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肌钙蛋白Ⅰ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临床研究

陆玉丽;何孟国;张辉;刘先波

关键词:肌钙蛋白Ⅰ,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肌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对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9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入院后检测cTn Ⅰ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功能,按cTn Ⅰ是否阳性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间的心功能分级、病死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心排血量(CO)值的差异.结果阳性组的心功能Ⅲ级、Ⅳ级、病死率均高于cTn Ⅰ阴性组(P<0.05或P<0.01);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各项指标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n Ⅰ水平可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评估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指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的脑出血1例报道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脑血管意外的一种,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病人,在情绪激动、劳动或活动以及暴冷时发病,少数可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典型病例依据病史、发病后的症状、体征和客观的检查(CT、MRI)等容易诊断.现将1例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的脑出血病人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赵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息风解痉活血通络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探讨息风解痉、活血化瘀中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强化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息风解痉、活血化瘀的中药,观察其心绞痛症状的好转、稳定及消失情况和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及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减少硝酸酯类用量,且无耐药性,副反应少.结论息风解痉、活血通络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作者:万秀英;李红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脉络宁加舒氧康治疗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探讨脉络宁加舒氧康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按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标准,对2003年1月-2005年7月临床诊治的177例确诊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9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定期加用脉络宁和舒氧康静脉输注,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均进行随访,分别做静息卧位12导联心电图分析.结果对照组81例中好转37例(45.7%),无变化35例(43.2%),恶化9例(11.1%);观察组96例中好转63例(65.6%),无变化31例(32.3%),恶化2例(2.1%).结论脉络宁加舒氧康静脉输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可改善心电图缺血状态.

    作者:邓丰产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红景天与绛香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红景天、绛香对缺血心肌中内皮抑素和血管抑素表达的影响,探讨红景天、绛香促血管生成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标准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红景天组和绛香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于造模后每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红景天组和绛香组分别于造模后给予红景天、绛香水煎剂灌胃.采用Westernblott法检测心肌组织的血管抑素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心肌内皮抑素浓度.结果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绛香组与红景天组缺血心肌内血管数目明显增加(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景天组和绛香组大鼠梗死边缘区缺血心肌内血管抑素的表达较对照组轻度减少,高于假手术组,红景天组和绛香组之间内皮抑素表达差异不明显.红景天组和绛香组内皮抑素的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绛香能够明显增加梗死边缘区心肌内血管密度,同时轻度降低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的表达,提示红景天和绛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缺血心肌中血管新生的平衡,使血管生长的各因子的平衡向促进血管新生的方向发展.

    作者:张玉英;李剑;范维琥;李勇;施海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游离脂肪酸与胰岛素抵抗、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述要

    游离脂肪酸在糖耐量异常和2型糖尿病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游离脂肪酸增多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陈弼沧;吴秋英;杨叔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脑心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0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现将脑心通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0例的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程丽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降压舒心胶囊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降压舒心胶囊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纳入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80例,采用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降压舒心胶囊1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开博通片1次12.5 mg~25.0mg,每日3次.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个~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中医证候、左心室肥厚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等神经内分泌激素指标,并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压平均降低9/7mmHg,与对照组相近.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肥厚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75.00%;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72.50%,总有效率接近.对眩晕、头痛、胸闷憋气等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显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P<0.01).对血浆AngⅠ、AngⅡ、ALD、ET等均有不同程度影响(P>0.05).整个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降压舒心胶囊在降压的同时,能够明显改善中医证候,逆转左心室肥厚,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尤其是不能耐受西药治疗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徐贵成;刘坤;潘立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脑血管病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目的观察脑血管病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316例脑血管病病人,分脑缺血、脑出血两组,另以80名体检人员设为对照组,对各组再以男女分为亚组,分别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脑缺血组中男女两组,全血黏度(低切变率、高切变率)、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比容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男女两组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脑出血组中男女两组红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结果均高于对照组;低切变率、高切变率、红细胞比容和对照组相近.结论脑血管病病人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对疾病的诊断、防治、估计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李桂凤;贾酉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麝香保心丸对血管的保护作用

    通过综述近年来麝香保心丸对血管保护作用研究的文献,进一步揭示其对血脂的调节、血管内皮的保护、抑制血管壁炎症、稳定易损斑块等方面的作用.

    作者:吕宝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小骨瓣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14例报道

    目的探索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根治性切除的手术入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14例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采用小骨瓣经纵裂显微外科手术,肿瘤大径4.2 cm~5.7 cm.结果肿瘤全切11例,大部切除3例.全部病例术后无脑脊液漏,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小骨瓣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是对脑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全切率高的手术方法.

    作者:郑安潮;梁建涛;薛乃照;仝海波;郝解贺;孙之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晕复静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晕复静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1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晕复静组)90例和对照组92例,用药14 d,分别观察两组中医整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检测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67%、93.30%,优于对照组的29.35%、76.09%,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晕复静治疗后起效多在3 d内,较对照组迅速.结论晕复静可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有明显疗效.

    作者:陈怀珍;鲍远程;杨兴涛;蔡永亮;张波;杨文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晨尿微量白蛋白浓度检测对筛检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晨尿微量白蛋白浓度检测对筛选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110例2型糖尿病病人纳入研究,收集晨尿及24 h尿样,检测晨尿微量白蛋白浓度和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绘制晨尿白蛋白浓度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晨尿微量白蛋白浓度与UAER相关(r=0.93,P<0.001).晨尿微量白蛋白浓度的ROC 100%敏感度截断点微量白蛋白浓度值为10 mg/L(特异度为69%),敏感度与特异度佳截断点微量白蛋白浓度值为25mg/L(敏感度90%,特异度88%).结论晨尿微量白蛋白浓度检测对于筛选早期糖尿病肾病准确性较高.且较UAER简便、经济,可作为筛检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方法之一.

    作者:程宇甫;王桂英;焦爱富;王慧卿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7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效果.方法共入选病例70例,口服稳心颗粒1包,每日3次,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病人动态心电图,并计算24 h病人室性早搏数.结果用药4周后早搏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12 874个±234个VS972个±100个),且对血、尿、便常规,血生化,心肌酶学,血脂及血糖无影响.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明显,且副反应少.

    作者:万发银;王挹青;陈炳煌;王焱;黄卫斌;刘文辉;叶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综述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研究,总结中医药治疗方法及药物研究进展,为临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提供借鉴.

    作者:唐耀平;刘钧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丹参酮ⅡA对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丹参提纯物丹参酮ⅡA对脑缺血后血脑脊液屏障及细胞内钙的影响.方法24只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即假手术组(Ⅰ组)、缺血组(Ⅱ组)、治疗组(Ⅲ组).采用双颈动脉夹闭低血压脑缺血模型,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0 min,然后松开血管夹,经颈外静脉回输血液,待血压恢复到术前水平时,静脉注射伊文氏兰(Even's blue,EB)3 mg/kg,Ⅰ组、Ⅱ组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 mL,Ⅲ组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10mg/kg,约3 mL),3组均在4 h后开颅,取额顶皮层脑组织约100 mg,测量脑组织所含EB含量、脑组织含水量(WR)及检测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结果Ⅱ组、Ⅲ组EB、WR、[Ca2+]i较Ⅰ组高(P<0.05),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增加,缺血区脑组织细胞损伤明显;但Ⅲ组EB、WR均较Ⅱ组低(P<0.05),[Ca2+]i亦低于Ⅱ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抑制了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的增加,抑制缺血区脑组织细胞内钙超载.可以减少脑组织含水量,一定程度修复血脑脊液屏障.

    作者:郑志远;黄文起;卢振和;高崇荣;郭海波;莫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百令胶囊对15例丘脑出血病人心肌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对丘脑出血病人心肌酶的影响,为探讨其作用机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3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5例,另以15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加服百令胶囊,2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心电图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3 d、7 d的心肌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心电图比较,治疗组恢复正常的时间为5.26 d±1.25 d;对照组恢复正常的时间为9.60 d±2.03 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3 d、7 d的心肌酶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心肌酶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百令胶囊对丘脑出血病人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赵彦青;王伟民;王松龄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降糖活血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症18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降糖活血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症(气阴两虚挟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3年-2004年的180例门诊及住院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根据WHO(1999年)专家咨询委员会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选择病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18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口服降糖活血胶囊,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根据临床症状的转归及化验空腹血糖、餐后24 h血糖的变化制订标准,同时观察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6%,对照组总有效率81.4%,两组总有效率接近.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糖活血胶囊能较好地改善糖、脂肪代谢、血液高凝状态及神经并发症等.

    作者:乔通湖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院前应用美托洛尔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观察

    目的探讨院前应用美托洛尔静脉直接推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2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前治疗在现场直接静脉推注.结果所有病例均有效.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短时间内,足量用药,疗效迅速、明确.

    作者:温耀刚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热毒学说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地位

    由于环境、气候、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的体质发生改变,提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热毒致病的理论,其病机为热毒伤及血络,属实证或本虚标实,其现代生物学内涵与炎症因子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有关.

    作者:王鹂;魏陵博;刘学法;丁书文;彭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碟脉灵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碟脉灵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02年12月-2005年3月发病7 d内的109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1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两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液流变学比较.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好,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碟脉灵能减少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并能有效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贾龙斌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