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高健

关键词:综合护理,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淇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综合护理组治愈率及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风险,加快康复速度.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产妇5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在服务质量、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及病区管理等护理质量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产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使产妇接受更好的护理质量,有效预防风险事件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芮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卫辉市人民医院内二科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B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及血脂指标均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脑血栓可以改善血小板参数,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杨云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疝补片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疝补片修补后关节囊和外旋肌群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获嘉县红十字医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的6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42例,Ⅳ期股骨头坏死13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8例.术中均接受疝补片修补后关节囊和外旋肌群.分析术后临床效果.结果 平均随访13个月(3~24个月),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无脱位发生.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9.32分,其中23优,31良,9可,0差,优良率为85.71%.结论 应用疝补片修复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后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吕翔;徐顺利;李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症状改善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BPPV患者7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前庭症状指数(VSI)以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37/39),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SI得分为(22.67±1.83)分,低于对照组的(31.95±2.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0.26%(4/39),低于对照组的46.1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BPPV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

    作者:李会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护理安全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干预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及效果.方法选择信阳市肿瘤医院手术室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行择期手术的96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护理安全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安全干预可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率,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加味肺痹汤联合环磷酰胺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加味肺痹汤联合环磷酰胺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IIP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予以对照组环磷酰胺治疗,给予观察组加味肺痹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均治疗45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肺容量(VC)、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VC、动脉血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C及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肺痹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IIP患者,可有效提高其肺容量,改善动脉血气指标.

    作者:刘中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在汝南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60例,术前所有患者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术后淋巴结送病理科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螺旋CT增强扫描与平扫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结果 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淋巴转移准确度为85.00%,特异性为83.33%,敏感度为85.42%.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淋巴转移准确度高于螺旋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能显著提高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度,为临床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刘建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超声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超声胃镜检查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60例进行超声胃镜检查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高氧驱动雾化吸入丁卡因表面麻醉,观察组加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不良发应发生情况及意识状态评分.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T1)、超声胃镜检前(T2)、超声胃镜插入咽喉时(T3)、超声胃镜插入病变部位即刻(T4)、检查结束时(T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超声胃镜检查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铁柱;王晓慧;胡振华;代彦文;韩双印;丁辉;刘胜群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臭氧联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臭氧联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中牟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真菌性阴道炎患者109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5),对照组接受硝酸咪康唑栓治疗,观察组接受硝酸咪康唑栓联合臭氧治疗,均治疗10 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体征改善时间、症状缓解时间、病菌转阴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1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09%)高于对照组(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征改善时间、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病菌转阴率(89.10%)高于对照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臭氧与硝酸咪康唑栓联合治疗真菌性阴道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缩短体征改善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

    作者:杜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ECMO支持下在危重患者长途院际转运的案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一种体外循环技术,其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1 -2],作为一种有效的对患者进行心肺功能支持治疗的方法 ,其操作、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实施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灵活的应变能力.即使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往往也只有一些区域性的大型医疗中心才能够提供 ECMO 的支持治疗 [3].通过 ECMO 帮助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的危重患者转运至医疗条件更完备的医疗中心,能够提高患者转运的安全性,同时有助于大化的医疗技术应用,降低危重患者转运的病死率 [4].国 内 外 关 于 ECMO 转 运 的 报 道 显 示 了ECMO 转运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5 -10],但仍缺少统一的规范和流程.2016 年底,河南省人民医院在河南地区率先开展对基层医院危重患者的 ECMO 支持治疗及携带 ECMO 的长途转运工作,现将 2 例携 ECMO 转运患者的救治情况及转运经验加以总结.

    作者:朱文亮;代荣钦;王海波;张霞;朱世超;秦秉玉;邵换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气管支气管脂肪瘤的临床分析并1例报道

    目的 探讨气管支气管脂肪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 收集国内发表的具有病理学证据的气管支气管脂肪瘤的相关病例53例,并结合2011—2016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确诊为气管支气管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气管支气管脂肪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患者中男50例,女13例,年龄19~78岁,平均(55±11)岁.病史10 d~30 a.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以咳嗽、咳痰、胸闷气促就诊.47例行胸部CT均可发现异常占位.支气管镜下切除23例,外科手术切除36例.结论 气管支气管脂肪瘤好发于中年男性,生长缓慢,症状与肿瘤的大小及部位有关.胸部CT及支气管镜检查对于早期诊断气管支气管脂肪瘤有重要意义,支气管镜下的介入治疗是气管支气管脂肪瘤的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杨晓闪;张庆宪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常规用药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常规用药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动脉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aCO2、PaO2和SpO2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用药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师占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目的 探讨椎旁神经阻滞(PVB)联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 选取宜阳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5例LDH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给予对照组PVB治疗,给予观察组PVB+整脊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7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B联合整脊手法治疗LDH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万松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常规抗感染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常规抗感染治疗在重症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1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0)接受常规抗感染干预,观察组(n=41)接受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常规抗感染干预,比较两组疗效及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情况,并统计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37%(35/41),高于对照组的65.0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观察组血清hs-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VC及FEV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合常规抗感染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效果显著.

    作者:李玲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莫沙必利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莫沙必利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卫辉市华新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接受莫沙必利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给予B组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A组GSR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胃电图正常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FD患者莫沙必利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安全性高,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志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正压通气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康复进程的影响

    目的 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患儿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兰考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HMD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NCPAP治疗,给予观察组PS联合NC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和康复进程.结果 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PaO2/FiO2、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压力持续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联合NCPAP治疗HMD,可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缩短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王志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森田心理疗法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森田心理疗法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漯河市精神病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2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6例.予以对照组盐酸帕罗西汀治疗,予以观察组森田心理疗法+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6.96%)高于对照组(6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和GQOL-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森田心理疗法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丁红运;刘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电子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电子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通气前及通气后4 h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统计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PaCO2水平、呼吸频率(RR)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部感染可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程晓叁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负性情绪及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负性情绪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采用非全身麻醉的7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38)与B组(38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B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及GCQ评分.结果 护理后,两组SAS评分降低、GCQ评分提高,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SAS评分降低幅度和GCQ评分升高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舒适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动脉血气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乡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NRDS患儿84例,依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N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动脉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39/42),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aO2、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4/42),低于对照组的26.19%(1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NRDS患儿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李庆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河南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