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有关白癜风病因的各种学说中自身免疫学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近期研究发现白癜风皮损中黑素细胞的破坏和消失与患者的体液及细胞免疫作用相关.而黑素细胞在合成黑素的同时具有免疫功能,并有可能在自身的免疫破坏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何怡;郑志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交界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3型之一,临床表现复杂,分为多个亚型,表现为轻微外伤后出现水疱、糜烂、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电镜下示裂隙位于基底膜透明板.现就交界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临床分型、电镜下超微结构、致病基因、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的近年文献予以综述.
作者:李诚让;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维A酸在皮肤科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及进一步开发应用的前景.一般认为在体内维A酸主要是通过两类维A酸核受体共6种亚型发挥作用的,在此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受体选择性维A酸的出现并应用于临床就是此方面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近期的研究证明维A酸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非受体依赖途径实现的.因此,维A酸在体内作用的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牛新武;彭振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超抗原可以与普通抗原不同的形式大量激活T淋巴细胞,调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利用这一特性,将超抗原与相应的抗肿瘤相关抗原的单抗制成融合蛋白,以此治疗恶性黑素瘤,发现针对表达相应抗肿瘤相关抗原的B16黑素瘤细胞均有强烈的杀伤作用,荷瘤小鼠的存活期可得到延长.通过诱导SEA基因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Ⅱ类分子结合位点的突变与联用细胞因子,还可降低上述融合蛋白所致的毒副作用,并增强其抗肿瘤效应.此外,将超抗原基因转染治疗恶性黑素瘤在实验动物身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余德厚;陆洪光;程波;汪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增多、分解减少是导致皮肤、肺脏等组织纤维硬化的主要过程.此过程中,β-转化生长因子是刺激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重要因子,它通过与成纤维细胞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激活Smad蛋白信号转导途径,将信息传导至细胞核内,激活转录因子上调Ⅰ型胶原的基因转录和翻译.同时,β-转化生长因子的作用也受到其他细胞因子的影响,终因各种因子的失衡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吕小岩;李明;翁孟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感染表皮和粘膜鳞状上皮的肿瘤病毒,可以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过度增殖及恶性转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许多上皮增生性病变甚至恶性肿瘤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就近年人乳头瘤病毒与皮肤恶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论述了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在肛门生殖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从多方面阐述了人乳头瘤病毒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蔓小红;王家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UVA对人体的损伤已引起广泛关注,但UVA防光剂的评价方法至今尚无统一标准.本文综述了溶液法、关键波长法、立即黑化法、持续黑化法等UVA防光剂的体内、外评价方法以及新动态.
作者:印海鹏;顾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白介素5是一种主要在特应性疾病中起致病作用的细胞因子,它调控着嗜酸粒细胞的产生、活化和分布,对B细胞、T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主要综述了白介素5的分子结构、生物学活性及其与相关皮肤病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春芳;毕新岭;顾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