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王凯波;李婧;刘岩;李铁男
患者女,24岁.患者8岁时无明显诱因颈部出现褐色斑,无瘙痒及疼痛等症状,未予治疗.近2年来,皮损逐渐加重,蔓延至四肢及胸背部皮肤.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疾病、传染病病史,手术外伤史及食物和药物过敏史.双亲及一胞弟均体健,无类似疾病病史.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颈部、躯干及四肢皮肤见褐色色素沉着斑,其间散在分布较多的绿豆至黄豆大、形状不规则的色素减退斑,颈部及双下肢有苔藓样丘疹,呈淡红色,皮肤干燥伴少许鳞屑(图1).
作者:王鑫丽;农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痤疮能影响患者外貌、情感、人际交往和就业等方面.痤疮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损害程度与哮喘、癫痫、糖尿病、背痛、关节炎相当[3].现已有大量研究采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评估患者心理情况和生活质量.但痤疮好发于青少年,国内尚未有研究采用针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皮肤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本研究首次采用儿童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the children's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CDLQI),并且结合Cardiff痤疮伤残指数(the Cardiff acne disability index, CADI)对痤疮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评价,探讨影响痤疮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
作者:廖勇梅;王娅;熊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报告1例鼻部巨大皮肤混合瘤.患者男,72岁.鼻根部皮下结节4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呈结节状生长,有边界,但无明显包膜、纤维黏液背景中可见分化成熟的脂肪、汗腺导管、肌上皮及角化鳞状上皮多种成分,阿辛蓝染色阳性,免疫组化: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5%+),S-100蛋白(+),诊断皮肤混合瘤手术切除肿瘤.
作者:李艳艳;郭武欣;王永强;任俊峰;倪海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1病历摘要患者男,65岁.双足趾青紫4个月,加重伴疼痛2个月,于2014年1月17日来卫生部北京医院就诊.患者4个月前因鼻出血经右股动脉行介入栓塞治疗,1d后双足趾出现青紫色斑片,无自觉症状,伴血肌酐进行性升高,未诊治.2个月前足趾斑片颜色加深,局部出现破溃结痂,伴双足疼痛,夜间及寒冷时明显,遇热稍缓解,行血管超声检查发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静脉无异常,予止痛及营养神经等治疗,疼痛未见缓解.既往史:冠心病3年.高血压15年.个人史:吸烟40余年,40支/d.余无特殊.家族史:家族中无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患者.
作者:王巧贤;高小曼;常建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1病历摘要患者男,20岁.因面部及双手反复出现抓痕3年于2013年12月 11日就诊.患者自述面部及双手出现虫爬感并出现散在、不规则的皮肤抓痕,反复发作.皮损初为红斑、表皮剥脱、溃疡、血痂,继之形成瘢痕、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患者自患病以来,睡眠欠佳,学习成绩较差,否认自伤皮肤.1年前曾到我院心理咨询科就诊,予以心理疏导、药物(不详)治疗,疗效欠佳.
作者:刘一平;张正中;牟韵竹;陈星;杨浩;杨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斑秃(alopecia areata, AA)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脱发,其治疗的方法及药物很多,其中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本病常用手段之一.2010年12月-2013年12月中国赴黎巴嫩维和二级医院门诊对不同肤色、不同头发颜色(发色)、不同国籍98例斑秃患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治疗,本文对其治疗不同Fitzpatrick皮肤类型斑秃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元文;曹桓;徐军;潘文东;郭朝忠;侯宇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深在型环状肉芽肿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对2009年12月-2014年9月间西京皮肤医院经组织病理确诊的20例深在型环状肉芽肿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儿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12岁,平均3.2岁,病程1个月~5年.临床表现均为皮下结节.组织病理均表现为皮下脂肪内上皮样细胞形成栅栏状肉芽肿性结节,20例均可见黏蛋白沉积,18例可见纤维蛋白样坏死,10例可见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对所有患儿进行电话随访,时间为4个月~5年,其中6例皮损完全消退,6例有新发皮损,1例皮损未见明显变化,3例失访.结论:深在型环状肉芽肿主要发生于儿童,表现为头部或四肢的皮下结节.组织病理表现为皮下脂肪栅栏状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可见纤维蛋白样坏死和黏液沉积,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作者:刘宇;王雷;李春英;马翠玲;付萌;刘玲;高天文;王刚;廖文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为一种慢性反复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好发于老年人,皮损以腰部及腹部常见.本文报告3例BP患者,发病年龄或皮损分布与以往的报道有所不同,较为少见.1病历资料例1.男,24岁.全身红斑及水疱伴瘙痒2个月.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散在红斑、丘疹,部分红斑上散在水疱,伴瘙痒.自行外用糖酸莫米松软膏,无好转,且红斑渐增多,部分融合成片,红斑上水疱渐增多、增大,瘙痒明显.为进一步治疗,于2012年10月7日来我院就诊.收治入院.既往史:平素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近来无系统应用抗生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用药史.
作者:李浩;王凯波;李婧;刘岩;李铁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患者男,60岁.因全身多发斑块和结节伴瘙痒10年余,加重2年,于2014年11为6日就诊.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四肢远端出现丘疹,逐渐增大,呈环形或椭圆形,部分融合成多环形,中央逐渐消退,留有色素沉着,皮损逐渐发展为红色斑块、结节,表面粗糙有鳞屑,边界清楚,伴有明显瘙痒.患者至当地医院就诊,予以药膏(具体不详)外用,皮损无好转,并逐渐增多,累及躯干、四肢.患者多次就诊,未能明确诊断,曾予止痒药物控制症状.2年前皮损泛发全身,当地治疗后效果不佳,遂至我院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作者:王上上;黄琼;陈连军;徐金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1病历摘要患者女,65岁.左上肢红斑、水疱、血疱伴疼痛4d,面部及躯干泛发丘疱疹和水疱2d,于2013年9月16日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4d前劳累后,于左腕内侧出现片状红斑,自觉局部灼痛,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簇集性水疱,2d前面部、躯干出现散在丘疱疹、水疱,自觉微痒,左上肢抬举困难,伴发热.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0年,糖尿病病史5年,规律服药,控制良好.否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青年时期曾患水痘.
作者:吉彬;张理涛;刘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淋巴管畸形(lymphatic malformation)旧称淋巴管瘤,但它并非肿瘤,而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系统先天畸形.临床上分为大囊肿性、微囊肿性和混合性淋巴管畸形,现将我院近期诊治的2例患者报告如下.例1.男,20岁.因右颈肩部疣状丘疱疹10年,于2013年12月3日就诊.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右颈部出现数个绿豆大丘疹及水疱,水疱不易破溃,无明显瘙痒或疼痛,未予重视,皮损逐渐增多,近2年来累及右肩部,皮损呈条带状分布.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作者:艾菁;周芳;王柳苑;曲永彬;林尔艺;杨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报告1例金刚烷胺致网状青斑.患者女,60岁.双下肢泛发网状青斑3个月.皮肤科检查:双下肢网状青紫色斑疹.结合患者因帕金森服用金刚烷胺的病史,排除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相关器质性疾病后,诊断为金刚烷胺致网状青斑.停药20 d后网状青斑现象完全消失.
作者:徐思嘉;王岚琦;曹华;施若非;郑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报告1例单侧、带状分布的巨大血管角化瘤.患儿男,5岁.右侧臀部、右下肢丘疹和斑块5年.皮肤科检查:石侧臀部、右下肢带状分布淡紫红色及暗紫色斑疹、丘疹、斑块,境界清楚,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表面凹凸不平,上覆小片状鳞屑,右侧臀部可见黄色痂壳.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网篮状角化过度,不规则增生,表皮突向下伸长;真皮乳头向上延伸,浅层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红细胞外渗,部分增生血管周围包绕角质形成细胞,血管周围见少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真皮深层和皮下脂肪组织未见血管扩张.诊断:巨大血管角化瘤.
作者:林建红;汪宇;王今朝;陆洪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红色阴囊综合征(red scrotum syndrome)是一种临床上并不少见的疾病.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其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病史诊断并不困难,但要注意将该病与其他累及阴囊的疾病,如接触性皮炎、银屑病及阴囊炎等进行鉴别.该病的治疗包括停用糖皮质激素类制剂,局部外用和内服药物治疗.其中口服多西环素被证实对该病的治疗具有令人满意的疗效,但还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总之,该病急需得到正确的认识和规范的治疗.
作者:陈奇权;郝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1病历摘要患者男,22岁.因双手足、肛周及包皮红斑和溃疡2个月于2013年12月24日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手掌、足跖部出现浸润性红斑,双手甲周、右足第四趾甲周出现红肿,局部溢脓,无疼痛,同时肛周出现斑块,包皮远端红肿、轻度糜烂,因无明显不适,患者从未就诊,自行将红霉素粉外用于双手甲周,无明显疗效.既往身体健康,无其他疾病史,否认甲周外伤史,发病前有多次婚外性生活史,龟头曾有无痛性溃疡,外用红霉素软膏3周后消退.
作者:付瑶;高明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患者男,56岁.腹部皮肤出现多个结节6个月.患者2012年1月开始出现间断性上腹痛,伴有反酸、嗳气,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遂在我院普外科行胃癌扩大根治术,术后组织病理示:胃溃疡型印戒细胞癌伴低分化腺癌.2013年7月因腹部皮肤出现多个粉红色半球形结节于2013年7月25日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期间请皮肤科会诊.
作者:王惠琳;何弘;付士明;王向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利用改良的basic and specific(BASP)分类分级法探讨雄激素性秃发(AGA)家族遗传史与其秃发类型、发病年龄、秃发严重程度及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毛发疾病门诊就诊的AGA患者.根据患者脱发情况进行改良的BASP分型,按照其脱发家族史进行分组,利用统计软件SPSS 22.0进行分析.结果:男性AGA患者家族史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AGA患者的基本秃发类型在父子间具有相关性.有AGA家族史的男性患者比无家族史患者在相同发病时间内脱发更严重,而女性患者脱发严重程度受家族史影响小.有AGA家族史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比无家族史患者早.AGA家族史对于治疗脱发疗效无影响.结论:有AGA家族史患者发病年龄早,脱发严重程度加重,且不同族系、不同亲缘级别的家族史对于患者脱发类型、严重程度的影响也不同,不同性别的患者受家族史的影响也有差别.
作者:宋闯;周映;胡莉芳;董青;吴园琴;雎恒春;杜旭峰;曹蕾;后文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阿萨希毛孢子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也是毛孢子菌病常见的致病菌,可引起表浅部位感染,也可导致深部侵袭性感染,且发病率逐年增高,对其致病机制尚缺少系统及足够的认识,该文综述了阿萨希毛孢子菌致病机制的新进展,涉及基础免疫状态、生物膜形成、形态转换与免疫逃逸、毒力因子及皮脂腺分泌活性等方面,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感染提供了思路与对策.
作者:张德全;夏志宽;吕雪莲;敖俊红;王聪敏;杨蓉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1病历摘要患者女,65岁.因左面部红色斑块半年余,瘙痒1个月于2013年12月5日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左面部出现一米粒大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皮损逐渐增大,发展为浸润性红色斑块,中央出现乳白色结节,1个月前皮损出现瘙痒,不伴发热.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作者:李强;于小帅;杨志勇;赵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1病历摘要患者男,29岁.因左足第四、五趾间黑褐色斑1个月,于2014年10月15日就诊于我院.患者约1个月前发现左足第4、5趾间出现一豌豆大黑褐色斑,无疼痛及瘙痒.患者无修脚习惯,无脚癣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增大.皮肤科检查:左足第4、5趾间一直径约0.8 cm类圆形深褐色斑,界限较清晰,边缘不整齐,表面光滑(图1),无鳞屑及糜烂.
作者:张名望;郝飞;杨希川;周村建;翟志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