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国大;何以鉴;黄漫文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病人的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大P波时限(Pmax)的变化.研究Pd与Pmax对PAF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和测量80例PAF病人(观察组)的Pd和Pmax.并与70名健康者(对照组)对照分析.结果 PAF组与对照组比较,Pd与Pmax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d是一种新的预测PAF的体表心电图指标.
作者:楚咏晗;张永庆;代自立;宋亚辉;朱红;夏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络泰(注射用血塞通)粉针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频发TIA病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观察组用络泰粉针,对照组用丹参粉针,两组均口服阿司匹林,疗程15 d.结果观察组临床速控率68.7%,对照组为17.86%;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络泰粉针治疗频发的TIA有较好疗效.
作者:陈勇;马敏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分析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医学、现代医学在血管性痴呆(VD)治疗中的疗效和优势进行阐述,对比分析未来中西医结合治疗VD的趋势.
作者:李璟怡;黄俊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的有效方法,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高血压病伴有临界高脂血症病人62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和常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治疗基础上,观察组(32例)予灯盏花素注射液40 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维生素E 0.1 g口服,每日2次.对照组(30例)予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4%,对照组为40.0%.结论灯盏花素与维生素E合用治疗高血压病伴发临界高脂血症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健秀;高秉谔;陈丽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脑梗死病人采用补气通络汤合灯盏细辛治疗后的病灶变化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将119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行头颅CT扫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SSS)、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以及纤维蛋白原(Fb)、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计数(BPC)检测.结果治疗后CT显示治疗组病灶明显缩小,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SS评分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或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b明显下降(P《0.01或P《0.05),其中治疗组Fb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梗死灶吸收与临床疗效并不同步;治疗组较对照组具有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缺损神经功能康复、抗凝、促纤溶以及促进短程梗死灶修复等综合作用.
作者:林敦贤;王从华;黄向明;周永生;徐茂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从心肌细胞凋亡触发因素、激活通路、基因调控3个方面,对近10年来中医药对心肌细胞凋亡干预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周晔玲;方显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参芪宜脑胶囊对缺血性脑水肿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探讨其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以参芪宜脑胶囊小剂量(0.8 g/kg)、中剂量(1.6 g/kg)、大剂量(3.2 g/kg)对大鼠进行灌胃给药,并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形成急性实验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3 h后断头取脑,检测脑含水量和SOD活力.结果参芪宜脑胶囊小、中剂量组脑水含量分别为(3.62±0.10)mL/g·dw与(3.64±0.09)mL/g·dw明显低于缺血模型组的(3.79±0.14)mL/g·dw(P《 0.01);而SOD活力分别为(119.18±17.69)nU/mg·prot和(120.24±14.53)nU/mg·prot,明显高于模型组的(95.39±9.21)nU/mg·prot(P《0.01).结论参芪宜脑胶囊可减轻缺血性脑水肿和超氧化损伤,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程葳;赵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并且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近年来Af病人f波振幅与病因、左房内径(LAD)及病程的关系尚未取得一致的研究结论.现将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住院的Af病人资料较完整的87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王进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麝香注射液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15例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麝香注射液每日20 mL静脉输注,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7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注射液与西药合用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疗效确切.
作者:陈玉王;张伟;秦素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加味二陈汤治疗脑血管病性眩晕的疗效性.方法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连续使用 20 d,治疗组用口服加味二陈汤配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连续服用20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为7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5.0%(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眩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罗秀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有及无再狭窄病人行QT离散度(QTd)分析,评估QTd对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病人36例,随机选择40例PCI术后无再狭窄病人对照比较研究,于PCI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行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和计算较正QTd(QTcd),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QTd及QTcd对PCI术前、术后有无再狭窄的影响变化.结果 36例再狭窄组病人PCI术前、术后QTd及QTcd无明显差异,40例无再狭窄组病人PCI术后比术前QTd及QTcd有明显缩短(P《0.05).再狭窄组的血管病变程度PCI术前、术后QTd及QTcd无明显变化,无再狭窄组的PCI术后比术前单支血管病变QTd及QTcd缩短(P《0.05),双支及3支血管病变QTd及QTcd明显缩短(P《0.01).PCI术后再狭窄组的多支病变数较无再狭窄组的多支病变数的发生率明显增多.结论 QTd及QTcd对评估PCI术后再狭窄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红;胡晓辉;祝开荣;冷佰桦;李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综述有关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进展,指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作出客观的科学评价.
作者:冯晓秋;甘照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手术后病人的早期死亡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05年5月1 113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的完整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6例,死亡率2.3%.其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2例;心室颤动和心脏骤停5例,术后心脏复跳无力2例,肾衰竭2例,脑栓塞2例,喉头痉挛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心源性并发症是心内直视手术后主要的致死原因,加强围手术期心肌保护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很重要.
作者:刘爱军;褚银平;马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宣导泻肺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心功能Ⅲ级~Ⅳ级,辨证属三焦壅塞、痰瘀水停证病人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宣导泻肺饮,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在中医证候、Lee氏心力衰竭记分以及心功能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较治疗前也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利尿剂和地高辛用量以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宣导泻肺饮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力衰竭,可减少住院天数,减少利尿剂和地高辛的用量,改善心功能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杨祥坤;张莉莉;华新宇;许国振;朱浩;贺劲;王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对高血压病并左室肥厚(LVH)的逆转疗效.方法将68例高血压病伴LVH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卡维地洛组应用卡维地洛片;倍他乐克组内服倍他乐克片.两组均连续用药26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6周后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测量病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出左室重量,再除以体表面积得出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卡维地洛组治疗后IVST、LVPWT及LVM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LVDd无明显变化;而倍他乐克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洛可有效逆转LVH,改善左心室的舒张功能,较倍他乐克更有益于减少心血管事件.
作者:李汉钦;姜昌华;马显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总结近十余年颅内肿瘤的中医药病因病机分析及治疗方法,指出中医治疗颅内肿瘤的适用范围及其不足.
作者:胡华;周德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塞通软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DPN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降糖药物等常规处理并口服甲钴胺500 μg,每日3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塞通软胶囊口服,每日4粒,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肢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血液流变学、空服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P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血塞通软胶囊治疗DPN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作者:雷国大;何以鉴;黄漫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降纤酶联合疏血通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实验影响.方法参照Nagasawa挂线法造模,Longa 5分制神经病学评分标准筛选.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降纤酶加疏血通各半剂量组)、对照组(降纤酶剂量组、疏血通剂量组)共6组.10 d后观测各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结果治疗组与疏血通组比较,t-PA、Fib、PAI-1的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降纤酶组比较,t-PA、Fib、PAI-1的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纤酶与疏血通两药具有协同作用,作用互补,既具有抗凝、溶栓,改善血循环作用,又具有保护组织细胞,促进组织修复作用.
作者:王萍;李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稳定型心绞痛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用黄芪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0 d;对照组24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0 d.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8%,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9.2%;对照组分别为58.3%和41.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疗效优于复方丹参.
作者:闫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PVP)治疗帕金森病(PD)的长期疗效.方法 79例原发性P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58例接受PVP(手术组),21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未手术组),记录手术组术前与术后半年、1年、2年、3年、4年UPDRS评分情况,未手术组就诊时、就诊后半年、1年、2年、3年、4年UPDRS评分情况.结果 PVP术前、术后短期、长期UPDR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长期随访观察显示,手术组PDRS评分增长速度较未手术组慢(P《0.05).结论 PVP能使PD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和消除,其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逐年降低,PVP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PD病情的发展.
作者:段虎斌;刘跃亭;郝春艳;范益民;陈来照;蒯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