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义
为探讨分裂样精神病转归,我们对110例分裂样精神病进行随访,报告如下.
作者:余荣;仇援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的变化.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76例,慢性65例)及28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AVP水平. 结果: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AVP水平均较对照者低,差异非常显著;慢性患者血浆AVP水平降低较急性患者尤为显著.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 AVP代谢异常的现象,且慢性患者较急性患者更明显.
作者:余海鹰;刘龙林;高志勤;张书友;汪广剑;薛蕴庄;陈方斌;范庆祝;高柏良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法轮功相关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 方法:对法轮功相关精神障碍患者42例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男性12例,女性30例.平均发病年龄(44.07±13.28)岁,67%急性起病.95%表现精神病性发作,精神症状内容与法轮功密切相关.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25例)总分均值(38.96±5.86). 结论:法轮功相关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与法轮功的内容密切相关,发病原因与患者过度片面追求法轮功的心理效应和练功者的心理基础有关.法轮功已被我国政府定为邪教,不能诊断为气功相关精神障碍,建议诊断为法轮功相关精神障碍或其他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
作者:单怀海;陶明毅;虞一萍;徐一峰;沈文龙;宋立升;瞿正万;李亚明;陈圣祺;韩鹤松;李诚;吴利民;自孝海;邵辉;于开军;李世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癔症表现复杂多样.表现为手足抽搐的癔症作为甲状腺术后的并发症尚未见报告.本院从1992年4月~1998年6月间,有5例甲状腺术后病人有此并发症,报告如下:
作者:朱精强;彭祖贵;陈国经;李宏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惊恐障碍,强迫症(OCD),社交恐怖,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其中MAD在ICD-10中的定义是:患者多见于初级保健机构,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但又不符合特定的焦虑症或抑郁症诊断标准,也应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无关[1].焦虑和抑郁障碍在诊断标准中是相互独立的疾病实体,但通常在同一个体共存.当两组症状分别考虑时,足以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这种情况称为焦虑、抑郁障碍共病.
作者:袁勇贵;吴爱琴;张心保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我们以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以了解其疗效及副反应 .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伟;许文龙;许凌峰;张成林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患者男,50岁,未婚.1976年恋爱受挫后精神失常,1982年首次以精神分裂症住我中心治疗.同年出院后,次年再次住院一直到死亡.患者在长期住院过程中曾先后服用奋乃静、泰尔登、氟哌啶醇、氯丙嗪、氯氮平治疗,体重日益增加,重时达82公斤.1997年起病情平稳,仅服氯丙嗪150mg/d.查体除肥胖外无阳性发现,血常规、B超、脑电地形图、心电图均无异常发现.
作者:张溪;李丽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对宁夏回族癔症样发作37例进行再诊断,以了解回族人群中这类患者的特点.
作者:尚炳成;郭建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氯氮平治疗的适宜剂量及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 方法: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6周共62例(1 50mg/d组21例,300mg/d组20例,450mg/d组21例).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在治疗第2、4、6周末晨服药前测血药浓度. 结果 :3种剂量组间有效率、PANSS减分值、TESS增分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 不同时段PANSS分值改变也无明显组间差异,提示3组间不仅疗效相当且起效快慢也无明显差异.完成血药浓度测定者42例,有效血浓度低于以往研究推荐的350~450μg/L.提示氯氮平血浓度治疗窗尚有较大探讨余地. 结论:在一定范围内低剂量氯氮平能取得与高剂量同样的疗效,对临床工作中避免盲目大剂量用药有指导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对氯氮平血浓度治疗窗有新的认识.
作者:唐勇;彭昌孝;肖红;孙涓;翁茵茵;蒋晓军;翟书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是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产生的一种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口面部、下颌、肢体和躯干快速的、不随意的、无节律的、舞蹈样的运动或肌张力障碍[1].近年来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重视.
作者:谢帆;江开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正常老人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特点. 方法:选择正常老人30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0例,进行EEG、BEAM检测,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正常组EEG示:α节律变慢,调节变差,α指数减少;δ、θ波随着年龄增大,有明显增加趋势.BEAM示:α频带能量值较低,δ、θ频带能量值相对增加.AD组EEG示:α节律变慢和α指数减少;弥漫性δ、θ波进一步增加.BEAM示:α频带能量值相对降低,δ、θ频带能量相对增加.两组间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01).AD组EEG、BEAM改变,特别是慢波、慢波相对功率谱(饼形图)较正常组明显增加. 结论:EEG、BEAM检查,对于AD早期诊断、客观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都有着重要实用价值.
作者:刘建农;杨建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产后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变化和产后抑郁症状间的关系. 方法:对38名产妇在产程开始前和产后第72小时分别抽取血标本,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产后E2、P和PRL的数量变化, 同时用Eding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Beck抑郁量表(BDI)、一般健康问卷(GHQ)对产妇在产后第3天和产后第42天进行评定. 结果:产后第3天EPDS和BDI量表分值显著高于产后第42天,产后E2变化与EPDS、BDI量表分呈显著负相关,产后P变化和产后第 42天GHQ量表分呈显著正相关,PRL变化和产后情绪状况无明显关系. 结论:产后内分泌激素变化可能是产后抑郁的病因之一.
作者:仇剑崟;王祖承;梅丽萍;罗来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副作用. 方法:对住院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30例换用利培酮治疗24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及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ESRS)评定副作用. 结果:PANSS总分、PANSS-G(一般精神病理)分、PANSS-P(阳性症状)分、PANSS-N(阴性症状)分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自治疗12周末起有显著下降,说明自第12周末开始显效.PANSS总分减分率≥20%者18例,≥50%者5例,有效率为60%.常见的副作用是EPS(6/30),但症状多较轻. 结论: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的疗效,副反应轻微.
作者:成秀芳;石夏明;张艳萍;王绍礼;朱秀英;韩笑乐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口服不同剂量氯丙嗪的尿中浓度,及持续服用同一剂量氯丙嗪尿中浓度动态变化. 方法:在服用氯丙嗪受试者尿中加入三氯化铁及硫酸混合液,用721分光光度计比色得光密度计算尿中浓度. 结果:氯丙嗪口服剂量与尿中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尤以<250mg/d明显 ;持续服用相同剂量氯丙嗪尿中浓度多次检测无显著变化. 结论:本法可用于临床对尿中氯丙嗪浓度进行定量测定;氯丙嗪口服剂量与尿中浓度呈正相关, 持续服用未见蓄积.
作者:何仁源;彭斌;何碧珍;张远明;陈方永;龚云昌;刘福生;李明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贵刊2000年第3期刊登了金卫东<应该加强精神病理学的研究>一文,读后深有感触,现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不足之处望各位同仁见谅.
作者:王仁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李虚谷医师:抑郁症一词,在英文中原用melancholia.至20世纪,depression成为更常用的词,到20世纪下半期,基本上都用depression了.抑郁症原来分为内因性及非内因性两大类,后者主要是指反应性(心因性)抑郁症.
作者:徐韬园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作者对酒精依赖的药物治疗进行概述:1 酒精中毒正在研究的酒精拮抗剂包括左旋多巴、纳洛酮、锂盐和钙拮抗剂等,疗效不定,并常采取支持疗法.
作者:尚兰;孙仕友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及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患者精神病性等症状的疗效. 方法:对11例AD 和10例MID住院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及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进行评定、比较. 结果:应用利培酮治疗中发现,利培酮用量小,治疗后MMSE总分明显增加,SCAG各项因子分明显改善. 结论:利培酮治疗AD及MID的精神病性等症状疗效肯定.
作者:白雪光;黄永兰;刘忠纯;张春香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