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法轮功相关精神障碍临床研究

单怀海;陶明毅;虞一萍;徐一峰;沈文龙;宋立升;瞿正万;李亚明;陈圣祺;韩鹤松;李诚;吴利民;自孝海;邵辉;于开军;李世利

关键词:法轮功, 文化相关综合征, 精神障碍
摘要:目的:探讨法轮功相关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 方法:对法轮功相关精神障碍患者42例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男性12例,女性30例.平均发病年龄(44.07±13.28)岁,67%急性起病.95%表现精神病性发作,精神症状内容与法轮功密切相关.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25例)总分均值(38.96±5.86). 结论:法轮功相关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与法轮功的内容密切相关,发病原因与患者过度片面追求法轮功的心理效应和练功者的心理基础有关.法轮功已被我国政府定为邪教,不能诊断为气功相关精神障碍,建议诊断为法轮功相关精神障碍或其他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法轮功相关精神障碍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法轮功相关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 方法:对法轮功相关精神障碍患者42例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男性12例,女性30例.平均发病年龄(44.07±13.28)岁,67%急性起病.95%表现精神病性发作,精神症状内容与法轮功密切相关.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25例)总分均值(38.96±5.86). 结论:法轮功相关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与法轮功的内容密切相关,发病原因与患者过度片面追求法轮功的心理效应和练功者的心理基础有关.法轮功已被我国政府定为邪教,不能诊断为气功相关精神障碍,建议诊断为法轮功相关精神障碍或其他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

    作者:单怀海;陶明毅;虞一萍;徐一峰;沈文龙;宋立升;瞿正万;李亚明;陈圣祺;韩鹤松;李诚;吴利民;自孝海;邵辉;于开军;李世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儿童拔毛癖1例报告

    患者女性,8岁,学生.3个月来反复无法克制地于入睡前拔掉自己的眉毛及睫毛,拔毛前有不断增加的紧张感,而拔毛后自觉轻松,局部无搔痒及疼痛,曾到皮肤科就诊,排除皮肤炎症.检查:患儿情绪低落,少言,害羞,见双侧眉毛仅剩数根,长短不一的残根,睫毛稀疏.其父长期于外地做生意,其母常外出打麻将,对患儿关心较少,夜里常独自入睡.入学后学习压力较大.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史.

    作者:薛文敏;赵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迷宫图测试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

    目的:应用迷宫图测试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 方法:采用自制迷宫平面图对精神分裂症100例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并与正常人100名进行对照.迷宫图为12.7cm×9.0cm,含12个整合点,迷宫通道宽0.7cm,内含6个死道. 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完成迷宫测试所用时间,错误次数,路径途径,测试失败方面与正常人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迷宫图可试用于认知功能的测定.

    作者:戴尊孝;师建国;范全盛;龚亚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晚发性和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差异

    目的:了解晚发性和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在遗传效应上的差异. 方法:调查精神分裂症晚发组和早发组患者亲属中精神病的患病情况. 结果:早发组有精神病家族史多,一级亲属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率高,一级亲属的遗传率高,与晚发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 结论:晚发性和早发性精神分裂症间有遗传效应上的差异.

    作者:黄国平;衡克礼;冷永诚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治疗

    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惊恐障碍,强迫症(OCD),社交恐怖,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其中MAD在ICD-10中的定义是:患者多见于初级保健机构,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但又不符合特定的焦虑症或抑郁症诊断标准,也应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无关[1].焦虑和抑郁障碍在诊断标准中是相互独立的疾病实体,但通常在同一个体共存.当两组症状分别考虑时,足以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这种情况称为焦虑、抑郁障碍共病.

    作者:袁勇贵;吴爱琴;张心保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Major与minor抑郁症的划分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精神药物副反应及其处理

    本刊编辑部综合编辑:本刊综合13篇关于精神药物副反应及其处理方面的稿件,其中有些副反应是颇为罕见,甚至未见报道的,可供临床参考.这些稿件是由14个单位29位作者所撰写的.

    作者:曲丽梅;房宝林;刘文宝;闫金红;王立平;赵桂荣;杨顺英;贾敏;宗元生;康红英;法云珠;华于静;魏晓平;何大安;梁西恒;王胜利;李成平;刘宁汉;陶泽红;李大江;邵风华;金峰;刘丽芬;任茂省;余关茂;沈吉利;高赛男;杜宏群;陈玉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氯丙嗪和氯氮平对血清催乳素和生长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用氯丙嗪和氯氮平治疗前后血清催乳素(PRL)、生长素(GH)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采用固定剂量的氯丙嗪和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疗程8周;在治疗前后评定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PRL和GH浓度, 以20例健康者为对照. 结果:氯丙嗪组及氯氮平组基础PRL水平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为高.用氯丙嗪治疗后PRL水平显著升高,且与BPRS减分值显著相关;用氯氮平治疗后PRL水平变化不明显,且与BPRS减分值无显著相关.两组GH基础水平相仿;治疗后两组GH水平皆显著下降,但与BPRS减分值无显著相关. 结论:支持精神分裂症多巴胺(DA)功能亢进假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有中枢5-羟色胺(5-HT) 功能障碍.

    作者:马文涛;杨来启;刘光雄;林玉梅;吴兴曲;邓自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二、抑郁症的分类

    李虚谷医师:抑郁症一词,在英文中原用melancholia.至20世纪,depression成为更常用的词,到20世纪下半期,基本上都用depression了.抑郁症原来分为内因性及非内因性两大类,后者主要是指反应性(心因性)抑郁症.

    作者:徐韬园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帕金森病伴发的抑郁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特点. 方法:将门诊及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筛查,对伴或不伴抑郁的病人进行比较. 结果:64例病人中出现抑郁症状21例,占32.8%,这些病人具有年轻、文化程度高的特点;同时还发现以肌强直为主的病人伴发抑郁的机率明显高于以震颤为主的病人. 结论:抑郁在帕金森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侯强;于长本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我们以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以了解其疗效及副反应 .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伟;许文龙;许凌峰;张成林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适当安排人员,搞好鉴定工作

    当前我国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的组织工作是一个十分实际的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1996)第120条规定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承担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任务的医院应相应成立司法鉴定科或司法鉴定室,有专人负责对外接待和档案管理等项工作.

    作者:郑瞻培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3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电图观察

    目的:观察正常老人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特点. 方法:选择正常老人30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0例,进行EEG、BEAM检测,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正常组EEG示:α节律变慢,调节变差,α指数减少;δ、θ波随着年龄增大,有明显增加趋势.BEAM示:α频带能量值较低,δ、θ频带能量值相对增加.AD组EEG示:α节律变慢和α指数减少;弥漫性δ、θ波进一步增加.BEAM示:α频带能量值相对降低,δ、θ频带能量相对增加.两组间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01).AD组EEG、BEAM改变,特别是慢波、慢波相对功率谱(饼形图)较正常组明显增加. 结论:EEG、BEAM检查,对于AD早期诊断、客观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都有着重要实用价值.

    作者:刘建农;杨建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迟发性运动障碍研究进展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是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产生的一种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口面部、下颌、肢体和躯干快速的、不随意的、无节律的、舞蹈样的运动或肌张力障碍[1].近年来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重视.

    作者:谢帆;江开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186例海洛因依赖者血细胞有关参数分析

    对来我院戒断的海洛因依赖者测定了血细胞的有关参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慧仙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安排专人负责,保证鉴定质量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主要任务是为了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为司法部门定案提供客观科学证据.为了保证鉴定质量,承担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任务的精神卫生机构,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接待、组织鉴定工作.鉴定人必须具有解决司法精神病学这一专门性问题的知识和实际能力,即具备鉴定人资格.

    作者:霍克钧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精神分裂症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死亡1例报告

    患者男,50岁,未婚.1976年恋爱受挫后精神失常,1982年首次以精神分裂症住我中心治疗.同年出院后,次年再次住院一直到死亡.患者在长期住院过程中曾先后服用奋乃静、泰尔登、氟哌啶醇、氯丙嗪、氯氮平治疗,体重日益增加,重时达82公斤.1997年起病情平稳,仅服氯丙嗪150mg/d.查体除肥胖外无阳性发现,血常规、B超、脑电地形图、心电图均无异常发现.

    作者:张溪;李丽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利培酮对痴呆患者精神病性等症状的疗效

    目的:了解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及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患者精神病性等症状的疗效. 方法:对11例AD 和10例MID住院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及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进行评定、比较. 结果:应用利培酮治疗中发现,利培酮用量小,治疗后MMSE总分明显增加,SCAG各项因子分明显改善. 结论:利培酮治疗AD及MID的精神病性等症状疗效肯定.

    作者:白雪光;黄永兰;刘忠纯;张春香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光电比色法对251例尿中氯丙嗪浓度的测定

    目的:探讨口服不同剂量氯丙嗪的尿中浓度,及持续服用同一剂量氯丙嗪尿中浓度动态变化. 方法:在服用氯丙嗪受试者尿中加入三氯化铁及硫酸混合液,用721分光光度计比色得光密度计算尿中浓度. 结果:氯丙嗪口服剂量与尿中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尤以<250mg/d明显 ;持续服用相同剂量氯丙嗪尿中浓度多次检测无显著变化. 结论:本法可用于临床对尿中氯丙嗪浓度进行定量测定;氯丙嗪口服剂量与尿中浓度呈正相关, 持续服用未见蓄积.

    作者:何仁源;彭斌;何碧珍;张远明;陈方永;龚云昌;刘福生;李明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读<应该加强精神病理学的研究>后感

    贵刊2000年第3期刊登了金卫东<应该加强精神病理学的研究>一文,读后深有感触,现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不足之处望各位同仁见谅.

    作者:王仁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主管: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