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栓性状与急性肺栓塞相关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艾银红;刘洋;姜晓磊;徐迪

关键词:血栓, 肺动脉栓塞, 兔子
摘要:目的 将兔静脉血在体外自然凝固制成栓子,观察不同时间组血栓性状与肺栓塞(PE)的相关性.方法 将24只家兔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注入体外凝固20 min栓子与60 min栓子.将栓子由导管导入右心房,建立肺栓塞的动物模型.造影观察PE;大体观察PE后栓子形态;光镜观察肺小动脉内血栓;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组血栓的性状.结果 20 min组未发生PE:60 min组除2例死亡均发生PE并模拟出PE的临床肺心病型和猝死型.电镜显示:20 min组血栓的纤维蛋白体积大、呈束状,纤维蛋白丝密集排列、结构清晰;60 min组血栓的纤维蛋白体积小、呈短杆状,纤维蛋白丝疏松排列,部分区域结构不清.结论 导管在右心房注入自身血液凝块可制出有效的PE模型.注入血块的数量及速度的不同,可分别模拟出PE临床急性肺心病型和猝死型.不同时间的血液凝块作为栓子对肺血管血流量影响不同,表明血栓的性状与PE的发生有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5例进展型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降纤酶组、低分子肝素组、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组(联合组),3组均采用金纳多和胞二磷胆碱作为基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时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联合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并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疗效可靠且安全.

    作者:陈慧君;王美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康复组采用综合利用Bobath技术和运动再学习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只进行普通康复宣教.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善巴氏指数(MBI)和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进行评定.结果 康复组病人治疗后患肢FMA,MBI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张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脑卒中偏瘫病人门诊及家庭双向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未经过康复训练的发病1个月内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体检;康复组42例,在门诊进行正确的家庭康复护理与指导并定期上门随访.对两组初诊时和3个月后采用Brunstrom、简式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来评定疗效.结果 康复组经康复护理后病人的运动功能和ADL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科学、合理、正确的康复与护理手段可显著改善病人的运动功能和ADL,改善预后.

    作者:袁淑娟;李润瑜;薛燕萍;粱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颅脑外伤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的治疗体会

    总结我院2004年-2005年收治的32例颅脑外伤病人,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的治疗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昭;田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76例小脑半球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脑半球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76倒小脑半球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脑半球出血76例,(50~80)岁为高发年龄段占80%.保守治疗54例,有效率88.9%.病死率为11.1%;22例外科手术治疗,有效率为68.2%,病死率为18.2%.脑疝为小脑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结论 根据脑室系统的出血量及脑室系统受累情况进行分组有利于临床表现及病情变化的评价;及时正确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林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严重烧伤时心脏调节肽的变化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近年来,多内脏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已成为烧伤后并发症的突出问题,其中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更是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王小兵;王晓健;张宝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丹红注射液促血管新生作用及其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及其量效关系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生理盐水作为阳性及阴性对照,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作用于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后计数一级、二级血管,观察其促血管新生作用.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加入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HUV)中,以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差别.结果 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的CAM一级及二级血管新生均较生理盐水组增强,且有量效关系.丹红注射液各组内皮培养液中VEGF浓度均高于生理盐水组,也存在量效关系.结论 丹红注射液具有促CAM血管新生的作用且有量效关系,可能的机制为丹红注射液具有促血管内皮分泌VEGF,作用也存在量效关系.

    作者:罗海明;陆华栋;余尚才;扬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培哚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给予培哚普利(2~4)mg/d,美托洛尔(6.25~75.00)mg/d;对照组50例,服用同等剂量安慰剂.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病人心率减慢,心功能改善,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房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增高(P<0.05或P<0.01).结论 CHF病人长期服用培哚普利加美托洛尔可使心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代先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脑出血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时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观察32例急性脑出血病人24 h内及发病4周以后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脑出血组的T3明显低于对照组,rT3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病情的好转,T3、FT3部有所回升,高rT3有所下降.结论 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程度与疾病均危重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作者:王济生;宁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并发晕厥12例分析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临床上用于无创检测冠心病的重要检测方法,具有简便、无创、相对安全等特点.该检查虽然相对安全,但仍有0.01%~0.02%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晓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率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20例的临床与CT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CT特点:多发性脑梗死60%,两侧大脑同时梗死20%;腔隙性梗死55%,大面积梗死20%;基底核区梗死55%,其中两侧基底核区同时梗死30%.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病情重,后遗症及病死率高.梗死部位广泛,尤多见于多发性脑梗死及基底核区脑梗死.

    作者:任建珍;刘群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并发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窒息并发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新生儿窒息并发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惠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并加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84.4%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0)d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治疗组为(38.4±1.3)分,对照组为(34.3±5.0)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并发缺血缺氧性脑病给予1,6-二磷酸果糖进行干预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范梅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苯妥英钠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苯妥英钠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苯妥英钠组(治疗组),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治疗前后两组病人血清NO的含量,并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 苯妥英钠治疗后第10天,病人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由治疗前的(93.6±14.0)μmol/L改善为(72.0±10.7)μmol/L,对照组由(97.1±13.7)μmol/L改善为(78.2±11.2)μmol/L,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监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亦明显减低,治疗组由治疗前的(20.6±5.6)分改善为(10.7±6.8)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妥英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可明显降低病人血清NO浓度.

    作者:彭静玉;李光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特点、治疗疗效.方法 对52例诊断为痛毒性心肌炎的住院患儿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及X线胸片、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 治愈26例,好转24例,死亡2例.结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一般治疗效果较满意,早期明确诊断与积极的治疗对其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杨金花;高喜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66例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8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好转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的脑血肿吸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组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作者:于成林;姚小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31例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5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降温止痉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6.8%和70.6%,死亡率分别为3.2%和29.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行性乙型脑炎在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后疗效明显提高.

    作者:顾伟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水痘伴发神经痛1例报道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临床上很常见,但伴发神经痛的病例却鲜见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病人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骆渊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治疗组于生理盐水5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丹红注射液20 mL静脉输注;对照组以曲克芦丁(维脑路通)注射液6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静脉输注,20 d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并观察治疗前后肢体肌力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优于对照组64%(P<0.01).治疗后治疗组肌力及血液流变学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中药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雏脑路通注射液.

    作者:顾立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脐血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目的 探讨用脐血间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病人短期内功能独立性评分(FIM)的影响.方法 对11例ALS病人治疗前后FIM评分及总T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 ALS病人治疗前后FIM评分分别为(72.91±12,52)分、(100.64±9.94)分以及T淋巴细胞总数分别为(82.31±2.20)个、(77.55±4.45)个,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5).结论 脐血间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短期内通过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改善ALS病人的临床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梁豪文;杨佳勇;杨万章;盛佑祥;张敏;吴芳;杨志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血压病病人不同证候与糖脂肪代谢及瘦素水平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EH)病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与糖脂肪代谢及瘦素(Lep)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223例EH病人分为肝火亢盛证组(38例)、阴虚阳亢证组(61例)、痰湿壅盛证组(100例)、阴阳两虚证组(24例),另设正常对照组为健康检查正常者(114名).观察5组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胰岛素(Ins)、瘦素水平.结果 收缩压、舒张压在高血压各证候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血压各证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u,Ins,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血庄各证候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胰岛素作用指数(IAI)、胰岛素敏感指数(Isen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阴虚阳亢证组Glu,Ins,HOMA-IR高于高血压其他证候组,IAI、IsenI低于其他组.TG,TC痰湿壅盛证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其他证候组(P<0.001).Lep痰湿壅盛证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其他证候组(P<0.05).相关分析:收缩压、舒张压均与年龄、体重指数、心率、Glu,Ins,HOMA-IR,Lep,TG,TC呈正相关,收缩压与Ins,HOMA-IR相关系数分别为r=0.437,0.444(P<0.001),舒张压与Ins,HOMA-IR相关系数分别为r=0.392,0.400(P<0.001).收缩压与IsenI,LAI相关系数分别为r=-0.682,r=-0.444(P<0.001),舒张压与IsenI,LAI相关系数分别为r=-0.653,r=-0.400(P<0.001).结论 高血压阴虚阳亢证IR较明显,痰湿壅盛证血脂和Lep水平升高显著,治疗上须有相应着重点.

    作者:王岳屏;严颂琴;彭国顺;谌剑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