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辉;王斌全;王建明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选择63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速碧林注射液治疗,两组内科常规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63%和90.32%(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与速碧林注射液有同等的临床疗效,能促进肢体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减轻残疾程度.
作者:殷汉贤;王志艺;林松;骆志鹏;李旺;陈寿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颗粒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辨证属风痰瘀阻证脑梗死病人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应用化痰通络颗粒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输注,对照组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3周后评定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性及调节血脂代谢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痰通络颗粒能提高风痰瘀阻证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是治疗风痰瘀阻证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凌方明;陈景亮;卢桂梅;高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治疗困难,目前尚无特效疗效,临床治愈率低,我们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显著.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按1995年10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ASO诊断标准及分期标准,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期、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癌症及近期手术或外伤史者.纳入本研究病例共60例,年龄50岁~82岁,平均66.7岁,其中男性55例,女性5例,病程6个月至6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各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唐明;张国平;范砚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脑溢停注射液对实验性小鼠凝血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玻片法及毛细管法观察血液自离体与异物接触后,至凝血所需时间.结果脑溢停大剂量、中剂量、小剂组和止血芳酸组(对照组)相比,凝血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溢停注射液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
作者:高铁祥;颜学槐;陈靓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天红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入选病例60例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病人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用天红口服液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疗程结束后进行脑血流量(CBF)测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明显改善(P<0.01),CBF增加(P<0.01).结论天红口服液能改善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其中医临床证候,可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有效药物.
作者:赵英霖;金妙文;李作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参桂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功能不全心室重构(VR)的干预作用.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标准肢导联Ⅱ导心电图示ST段弓背抬高,证实AMI形成后,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于手术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8周.然后经左颈总动脉插管观察大鼠的心脏功能.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桂胶囊大、中剂量组和卡托普利(开博通)组皆可明显降低AMI大鼠心脏指数和左室舒张末压(P<0.05~P<0.01),增加左室收缩末压(P<0.01)和+dp/dtMax(P均<0.05或P<0.01).结论参桂胶囊可显著降低AMI大鼠左室重量和心脏指数,改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对AMI后心功能不全大鼠心室重构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作者:殷惠军;蒋跃绒;刘颖;王承龙;郭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的调脂作用和安全性.方法6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展起顿服;辛伐他汀组30例,给予辛伐他汀20 mg/d,睡前顿服.均治疗8周,观察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总胆固醇(TC)下降30.7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39.44%,(TC-HDL-C)/HDL-C下降44.7%.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辛伐他汀组比较,治疗后各项指标下降幅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TC、LDL-C、(TC-HDL-C)/HDC-C、TG指标,与辛伐他汀作用相似,且不良反应轻微,可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
作者:张林虎;王军;刘景德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钙增敏剂MCI-154对正常及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心功能的效应.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结果①正常及心肌肥厚大鼠的主动收缩压LVDP,LVEDP无显著性差异;②MCI-154剂量依赖性的提高了正常及心肌肥厚大鼠的收缩功能;③MCI-154可轻微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结论MCI-154可增强正常及心肌肥厚大鼠的心功能.
作者:陈还珍;崔香丽;郭文玲;赵画晨;赵录英;吕吉元;吴博威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卒中单元是目前治疗卒中的有效的方法,中医的特色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把二者结合起来,建立有中医特色的卒中单元模式,从而提高我国脑卒中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生脉四物汤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病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GF1)的影响.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中药治疗组20例.治疗组口服生脉四物汤,每日1剂,连续服20 d.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GF-1水平,观察用药前对照组与治疗组血清IGF-1水平,比较治疗组用药10 d、20 d后与用药前血清IGF-1水平的变化.结果用药前治疗组血清IGF-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用药10 d后血清IGF-1水平有下降趋势(P<0.05),用药20 d后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用药前(P<0.01).结论生脉四物汤能明显降低HCM病人血清IGF-1水平,提示生脉四物汤对HCM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钱小奇;陈红;金泽秋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糖尿病脑梗死是在糖尿病基础上并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生存质量,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整理近年来相关文献,主要从从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两个角度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加深对这种疾病的认识.
作者:李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窦性心动过缓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病窦综合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下壁心肌的早期)、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和心肌病等[1].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从痰湿论治对该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敬斌;殷汉贤;王志艺;黄皖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病、高发病.2000年7月-2002年7月,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各种心律失常48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81例病人均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制定的心律失常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33例.
作者:吴新卫;岳磊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槲寄生、钩藤、杜仲的水提液及其混合液的降血压作用及急性毒性反应.方法用肾动脉结扎法制备高血压大鼠模型,灌胃给予中药水提液,考察降血压作用.用小鼠灌胃考察急性毒性.结果槲寄生杜仲混合水提液、钩藤杜仲混合水提液、槲寄生钩藤杜仲混合水提液均能降低高血压大鼠的血压,槲寄生杜仲混合水提液和槲寄生钩藤杜仲混合水提液的效果更为明显,能将大鼠血压降到正常水平,并维持稳定.结论槲寄生、钩藤、杜仲三味中药不同配伍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且三种混合水提液对小鼠按照大耐受量灌胃,未见急性毒性反应.
作者:黄志新;岳京丽;赵凤生;沙大年;范小兵;蓝先德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62例,在传统方法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分别于治疗3周后和6周后观察其疗效和耐受性.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比较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均有明显改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NYHA分级心功能提高1级至2级的人数逐渐增多.用药治疗3周后有50%以上的病人心功能开始得到改善,从6.25mg的小剂量开始给药并逐渐增加至每日100 mg~200mg,6周后只有不到l0%的病人不能耐受.结论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CHF,从小剂量开始服用,90%以上的病人可以耐受.
作者:李克乐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病人长期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先给予胺碘酮负荷量0.2 g,每日3次,继之以每周0.6 g~1.0 g长疗程治疗,观察其胺碘酮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室性心律失常、平均心率、QT间期的变化、甲状腺功能及其他副反应.结果用该方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高达92.5%,心率明显减慢由(87.5±9.0)/min至(69.5±6.2)/min(P<0.05),QT间期轻度延长由(384±41)ms至(428±50)ms(P>0.05).无尖端扭转型室速和室颤发作,无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未见肺毒性和肝肾功能损害.6例病人在负荷期第1周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为15%.13例病人在服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为32.5%.结论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高,维持量每周0.6 g~1.0 g,较常规每日0.2 g明显降低,但窦性心动过缓及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仍较高,因此,对于老年人群,维持剂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
作者:高云;李茹香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浆和脑脊液(CSF)中的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变化及其HIE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HIE患儿第3天的CSF和初入院(HIE 2 h内)、第1天、第3天、恢复期的血浆中NO、SOD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NO和SOD的变化原因和意义.结果HIE患儿血浆中第1天的NO含量高,而SOD相反;初入院、第1天、第3天的血浆中NO和SOD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恢复期中NO和SOD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和HIE第3天的CSF中NO和SOD水平均呈负相关;病情越重NO浓度越高,SOD越低.结论NO,SOD参与HIE的发病过程,在HIE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伟明;李敏遐;徐辉;侯燕明;林冬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2型糖尿病(DM)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或伴发症,根据WHO报告,糖尿病病人的冠心病患病率是26%~35%,2型糖尿病发生心血管病的并发症较高,可达到50%.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以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并发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作者:黄世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血脂康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冠心病病人使用血脂康8周,对比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心绞痛的发作情况.结果病人经血脂康治疗前后TC、LDL-C、TG、HDL-C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的发作情况亦有改善,总有效率76.9%.结论血脂康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安全有效.
作者:钟跃青;吴剑胜;王立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999年卫生部疾控司制定)试行本制定的标准,选择收缩压≥20 kPa(1 mmHg=0.133kPa)或舒张压≥12.7 kPa的1、2期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医标准参照《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1]中肝肾阴虚型眩晕的诊断标准.共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人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42岁~67岁,1期14例,2期28例;对照组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0岁~65岁,1期9例,2期12例,两组病人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及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范广岩;张玉洁;毛刚;管淑彩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