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脂通便胶囊治疗高脂血症阴虚血瘀型病人39例

杨俐;陈学忠;尹方;周明贤;雷孝玉;董秀云

关键词:血脂, 阴虚血瘀型, 降脂通便胶囊
摘要:目的观察降脂通便胶囊治疗高脂血症阴虚血瘀型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脂血症阴虚血瘀型病人39例为治疗组,口服自制降脂通便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服用1个月.另设同期体检血脂正常者3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及阴虚血瘀型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及血脂正常组比较,治疗1个月后TC、TG、LDL-C均有显著降低(P<0.01),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阴虚血瘀证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降脂通便胶囊在有效降低血脂的同时,能缓解阴虚血瘀证病人的症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从虚从郁论治癫痫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6例癫痫病人中,男21例,女5例;发病年龄6岁~40岁;其中有阳性家族史5例,有颅脑外伤史4例,无明显原因17例.

    作者:胡金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对65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以格列吡嗪为主控制血糖;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罗格列酮每日4mg,监测两组病人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别于6个月及12个月作对照分析.结果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组下降0.8%,而对照组仅下降0.2%.收缩压与舒张压在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大,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在6个月下降6.9%,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在12个月下降达23.3%,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格列吡嗪联用罗格列酮每日4 mg治疗12个月,能明显减少尿微量白蛋白.

    作者:梁干雄;麦建章;陈少颖;吴伟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冠心病病人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探讨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血清脂联素的水平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a)、胰岛素之间的关系.方法38例冠心病病人和52名健康对照者常规测量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TNF-α、脂联素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TNF-a、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结论在冠心病病人中,脂联水平下降并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王晓洁;黄淑田;王瑞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丘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原则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TH)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诱发因素、诊疗经过、经验教训以及预后.方法对8年中经影像学检查证实TH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的46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35例丘脑出血病人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6例,其中治愈7例,好转10例,死亡29例.结论TH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急症,对重症病人进行预防,对有先兆的病人及早进行紧急抢救是降低其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周玉海;马俊勋;何忠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细胞黏附分子的关系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各证型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探讨细胞黏附分子与CHD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8例CHD病人(心血瘀阻证25例,痰浊阻脉证22例,虚证21例)和2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ICAM-1、VCAM-1水平,并比较各指标水平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的高低.结果血清ICAM-1水平在心血瘀阻证组(234.42 ng/mL±84.72 ng/mL)、痰浊阻脉证组(218.61 ng/mL±59.31ng/mL)明显高于虚证组(133.29 ng/mL±44.67ng/mL)和对照组(104.64ng/mL±40.59 ng/mL,P<0.01或P<0.05);血清VCAM-1水平心血瘀阻证组(427.68ng/mL±182.74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04.67ng/mL±180.46ng/mL,P<0.05).结论不同CHD证型与血清ICAM-1、VCAM-1水平有关.

    作者:柏正平;谭光波;卜献春;孙春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抗血管壁慢性炎症--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新思路

    通过综述近几年来临床对动脉粥样硬化(AS)防治的新思路及抗炎症治疗,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AS提供广阔的前景.

    作者:郑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丹参联合脑神经生长素对血管性痴呆病人智能状况的改善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脑神经生长素对血管性痴呆(VD)病人智能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将58例VD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血塞通0.4 g,治疗组予丹参注射液0.4 g和脑神经生长素10 mL,10d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其后分别采用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进行积分,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量表(WAIS-RC)进行智力测验比较.结果1年后WAIS-RC治疗组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积分亦有显著提高(P<0.05或P<0.01).结论脑神经生长素联合丹参注射液能有效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改善脑部供血,减少脑功能的受累,对老年智能降低者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作者:何俊;蔡援越;王宏伟;臧道军;谈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心通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组织的作用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组织形态学的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制作VD动物模型;跳台试验测定大鼠学习记忆成绩取脑组织作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形态学改变.结果跳台实验中,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存在着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且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光镜观察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紧密整齐,无明显神经元脱失;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稀疏、紊乱,神经元脱失明显,可见胶质细胞增生,中、西药治疗组可明显减轻大鼠CA1区海马神经元脱失现象,使锥体细胞形态较正常,排列较整齐,接近假手术组.结论脑心通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

    作者:何明大;黎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梗死范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6例初发AMI病人,按梗死前48 h有无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C,64例)、无缺血预适应组(NIPC,52例),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IPC组比NIPC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小(P<0.05),血清心肌酶学峰值低(P<0.05),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壁瘤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具有保护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近期预后的作用.

    作者:黄伟光;韦建瑞;陈思伟;吴同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管紧张素Ⅱ和脑钠素变化及替米沙坦的干预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脑钠素(BNP)的影响.方法将6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替米沙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替米沙坦(80~160)mg/d,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评价心功能分级,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Ⅱ和BNP含量.结果治疗后替米沙坦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及LVDd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LVEF明显升高(P<0.01).血浆AngⅡ和BNP水平明显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改善1级~2级,药物副反应少.结论替米沙坦能改善CHF病人心功能和神经内分泌机制失调.

    作者:黄灶林;朱平先;黎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风病证候动态时空特征研究的思考

    中风病起病急,变化快,其证候在短期内发生多种变化,且其病死率和病残率都很高,为了更好地掌握中风病证候的动态演变规律,对中风病证候的动态演变规律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回顾分析,指出对其证候动态演变研究中的不足,探讨运用文献学方法和现代理论对中风病证候的动态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的新思路.

    作者:窦志芳;郭蕾;张俊龙;张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医辨证分型高血压病病人颅内动脉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病人的颅内动脉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全部病例在治疗前接受中医辨证分型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病例组中出现颅内各动脉血流异常病人46例,对照组为9例.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病人颅内各动脉血流异常率为阴虚阳亢证9%,阴阳两虚证8%,痰湿壅盛证8%,肝火亢盛证3%.肝火亢盛证和阴虚阳亢证等证型高血压病病人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终末端(ICA)和椎动脉(VA)等指标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组.对照组MCA、ACA、PCA、ICA、VA和BA等指标均明显低于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病人(P<0.05).结论各中医证型高血压病病人常有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指标异常表现,特别是阴阳两虚证病人.

    作者:段开骏;刘洁;白春锦;孙徽;陈百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8例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均接受胰岛素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丹参组,丹参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丹参组午餐后2 h血糖与早餐后2 h血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参组午餐后2 h血糖及早餐后2 h血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有协同作用.

    作者:张具仓;李月惠;杨少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强化桥式运动对脑梗死病人躯干平衡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强化桥式运动对脑梗死病人躯干平衡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病人随机分为强化桥式运动康复组(A组)和一般康复训练组(B组);A组予桥式运动每天3次,每次运动15下~20下;B组予一般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次运动15下~20下,于训练2个半月后进行Fugl-Meyer、Bery平衡量表及Brunnston评分.结果A组经训练后,BBS、FM-B评分分别为(46.7±1.2)分、(10.3±1.8)分均明显高于B组的(20.5±1.0)分、(6.8±1.3)分.结论强化桥式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病人躯干平衡及肢体运动功能.

    作者:吴婉霞;钟思琳;刘文权;叶正茂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灯盏细辛联合纳络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5例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联合纳络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VB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予灯盏细辛注射液与纳络酮,对照组予盐酸倍他汀注射液,分别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14 d.观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14%高于对照组的85.29%(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与纳络酮联合能有效治疗VBI和改善血液黏滞度.

    作者:陈丹青;杨晓文;高敏;刘乡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西洛他唑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广泛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其术后的再狭窄及血栓高风险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PCI术后给予西洛他唑,具有抗血栓和扩张血管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调节血脂浓度、对抗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等应用.

    作者:李晓英;陈还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复方丹七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丹七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血脂的调节作用及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成模型组、复方丹参组、复方丹七胶囊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正常组.正常组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5组均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给药保护4周.复方丹参组给予复方丹参片,每2.5 kg体重1片,复方丹七胶囊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复方丹七胶囊(相当于生药0.3 g/kg、0.9 g/kg、2.7 g/kg).结果复方丹七胶囊能调节AS家兔血脂,降低血清中升高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ApoB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ApoA1含量,能调节HDL-C/LDL-C、ApoA1/ApoB的比值,具有明显的剂量相关性;同时能提高血中一氧化氮(NO)含量,降低血浆内皮素-1的含量,调节、恢复两者之间的相对平衡.结论复方丹七胶囊具有调节血脂和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

    作者:贾晓俊;黄修涛;敖明章;王卫清;卢振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硬通道置入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

    目的探讨硬通道置入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硬通道颅内血肿穿刺针对3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治疗,并以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的36例进行疗效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达81.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发病1个月FAM评分(近期疗效)及发病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远期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不同时期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提高.结论硬通道置入技术能有效降低病人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作者:武红斌;赵俞平;张立新;蒋晋华;贾育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综述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张永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活血化瘀治疗慢性肺心病17例

    慢性肺心病属于中医肺胀的范畴,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久势重,肺气郁滞,导致血脉瘀阻,痰浊阻肺.

    作者:张仙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