 氯咪帕明片
摘要:目的 观察氯咪帕明片加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病例选自精神心理咨询门诊连续就诊,就诊前反复做心电图、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检查除外心脏疾病符合CCMD-Ⅱ-R中抑郁的诊断标准的80例病人.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指标评分,总分≥7分者入组,共分两组.两组氯咪帕明片均采用早晚各1次口服给药,1周内逐渐加到治疗量75 mg/d~150 mg/d.治疗组在应用氯咪帕明片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早晚各10 mL口服.两组均治疗8周,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府逐瘀口服液即有改善心脑血管功能的作用,又有调节自主神经之功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颅脑外伤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的治疗体会

    总结我院2004年-2005年收治的32例颅脑外伤病人,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的治疗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昭;田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康复组采用综合利用Bobath技术和运动再学习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只进行普通康复宣教.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善巴氏指数(MBI)和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进行评定.结果 康复组病人治疗后患肢FMA,MBI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张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脐血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目的 探讨用脐血间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病人短期内功能独立性评分(FIM)的影响.方法 对11例ALS病人治疗前后FIM评分及总T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 ALS病人治疗前后FIM评分分别为(72.91±12,52)分、(100.64±9.94)分以及T淋巴细胞总数分别为(82.31±2.20)个、(77.55±4.45)个,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5).结论 脐血间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短期内通过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改善ALS病人的临床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梁豪文;杨佳勇;杨万章;盛佑祥;张敏;吴芳;杨志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丹红注射液促血管新生作用及其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及其量效关系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生理盐水作为阳性及阴性对照,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作用于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后计数一级、二级血管,观察其促血管新生作用.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加入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HUV)中,以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差别.结果 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的CAM一级及二级血管新生均较生理盐水组增强,且有量效关系.丹红注射液各组内皮培养液中VEGF浓度均高于生理盐水组,也存在量效关系.结论 丹红注射液具有促CAM血管新生的作用且有量效关系,可能的机制为丹红注射液具有促血管内皮分泌VEGF,作用也存在量效关系.

    作者:罗海明;陆华栋;余尚才;扬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治疗组于生理盐水5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丹红注射液20 mL静脉输注;对照组以曲克芦丁(维脑路通)注射液6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静脉输注,20 d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并观察治疗前后肢体肌力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优于对照组64%(P<0.01).治疗后治疗组肌力及血液流变学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中药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雏脑路通注射液.

    作者:顾立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2例神经精神狼疮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PSLE)的诊治现状.方法 对符合199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NPSLE的命名和定义分类标准的12例NPSLE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NPSLE病人中,发现有7种NPSLE,以狼疮头痛常见,以下依次为癫痫样发作、脑血管意外、脱髓鞘综合征、无菌性脑膜炎、性格改变、脊髓损害.单种NPSLE仅3例(3/12),2种叠加4例(4/12),3种或以上5例5/12.NPSLE多种叠加数与死亡情况相平行.12例中8例有效,4例死亡,有效率8/12.结论 NPSLE的确诊必须排除感染、电解质等其他原因所致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对重症NPSLE静脉冲击3 d甲泼尼龙(500~1 000)mg/d是有益的;大部分NPSLE存在多种叠加,叠加种类越多,病死率越高.

    作者:张秀花;宗桂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β蛋白诱导神经元凋亡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极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是智力进行性减退,特征性病理学改变是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以海马、皮层区域为主的神经元数目减少.

    作者:吕良;钟振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化痰益气活血方治疗缺血性中风83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化痰益气活血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3例.治疗组口服化痰益气活血方治疗,对照组静脉输注胞二磷胆碱治疗,疗程21 d.以评分方法观察病人治疗前后意识状态、语言表达能力、患侧上下肢活动功能、综合功能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9%(P<0.01).结论 化痰益气活血方治疗缺血性中风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作者:韩玉晶;冯莹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66例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8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好转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的脑血肿吸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组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作者:于成林;姚小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氯咪帕明片加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隐匿性抑郁症40例

    目的 观察氯咪帕明片加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病例选自精神心理咨询门诊连续就诊,就诊前反复做心电图、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检查除外心脏疾病符合CCMD-Ⅱ-R中抑郁的诊断标准的80例病人.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指标评分,总分≥7分者入组,共分两组.两组氯咪帕明片均采用早晚各1次口服给药,1周内逐渐加到治疗量75 mg/d~150 mg/d.治疗组在应用氯咪帕明片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早晚各10 mL口服.两组均治疗8周,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府逐瘀口服液即有改善心脑血管功能的作用,又有调节自主神经之功能.

    作者:张改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31例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5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降温止痉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6.8%和70.6%,死亡率分别为3.2%和29.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行性乙型脑炎在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后疗效明显提高.

    作者:顾伟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凯西莱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模型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凯西莱对肝豆状核变性模型鼠铜代谢变化的影响.方法 用铜负荷饮食法复制肝豆状核变性疾病动物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3个治疗组与1个模型组,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50 mg/(kg·d)、100 mg/(kg·d)、200 mg/(kg·d)凯西莱(静脉输注).观察各组大鼠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白蛋白、肝铜、24 h尿铜变化情况.并观察病死率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各治疗组病死率明显降低,100 mg/kg组、200 mg/(kg·d)组肝铜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24 h尿铜明显升高.结论 凯西莱能降低铜负荷大鼠肝铜含量,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徐国存;蔡永亮;徐志树;陈怀珍;王艳昕;徐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栓性状与急性肺栓塞相关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将兔静脉血在体外自然凝固制成栓子,观察不同时间组血栓性状与肺栓塞(PE)的相关性.方法 将24只家兔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注入体外凝固20 min栓子与60 min栓子.将栓子由导管导入右心房,建立肺栓塞的动物模型.造影观察PE;大体观察PE后栓子形态;光镜观察肺小动脉内血栓;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组血栓的性状.结果 20 min组未发生PE:60 min组除2例死亡均发生PE并模拟出PE的临床肺心病型和猝死型.电镜显示:20 min组血栓的纤维蛋白体积大、呈束状,纤维蛋白丝密集排列、结构清晰;60 min组血栓的纤维蛋白体积小、呈短杆状,纤维蛋白丝疏松排列,部分区域结构不清.结论 导管在右心房注入自身血液凝块可制出有效的PE模型.注入血块的数量及速度的不同,可分别模拟出PE临床急性肺心病型和猝死型.不同时间的血液凝块作为栓子对肺血管血流量影响不同,表明血栓的性状与PE的发生有关.

    作者:艾银红;刘洋;姜晓磊;徐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血压病病人不同证候与糖脂肪代谢及瘦素水平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EH)病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与糖脂肪代谢及瘦素(Lep)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223例EH病人分为肝火亢盛证组(38例)、阴虚阳亢证组(61例)、痰湿壅盛证组(100例)、阴阳两虚证组(24例),另设正常对照组为健康检查正常者(114名).观察5组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胰岛素(Ins)、瘦素水平.结果 收缩压、舒张压在高血压各证候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血压各证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u,Ins,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血庄各证候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胰岛素作用指数(IAI)、胰岛素敏感指数(Isen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阴虚阳亢证组Glu,Ins,HOMA-IR高于高血压其他证候组,IAI、IsenI低于其他组.TG,TC痰湿壅盛证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其他证候组(P<0.001).Lep痰湿壅盛证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其他证候组(P<0.05).相关分析:收缩压、舒张压均与年龄、体重指数、心率、Glu,Ins,HOMA-IR,Lep,TG,TC呈正相关,收缩压与Ins,HOMA-IR相关系数分别为r=0.437,0.444(P<0.001),舒张压与Ins,HOMA-IR相关系数分别为r=0.392,0.400(P<0.001).收缩压与IsenI,LAI相关系数分别为r=-0.682,r=-0.444(P<0.001),舒张压与IsenI,LAI相关系数分别为r=-0.653,r=-0.400(P<0.001).结论 高血压阴虚阳亢证IR较明显,痰湿壅盛证血脂和Lep水平升高显著,治疗上须有相应着重点.

    作者:王岳屏;严颂琴;彭国顺;谌剑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病人血脂及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合并脂蛋白异常血症病人血脂及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冠心病合并脂蛋白异常血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服脑心通胶囊,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病人血脂、内皮素及临床症状等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降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内皮素、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和升高载脂蛋白A、ApoA及其与ApoB比值方面疗效更为显著(P<0.05),两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疗效相似.结论 脑心通胶囊可有效调节冠心病合并脂蛋白异常血症病人血脂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内皮素.

    作者:高爱宝;王丽丽;王金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苯妥英钠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苯妥英钠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苯妥英钠组(治疗组),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治疗前后两组病人血清NO的含量,并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 苯妥英钠治疗后第10天,病人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由治疗前的(93.6±14.0)μmol/L改善为(72.0±10.7)μmol/L,对照组由(97.1±13.7)μmol/L改善为(78.2±11.2)μmol/L,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监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亦明显减低,治疗组由治疗前的(20.6±5.6)分改善为(10.7±6.8)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妥英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可明显降低病人血清NO浓度.

    作者:彭静玉;李光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TIA病人51例(TIA组),测定其血浆中LPA含量变化,另选择年龄匹配的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TIA组病人于症状发作后24h内血浆LPA含量为(4.58±0.71)μ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36±0.41)μmol/L(P<0.001).结论 LPA有可能作为一个指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启动的分子标记物,而且有可能进一步用于指导临床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赵海霞;朵振顺;赵金霞;张继英;任志荣;马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益气养血通便方治疗脑卒中便秘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益气养血通便方对脑卒中便秘的疗效.方法 对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人予以中药益气养血通便方(黄芪、当归等组成)治疗.每日1剂,共观察6个月.结果 经治疗后临床治愈32例,好转58例,未愈10例,总有效率90%.结论 益气养血通便方治疗脑卒中便秘有明显疗效.

    作者:吴江莹;曲竹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培哚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给予培哚普利(2~4)mg/d,美托洛尔(6.25~75.00)mg/d;对照组50例,服用同等剂量安慰剂.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病人心率减慢,心功能改善,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房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增高(P<0.05或P<0.01).结论 CHF病人长期服用培哚普利加美托洛尔可使心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代先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补肾强心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及对运动耐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自拟补肾强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将54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强心方,从治疗前后心功能和6 min步行试验(6MWT)两方面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显效率为35.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0%(P<0.05);治疗组治疗后6 MWT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用补肾强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提高显效率,从而进一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汪晓鸿;李绍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